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1850再造中華最新章節列表 > 第167章 伍崇曜召集茶商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67章 伍崇曜召集茶商

初冬的廣州顯得有些蕭瑟。珠江港處商船往來繁忙,卻再也沒有了戰前那種船帆如雪的盛況。

沉寂已久的伍家花園內,難得來了許多客人。很多人第一次進入伍家花園,被裡面的豪華奢侈震驚得目瞪口呆。

伍家花園又稱“伍園”,是十三行首伍氏家族的私家園林。伍園一處有兩處。

一處位於漱珠湧,湧之東即為伍家花園。漱珠湧是廣州城外一條南北向的河流,早已被填河造路。這處伍園又被稱為“河南伍園”。

另一處位於花地,又被稱為“花地伍園”,大致位置在今廣州花地大策直街、聯桂北街一帶,醉觀公園東南邊。

花地伍園即馥蔭園,又名福蔭園、恆春園,前身為潘氏家族的“東園”。潘氏也是十三行商,曾在伍氏之前擔任十三行首。潘氏沒落後,伍氏購買了東園,將其改造為花地伍園。

河南伍園比花地伍園大,是伍氏家族生活、工作的地方。花地伍園內多種植花木,伍氏常在此舉辦社交活動。

這天,伍崇曜在河南伍園召集廣州茶商,商議茶葉專賣之事。

伍崇曜是伍秉鑑的第五子,又叫伍元薇,商名伍紹榮。伍秉鑑是伍氏家族第二代掌門人,把伍氏家族帶入了巔峰。他本人很受歐美商界推崇,在西方民間也很有名聲。

伍崇曜前面有四個哥哥,本無繼承家業的希望。伍秉鑑希望他能成為一名官員,很早便為他捐了官職,派他到北京學習當官。

機遇最終落到了伍崇曜頭上。長兄伍元芝、二哥伍元蘭、三哥伍元莪先後去世。伍秉鑑備受打擊,又年邁精力不濟,便提前退休,把“浩官”之職讓給四子伍元華。

伍元華出身於行商家庭,從小耳濡目染行商事蹟,也是個經營奇才。但那時已是鴉片戰爭前夜,廣州洋人與官府矛盾重重。

伍元華是十三行首,年紀輕輕,卻要代官府監管洋商。國人日益沉迷鴉片,清廷“馳禁”之爭愈演愈烈。千鈞的重擔壓在伍元華身上,不是他這個年輕人能承擔的。

1831年,伍元華接受英國人委託,上書廣東巡撫,請求允許英國商館在珠江邊上建設一處碼頭。

時任巡撫勃然大怒,把伍元華抓入大獄,威脅要處死伍元華。伍秉鑑奔走哀號,大肆賄賂粵海關監督,才救回了伍元華。

兩年後,伍元華鬱鬱而終。

伍秉鑑只得從北京召回伍崇曜,讓他擔任“浩官”。伍崇曜成為伍氏第四代掌門人,從此走上了歷史舞臺。

伍崇曜才能不如伍元華,但在伍秉鑑的幫助下,逐漸坐穩了十三行首。他還有個女兒,名叫伍菡,雖是女流,卻頗有見識。伍崇曜遇有大事,往往先徵詢伍菡的意見。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

根據當時外國人的記載,伍崇曜早已沒了伍秉鑑的風采。他凡事小心翼翼,“在最小的官吏面前瑟瑟發抖”,“目光從來不敢高過大官衣服的第九粒釦子”。

洋人的記載無疑存在誇張的成分,卻把首富的卑微、官府的蠻橫描繪得繪聲繪色。

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作為華夏第一首富,伍氏家族也深受打擊。

伍崇曜夾在洋人和官府中間,自然要倒向官府。他捐了很多錢資助清軍,譬如廣州城防最重要的虎門炮臺,伍氏一下子就捐銀八萬六千兩。

但清軍最終戰敗。清廷缺少撫夷之才,便讓伍崇曜參與議和,給了他一個“洋務委員”的虛職。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最終,中英簽訂《南京條約》,清朝喪權辱國。問題的根源,自然是朝廷無能、清軍無能。但國人不敢指責朝廷,把怒火轉向伍崇曜,罵他是“漢奸”。

伍崇曜的地位一落千丈。因為戰後五口通商,十三行失去貿易壟斷地位,伍家的怡和行生意也大不如前。

這次,伍崇曜召集茶商,正是想商議實行茶葉專賣,維持茶葉壟斷。想當年,伍家之所以崛起,就是伍秉鑑長袖善舞,把全國茶葉生意壟斷在伍家怡和行。

伍秉鑑很有手腕,同行、茶商、洋人都感其恩德。伍秉鑑做大生意,往往拉同行一起,把利潤分給同行。茶葉壟斷,就能維持高價,防止茶種外流,茶商也樂意這樣幹。

甚至,就連洋人也願意為伍秉鑑效勞。有一次,美國商人索薩經營不善,欠了伍秉鑑7.2萬多銀元。他無力償還,被清廷禁止離開中國。聽說這件事後,伍秉鑑主動找來索薩,並當著索薩的面,將欠條撕毀。

塔讀小說,無廣>告^線上免。費閱&讀!

伍崇曜卻缺少這樣的商業手腕,也沒有父親伍秉鑑那樣的商業號召力。他放下身段,召集茶商議事。以他的“浩官”身份,這已屬於格外“折節下士”了。

但茶商們並不領情。

年頭不一樣了,現在的情形是洋人強、官府弱。別看現在官府態度強硬,但商人們心裡都清楚:洋人船堅炮利,真要打起仗來,官府絕不是洋人的對手。而官府外強中乾,內心非常害怕洋人。

洋人繞過十三行直接採購茶葉,官府不管不問,就是管了,也只是虛樣文章,從來不敢叫板洋人。

有個茶商說道:“浩官提倡茶葉專賣,這原本是個極好的,先父在世時,我們一直都是這樣做的。十三行統一收購茶葉,由行首與洋人談判,抬高茶葉價格,防止茶種外流。

“這是穩賺不賠的買賣。但此事有個前提,官府要對外強硬,要支援十三行對付洋人。之前,老浩官在世時,朝廷上下都主張對外強硬。

“洋人不服我們,官府便支援我們罷市。行首一聲令下,便可撤出洋行裡的中國僕人,切斷洋行的糧食、蔬菜供給,洋人無不服從。

“但現在,官府表面強硬,內裡軟弱,絲毫不敢過問洋人的事。咱們這個茶葉專賣,難搞呀!”

這個茶商說的是實情。現在廣州主政的,是廣東巡撫葉名琛。他和總督徐廣縉一樣,都是口頭強硬,實際是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只求任上無事。

總督徐廣縉因拒絕洋人入城,被朝廷賞了個男爵。但他徒有其名,已被世人看穿了底細。

鹹豐帝以為徐廣縉乃國之肱骨,令他取代賽尚阿擔任欽差大臣,專門負責追擊太平軍。哪知道,徐廣縉連賽尚阿都不如,一直躲在大後方,不肯到前線指揮清軍。

太平軍圍廣西桂林時,徐廣縉躲在廣東肇慶;全州之戰時,徐廣縉在桂林;長沙之戰時,徐廣縉在衡陽;武昌之戰時,徐廣縉在長沙……

徐廣縉走後,葉名琛辦公事倒也精明強幹,唯獨在對待洋人問題上束手無策。他深諳徐廣縉對外示強、對內躲避的把戲,嘴上強硬,實際對洋人怕得要死。

官府不敢撐腰,茶商便不敢跟洋人作對,把茶葉賣給十三行。

又有個茶商說道:“我們都是華商,理應聯合在一起,共同對付洋商。但問題是,現在五口通商,我們不賣茶葉給洋人,上海、寧波、廈門、福州的商人卻能賣茶葉給洋商。

“特別是上海,雖是個小縣城,卻積極開放通商,生意都跑到了那邊。江浙商人資本本就比我們多,茶商手裡的茶葉量大質優。

“我們跟洋人搞商戰,等於把生意拱手讓給江浙商人。到時候,茶葉都爛到自己手裡,這損失怎麼算?要是浩官能說服江浙茶商參與十三行茶葉專賣,我們就願意把茶葉賣給十三行。”

這話說的倒是實情,但在伍崇曜看來,未免是在為難自己。伍家勢力一落千丈,連兩廣商人都搞不定,還怎麼去遊說江浙商人?

最後,茶商們議了半天,也沒議出個結論出來。

不多時,一名家丁忙不迭地跑過來,對伍崇曜小聲說道:“老爺,廣州知府過來拜訪了。”

伍崇曜心裡一驚,知府可是個大官,從不會輕易登門拜訪。但凡有事,知府總是一紙請帖,把自己叫到知府衙門裡議事。

這次,知府不請自來,又不提前說一聲,必無好事,十有八九又是過來要錢了。

但在茶商面前,伍崇曜還是強顏歡笑,說道:“各位,府臺大人過來拜訪了。我去招待府臺大人,見諒見諒。今日之事,就先議到這裡。”

茶商們聽說知府親自登門拜訪伍崇曜,也是一驚:難不成,這伍家又要得勢了?

伍崇曜狐假虎威,丟下幾句話:“關於茶葉專賣這件事,先這麼定下來。茶商仍循舊例,先把茶葉賣給十三行,再由我與洋人交涉,實施茶葉專賣。”

說罷,伍崇曜任憑茶商們在背後議論,自己大踏步地向萬松園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