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大宋帝國風雲錄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五章 決裂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十五章 決裂

宇文虛中和童貫激烈爭執,而鄆王坐在一側沉默不語,但臉色越來越難看。

羅思南和黃涉等人畢竟沒有在汴京這種錯綜複雜的朝堂上待過,對國政和權力鬥爭理解有限,雖然宇文虛中和童貫把不同的結果說了出來,但這些結果之所以會產生的原因卻無法理出一個清晰明了的頭緒。

鄆王的內心陷入掙扎,他不知道怎麼辦了,他無法理解自己的父皇為什麼在這個關鍵時刻做出這種愚蠢的不可理喻的舉動。堂堂一國之君,在外敵入侵,在外敵尚沒有對汴京構成毀滅性威脅的情況下,竟然臨陣脫逃,竟然拋棄國祚和臣民,遠逃江南。皇帝是逃了,一身輕鬆,但留下了一個可怕的禍患,可能摧毀國祚的禍患。

太子監國,代理國事。太子韜光隱晦十年,在皇統之爭的漩渦裡掙扎了十年,好不容易逮到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當然要牢牢抓住。太子只要守住汴京,只要迫使金軍後撤,太子的功績就有了,而在這個期間,太子可以利用一切機會不遺餘力地打擊和剷除異己,老皇帝的親信,鄆王的親信,只要對太子不利的人,都將因為失去老皇帝的庇護而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太子擊敗金軍,鞏固了自己的地位,控制了權柄,接下來就要對付老皇帝和鄆王。父子相殘、兄弟相爭,這其中的血腥將給大宋帶來可怕的災難。

宇文虛中說服不了鄆王,童貫也不行,而羅思南和虎烈府中樞大員考慮到未來形勢對虎烈軍極其不利,更不敢輕易做出決策,所以大家只好等待鄆王的選擇。

幾天後,從汴京十萬火急送來聖旨。

這道聖旨把鄆王逼上了絕路。

太子趙恆登基做皇帝了,而給鄆王的第一道聖旨就是命令他馬上帶著河東軍返回太原。給漢王的第一道聖旨則是命令他固守大同,嚴禁虎烈軍進入大宋。

大同瞬間陷入混亂。

鄆王、虎烈府和西北人為了皇統的事制定了一個長遠的策略並為之努力,但老天和他們開了一個玩笑,老皇帝在春秋盛年的時候竟然禪位,做太上皇,到江南逍遙自在去了。

至此,鄆王必死無疑,而虎烈府和所有支援鄆王的西北人都將遭到小皇帝的報復和打擊,幾年來的努力瞬間化為烏有。

羅思南急召羅青漢、侯概、張高兒、董仲孫、吳雄等虎烈大帥返回虎烈府議事。

擺在虎烈府面前的現實問題是,此刻河東軍撤走,大同防守兵力嚴重不足,而西夏軍俘虜還在兀剌海城整編,即使鐵鷹馬上把他們送過來,那也是十幾天甚至二十天之後的事了。另外就是李虎和正在趕赴太原的軍隊,如果他們進入河東,可能遭到宋軍的圍殺。

形勢對虎烈府極其不利。

羅思南和羅青漢、黃涉等文武官員商議之後,馬上調整兵力部署,把河東軍全部撤離前線,同時調集十萬鄉兵進入戰場。這時候,必須牢牢守住防線,兵力不夠就用鄉兵湊,大不了拼消耗而已。

羅思南急書雲內鐵鷹,請他以最快的速度向大同調遣援軍。十分俘虜的整編需要時間,但現在來不及了,先把人送過來再說。

羅思南急書李虎,汴京形勢驟變,立即撤回大同。因為擔心李虎撤退速度太快,羅思南又請折家幫忙,從麟府方向送書,以免李虎踏足河東。

鄆王、童貫、宇文虛中和折可求等人也在商議對策。

現在有一點可以肯定,西北軍分裂了。种師道、種師中兄弟,姚古、姚平仲父子現在正帶著陝西熙河、秦鳳、永興三路的西北軍支援汴京,這三路的西北軍大約有十幾萬人,除掉留戍軍隊,种師道至少可以帶五到十萬人馬東進勤王。

折彥直手上還有麟延、涇原和環慶三路西北軍,這支軍隊也有十幾萬,其中十萬主力正在西北戰場作戰。這支軍隊撤回來後,因為要防禦西夏人,所以不可能南下勤王,再加上這支軍隊的大部分將領都和折家有密切關係,其中一部分和童貫的關係也不錯,因此這支軍隊可以實際控制,但對改變形勢卻沒有任何作用。這次李虎重創了夏軍,取得了驕人的戰果,佔據了西夏人大片的土地,這些土地不能白白丟棄了,要實際佔據,所以,這支軍隊在未來一段時間將和夏軍糾纏不休,根本無法騰出手來幫助鄆王扭轉形勢。

還有就是河東軍。河東十三將,十將在大同,三將戍守太原和雁門等關隘。這支軍隊可以實際控制。另外就是童貫從河北戰場上調來的兩萬勝捷軍。這是童貫的親衛軍,在西北也算是一支主力軍。河東軍和勝捷軍加起來大約七萬人,但奉聖州一戰,河東軍損失較大,這樣算起來,鄆王實際控制的兵力大約六萬餘人。

六萬軍隊能幹什麼?鄆王現在徹底失去了老皇帝,若想絕地反擊,只有依靠李虎和虎烈軍了。但依靠虎烈軍奪取皇統,風險太大,鄆王和大宋能否承擔這個風險?

童貫認為,這個風險值得冒。

很現實的一個問題是,現在金軍即使打到了汴京,以汴京的堅固,金軍打不下來,等到各地勤王軍隊陸續趕到汴京,金軍喪失了兵力優勢,必然後撤。另外,小皇帝為了儘快讓金人撤軍,也會採用議和手段,花錢把女真人打發了。

金軍撤了,各地勤王軍隊尾隨北上,即使收復不了幽燕,但河北肯定可以收復。接下來,小皇帝就要對付鄆王和李虎了。鄆王之所以對小皇帝有威脅,關鍵是得到了李虎的支援,如果沒有李虎,鄆王對小皇帝也就沒有威脅了。所以,鄆王若想生存下來,必須牢牢拉住李虎,而李虎也是一樣,他若想生存,必須牢牢依靠鄆王,否則他必將被宋金兩國的軍隊夾擊而亡。

也就是說,鄆王利用李虎奪取皇統,不是有沒有風險的問題,而是生存的需要,等到把生存的問題解決了,再解決風險的問題。你現在生存都解決不了,談風險有什麼意義?

宇文虛中、折可求等人都贊同,大家是一根繩子上的螞蚱,被逼到這步絕境,只有一條道走到黑了。

鄆王沒有考慮太久,他做出了明智的選擇,和汴京決裂,不惜一切代價奪取皇統。

鄆王的選擇讓虎烈府松了一口氣。

鄆王和童貫等人馬上和虎烈府進行談判。這次鄆王非常慷慨,虎烈府提出的所有要求都滿足了,而且鄆王承諾,將來他做了皇帝,會不遺餘力幫助李虎攻打金國,收復家園。建立王國。這個承諾遠遠超過了虎烈府的預期,而鄆王的目的也很簡單,大宋幫助李虎建立藩屬王國,利用李虎的力量鎮戍邊疆,開疆拓土,同時也把李虎對大宋的威脅降到最低。

虎烈府現在也被逼到了絕路,既然鄆王給出了這個承諾,當然一口答應。羅思南代表李虎也鄭重承諾,只要大宋幫助李虎擊敗了金國,收復了東北,建立了自己的藩屬王國,那麼李虎必定把燕雲和太原還給大宋。

羅思南隨即急書李虎,詳細稟報了一切,然後請他繼續按預定計策趕赴太原。

折可求、王稟和折可存則率河東軍重返前線。

鄆王和童貫、宇文虛中南下太原,一旦和李虎會合,則馬上殺奔河北。

正月上,夏州。

除夕之後,李虎率軍突然撤離賀蘭山,急行數百裡包圍了夏州,日夜攻擊。

李虎不想浪費時間,所以給梁義豐留了一條退路,並射書相告,我已和李乾順達成盟約,這座城池是我的了,你要麼馬上滾蛋,要麼全軍覆沒。梁義豐馬上滾蛋,率軍突圍,倉惶逃亡。

折彥直率軍進駐夏州,李虎則率軍趕赴太原。

就在這個時候,折家十萬火急送來驚天訊息。折家和汴京一直保持著密切聯系,太子登基的訊息以最快速度送達前線,而此刻大同還尚未接到小皇帝的聖旨。

李虎和折彥直都被這個訊息驚呆了,誰能想到,老皇帝竟然被汴京的一幫文臣們忽悠的暈了頭,竟然在春秋盛年內禪,把皇位拱手送給了自己的兒子。

李虎想到了老爹的故事,再一次陷入故事和現實的迷茫當中。在老爹的故事裡,金軍攻克了汴京,把大宋的兩個皇帝都擄掠而去,而現在汴京偏偏就出現了兩個皇帝。難道靖康之恥還是不可避免地發生了?不,不,我絕不能讓它發生。

李虎當即決定,馬上殺進河北。折彥直警告李虎,形勢已經徹底變了,你現在進入河北戰場,極有可能引發內戰,動搖大宋根基。他建議李虎,等待虎烈府的訊息,不要急於行動。

李虎根本不理他,命令虎烈軍以最快的速度趕赴太原,要日夜兼程,所有步軍將士全部騎馬。跟隨主力進入河東的射糧軍則帶著糧草輜重和駝馬牛羊隨後跟進。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qidian.,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