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大宋帝國風雲錄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十八章 合法掠奪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九十八章 合法掠奪

李虎實在想不通,父親李長浩為什麼在汴京有那麼大的名氣,就連蔡卞都重視他。

“你父親喜歡金石,鑽研古經文,極力推行禮制,尤其在《易》學上有相當的造詣。”李清照說道,“凡修《易》者一般精通天文,擅長占卜,而你父親就是其中的翹楚。你父親輕易不做預測,但一旦預測,必定驚人準確,故此非常有名氣。”

給人算命就能搏得聲名?不會吧?我老爹就是個江湖騙子啊?李虎的尷尬表情讓李清照笑了起來,“你父親是個奇才,也是個全才,這天下沒有他不知道的事情,沒有他解決不了的事情,不過他生性淡泊,喜歡周遊名山大川,結交天下俊傑,雖然名滿天下,但從不經營仕途,很多時候就是為你祖父出出點子而已。”

李清照的思緒回到天真浪漫的少女季節,那個時候李長浩經常帶著她徜徉於綠水青山之間,流連忘返……有時候她非常恨他,恨他離開她,恨他任由這個世界黑白顛倒,恨他不顧親人朋友的生死就此一走了之。

在她的心裡,李長浩就是一個迷,一團無法看透的迷霧。他有著非凡的本事,卻任由奸佞橫行、荼毒百姓;他可以預測未來,卻鐵石心腸,從不設法挽救;但所有人都以為他死去的時候,他卻在遼東呼風喚雨;但北方漢人聚集在一杆大旗下的時候,他卻失蹤了,把所有的重任交給了他的兒子。李長浩,你到底要幹什麼?你想讓這個世界就此毀滅嗎?

李虎開始描述大宋毀滅後的可怕場景。

三個女人神情專注,而李虎則滔滔不絕。

三個女人越聽越害怕。李虎揮舞著雙手,雖然有揮斥方遒指點江山的豪邁氣勢,但主題卻只有一個,那就是大宋傾覆在即,現在能力挽狂瀾的,只有他一個。

李虎有這個資格說這樣的話。

李清照在汴京和一幫朋友們議論時局的時候,就認為李虎有實力拯救大宋;茂德公主同意遠嫁塞外的時候,她的皇帝三哥就鄭重告訴她,如果不和金國議和,滅亡大宋的必定是李虎;而柔福公主要下嫁李虎的時候,她的皇帝哥哥只有一句話,你嫁給他,哥哥就能保住江山。

“我願意為大宋而戰,但大宋卻拖住了我的後腿,讓我寸步難行。”李虎話鋒一轉,把皇帝和汴京罵得狗血噴頭。

不給我錢糧,不給我武器,不相信我的忠誠,然後還要我鎮戍陝西,要我死守大同,要我到河北參戰,我拿什麼打仗?我的軍隊沒有錢糧沒有武器,到了戰場就是送死,虎烈軍全軍覆沒,我拿什麼拯救大宋?

“我回汴京,幫你向皇帝哥哥要錢,要糧。”小公主義憤填膺,漲紅著小臉氣呼呼地叫道。她現在知道自己誤解了李虎,李虎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沒日沒夜地為大宋操勞,殫精竭慮,嘔心瀝血,但皇帝哥哥和汴京那幫無恥的大臣卻擔心養虎為患,在不給虎烈軍錢糧武器的情況下還逼著虎烈軍在數個戰場作戰,這不等於是送死嘛。皇帝哥哥在騙我,我要回去找他算帳。

“你即使回去,也要不到錢糧。”李虎苦笑道,“朝廷的財政危機早在幾年前就開始了,到如今更是處於崩潰狀態。”

“我大宋會沒有錢糧?”小公主根本不相信,“你以為我當真一點不懂啊?我大宋賦稅九成出自黃河以南,其中江淮、兩浙、荊湖更是佔據其中的六成以上。大運河用來幹什麼的?就是用來把東南的錢糧調運到北方。現在打仗都是在北方打,那裡的賦稅本來就少,根本影響不到我大宋的賦稅收入。”

“你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李虎笑道,“大宋的財政主要用於軍隊、官員、官府和皇室的開支,而軍隊、官員數量龐大,太上皇這些年又大興土木,財政早就入不敷出了。隨著北伐的開始,軍資支出更是驚人。幾年的仗打下來,國庫已經嚴重虧空,雖然朝廷橫徵暴斂,但根本解決不了缺錢的問題。”

“江南、河北、山東為什麼爆發叛亂?很簡單,百姓活不下去了,而活不下去的原因就是被官府的苛捐雜稅逼的,不得不造反。造反的人多了,仗打得更多,地方也遭到嚴重破壞,朝廷需要更多的錢來平叛和穩定地方,於是進一步橫徵暴斂,如此惡性循環,結果一塌糊塗,再也沒有挽救之策。”

這番話簡單明瞭,三個女人都聽懂了,心情異常沉重,尤其兩個公主,更是愁雲密佈,這可關係到自家的江山社稷,怎能不著急。

“皇帝哥哥沒有錢糧,你也沒有錢糧,那怎麼辦?我們是不是打不過蕃虜了?是不是要亡國了?”小公主急得眼淚水都湧出來了。

“有辦法。”李虎說道,“國庫沒有錢糧,軍隊沒有錢糧,但地方州縣有錢糧,地方上的貪官汙吏有錢糧,地方上的富豪地主有錢糧。我們從百姓那裡搶不到錢糧了,但可以從地方州縣和地方官僚富豪那裡去搶,而且一搶一個準。”

“搶?”三個女人驚呆了。這個人從舉旗造反就開始搶,開始燒殺擄掠,開始血腥屠城,從遼東搶到遼西,從遼西搶到幽燕,從幽燕又搶到代北,現在終於要從代北搶到西北,搶到中原,甚至搶到東南了。

“你要燒殺擄掠?”小公主瞪著李虎,聲調驟然提高,幾乎是尖聲叫喊了,“這個時候了,你還要燒殺擄掠?你成心要亡我大宋啊?”

“你不要激動,先聽我說完。”李虎神態自若,笑嘻嘻地說道,“你聽我說完,就知道該不該搶了。”

大宋富甲天下,尤其自宋遼澶淵之盟簽訂之後,邊境安寧,贏來了高速發展的機會,但很快,它的財政危機出現了,而造成財政危機的原因就是大宋的國策。

大宋官制的最大特點就是為了中央集權而想方設法削弱和分割地方權力,地方上的軍政財監各成一系導致權力過度分散,這迫使地方上對中央過度依賴,失去了因為地域差異而必須的自主性和靈活性,繼而導致體制嚴重僵化,行政費用極高而效率極低,貪汙腐敗更是愈演愈烈。

這種情況到了大宋中、後期越來越嚴重,三冗(冗兵、冗官、冗費)弊端尤其突出,財政陷入危機,而財政危機則是大宋變法的緣由和動力,慶曆新政和熙寧變法隨即應運而生,但變法必然觸及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於是大宋在變法和不變法、推行新政和廢除新政之間反覆折騰,並演化出新黨和舊黨之爭,演化出以黨爭為表象的權力爭鬥。

朝廷在政策上的搖擺和反覆,新舊兩黨在權力上的血腥鬥爭導致中央權威降低,導致中央權力弱化,而相對應的則是地方得到了更多的權力,而地方上之所以得到更多權力,則是因為中央朝令夕改,兩黨針鋒相對輪流執政導致地方官僚如走馬燈一般更換,導致兩黨士人的利益嚴重受損,於是這些既得利益集團開始明目張膽、變本加厲地掠奪國家財富。

財政是國之命脈,利益集團要掠奪國家財富,首先就要削弱中央財權,加強地方財權。把中央的錢變為地方的錢,再把地方的錢變為自己的錢,這是合法掠奪國家財富的最好辦法。

中央集權財政體系的原則是“天下一體”,即各地財賦要通融均濟。大宋初期地方財政相對寬裕,中央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做到天下財賦通融均濟。

財政危機出現後,變法者首先想到的就是加強中央財權,經濟上進行國家壟斷,開源節流,增加中央財賦,而反對變法者則堅持固有政策,增強地方財權,經濟上更加放任自由以增加財賦。這兩種理論歸結到具體政策上,就是重新分配中央和地方財權。

新舊兩黨激烈交鋒的結果是,大約從大宋中期開始,中央對於地方財政的管理原則明顯發生了變化,每一轉運使路開始基本依賴本地財政收入,實行獨立核算的理財政策。

在各轉運使內部,推行“以一州一縣之力,供一州一縣之費”。在這種各路、各州郡獨立核算的理財格局下,各地財政收入與開支畸輕畸重局面隨之出現。相應地,州郡為了應對各自獨特的財政局面,在財政的收與支方面也會因事創制,自行其事,從而使得本屬天下一體的財政體制呈現一人千面之相。這種財政政策直接導致各個地方為了本地利益,創謀財路,形成貪贓枉法的根源。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各地方在財政管理方面的因事創制,自行其事,集中體現在國家財務制度地方化,也就是中央和地方妥協,中央調整國家財政制度,使之適應於地方需要。

李虎這幾年在研讀大宋國策上花費了不少功夫,加上最近幾個月和童貫有過多次的深入討論,理解更深,因此說起大宋的政經制度上的利弊也是頭頭是道。

三個女人對財政危機、賦稅制度都很陌生,這時只有洗耳恭聽的份,但心裡對李虎的評價卻高了一大截,這個人能成為王者,的確名副其實。

=(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qidian.,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