當前位置: UU看書 > 玄幻 > 元末中華最新章節列表 > 第069章 刀的打法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069章 刀的打法

沒多大一會,楊枚就累得直不起腰了,其它人看見,趕緊上去接過楊枚手中的攪煉棒道,楊枚坐到了一邊,看者劉光仁在那裡照葫蘆畫瓢的操作,並不時指,大家輪流幹著,並把放到鍛爐中的鐵塊再次錘鍊,楊枚則定時的讓人放鐵水,補充攪煉爐。另幾個師傅還在根據時間,逐次的向高爐裡面加著木炭鐵礦和石灰石,並在楊枚的吆喝下,定時出渣,一天下來,地上已經堆滿了熟鐵打製的鐵條。

很多人幫忙去拉礦石燒木炭,也趕不上高爐的消耗,第四天,被迫無奈的楊枚看著原先成山一樣的木炭堆,煤堆,鐵礦石堆,現在已經變成了大堆的爐渣,煤渣,鐵條,只的讓高爐停火,雖然他心裡清楚,高爐是不適合間歇使用的,但是現在不停也燒不下去了,原料沒了。

不過因為煤炭的消耗量不是太大,煤還有不少沒有燒完。楊枚圍著鐵條堆轉了幾圈,清查了以下鐵條的根數,根據他估計,鋼廠裡面的熟鐵至少有0噸以上,這足以讓許多人興奮了。

現在楊枚需要的東西已經全部準備齊了,楊枚最後決定先打一把刀讓師傅們知道在在水力鍛錘幫助下應該如何工作,並且要把一些簡單的原理交給他們。

楊枚給他們演示製作是一把一尺半長的獵刀,以前幾把配刀就是這麼打的.眼看者鐵棒從短粗的圓形變成了方板,楊枚取出顏色已經暗淡的鐵板,從新投入到鍛爐中加熱,並蓋上了瓦片。過了一會,他再次把鐵板取出,迅速的在砧板上用斧子從中間開槽,折彎,並疊在一起,再放入鍛錘中鍛打。

“太快了。”劉光仁邊看邊給幾個年輕的師傅解釋,“平常我用熟鐵打百煉鋼也是這麼摺疊鍛打的,不過每摺疊一次,就要反覆燒上五六次,才能鍛打到合適的厚度,然後再摺疊,每次鍛打兩個助手不過打上七八錘,就的重新加熱,要不然就打不動了,人還累的不行,一般50練的刀也就是的就是把熟鐵摺疊9到10次做成的,每入火加熱一次叫做一煉,百鍊也不過是摺疊鍛打0次而已,一般0煉的刀才摺疊5次,已經能讓人累的不行了,都需要幾個人好多天才能打成,看金亮這種打法,就他一個人,半天的時間,就足夠摺疊0次了。太快了。”他邊邊搖頭,嘴裡面還不住的發出嘖嘖的聲音。

楊枚趁者把鐵板送到火裡面加熱的空擋笑道:“又不是需要這東西做刀刃,不需要那麼高的含碳量,只需要他的韌性好,彈性足就可以了,沒有必要加熱鍛打那麼多次,那樣的話,成本也太高了,摺疊個七八次,含碳量能平均到中碳鋼的水平,也就可以了。熟鐵本身純淨度就比較高,效能要比塊練鐵高的多,也比炒鐵爐出的鐵純淨度和效能要高。”

“恩,那是,就是不知道你的那種鋼怎麼樣了。”楊枚已經給劉光仁解釋過夾鋼刀的原理,但是劉光仁還是不太明白。其實剛才楊枚的話,他也不是全明白,不過看楊枚正忙著,也不好問。

楊枚為了節省時間,到第7次摺疊的時候,就把鐵片打成了長條,再加熱後,在鐵條上開槽,並窩折備用,而後他取出一塊工具鋼級別的高碳鋼餅,按照老辦法,加熱切下來一塊,但是他迅速的把大塊的鋼餅投入到準備好的乾土面裡面,並把塊扔進了火堆。

“高碳鋼加熱到800度以上的時候,在空氣中暴露時間過長,表面的碳會快速的和空氣中的氧氣發生氧化還原反應,也就是會脫碳,從而降低他應有的效能,所以,我們必須對高溫的鋼餅進行密封儲藏,這些乾土面就是用來隔絕空氣的。”

楊枚完,也不管四周的師傅們是否理解,就迅速的取出那塊的鋼錠,放到鍛錘上鍛打成三四毫米厚的薄鋼條,而後他和劉光仁配合,把鋼條夾入到剛才製作完成的熟鐵槽裡面,共同放入鍛爐加熱。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剛才摺疊鍛打那塊熟鐵,其實名字應該叫做低碳鋼,在放到爐中加熱的時候,碳會逐漸滲透到熟鐵表面,在其表面會形成滲碳層,而後再經過鍛打,這些不均勻的滲碳層,會形成不均勻的層結構,回頭研磨後,大家就會看到刀的表面會有花紋出現,這就是花紋鋼。”

楊枚一邊者,一邊觀察火中鐵條的顏色,估計沒有人能明白熟鐵和鋼的區別,還有什麼低碳鋼的,好像在這個時候還沒有鋼的就法吧,楊枚看著溫度差不多,他把鋼條用鉗子取出,放到鍛機上鍛打,使兩種鋼材完全融合,基本上形成一個扁長的鋼條,而後他再次把鋼條放入鍛爐進行加熱,等到取出的時候,他只利用鍛錘的邊緣,把夾鋼那面逐漸打薄,形成刀鋒,等到再加熱鍛打的時候就完全開始手工操作,在他的錘指下,劉光仁很輕鬆的打出了完整的刀型。

楊枚將刀壞交給劉光仁,只見他取出工具,開始對刀進行切削,粗磨,打刀把上的眼,整整4個多時,大家都在看他的表演,到下午的時候,一把刀的形狀就完全呈現出來。

“回頭再做個砂輪了。”楊枚笑著,接著吃過晚飯,楊枚把封著的爐子弄開,把刀放到鍛爐中加熱,楊枚給大家解釋了為什麼要到半夜進行淬火的原因:“晚上可以避免因為太陽的光照對刀顏色的觀察。”他讓師傅們注意鍛爐中刀的顏色變化,當刀身被加熱到橘紅狀態,時候,他迅速把刀全身放到了淬火用的水缸裡面,並不停的攪動。

楊枚知道要想鍛製出能夠“斬金斷玉,削鐵如泥”的“神刀”,最後一道工序淬火至關重要。所謂“淬火”’,就是先把打好的鋼刀放在爐火上燒紅,然後立刻放入冷水中適當蘸浸,讓它驟然冷卻。這樣反覆幾次,鋼刀就會變得堅韌而富有彈性了。淬火工序看起來容易,但操作起來極難掌握得恰到好處,燒熱的火候、冷卻的程度、水質的優劣,都有很大關係。淬火淬得不夠,則刀鋒不硬,容易捲刃;淬火淬過頭,刀鋒會變脆,容易折斷;淬火淬得合適,非有極其豐富的經驗不可。

“刀被加熱到這個溫度後,如果在空氣中暴露時間過長,刀身上的碳很容易被氧化,刀表面的含碳量會降低,刀的硬度也會隨之下降,當然,刀的鋒利程度和耐久性都會受到影響,實際上剛才鍛大的時候部分碳已經流失,所以淬火的時候一定要快.放到水裡以後,過熱的刀會在刀身四周形成好多氣泡,影響散熱,也就影響淬火後的硬度,也會造成淬火不均勻,把刀在水裡攪動可以消除部分氣泡對淬火的影響,如果完全用工具鋼級別的鋼打整把刀,直接用水淬火刀一個容易開裂,另外強度也不高,再也沒有哪個必要.”

楊枚邊解釋,邊看者四周似懂非懂的師傅們,他也不能要求大家理解的太多,能記住多少算多少把,當他把刀從水裡取出來的時候,刀竟然出現了一反彎,甚至橫向也出現了部分扭曲,不過不明顯,這到出乎楊枚的預料,不過他馬上明白了過來,這是高中碳鋼收縮力量不一致造成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