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大宋帝國風雲錄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七章 援兵到了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十七章 援兵到了

黃涉還想繼續說下去,站在他身後的原野卻讀懂了李虎的心意,及時捅了黃涉一下。黃涉立即閉上了嘴巴。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直娘賊,想動老子的人,找死啊?”李虎一拳砸到了案几上,怒聲咆哮,“誰給他們的權力?無法無天了。”

黃涉嚇了一跳,情不自禁地退了一部,隨即馬上改口,“總帥,我早就警告過你,請你不要倚重大宋人,你越是看重他們,給他們權力,他們越是囂張,越是無法無天,結果如何?”黃涉冷笑道,“大宋人的目的不是要確保收復燕雲,也不是要確保西北兩疆的安全,而是要消滅我們。在他們眼裡,我們對大宋的威脅遠遠大於北虜。”

“總帥,以我看,大宋人一旦收復了幽燕,極有可能和女真人聯手打我們。”原野也趁機進言。他對李虎過度信任大宋人,把三名大宋人放進中樞一事極其不滿,這次好不容易逮到機會,當然不會放過,“大宋人到了虎烈府,把我們的事搞得一清二楚,將來我們如果被大宋人出賣,必定死無葬身之地。”

“總帥,我在汴京的時候,飽受大宋人的欺凌和侮辱。”黃涉聽懂了原野的意思,接著原野的話就說道,“大宋人根本不認同我們,他們辱罵我們是漢虜,叫我們漢兒,說我們是野蠻的蕃人。我真的想不明白,一百多年前,大宋人難道不是漢人?這才分離多長時間,漢人就成了蕃虜了,太不可思議了,難道只有生活在中原的人才是炎黃子孫?由此可以推測,大宋人不會信任我們,他們為了自己的安全,會把我們這些漢虜統統殺了,最後天下就是他們中國人的,而不是我們漢人的。”

“怎麼?中國人不承認他們是漢人?”原野冷笑,在一旁煽風點火,“既然如此,那他們為什麼說自己是正朔?既然是正朔,那就是傳自漢唐,但現在他們不承認自己是漢人,那又如何自圓其說?”

“中國人嘴大,臉小,俗稱不要臉。”黃涉戲謔道,“在汴京的時候,他們罵我為漢虜,我就罵他們小南蠻,哈哈……”

“夠了……”李虎大怒,衝著兩人縱聲吼道,“我們是漢人,我們祖祖輩輩都是漢人。大宋無能,一百多年來不能收復失土,為了掩蓋自己的恥辱,只好做這些無聊的事,試圖靠割裂民族來藏匿他們被閹割的鳥蛋,來給他們自己歌功頌德。他們無恥到了極致,我們也要和他們一樣無恥嗎?如果是個漢人,就打下這片天地,重建漢唐武功,讓天下人知道,他們不但是中國人,更是漢人,祖祖輩輩千秋萬代,我們都是大漢人。”

黃涉和原野不敢再說了,把嘴巴緊緊閉上了。

“給我書告羅青漢和府司,董帥和毛帥的撤軍理由完全成立,他們及時撤軍符合我虎烈府的北方策略,非但無罪反而有功。”李虎手指黃涉,大聲說道,“再告毛帥,叫他馬上率軍趕赴奉聖州,攻打幽燕。”

“總帥……”黃涉遲疑了片刻,小聲說道,“從府司這封信來看,羅帥已經動了真怒,大同恐怕要亂了。”

“你說什麼?他敢造反不成?”李虎氣往上撞,殺氣凜冽。

“羅帥當然不會造反。”黃涉苦笑道,“但董帥、毛帥、刀帥和寶帥不會聽從府司的擺佈,軍隊和府司估計要大打出手。”

李虎睚眥欲裂,氣得渾身顫抖。大宋人,這都是大宋人惹出來的禍事。自己太天真了,以為把李綱、宇文虛中拉到自己這條船上大家就可以同舟共濟了,現在看來這步棋走錯了,他們到了自己這條船上,不但不能同舟共濟,反而有可能把這條船給鑿沉了。

“總帥,你要返回大同,親自處理此事。”黃涉建議道,“除了你之外,沒有第二個人可以化解這場危機。”

李虎不敢耽擱,和黃涉連夜起程,帶著鐵衛軍飛馳大同。

大宋宣和四年(公元11年),十月。

十月初一,李虎到達深井堡,接到了大同的書信。羅思南急告李虎,她已經逼走了羅青漢,接管了府司軍政大權,正在處理危機,請他不要擔心。

李虎大喜,長長地松了一口氣。兩天來,他日夜疾馳,心急如焚,恨不得長一雙翅膀飛回去,好在夫人及時出面了。既然羅思南把羅青漢逼走了,那麼足以說明羅思南知道危機的症結所在,她應該能妥善處理好。

李虎隨即書告府司,虎烈府由羅思南代理軍政,即使羅青漢回來了,也依舊由羅思南主掌大權。一直以來,他都十分相信羅青漢,但這次的事讓他意識到,羅青漢長期待在中樞留守,整個人慢慢地蛻變了,變得熱衷於追逐權力,有一種強烈地想把權力獨攬一身的慾望。李綱和宇文虛中等人之所以能說服羅青漢,雙方一拍即合,原因正在如此。

李虎想了很久,隨即書告羅思南,中樞不能沒有主掌全域性的人,目前除了羅青漢外,董小丑、鐵鷹、毛軍都可以主掌全域性,從資歷上來說,侯概、張關羽、高寶龍也可以。這次危機的突然爆發,和中樞的不合理設定有直接關係,為此他建議羅思南,中樞中必須確保一位主掌全域性的人,還有一位在軍中資歷聲望很高的人,由他們輪流在中樞主掌兵事,輪流統兵征伐,繼而確保中樞的安全。

至於霍六哥、李綱和宇文虛中,還是要留在中樞,他們熟悉軍政事務,有豐富的經驗,尤其是李綱和宇文虛中,不但本身具有出眾的才智,更能靈活處置和汴京的關係,可以幫助虎烈府從汴京獲得最大的利益,幫助虎烈府實現北方策略。

李虎一覺睡醒,羅思南的第二封書信到了,大同危機已經妥善處理好了。

“夫人太厲害了。”黃涉驚歎道,“這才幾個時辰,她就把危機解決了。”接著他抬頭望著李虎笑道,“總帥,看樣子,以後家裡就丟給夫人,你可以在外面四處征伐了。”

“僥倖,僥倖。”李虎心情大好,連連搖手,“她有多少實力,我們還不知道?這次純屬僥倖啊。”

“總帥,你可不要小瞧了夫人,她已經不是昔日的吳下阿蒙了。”黃涉極力誇讚了幾句,然後問道,“我們還回大同嗎?”

“還回去幹什麼?”李虎笑道,“馬上回居庸關。虎烈四個軍和黑山軍正在急速趕來,我們的援兵到了,燕京指日可下。”

十月初二,李虎趕到歸化州,接到了羅思南的第三份信。這封信本來是羅思南叫霍六哥、李綱和宇文虛中帶給李虎的,但因為李虎派人攔阻,叫他們三個急速返回大同,這封信就由信使帶來了。

羅思南在信中提到了重建中樞的構想,她的想法是為了避免類似危機出現,中樞應該文武平衡,一半文臣,一半武將,文臣負責政事,武將負責兵事,她舉薦毛軍暫時主掌兵事,而羅青漢和董小丑則到西北戰場統兵作戰,把這兩個老大都趕到戰場上去,免得政見不和又鬧起來了。

羅思南還有個提議,在中樞中增設蕃臣,以確保虎烈府在代北可以完全控制蕃人,以蕃治蕃。

過去大遼國是漢蕃分治,虎烈府現在的實力做不到,一年多來並沒有改變代北的漢蕃分治習慣,但總體上虎烈府是以漢統蕃,所以各地的漢蕃矛盾正在激化,如果不及時予以治理,後患無窮,有可能讓虎烈府失去蕃人,導致實力大減。

李虎回書,同意羅思南重建中樞的設想,並舉薦武勇軍主帥張關羽、虎烈第三軍主帥徐大眼、虎烈第五軍主帥楚逍遙到中樞任職。現在虎烈府的地盤小,戰場也不夠多,但將來地盤大了,戰場多了,這些將帥們都要坐鎮一方,沒有真本事不行,所以李虎希望乘著這個機會讓將帥們在中樞輪流任職,以熟悉軍政事務。

中樞增設蕃臣的想法非常好,李虎舉薦蕭和尚奴,由他全權否則蕃人的治理,將來地盤大了,要專門設定一個治理蕃人的機構。

十月初三,李虎返回居庸關,把虎烈軍和黑山軍支援而來的訊息告訴了各軍將帥,大帳內一片歡騰。說實話,打了半個多月了,還沒有任何進展,軍心士氣都嚴重受挫。

“洪大帥,攻城器打造的怎麼樣了?”李虎乘著將帥們都在興高采烈地議論攻城之策的時候,把射糧軍的統帥洪雲叫到了身邊。

洪雲過去是怨軍老營主帥,後來是義軍老營的副帥。虎烈府建立後,老營事務由府司接管,洪雲隨即成為射糧軍的統帥。在虎烈府的一幫主帥中,洪雲手下的兵最多,正常情況下有三十多萬,這三十萬多萬人可是各軍作戰的堅實後援,沒有他們那就沒辦法打仗了,所以將帥們都叫洪雲為大帥,當之無愧的虎烈第一軍啊。

“總帥,按照你的要求,射糧軍的工匠們日夜趕製,已經造好了五座特大型樓車,可以確保一次性把兩百悍卒運上城樓。”洪雲恭敬地說道。

“好,只待援軍到了,我們就拿下居庸關。”李虎冷笑道,“進關之後,屠城。”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