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劉邦背後的女人最新章節列表 > 第5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5章

大澤鄉的義旗一舉,天下馬上大亂,原屬六國地區的郡縣紛紛舉事,殺死守尉、縣令、縣丞,響應陳勝吳廣,並相繼自立為侯王。各地方官員的神經都快崩斷了,沛縣縣令,自然也如坐針氈。

沛令召集僚屬們商議該如何應對這個嚴峻的局面。縣令怕自己成為革命的物件,有意要主動響應陳勝義舉,蕭何、曹參卻不同意。他們說:“你是秦的命官,又是外地人,如今想背叛朝廷,恐怕沛縣的子弟不會跟你走的”。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他們給縣令出了個主意,把沛中在外流亡的人召集回來,赦免他們逃亡的罪責,依靠這支力量來號召沛中子弟,則會一呼百應,這些人都會聽你的調遣了。在這些流亡的人中,劉邦是個大山頭,只要把劉邦召回來,其他人就會聞風而歸附。

沛令問:“怎麼能找到劉邦呢?他當初逃亡的時候,抓了他那麼長時間也沒找到他的影子”。

蕭何、曹參說:“讓樊噲去找呀,樊噲準會找到他的。”

於是樊噲就奉命進山了。這一回,他可是名正言順進山的。

陳勝、吳廣把世界攪得天翻地覆的時候,項梁和項羽叔侄也在會稽舉起反秦的大旗。

而這時,劉邦仍然按兵不動。他在隱忍地等待更為成熟的時機,而且他感覺到這一天已不遙遠。

接到樊噲轉達的沛令的召請,劉邦決定立即率領隊伍出山。

沛令是個疑心很重的人,樊噲進山後不久,他就開始反悔了。為什麼反悔呢?你想劉邦這支隊伍有幾百號人馬,萬一他們要是趁機奪了我的權,我連自己的腦袋也難保住!所以沛令反悔了。他後悔不該讓蕭何、曹參這些人“忽悠”得自己亂了方寸,做出了一個錯誤的決定。他趕緊下令關閉城門,全城戒嚴,並下令搜捕蕭何、曹參,把這兩人作為劉邦的內應處以極刑。

最早得到這個訊息的是夏侯嬰——那個英俊的馬車伕——情急之下,他調動了縣府裡所有的馬車,將蕭何、曹參等在城門還沒關閉之前急送出城。

那時,劉邦正帶領他的隊伍走在路上。

蕭何、曾參在路上迎往了劉邦,向他報告了沛令反悔的事,劉邦並未在意,命令隊伍繼續前進。

到了城下,見城門緊閉,城牆上戒備森嚴,守兵不夠,縣令把縣城中的父老子弟統統驅趕到城頭上來防守。劉邦就在蕭何的授意下寫了一篇致沛縣里社父老的佈告,用羽箭射到城上去。佈告大意如下:

天下苦於秦朝的暴政已經很久,現在父老們替沛令守城,然而各路英雄皆已起兵抗秦,兵旅所至,恐沛縣也將會有屠城之難。父老們不如響應義軍,擒殺縣令,從子弟中選擇一個可做首領的人共尊奉之,和各路英雄站到一起,那麼家園才能得以保全,不然,父老子弟玉石俱焚,那是很不值得的。

父老們看了佈告,認為劉邦說得在理,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當即發生民變,率子弟們殺了沛令,開啟城門,迎接劉邦黨眾進城。城裡有那麼多劉邦的好友、親戚,故交,完成這次政變,自然少不了他們推波助瀾。

父老們一致推選劉邦任沛令,劉邦謙遜地表示:如今天下方亂,諸侯並起,假如推舉出來的領頭人不勝任,可能會導致一敗塗地。我不是珍惜自己的身家性命,只怕自己才能薄劣,不能擔當重任,這是件大事,大家應該慎重對待,推選出合格的領頭人。

蕭何、曹參在人們的心目中也有比較高的威望,但是他們都是文吏,做事情考慮得周全,惟恐這一場風起雲湧的反秦運動一旦失敗,秦朝要算總帳,那時候領頭人可是要被滿門抄斬的啊。所以他們一致把劉邦推出來當頭。

諸位父老更是表示:我們都知道劉季您有貴人之相,而且我們已經向神占卜過了,你出來當我們的領袖,是最吉利的,您也就別推卻了。咱們沛縣父老的安危,從今天起就係在您身上了。

劉邦又謙讓了數次,見父老們態度誠懇,只好接受了眾人的推舉。按照秦統一前楚國的舊制,縣令稱為縣公,於是便稱劉邦為“沛公”。

匆匆地走馬上任,劉邦對子弟兵進行了整編。又讓蕭何、曹參、樊噲等分頭往各鄉招募鄉勇,募得三千子弟,全都換上了嶄新的軍裝,排列在縣衙前廣場上,舉行祭告戰神蚩尤的儀式。

劉邦為什麼要祭蚩尤?蚩尤是古代傳說中的“主兵之神,”也是中華的第一位戰神,在部落爭奪生存權的戰爭中,他最以勇猛著稱。據說他和他的八十一名兄弟全都銅頭鐵額,所向無敵。他最先利用自然條件佈署戰爭,最先發明了青銅冶煉,用青銅製造兵器,以先進的科學技術取得戰爭的決勝權。他善於用兵,講究戰略戰術,五兵之氣,變化雲霧,號“羽林天軍”,威震天下。黃帝與之戰,九戰而九敗。後上天派玄女下凡,授以兵法,幫助黃帝戰勝了蚩尤。黃帝即命蚩尤主兵,以威服八方。蚩尤死後,天下又開始大亂,黃帝遂畫蚩尤形像以威懾天下,人們都以為蚩尤沒有死,這才重新安定下來。從劉邦祭蚩尤開始,蚩尤即作為戰爭之神,被歷代兵家所崇仰,世代享祭。

公祭儀式結束,劉邦下令把犧牲的血塗在戰鼓和軍旗上,他的軍旗全是紅色,象徵著他“赤帝之子”的身份。

接下來任命將領,任蕭何、曹參為主要參謀,盧綰為侍從官、夏侯嬰、任敖、周勃、灌嬰、呂氏兄弟等為將軍,樊噲為先鋒,把大本營安在他的老家豐邑。

這支隊伍出師第一仗,是攻打周圍的兩座縣城——胡陵與方與。胡陵,就在今天山東金鄉東南部;方與,在今天山東金鄉北一方,這兩個縣當時沒有響應陳勝的起義,所以劉邦要解放他們。

這兩座縣城是否攻下來了,史書上沒有記載。但第一次出征的陣容還是讓呂雉心跳加速。她的丈夫由一個小小亭長一下子成了號令千軍的沛公,你看他往點將臺上一站,那是多麼的威嚴,父親昔日的預言,已經在向現實發生轉變。而且她對丈夫的一系列“包裝造勢”,也已初見成果。

前一段時間,她帶著一雙兒女,一直伴隨著劉邦隱藏在芒碭山間,陳勝、吳廣舉幟反秦,天下一呼百應,而丈夫仍然按兵不動,那時一些兄弟沉不住氣了,紛紛勸丈夫趁機出兵,丈夫仍然不置一詞,現在呂雉知道,原來他在等待一個出山的最佳時機。

呂雉放眼向前望去,她似乎看到了命運的獵獵旗旌,在大風裡飛揚。

七、戰爭無法讓女人走開

忙著攻城略地的劉邦,很快就在這一帶打出了名氣,他的軍團與秦朝正規軍多次發生交手,幾乎是所向披靡。但接下來發生的幾件事,讓他受到了很大的挫折。

首先是全國的反秦形式出現了轉折。

天下亂成一鍋粥的時候,住在首都咸陽未央宮裡的秦二世胡亥卻仍舊在他的溫柔鄉裡偎紅擁翠。有官員到外地執行任務,看見原本屬於六國地區的郡縣到處舉起義旗,殺郡守縣令,響應陳勝,並相繼有人自立為侯王,馬上把這情況報告給了胡亥。胡亥就把儒生和博士們召集到一起議這件事。有三十多個博士和儒生異口同聲地說:這些人群起造反,應從速發兵剿滅他們。秦二世不高興了。心裡說:有我這麼英明偉大的皇帝在,人們造反幹什麼呀?這幫子腐儒,存心給大秦帝國的大好形勢抹黑。他黑下臉來,沒對儒生說什麼,命令把報告情況的官員交給司法部門以“謠言惑眾”的罪名去治罪。儒生們嚇出一頭冷汗,誰也不敢說什麼了。

這時,有一個叫叔孫通的候補博士揣摸出了秦二世的心事。他說:剛才儒生們說得都不對,我個人認為,先帝把國家治理得那麼好,當今皇帝又如此英明,怎麼會發生造反的事呢?我認為,那些人不過是一群小毛賊而已,他們要鬧事,就讓地方平定他們好了。

秦二世高興了:“你們聽聽,這才是對大好形勢正確的理解呢。”秦二世一高興,當即宣佈嘉獎叔孫通,把他的候補博士轉正,另外賜給他絲帛二十匹,好衣服一襲。

這樣,從**地區回到朝廷的官員誰也不敢說實話,胡亥如果問起來,只說“地方上確有一些小股土匪鬧事,已經被平定了”云云。總有一些膽子大的儒生冒死犯諫,被秦二世罵得狗血噴頭,把他們全部移送司法機關審查,罪名嘛,當然是現成的-----“非其所宜言”,說了不該說的話,否定大秦帝國的大好形勢。

儒生們罵叔孫通:“太過分了吧您?把讀書人的臉都丟盡了。”叔孫通笑笑說:“不說這樣的話,我的腦袋差點就長不到自己的脖子上了。”

讓儒生們難以理解的是,這個得了許多好處的叔孫通卻突然在一個晚上逃走,不知去向。直到他後來在劉邦的朝廷上出現,人們才知道這果然是個不同凡響的人物。後來的事後來再說。

秦二世繼續陶醉在一片“形勢大好”的歌功頌德聲中。直到周文指揮的一支陳勝主力部隊打到函谷關口一個名叫“戲”的要塞時,他才如夢方醒。

一個主管漁政和稅政的“少府”——九卿中級別最低的官員章邯,把正在驪山工地服役的刑徒編成軍隊,大約有二十萬人,向周文兵團發起進攻,這些刑徒都受過嚴格的軍事訓練,況且章邯在編軍之時大開府庫讓他們全都穿上了秦軍黑色的戰袍戰盔,連軍旗都是黑色的,軍容十分威嚴齊整,鬥志也十分旺盛,周文的雜牌軍不是對手,立即敗北,一戰而潰。周文退到澠池,自刎身死。

吳廣兵團內部也出現了分裂,吳廣被部下田臧殺害於滎陽,吳廣屬下的各路義軍在章邯的凌厲攻勢下紛紛潰散。陳勝也被他的車伕莊賈殺害。他的部將們,或被殺,或戰死,或向秦軍投降,風起雲湧的反秦浪潮,陷入低谷。

其次,劉邦在終於攻下了胡陵與方與兩座縣城之後,又攻克了薛縣(就是他訂做竹皮冠的地方),正在乘勝攻打亢父(今山東濟寧南)時,沒想到後院失火,駐守大本營豐邑的雍齒反了。

我前邊說過,雍齒是劉邦的“大哥”王陵引薦給他的,本來劉邦和他就有“過結”,雍齒也是地方上的一霸,把劉邦根本不放在眼裡,當跟劉邦搶地盤的周市——這人原是陳勝部將,背叛陳勝自立山頭,扶立魏王,自任魏相——以利相誘,他便馬上改換門庭,投靠魏王,被封為列侯。

劉邦反攻豐邑,卻連連敗北,心裡那火可大了。而他奪得的幾座縣城,又都被周市佔據。劉邦丟了根據地,妻兒老小又在雍齒控制下的老巢,安危不知,劉邦怎不憂心如焚。而且,這個時候,他的老母又死在了外黃。從打劉邦起事,老母親就一直跟在他身邊,顛沛勞頓中,照顧他的生活起居。沒想到身子骨還算硬朗的老太太感染了一場風寒,就一病不起。劉邦只好草草在異鄉安葬了老母親。高帝五年,他剛剛當了皇帝,就追封他的母親為昭靈夫人,並搞了一次十分隆重的“招魂”儀式,據說儀式進行中,有一條黃色小蛇爬進了劉邦專為母親亡靈準備的棺材裡。

呂雉在豐邑被陷的日子裡如何生活,可以想象,那是她倍受煎熬的一段時光。她痛恨雍齒反目無情,暗中埋怨丈夫不應該把守衛根據地這個重任託付給自己過去的仇家,以至於丟了自己家的大本營。丈夫的軍團為什麼幾次攻不下豐邑?呂雉心裡是清楚的,守豐邑的也全都是豐沛子弟,是劉邦的軍團中的一支,攻城的將領中,他們的子弟或許就在守城的行列裡,自家人打自家人,怎麼下得去手?況且雍齒那混蛋有意把城裡的百姓都驅趕到城牆上去值守,而且以抗命者殺絕全家相威脅。此時雍齒已成為魏王列侯,而豐邑在秦並六國之前就是魏的陪都,魏國復國,這裡也當然應該成為魏國的地盤,魏王是正而八經的國主,而劉邦雖稱“沛公”,終不過是個起於草莽的山大王,人誰不審時度勢?這幾個方面的原因加在一起,劉邦要克復豐邑那是難上加難的。

所幸的是,雍齒也沒有為難留在豐邑的呂雉一家,這或許是他不想壞了自己江湖上的名聲,也是因為畢竟呂雉在做他“四嫂”的時候沒有慢待過他。更重要的一點是雍齒現在不想把事情做絕,激怒劉邦與他拼命,他也需要穩住腳跟。

可以後的日子怎麼辦呢?

呂雉想到這些就心亂如麻。

此時,劉邦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率領這支流浪部隊投靠楚王景駒。

沒想到,這次投靠,卻又一次改變了劉邦的命運,因為他遇到了張良。

那個時候,韓國貴胄後裔張良率數百少年也去投奔景駒,他與劉邦相遇在半路,相談甚歡,張良索性把自己帶的這數百人的隊伍全歸劉邦,自己甘願在劉邦大營裡做個客卿。

張良,字子房,其兄祖為韓國公族,他的祖父張開地和父親張平曾連續輔佐過五世君主(張開地當過韓昭候、韓宣王和韓襄哀王的宰相;張平當過韓相釐釐王和韓悼惠王的宰相)。韓悼惠王二十三年(前50)張平去世,張良那時還小,所以未能承位做官,二十年後,韓國便為秦國所滅,張良家道中落,但那時尚有家僮三百人。

張良發誓為韓國復仇,花掉全部家產收買刺客謀刺秦王嬴政。後來在東夷倉海君那裡訪得一個大力士,張良為之鑄造了一個重達一百二十斤的大鐵椎。秦始皇東遊時,張良與這位大力士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陽縣東南)設伏,刺殺秦始皇。儘管這位大力士在百步之外準確地把大鐵椎投向了秦始皇的車駕,但卻是“誤中副車”,功敗垂成。秦始皇大為震怒,下令全國大索十日,捉拿刺客,張良卻安然逃脫,改名換姓,隱於下邳(今江蘇睢寧西北)。後來,他在下邳橋上偶遇一位“圯上老人”,授他一部《太公兵法》,張良日夜研讀,十年終於融會貫通。

張良歸附劉邦後,劉邦任他為“廄將”——實際上就是個“弼馬溫”,一個管理軍馬的小管。張良為什麼對劉邦這麼看好呢?因為多年來他曾多次嘗試把《太公兵法》中的用兵用世之道與人討論,但跟他討論的人要麼對這套紙上談兵的東西不大感興趣,要麼就是一頭霧水,想不到劉邦卻心有靈犀,不但理解得透徹,用起來也得心應手,張良感慨“沛公真不愧是個天賦才質的人物呀!”

劉邦投奔景駒這個“假王”,原本是想借“楚王”之勢來對抗魏王,進一步收復豐邑,但形勢的變化卻出人意料,章邯的軍隊已逼近碭郡,而此時,項梁所統帥的楚軍又與秦嘉和他所立的景駒這個“楚王”發生了內訌,刀兵相加,秦嘉陣亡,景駒亡命魏國,也死在亂民之手。

張良這個智囊這會兒及時地發揮了作用,他對劉邦說,景駒和秦嘉之輩根本就靠不住,不如去歸附項梁,卻不失為一條出路。

項梁是夏相人(今江蘇宿遷縣西南),是楚國名將項燕的兒子,年輕時殺了人,與他的侄子項羽避走吳中(今江蘇吳江縣),因為他的才幹和義氣,很快成為當地有影響的人物。陳勝在大澤鄉舉義,項氏叔侄殺會稽郡守殷通,項梁自任郡守,以侄子項羽為裨將,聯合郡轄內的楚民力量奮起抗秦。以討逆的名義收並秦嘉、景駒兵團殘部之後,項梁總掌楚軍指揮大權,成為抗秦的一支最為龐大強悍的力量。

項梁的侄子項羽,也是個十分了得的角色。他二十四五歲年紀,生得虎背熊腰,身高八尺,力能舉鼎,而且從小就有大志,少年時從叔父項梁習書劍,無所成就,項梁責備他,他說:“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術也只能對付一個人,這些不值得學,要學就學對抗萬人的本領”。項梁授以兵法,項羽開始學得很認真,不久又失去了興趣。他曾看見秦始皇東巡會稽的車駕,發出感慨:“彼可取而代也”。聽到這句話的項梁嚇得出了一頭冷汗,趕忙捂住了他的嘴巴。這句話與劉邦的“大丈夫當如此也”倒是異曲同工。

對劉邦的歸附項梁很高興,當即撥給他五千人馬,將領十員,先讓他去收復豐邑。此一番不同往常,雍齒見劉邦來頭兇猛,兵強馬壯,知道豐邑是守不下去了,只好帶徒屬棄城去投奔周市和魏王咎。豐邑於是又回到了劉邦手中。

與劉邦重逢的呂雉自然是悲欣交集。幾個月的征戰,劉邦憔悴了許多,他畢竟已接近知命之年,然而收復豐邑的喜悅沖淡了他鞍馬勞頓的疲憊。他甚至顧不上問一問呂雉這幾個月是怎麼過來的,這讓呂雉有點傷心,但她理解了丈夫。她知道丈夫是不會守在豐邑的,他還要去迎接更多的廝殺。她不知道命運將帶給她什麼,因為,戰爭是無法讓女人走開的。

八、做了項羽的人質

呂雉如何做了項羽的人質,這說來話長,得先從楚漢戰爭之前說起。

幾乎在劉邦克復豐邑的同時,項羽也率部攻下了襄城(今河南睢縣),並下令坑殺所有戰俘。項羽這人暴虐成性,當初在會稽助他叔父項梁奪權時,就一口氣殺了百十個殷通的將士,以後又多次用坑殺這種方式對付他攻下的每座城邑的普通軍民,他所經過的地方,幾乎無不遭到他的殘殺毀滅——襄城血洗之後,在攻打城陽時又一次實施大規模的屠殺,鉅鹿之戰,坑殺降卒二十萬;平定田榮反叛之後,把田榮逃逸之地的民眾殺死極多,又坑殺田榮全部降卒;攻下外黃之後,又準備把城內十五歲以上的男子全部坑殺,後因人陳說利害而罷手。這種濫殺,自然播下了仇恨的種子。這是後話。

劉邦克復豐邑後不久,陳勝被殺的訊息得到了確認,項梁便在盱眙立楚國末代君主懷王的後裔熊心為楚王,並以其祖父的諡號為王號,仍稱懷王。劉邦也參與了擁立。在此之前,熊心還是山野裡一個放羊的娃娃。

這之後,劉邦參加項梁攻打亢父的戰役,曹參是第一個登上亢父城頭的戰將。接下來又隨項梁與章邯主力戰於東阿,並連取陳縣、濮陽、甄城,打出一路威風。劉邦與項羽的第一次合作是項梁命他們攻取城陽(今山東甄城),這次是樊噲第一個登上城牆,項羽覺得很沒面子,不顧劉邦的阻勸,再一次抗殺秦軍,以發洩他心中的怒氣。

打下雍丘之後,劉邦的軍團已有三萬人馬。

而此時,項梁卻在與章邯交戰中陣亡在定陶,項羽、劉邦、呂臣遷懷王都彭城,劉邦駐軍碭郡。

楚懷王熊心不願再做傀儡,項梁死後,他自任統帥,封項羽為長安侯,號魯公,其實這只是個“空頭”名號,並沒有實際職務。封劉邦為武安侯,任碭郡長,這個官職可是實實在在的,而且駐守碭郡隊伍的指揮權全在他一人。劉邦生怕生性暴虐的項羽因此產生妒嫉之心,就和項羽“結為兄弟”,也就是兩個人義結金蘭,成了把兄弟了。這就有了“一榮共榮”的意思。儘管他比項羽年長二十四歲,按年齡說應該做他的長輩了。懷王熊心如此的人事安排確有抑項揚劉之意,他知道拔扈的項羽一向不曾把他放在眼裡,有意讓劉邦在鉗制項羽。所以當章邯攻下邯鄲,退保鉅鹿的趙王歇向反秦諸侯緊急求援時,楚懷王佈署北上救趙並反擊關中的兵力,即提出兵分兩路的設計:一路以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范增為末將,北上救趙;另一路由劉邦為統帥,西進攻打咸陽,並約定“先入關中者王之”。也就是說,誰先進入關中,推翻秦朝,平定關中,誰就可以當秦王。

項羽因為想替他的叔父項梁報仇,要求跟劉邦一起入關。可是楚懷王手下的一些老將都向懷王進言說,項羽雖然作戰勇猛,但為人殘忍,以往他攻打的地區,都因殘殺過重,被秦國人視若寇仇。況且西征沿途,均是楚秦會戰的重要戰場,陳勝和項梁也在這地方遭到了失敗。如果再派項羽前往,勢必會遭到更大的反抗。秦國的老百姓痛恨秦的暴政已久,這次不如改派一位有長者風度的將領,扶仁義而西上,告諭秦國百姓,如此則秦可以破。所以項羽不可派,惟獨沛公劉邦素有大長者風度,可以破秦。

因此,懷王沒有同意項羽隨劉邦西進攻打咸陽的要求,而只讓劉邦出任西徵軍統帥,西行收編陳勝、項梁失敗後殘留在各地的軍團,彙集力量,準備進入關中,項羽只得北上救鉅鹿之圍。

劉邦從碭郡出發,一路上勢如破竹,先後在城陽、成武、慄縣等地大破秦軍,於秦二世三年(公元前07)二月進入高陽(今河南杞縣西),接下來攻克陳留。一路上,依張良之計,避實就虛,迂回前進,八月攻入武關(今陝西丹鳳東南),直逼咸陽,關東大震。

秦朝廷亂作一團,趙高見大勢已去,殺了秦二世,派人向劉邦求和,提出同劉邦“分王關中”,劉邦嚴辭拒絕。趙高又立秦二世的兄弟之子公子嬰為秦王,公子嬰殺趙高,調兵遣將,力守潼關。

潼關守將不戰而降。次年一月,劉邦駐守灞上(今陝西西安東南),隨即向咸陽進發,子嬰白馬素車,帶領眾文臣出咸陽城,在城外軹道亭前,迎候劉邦,表示投降。劉邦軍團威風凜凜進入咸陽,公子嬰等跪在路旁向劉邦獻上秦朝玉璽。自此,統治了中國十五年的大秦帝國宣告滅亡。

劉邦一進秦宮,被數之不盡的珍寶和美女弄得頭暈目眩,意亂情迷。沉醉在溫柔鄉裡,全然不管外頭將士們爭相搶奪宮室的金帛財物。樊噲此時已經做了劉邦的連襟,他娶了呂雉的妹妹呂嬃,並且一直跟隨劉邦征戰,他見劉邦這個樣子,心裡一急,就闖進宮裡指責劉邦。對他說,“難道你忘了秦朝是因為什麼才滅亡的嗎?這種繁華奢侈的享受,正是他們滅亡的原因呀,我們千萬別為這些東西壞了自己的大事,還是還軍灞上為好”。別看樊噲是個殺狗的屠夫,這識見確實是高於劉邦多多。所以王夫之的《讀通鑑論》就曾發表議論說:“英達之君而見不及噲者多矣!”所謂英明賢達的君主,他的識見還不如一個狗屠樊噲,這樣的人多了去了。

劉邦不聽,把樊噲趕出去了,樊噲就去找張良,張良一聽,也很著急,就急忙進入宮中,勸劉邦說:“秦朝無道,才會引起民眾起義,我們要為天下誅除暴虐,理應節儉才是。如今沛公剛入咸陽,就開始享受,豈不是助紂為虐。忠言逆耳利於行,猛藥苦口利於病,希望沛公聽從樊噲的勸諫”。張良這一番話,把劉邦給說醒了。轉念一想,按照懷王的約定,誰早入關中誰做秦王,這些珠寶美女,早晚不全是我的嗎?眼下最要緊還不是享受它們的時候。於是他立即出宮,下令封存秦朝的府庫宮室,率部隊撤出了咸陽,返回灞上。

接下來,劉邦召集咸陽各縣父老及豪傑之士,到灞上開會,劉邦在會上宣告:“我們此次入關,是為了推翻秦朝的暴政,請父老鄉親不要害怕。現在我與父老約法三章:一、殺人者死;二、傷人者抵罪;三、盜竊者抵罪。原來秦朝的法律一律廢除,所有官吏與行政全部保留”。劉邦的“基本法”,讓受夠了秦朝苛政的關中百姓大大松了一口氣,看到了新的光亮。因此,關中父老對劉邦十分敬重,惟恐他做不了關中王。咸陽和關中各鄉邑的裡老、村民,爭先恐後地持羊酒勞軍。

我們回過頭來再說項羽。

項羽在進軍中途,以“欺君罔上、私通齊國,陰謀叛楚”為罪名,殺宋義,逼懷王任其為上將軍,並取得了鉅鹿之戰的勝利,收降了章邯,封其為雍丘王。秦軍二十萬投降官兵,歸項羽屬將——上將軍司馬欣統領,章邯則留在項羽身邊。因為降楚的二十萬秦軍官兵人心不服,項羽怕他們回到關中後藉故土優勢鬧起事來,就與英布和蒲將軍密謀,把二十萬秦軍一舉坑殺在新安(今河南澠池東),不留一個活口。這個事件激起了秦人的極大憤慨,項羽所到之處,都遭到秦人拼命的抵抗,所以這大大拖延了他進關的時間。

秦二世三年十一月中旬(前07年十二月底),項羽兵團抵函谷關。沒想到卻遭到了劉邦部隊的攔阻。(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