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大宋帝國風雲錄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七章 聰明的西北人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十七章 聰明的西北人

十五日,平州路。

張覺對代北的形勢不是很清楚,而柴雲也不敢說得很清楚,但從他所傳達的意思來看,李虎打燕京目的是佔據燕雲,以燕雲為藩鎮發展壯大。這符合張覺的利益需要,他不想離開平州路,他的利益都在平州路,李虎佔據燕雲和他坐鎮平州路,目前還沒有利益衝突。

然而,等到渡過灤河,到達義軍大營,和高緣、吳雄見面之後,才知道自己想錯了。

李虎在信中詳細說明了北方形勢和他對未來幽燕形勢的推測,最後給出的方案是張覺投奔大宋,以平州路為藩鎮,這樣既確保大宋收復了燕雲兩地,又確保了張覺的利益。

李虎之所以成為大宋藩鎮,是因為他獨自攻佔了西京,收復了山後九州,他的實力太強了,而且可以幫助大宋戍守西北,但張覺就不行了,張覺的實力太弱,平州路太小,而且處在幽燕防線的要害位置,在這裡做大宋的藩鎮那就太危險了。

“虎王一定要放棄燕京?”張覺不能不問,他搞不懂李虎為什麼要放棄燕京,難道李虎懼怕大宋?

“虎王的處境很艱難,如果他霸佔燕京,背信棄義,大宋必定要報復。”柴雲隱瞞了虎烈府的北方策略,“大宋北伐雖然連戰連敗,但實力猶在,而且大宋和金國有盟約,和西夏也有盟約,如果大宋聯合金人打燕京,聯合西夏打大同,虎王顧此失彼,恐怕敗亡在即。”

“虎王向汴京提出藩鎮之議,是以交還燕京為條件。”高緣說道,“虎王念大家兄弟一場,幫你保住了平州路,你要感謝虎王。”

張覺心存疑惑。他比較瞭解李虎,知道李虎是一頭吃人不吐骨頭的狼,平白無故送給自己一個藩鎮,恐怕內中別有隱情。他打算親自到燕京去一趟,和李虎當面說清楚。

“虎王命令我們去榆關。”吳雄說道,“不管付出什麼代價,我們都要守住平州路。”

張覺猶豫不決。在沒有搞清楚李虎的目的之前,最好不要讓高緣和吳雄進入平州路,免得他們和田顥、吳撞天會合後,一口吃掉遼興軍,那自己可就什麼都沒了,但金軍氣勢洶洶的殺來,對平州路勢在必得,這一仗遼興軍的損失肯定很大,軍隊受損,對自己也十分不利。

“你放心,只要擊退了金軍,我們必定撤出平州路。”高緣知道張覺的心思,笑著說道,“說實話,我們不出頭,金軍就會一直打下去,我們只要在榆關露個臉,和金軍主帥打個招呼,金軍就會撤走,這對你有百利而無一害。”

張覺權衡再三,答應了。他不是李虎的對手,凡事還是小心為上。

十七日,高緣、吳雄率軍到達榆關,和田顥、吳撞天、楊華等人會合。

同日,高緣射書金軍,邀請金軍主帥會面。

宗望和高緣在兩軍陣前相見,雙方都很客氣,言談甚歡。

當天晚上,宗望撤軍。

十七日,吳思銘隨同劉韐、董耘趕到雄州。

童貫、蔡攸親自接見,吳思銘督請宋軍即刻北上接管燕京,“使相考慮到宣撫司的處境,沒有直接向汴京報捷,而是請大同虎烈府奏報汴京,這可以給太師爭取到至少十天的時間。”

童貫、蔡攸暗自吃驚,對李虎落井下石的行徑極為憤怒,但這時已經顧不上許多了,還是趕快召集劉延慶和各軍統制商議北上的事情。

這天晚上的軍議沒有任何結果,楊可世、種師中、王稟、辛興宗、劉光世等人用各種藉口拒絕北上,童貫和蔡攸其實也不願意去冒險,劉延慶知道自己被夾在中間,上面的要把責任推給自己,下面的要落井下石,反正完蛋了,自始至終一言不發。軍議最後,蔡攸放了句狠話,如果大軍不能在十天內開拔,大家一起完蛋。楊可世等人嗤之以鼻,天塌下來有高個子頂著,只要北方有強虜,朝廷就要用我們,我們怕個屁啊。

吳思銘也沒閒著,他讓幾個扈從私下打聽到了楊志駐軍的位置,然後派一個梁山兄弟去找楊志。楊志聞訊大喜,親自趕來看望吳思銘。兩人相見後,楊志急不可耐地問道:“你怎麼到了漢王麾下?宋大哥他們呢?”吳思銘不慌不忙,把宋江二次起義失敗,梁山軍被折可存帶到西北,然後投到虎烈府的事詳細述說了一遍。

楊志沒想到自己離開梁山軍後,梁山還有這麼一番苦難,不勝唏噓。

“這次北伐失敗,你不會受到牽連吧?”吳思銘問道。

“我不過是西北軍的一個正將,我能有多大的罪責?”楊志嘆了一口氣,“不過王稟統制就難說了,他搞得不好要被降職。”楊志是河東第十正將,受統制王稟節制。這次兩戰兩敗,王稟做為前線五個軍帥之一,當然難辭其咎。

“我這裡有封信,是漢王寫給你的。”吳思銘從懷裡拿出信遞給楊志,“你看看。”

楊志疑惑不解,接過信粗粗看了一下,神色當即就變了。

“你和王統制好好商量一下,如果你們認為漢王的建議可以幫助你們,那我們再好好談談。”

楊志站起來說了聲“謝謝”,匆匆而去。

第二天晚上,吳思銘被楊志請到了他的軍營。在軍帳裡,他見到了王稟、楊可世和種師中三位軍帥。

雙方寒暄了幾句,王稟當著吳思銘的面,把李虎的那封書信燒燬了。

“折家和漢王聯姻的事,我們知道,而且也知道原因。”王稟指指楊可世和種師中,“我們看了漢王的信,對漢王的好意非常感激。西征之時,必當竭力相報。”

吳思銘暗自吃驚,他萬萬沒想到這些西北將門竟然拒絕了李虎的好意,那麼接下來的事,他就沒辦法開口了。

“漢王對汴京的事大概不瞭解。”種師中接著說道,“當年劉法北上攻擊朔方,十萬西北將士全軍覆沒,童貫不但沒有罪責,反而加官升爵了,所以,漢王此計,根本扳不倒童貫,相反,可能會讓童貫和汴京的那幫人封王拜侯,漢王的所有功勞都給他們搶去了,搞得不好,還要倒打一耙,把北伐失敗的罪責推給漢王。”

“漢王不不知道童貫的厲害,我們知道。”楊可世撫須冷笑,“西北這些年打了多少敗仗,死了多少人,我們心裡最有算,但你看看,西北戰事所有的功績都是誰的?都是童貫的。童貫翻手為雲覆手為雨,敗仗經過他一番顛倒黑白之後,馬上也能變成大捷。”

“這個人無恥到了極點,為了撈取權勢和功績,根本不管西北人的死活。”王稟怒聲說道,“自從他到西北後,我們打了二十年的仗,但西北的將帥有幾個人得到了封賞?”

“漢王想扳倒他,我們願意鼎力相助,但不能這麼做。”種師中語調沉穩,給人一種強烈的自信,“折家數次來信,其中屢屢提到西征和童貫的事,西征若想成功,必須推倒童貫,這一點我們承認,但這次的機會的確不好。”

“你的意思是……”吳思銘聽不懂,想具體問問,但這些軍帥們太厲害了,直接問恐怕一無所獲。

“收復燕京的功勞就是漢王的,請漢王直接稟奏汴京,把良鄉大敗的原因具實相告,這樣一來,劉延慶必定被童貫拿出來頂罪。”楊可世長得威風凜凜,說話也氣勢十足,讓人不由自主地產生一股懼意,“童貫在西北培植了幾個得力手下,劉仲武、劉法和劉延慶,這三個人一個老了,一個死了,還有一個這次如果獲罪下獄,那西北能出任統帥的只有种師道和姚古。種帥已經致仕回家,西北若有大戰,統帥必定是姚古,如此西征就有絕對的勝算。”

“但漢王的意思是儘快推倒童貫。”吳思銘小心翼翼地說道,“虎烈府和折家都認為,西征如果由童貫主持,這一仗十分危險。”

“如果現在就要推倒童貫,唯一的辦法就是漢王拒絕交出燕京,然後和汴京討價還價,這時汴京的主和派大臣們會群起而攻之,漢王則乘機要挾皇帝,迫使皇帝不得不把北伐失敗的罪責歸咎於童貫和王黼,以此來平息民憤,穩定汴京,拿回幽燕。”

吳思銘意識到西北人試圖挑起虎烈府和汴京的矛盾,這兩者之間的矛盾越大,西北將門的重要性也就愈發突出,當皇帝失去了童貫,急切間找不到代替者,只能倚重於西北將門,這時候西北將門就能從汴京得到更大的利益。

西北人獲利了,李虎的損失卻大了,西北人的計策可謂精妙。

吳思銘考慮良久,覺得李虎不會採納此策。李虎急於撤出幽燕就是不想惹麻煩,而西北人的計策明顯就是挖坑讓李虎跳,李虎會上當?當然不會。

“十日之內,你們能否進駐燕京?”吳思銘問道。

王稟、楊可世和種師中互相看看,不約而同地笑了起來。

“燕京就在漢王手上,我們為什麼要進駐?”楊可世大笑,“以我看,今年內是不可能的了,明年春天估計差不多。”

吳思銘駭然心驚。明年春天?這麼說,李虎豈不給幽燕戰場拖住了?事情怎麼會變成這樣?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當然了,如果漢王逼得狠,逼得汴京團團亂轉,逼得皇帝不得不答應漢王的條件,那麼我們可能早一點進駐燕京。”王稟笑道,“請你回覆漢王,請他慎重考慮我們的建議,如果他願意和我們聯手剷除奸佞,那麼大宋會越來越強大。”

=(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qidian.,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