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大宋帝國風雲錄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十章 皇帝激動了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九十章 皇帝激動了

李虎沉思良久,問道:“你可有對策?”

大石猶豫了片刻,問道:“你真的不進燕京?”

“我和女真人有約定,我不能進,我進燕京,金軍就南下,所以燕京的事我無法直接插手。”

“那就好。”大石說道,“你和女真人剛打了一仗,現在正在談判,女真人暫時還顧不上燕京,所以對燕京威脅最大的是大宋,而和大宋暗通往來的是幽燕漢人,幽燕漢人如今氣焰囂張,以大遼國祚來威脅蕭後和宮帳,所以若想暫時穩住燕京形勢,除了確定皇統之外,必須殺了李處溫和一幫漢臣,以打擊幽燕漢人,震懾北府大臣,同時剷除大宋耳目,延緩大宋攻擊幽燕的時間。”大石稍稍喘了一口氣,繼續說道,“蕭後、蕭幹還有很多宮帳大臣都不會放棄燕京,一來擔心遭到皇帝的報復,二來叫他們放棄在燕京的財富太難了,除非死到臨頭,所以我要說服蕭後先撤出一部物資,等到燕京傾覆在即之際,再撤出所有人員。”

李虎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就按你說的辦,馬上在居庸關和燕京禁中之間建立一條通道,我要和蕭後親自商談。”

“太危險了。這件事要絕對機密,以免引起燕京混亂。”大石說道,“我親自做你們的信使,往返兩地。”

李虎不再說什麼,一口答應了,“我們即刻趕赴居庸關。”

六月下,汴京。

殺虎口大捷的訊息傳到了京城,除了皇帝和一部分大臣外,沒有人知道這個訊息,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北方有個剛剛崛起的金國正在攻打山後,京城裡的人安享太平,茶餘飯後談談北伐。山後已經收復,山前很快也是大宋人的疆土,一百多年的夙願實現了,百年的恥辱也冼刷了,大宋人終於把契丹人擊敗了,揚眉吐氣了,我泱泱中國天下無敵,四海臣服。

在這繁華背後所隱藏的深重危機沒有人知道,甚至連皇旁和宰執頭臣們都沒有絲毫察覺,他們沉浸在豐功偉績、青史揚名的喜悅中,沉浸在歡慶的歌舞裡,幻想著再建中外一統的大業。

殺虎口大捷也沒能扭轉羅青漢在汴京的被動局面,相反,助長了宰執們的囂張氣焰,這一仗打下來,李虎遭受重創,女真人遭受重創,燕京可以說是大宋的囊中之物了,皇帝和大臣們傷疤未好就已經忘記痛疼,他們對二次北伐充滿了信心。皇帝已經書告童貫,打算叫鄆王趙楷到河北建兵馬大元帥行營,準備建功立業了。

童貫很清醒,雖然他把白溝戰敗的責任推給了种師道,推給了雄州知州和詵,但他清楚地知道,白溝戰敗的真正原因在朝堂,在汴京,所以他書奏皇帝,言詞誠懇地說道,二次北伐不在於兵力多寡,不在於武器精良,而在於朝野齊心。陛下寵愛鄆王天下皆知,但為一人而廢法,引起的不僅僅是非議,更有損鄆王的聲譽。陛下若真心為了鄆王,還是暫罷出征之意,待燕京收復,可遣鄆王代陛下巡視燕京,如此功勞人心皆可取。

皇帝有些不高興了。這位真龍天子若論才學,天下無雙,有本事的人都自負,尤其喜好詩詞書畫風花雪月的人更浪漫、更理想,好率性而為,性格上有些放蕩不羈,這位皇帝尤好道學,更是把這種浪漫發揮到了極致。他不高興了,馬上想到了李虎,童貫所擔心的無非是朝中、軍中互相扯後腿,北伐再敗,既然如此,我叫李虎去打,你帶著軍隊走進燕京總可以吧?總之一句話,收復幽燕的功勞一定要給小三,如果我連這種小事都做不到,我這個皇帝還叫天下之君嘛。

皇帝隨即下旨犒賞李虎。李虎做了王,還賞什麼?那就賞他手下吧。羅青漢、黃涉、柴雲、馬亮都被請到了皇宮,皇帝請他們喝酒,欣賞歌舞,封官爵,賞財物,送美女。羅青漢趁機進言,陛下,雲中路剛剛收復,州縣不穩,百姓不安,四周更有強敵環伺,西夏遼國金國對山後垂涎三尺,這種情況下實不宜裁軍,更不宜強推宋制,引起混亂。羅青漢說了一大堆原因,最後懇求皇帝,雙方的談判還是基於早先擬定的藩鎮原則為好,待代北局勢穩定了,再逐步修改為上策。

皇帝不假思索,一口答應了,把周圍一幫宰執們搞得很被動,尷尬不已。這段時間唇槍舌劍算是白廢了,更重要的是,縱容李虎後患無窮,雲中路自治更是嚴重違背了宋律祖制,此頭絕不能開。宰相王黼,副相張邦昌等大臣當即勸諫,皇帝不予理睬,把樞密院和兩河宣撫司罵了一頓。鄭居中心裡有算,跪地認錯,在皇帝面前賭咒發誓,一定要收復燕京。

雙方再次談判。負責談判的張邦昌、王安中、李邦彥一肚子火氣,懶得再談了,直接問,你們有什麼具體方案?羅青漢把早已擬好的方案拿了出來。這個方案最後經李綱稽核、謄寫,基本上符合李虎與大宋商定的藩鎮原則。張邦昌三人有心拖延,逐字逐條找毛病。皇帝性情中人,今天心情好,一個主意,明天心情不好,主意可能又改了,所以拖是最好的辦法,等待皇帝改主意。

結果還沒過幾天,皇帝的主意就改了。從兩河宣撫司傳來訊息,耶律淳死了,燕京亂了,二次北伐時機已經到了。

皇帝一聽高興了,拍案叫好,然後叫人告訴大遼使節,還是投降吧,我大宋仁義治天下,你們投降了,該封王的封王,該封侯的封侯,所有人不但可以保住現有官職,現有財富,還能世世代代享受榮華富貴。皇帝的意思是大遼投降,他就可以派鄆王去幽燕,如此蓋世功勳可建。

王黼說,現在用不著李虎了,談判的原則是不是要改了?

“當然,改,朕豈能因一人而廢法。”皇帝理直氣壯地說道,“告訴那幫漢虜,若想做我大宋臣民,就要遵從我大宋律法。”

羅青漢等人接到聖旨,氣得破口大罵,這就是號稱禮義之邦的中國?這就是泱泱大國的君主?還知道禮義廉恥嗎?滿腹經綸的文明人怎麼比大字不識的野蠻人還無恥?

此時燕青已到了汴京,並和羅青漢等人取得了聯絡。燕青帶來了大量錢財,他充分利用過去在汴京的關係做起了生意,又利用李師師、周邦彥的關係結交汴京名流,打探訊息。當他從李師師那裡得知耶律淳駕崩的訊息後,馬上告訴了羅青漢。羅青漢和黃涉等人意識到虎烈府陷入了危機,接下來的形勢會對李虎越來越不利。

時間很快進入到七月,羅青漢在焦急中等來了虎烈府的訊息。

這份信是藉助折家的通道送到汴京,然後由燕青用暗語解開,遞給了羅青漢。

過去的兩個月裡大同發生了令人眼花繚亂的變化,李虎和折家結盟聯姻,李虎和女真人握手言和再次結盟,李虎的全新北方策略。虎烈府在信中請羅青漢儘快結束談判返回大同,請燕青做兩件事,一是調查折家的秘密,二是在汴京傳播收復西疆的傳聞。大宋收復了燕雲,理所當然趁勝追擊,發動西北大戰,收復西疆。

羅青漢正在考慮如何結束談判,找個理由返回大同的時候,李虎的奏章到了汴京。

李虎詳細告之與金國談判的事,並第一次提到了收復西疆的策議,請朝廷即刻派人到大同與金國修訂盟約。

李虎的這份奏章在皇帝和宰執們的心目中極具份量。殺虎口一仗不但確立了大宋在燕雲的優勢,迫使金國不得不與大宋重修盟約,而且這份盟約成功與否,還直接關係到大宋能否在最短時間內收復西疆。

李虎給皇帝和宰執們描繪了一副大宋迅速強大起來,重建漢唐武功的絢麗藍圖。

皇帝激動了,他的追隨者們也激動了,只有幾個頭腦清醒的大臣們意識到李虎挖了一個可怕的陷阱,足以傾覆大宋的陷阱。他們看到皇帝意氣風發、揮斥方遒,一副天下捨我其誰的氣勢,根本不敢潑冷水。他們想盡辦法都未能阻止北伐,更不要說在北伐勝券在握的情況下去勸阻皇帝不要西征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西征不像北伐,西征肯定需要李虎的幫助,而西征又能消耗和削弱李虎的實力,對大宋來說可謂一舉兩得,於是皇帝心潮澎湃,再度下旨,叫張邦昌等人按早先確定的藩原則談判,儘快拿出具體方案,下旨實施,同時下旨叫王安中、李邦彥、趙良嗣急赴大同與金國商談盟約。

這時候,皇帝想起了馬擴。馬擴和金人的談判經驗很足,和李虎又有不錯的交情,正是談判的最佳人選。皇帝於是下旨,調馬擴去虎烈府任職,並參予宋金談判。

皇帝雄心勃勃,信心百倍,要建漢唐武功,王黼、張邦昌等大臣也被眼前的大好形勢所矇蔽,一門心思要跟著皇帝名揚史冊,於是汴京對李虎的態度來了一個大轉折。雙方的談判迅速有了結果,羅青漢帶著使團完成了這個極其重要的使命,隨即告辭了皇帝,返回大同,同行的還有王安中等三位和談大臣。

=(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qidian.,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