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劉邦背後的女人最新章節列表 > 第13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3章

齊國田榮對項羽分封不滿,有了反楚的意圖。他看中了彭越這支力量,就鑄了將軍印,派人送給彭越。彭越被封了將軍,這支隊伍實際上讓田榮收編了。田榮命彭城進軍濟陰,攻擊楚軍,彭越才第一次率部開出巨野澤。他的這支隊伍勇猛善戰,很快就成為楚國北部邊境的大患。漢王二年(公元前05年),項羽攻齊,殺田榮,彭越的隊伍已擴大到三萬多人,攻下了魏國東部十餘座城池。田榮死後,彭越在外黃歸附了東進的劉邦。劉邦任命他為魏相國。彭越受命在梁地從事游擊戰,斷絕楚軍糧道。並在後方攻城略地,使西進擊漢的項羽首尾不相顧,對這支部隊十分頭疼,決心給其以致命打擊。劉邦得以乘虛東進,控制了楚漢戰場的主動權。漢王四年(公元前0年),彭越攻下梁地二十餘城,將十多萬斛(十鬥為一斛)軍糧送到劉邦的中央軍中,這無疑是雪中送炭。

劉、項決戰之前,劉邦曾與韓信、彭越有過約定,勝楚之後三人平分天下,彭越率軍包抄楚軍後路,這一次他拿出了多年來一直不肯拼耗的老本,與劉邦、韓信會師垓下,把項羽逼上了絕路。

為什麼這一回彭越敢豁老本?是劉邦給他開的價碼太誘人了。劉邦所許諾分封給他的,是睢陽以北到谷城——也就是現在河南商丘以南到山東平陰西南地區——這麼一大片土地,彭越的老家昌邑也包括在內。這對彭越來說,誘惑的力量是很大的。但事過之後,劉邦卻食言了——慣於說大話又事後賴賬,是劉邦的特性——只給彭越封了梁地。

梁國也算是中原的膏腴之地,彭越心裡也沒結什麼疙瘩。他由一個水澤強盜而成一國之王,成為足以影響天下定局的重要人物,對劉邦是心存感恩的。

彭越年齡與劉邦接近,性格、脾氣也多有相投之處,在一班開國老臣中,他是與劉邦走得最近的一位。彭越這人處事謹慎,這從他草莽初起時一直待機而動可以看得出來。楚王韓信被廢為淮陰侯之後,他就更加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生怕有一時不慎,觸動了皇上敏感的神經。劉邦每次帶著戚氏到洛陽行都辦公,他都要去迎駕,喝酒談天,無話不談。在異姓諸侯王中,他也是到長安朝覲最勤的一個。沒想到,陪了千般小心,還是惹惱了劉邦。

彭越怎麼惹惱了劉邦?起因是陳豨叛亂時,劉邦令各諸侯王率兵同他一起征討,但除了自己的兒子齊王劉肥和齊相曹參派出了精銳協助中央軍,其他諸侯王的反應都很冷淡。彭越年紀大了,又正病著,就派部將率兵去到邯鄲會師劉邦。劉邦這時最想得到的,是彭越的幫助,彭越稱病不出,讓他很生氣。回到洛陽後,就派使節去梁國,責備彭越。

皇上龍顏動怒,彭越亂了方寸。最初他打算親自到洛陽向劉邦謝罪。部將扈輒反對他這麼做,進言道:“大王最初稱病不出,如今皇上問責,又去朝見,這正好說明您生病是個藉口。您去了洛陽,肯定會像韓信那樣自投羅網。倒不如乘這機會反了吧,先發制人,進攻洛陽,打他個措手不及,說不定天下也是大王的呢。”

彭越當然不會接受扈輒的建議,又沒法子應付劉邦,只能繼續裝病。

梁國太僕獲知扈輒鼓動彭越造反,就連夜逃亡到洛陽向劉邦報告。

劉邦按捺心中怒火,呂後處理了韓信叛亂案之後,他也變得冷靜起來,聽了彭越謀反的舉報,他不動聲色,反而派出了一個慰問團去慰問梁王。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這個慰問團當然負有特殊使命,到了梁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控制了彭越,把他械送洛陽受審。

審理的結果是明擺著的,彭越確確實實沒有任何叛亂的部署和舉動。如果他真有反心,不會在自己的封國束手就擒。可是他對扈輒的策反,雖然未付諸實際行動,但沒有誅殺扈輒,說明“反形已具”。

劉邦念在舊情的份上,沒殺彭越,只將他廢為庶人,流放他到蜀國的青衣縣去。青衣縣在現在四川名山北部,本來是羌民的居住區,屬蜀郡西部都尉所轄。彭越被押送入蜀,經過鄭縣時,正好碰上了從長安到洛陽的呂后的車駕。

彭越以為碰上了救星。他原本是劉邦故舊,與呂后有叔嫂的情份。而且呂后在朝廷中又是個舉足輕重的當家人,或許可救他一救。他要求見見皇后。

見了呂后,彭越就哭了,哭訴了自己的一肚子冤屈之後,他提出:“我已經老朽了,只想把這把老骨頭葬在昌邑老家,就心滿意足了,不敢再有別的非份之想。”

呂后把彭越扶起來,寬慰他說:梁王不必傷心,一切有我呢。你就隨我的車駕回洛陽,見了皇上,我替你去說。

彭越感激涕零。

劉邦得知彭越又被呂后帶回洛陽,十分震怒。他感覺到這個老婆是越來越不像話了。殺了韓信,先斬後奏,這會兒又把發配蜀郡的彭越半路上帶回洛陽,你擅權簡直就沒有底線了。

不過劉邦一時還不敢直接對呂后發作,就把氣出在押送彭越入蜀的幾個責任人身上,把帶隊的廷尉和大小頭目全部撤職查辦。

呂后問劉邦:你知道我為什麼把彭越帶回洛陽來嗎?

劉邦說:那是你的婦人之仁。

呂后說:錯。像彭越這樣的人,他能由一個草莽盜賊而成為諸侯王,證明他有過人的能力,你把他流放到蜀地去,等於是養虎為患,一有機會,他會東山再起。不如索性把他殺了,不留後患。

劉邦恍然大悟,看起來還是老婆的識見高人一籌。但轉過來他又發愁了:流放彭越的詔令已經下達了,又殺他,我這個當皇帝的總不能自己說了話自己又反悔吧?

呂后說:錯。皇帝說過的話,怎麼會能無緣無故地收回來呢?這事你就交給我辦吧。

劉邦說:好好好。

呂后怎麼處置彭越呢?她暗中讓人買通了彭越的一個舍人,這個舍人本來是隨同彭越一起流放到蜀地的。根據呂后的授意,這個舍人告發彭越回到洛陽之後又策動家人反叛。於是彭越再次入獄。

按常理說,呂后的這一步棋算不上高明,比彭越在洛陽謀反的罪名更難成立。那時他已經是囚徒,身邊沒有一兵一卒,就是想反,他靠什麼反?

但是審理彭越案件的新任廷尉對呂后的用意理解得非常透徹,他壓根不去深究,憑那個舍人的誣告一錘定了鐵案。於是彭越立即被砍了頭,並把他的頭顱懸掛在洛陽鬧市。劉邦傳下詔令:“有敢於收殮彭越的,立即逮捕治罪!”

沒想到出了一個欒布。

欒布是梁國大夫,在彭越貧賤時和他訂交。後來欒布在齊國給人為奴,並做釀酒工人。彭越亡入鉅野大澤為盜時,欒布被賣到燕國為奴隸。後來為替主人報仇,捲入一樁殺人案。義名大振,被在韓廣部下做將軍的臧荼看中,把他保下來,並提拔做了都尉。臧荼成為燕王后,拜欒布為將軍。臧荼以“謀反”罪被逮,欒布也未能幸免。他的家人找到彭越,彭越向劉邦說情,把欒布贖出,任他為梁國大夫。

彭越案發時,欒布正奉彭越之命在齊國公幹。他聽到訊息趕到洛陽,彭越的人頭已被懸掛於市。欒布跪在彭越的人頭下面,向彭越的人頭“述職,”之後大聲號哭,並擺上祭品祭祀。守吏立即就把欒布逮捕,押解回宮。

劉邦親自審問欒布:“你和彭越是不是謀反的同黨?我明令任何人禁止收殮彭越這反賊,你卻敢公開去祭奠他,分明就是他的同夥。”

劉邦喝令:立刻把他給我烹了!

武士上前來提欒布。欒布瞅了一眼冒著熱氣的湯鑊,大聲說:“我還有話要講,讓我說完了再死。”

劉邦讓武士鬆開手,問他:“你有什麼話要說?”

欒布說:“當年皇上敗走彭城,困在滎陽、成皋間,項王之所以不能向西進逼,就是因為彭王佔據梁地,與漢軍共拒楚師。在那個關鍵時刻,彭王向楚則漢破,向漢則楚破。猶其是垓下一役,若沒有彭王鼎力相助,項羽也不會滅亡。待到天下已定,彭王功封梁國,誠心誠意想以此傳於萬代,為皇上之屏藩。皇上僅是為了讓彭王出兵,彭王因病未能隨駕,就懷疑彭王要謀反,又找不到謀反實據,竟鍛鍊冤獄,誅滅三族。臣恐怕今後功臣會人人自危,誰還信任陛下呢。今彭王已死,臣生受其恩,義當隨恩公於地下。我說完了,現在任憑你烹殺罷!”

劉邦聽了這番話,立刻讓武士放了欒布,當廷宣佈赦他無罪,並升他為都尉。這一舉動,不僅欒布本人,就是在場的群臣,都再一次感受到了一個石破天驚的意外。

劉邦這人一向是逆向思維的,他以前處置過的那些人,就充分證明了他性格中的這一面。他的這種思維定勢不無幽默感,無意之中絕處逢生的欒布從此順風順水,他從都尉做到燕國宰相,又晉升將軍,直至封侯。

但是呂后是個把硬氣堅持到底的女人。她下令把彭越的屍體實施醢刑,也就是把人剁成肉餡,做成肉醬。這還不算,又把這肉醬分賜給各路諸侯品嚐。

我們不難想像,各路諸侯接到彭越的肉醬時,臉上會出現一副什麼樣的表情。

十八、更大的手筆

殺韓信,醢彭越,不失為呂后的兩大手筆。

這兩大手筆,寫意出了呂后的風格。

這兩大手筆,也讓舉國為之震撼。

彭越的肉醬送到了淮南王英布的封國時,英布正在狩獵。見到彭越的醢肉,一時間毛髮倒豎,兩手都是冷汗。“興漢三傑”中,韓信、彭越相繼被殺,他是惟一的倖存者了。他忽然有了一種預感,等待他的,將是同韓信、彭越一樣的宿命。處置韓信,將其由楚王降為淮陰侯的“陳縣大會”,他是參加者之一,他親自聽韓信講了“狡兔死、走狗烹;帝國破、謀臣亡”那番話,現在回想起來,真是字字錐心泣血啊。

從此,他開始秘密加強自己的軍備與防務,準備著萬一有那一天,絕不能像韓信、彭越那樣束手就擒。

而經歷了韓信、彭越兩樁血案折騰的劉邦,也更多了一層憂慮,那就是呂后越來越顯示出了她的政治鋒芒。讓呂后和蕭何在自己離開中央時輔助太子監國,這條政令是從楚漢戰爭時就施行了的,所以呂后才得以培植羽翼,並可以擅自越權行事。這在群臣中也似乎達成了一個共識,就是凡事既聽命於皇帝又必須聽命於皇后。這種體制執行下去,一旦自己駕崩,繼位的太子又性格懦弱,皇權旁落,即成必然結局。

所以,劉邦在彭越被誅殺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先後冊封皇子劉恢為梁王,皇子劉友為淮陽王,並且透過修正屬郡建置,增擴了兩個封國的地盤。兩個皇子雖然都非呂后所生,呂后也並沒有對劉邦的分封方案提出疑義,畢竟天下姓劉,用同姓王逐漸取代異姓王,是大勢使然。

但劉邦把易儲這個問題又重新提出來時,呂后就不能穩坐椒房殿了。

再次提出易儲,劉邦也費了一番斟酌。首先,他親手提拔起的一些政壇新銳可以對沛豐系老臣形成抗衡,廷議中將不會形成“一邊倒”的局面。其次,周昌之後,朝廷中不可能再有“期期不奉詔”的死硬分子。他不奢望群臣異口同聲擁護他易儲,只要他們不群起力挺,事情就會順利得多。

呂后又一次感到了深深的恐懼。沛豐系的老臣們,她都一一拜訪過了,沒有誰能為她出一個真正管用的好主意。

有人建議:何不找張良來謀劃謀劃,他有智慧,在任何危局中都能反敗為勝,更何況皇上對張良,始終是言聽計從呢。

呂后就讓自己的哥哥呂釋之去拜求張良。

張良在大漢建國後就選擇了“功遂身退”之道。他表示:我家五世相韓,韓亡國之後,我不吝萬金家財替韓國向強秦復仇,令天下震動。如今以三寸不爛之舌為帝王師,封萬戶,位列侯,已經達到了一個布衣所能達到的極致,應該心滿意足了。

長安定鼎之後,張良隨劉邦入關,他就學道家辟穀、導引之術,謝絕任何賓客,杜門不出,幾乎過上了與世隔絕的生活。劉邦平息陳豨的叛亂,是生拉硬拽才把他搬出來隨駕的。這以後他就明確表示自己“願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游”。赤松子是傳說中的仙人,神農時的雨師。據說他教神農服冰玉散,能入火不焚,入水不溺,炎帝少女追之,俱得仙去。

呂釋之對張良說:您是開國元勳,又常常為皇上出謀劃策,現在皇上要更換太子,廢長立幼,這是一件關乎國本的大事,先生怎麼能高枕而臥,聽之任之呢?張良說:將軍此言差矣。當初皇上屢次處在危難之中,僥倖用了我的計策,現在天下已經安定,皇帝根據自己的喜愛想更換太子,這是人家骨肉之間的事情,即便像我這樣的臣子有一百個人也沒有什麼用處的。

呂釋之當然不會輕易放過張良,一再懇求他出個良策。張良只好說:“這件事是很難用口舌去爭辯的。我給你出個主意,以前皇帝曾下詔求天下賢士,有那麼四個人,皇帝想招而沒有招來。這四個人年歲已經很大了,他們都認為皇帝對人怠慢驕傲,因此逃避山中,堅持不與漢朝合作,不做漢朝的臣子。但是皇帝對這四個人很尊重,如果你現在能夠不吝惜金銀財寶,讓太子劉盈寫一封親筆信,再派一個能說會道的辯士用卑詞安車去執意邀請,他們是能夠來的。請來之後,作為賓客熱情款待,讓他們常常隨從太子入朝,有意讓皇帝看見他們,這樣皇帝必然會感到驚奇,而去詢問事情的由來,問清楚,又知道這是四個賢人,這樣對保住太子的地位肯定會起到關鍵的作用。”

呂釋之非常高興,趕緊去向呂后通報。呂后趕忙讓劉盈和張良各自寫了一封信,表達了求賢若渴的心情。這兩封信的內容不見載於正史,在《殷雲小說》卷二,倒是把張良的信收錄其中,信是這樣寫的:

良白:仰惟先生,秉超世之殊操,身在六合之間,志凌造化之表。但自大漢受命,禎靈顯集,神母告符,足以宅兆民之心,先生當此時,輝神爽乎雲霄,濯鳳翼於天漢,使九門之外,有非常之客;北闕之下,有神氣之賓。而淵遊山隱,竊為先生不取也。良以頑薄,承乏忝官,所謂絕景不御,而駕服駑駘。方今元首欽明文思,百揆之佐,立則延企,坐則引領,日仄而方丈不御,夜寢而閶闔不閉。蓋皇極須日月以揚光,后土待嶽瀆以導滯;而當聖世,鸞鳳林棲,不翔乎太清,騏冀嶽遁,不步於郊莽,非所以寧八荒而慰六合也。不及省待,展布腹心,略寫至言,想料翻然不猜其意。張良白。

大意是說:張良我敬仰先生的冰雪節操,身在塵世之間,而志在九天之上。自從大漢受天命而立國以來,禎祥靈瑞畢集,天神告以符命,天下民心歸附,顯示出了博大氣象。先生當此時,卻淵遊山隱,我想這大概不是先生應取之姿態。當今元首求賢若渴,為求國家冢宰之良才,坐臥不寧,寢食難安。現在正是國家急需人才的時候,煌煌偉業靠人才來振興,大好河山靠英才來建設,當今聖世,鸞鳳不在廣漠的天空飛翔,卻棲於山林,駿馬不在廣闊的原野馳騁,卻隱遁幽谷,如此怎麼能安頓天下?我的一腔心思大體上透過這封短札表露出來了,想必先生能夠理解。

這封信真是文采飛揚又情意拳拳。

張良派出使者去迎請這四個高人。

這四個高人是誰,他們就是被稱為“商山四皓”的四個隱士,為首的姓庾,字宣明,因常在園中,號東園公。第二個姓崔,名廣,字少通,齊國人,因隱居夏裡修道,故號夏黃公。第三個姓周,名術,字元道,號稱是周泰伯後裔,河內軹人,人稱GAE66裡先生。第四個名綺裡季,《陳留志》介紹他姓吳,名實,字子景,居住在綺裡,因號綺裡季。我認為,“季”大概指他的排行,就如同劉邦叫劉季一樣。綺裡季,就是住在綺裡的“老四爺”。史書上的記載語焉不詳,所以也不知他老人家有什麼背景。

“四皓”人未請到,使者只帶回了他們寫給張良的一封回信:

竄蟄幽藪,深谷是室,豈悟雲雨之使,奄然萃止。方今三章之命,邈殷湯之曠澤,禮隆樂和,四海克諧,六律及於絲竹,和聲應於金石,飛鳥翔於紫闕,百獸出於九門。頑夫固陋,守彼巖穴,足未嘗踐閻闔,目未曾見廊廟。野食於豐草之中,避暑於林木之下;望月晦然後知三旬之終,睹霜雪然後知四時之變,問射夫然後知弓弩之須,訊伐木然後知斧柯之用。當秦項之艱難,力不能負干戈,攜手逃走,避役山草,倚朽若立,循水似濟。遂使青蠅盜聲於晨雞,魚目竊價於隨珠。公侯應靈挺特,神父授策,蓋無幽而不明也。豈有烹鼎和味,而願令菽麥廁方丈之御;被龍服袞,而欲使女蘿上紺綾之續?恐汩泥以濁白水,飄塵以亂清風;是以承命傾筐,聞寵若驚。謹因飛龍之使,以寫鳴蟬之音,急守兔鹿之志,終其寄生之命也。

意思已經很明白了:我們這四個老家夥躲在這深山老林裡,固守巖穴,腳步從未踏進過宮闕的大門,眼睛從未見過朝廷的模樣,我們在山野裡採食,在林蔭下避暑,望見月亮暗淡下去才知道又過了一個月,看見霜雪蓋在枝葉上才知道又變化了季節。這樣的日子我們過得很愜意,我們請求能讓我們恪守兔鹿之志,在這山林中終老此生。

張良再次精心挑選辯士,帶上厚禮,懇切迎請“四皓”。

這一次沒有失望。大概“四皓”為太子和張良的一片誠心所感動,終於答應隨使者出山。

“四皓”來到長安,沒有進宮,而是暫時安置在呂釋之家裡。

那麼,“商山四皓”是以什麼樣的身份進入太子幕府呢?《漢書·張良傳》寫到張良策劃為太子請“商山四皓”時用了四個字“來,以為客”。

這個“客”字點明了他們此時的身份。“客”,即賓客。以賓客的身份跟從君主,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長期存在的現象。“客”的社會地位很高,主人即使在政治和社會地位上比“客”高,也必須禮遇“客”。比如以門客眾多而著名的孟嘗君,他和所有的賓客吃的是同樣的飯食。劉邦崇拜的偶像信陵君,為了請賢士侯嬴赴宴,親自趕車去迎接,並且為他留出了左邊的位置。按常理,左邊的位置是地位高貴的人坐的。信陵君為了表示對“客”的尊重,不但留出了最尊貴的位置,還自已執轡駕車,甘當僕伕。平原君的門客刀劍室是用珍貴的珠玉來裝飾的,而黃歇的門客則全穿著用寶珠鑲嵌的鞋子。“客”不是官職,也算不上什麼頭銜,往往沒有具體職事的規定,也不受責任要求的束縛。但“客”由於身份特殊,常常能出入君主帳下,參議政要,是“士”階層在正式的官吏結構之外的一種身份狀態,是“士”與君主不透過政權機制所締結的非契約式的合作。張良以“客”的身份延請“四皓”入太子幕,可見他的良苦用心。

為什麼劉邦費盡心思請不到的“商山四皓”卻被張良設計給請到了太子幕中呢?張良不是劉邦的謀士嗎,他為什麼不出主意早早把“四皓”給劉邦請了來?我們知道,劉邦這人是一向特別輕視,應該說是敵視儒生的,他起兵打天下的時候,凡遇上戴著儒冠見他的人,總要野蠻地把人家的帽子摘下來,撒一泡熱尿在裡面,以示侮辱。見儒生,他一張口就是罵。他罵婁敬:“齊虜!以口舌得官,今妄言沮吾軍”(《史記·劉敬列傳》),他當眾折隨何功,謂之腐儒,“為天下安用腐儒哉”(《史記·黥布列傳》)!他命使者回覆酈生的謁請:“為我謝之,言我方以天下為事,未暇見儒人也”(《史記·酈生列傳》)。被他拒絕的酈生自稱“高陽酒徙”,劉邦才答應見他。劉邦輕儒G8BA0士的名聲很響,所以“四皓”“以為上慢侮人,故逃匿山中,義不為漢臣。”張良對劉邦吃得很透,他知道自己不可能用“卑辭安車”的要求讓劉邦去請“四皓”。因為劉邦這人從來就是把知識分子的尊嚴當兒戲的,因為專制從來就是尊嚴的對立物。

“四皓”果然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作用。這作用我們很快就會看到。

他們剛剛被安頓在呂釋之府上,劉邦就病倒了。這一回他病得很重,口乾舌燥,渾身乏力,心情很抑鬱,誰也不願見,連戚夫人也不準進他的寢宮。身邊只留下一個侍奉的太監,一連數日不上朝,直到國中再一次發生了震天動地的大事——淮南王英布舉兵造反。

這裡還得說一說英布。(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