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大宋帝國風雲錄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六章 欲速則不達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十六章 欲速則不達

“長安的事怎麼樣?”李虎忽然低聲問道,“可有遺漏之處?”

“大宋分裂,父子兄弟相殘,國祚凋零,山河破碎,皇帝痛苦不堪,憂鬱成疾。”黃涉一臉悲慼,“本月皇帝突聞黃河決堤,生靈塗炭,病情陡然加重,雖經御醫全力救治,奈何天不遂人願,終於撒手西去。這是大宋之不幸,中興大業更是因此遭受重挫。”

李虎用力點點頭,拍拍黃涉的手臂,想說什麼,但終覺多餘,於是又重重拍了兩下,仰身靠在軟墊上,閉上了眼睛。皇統的事順利解決了,自己王霸天下的最大障礙去掉了,接下來的事就是要把皇權全部控制在手。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宰相離開洛陽之前,對後事可有考慮?”

“按照慣例,未成年的太子繼位,則由皇太后攝政,待皇帝加冠禮之後親政。”黃涉說到,“今幼主三歲,理所當然由皇太后攝政。”黃涉看了李虎一樣,目露不屑之色,“王太后的家人都隨老皇帝逃到東南去了,她沒有可以倚仗的外戚,再說,大宋律嚴禁後宮、外戚和宦官干政,即使王太后的家人回到了長安,他們也休想進入中樞。”

“律法是死的,人是活的。”李虎冷笑,“童貫、梁師成、楊戩之流算不算閹宦干政?”

“此一時彼一時。”黃涉說到,“老皇帝之所以重用童貫、梁師成等內侍宦官,也是迫於無奈,是被蔡京一幫文臣逼出來的。蔡京一黨把持朝綱,皇權受到嚴重威脅,老皇帝沒有可以信任的外官,只好用內侍來制衡蔡京一黨。事實上老皇帝這一手的確起到了作用,童貫和蔡京鬥了二十多年,屢次擊敗蔡京就是例子。童貫的背後如果沒有老皇帝的支援,他能鬥敗蔡京?”

“之所以出現這種局面,禍根就是黨爭,就是元佑黨人案,始作俑者就是老皇帝和蔡京,假如老皇帝繼續稟乘前朝兩黨共同執政的局面,假如蔡京能夠容忍元佑黨人的存在,那麼就不會出現閹宦干政的事。假如沒有閹宦干政,假如元佑黨人繼續執政,那麼在黨爭延續的情況下,國策不至於矯枉過正,蔡京也不會隻手遮天,而大宋也不至於在瞬間崩潰。”黃涉說到這裡嘆了口氣,“在朝堂之上待久了,受到大宋文臣沮喪和反思情緒的影響,我現在也常常為大宋的敗亡而扼腕嘆息,常常在反思,我們應該從中吸取什麼樣的教訓,國策應該如何改變,才能避免重蹈覆轍呢?”

“我現在需要獨攬權柄,而不是反思大宋敗亡的教訓。”李虎對黃涉的東拉西扯有些不耐煩了。

“總帥,我現在正在告訴你宰相和一幫大宋文臣們在皇帝駕崩後,如何處理後事,如何保證皇權順利交接的思路。”黃涉正色說道,“總帥難道沒有聽懂我的意思?”

“你什麼意思?”李虎的臉色頓時冷了下來,“李綱和李復那幫人打算在朝堂之上再搞個黨爭?讓虎烈黨和大宋黨互相制約、互相攻擊?”

黃涉想了片刻,微微點頭,“總帥這樣理解也可以。目前變革勢在必行,我虎烈人要顛覆大宋律制,而大宋人則堅持在現有律制的基礎上進行修改,簡單一點說,就是我虎烈人在變革上非常激進,而大宋人在變革上趨於保守,兩黨在變革上的截然不同的態度和策略必然導致激烈的爭論,繼而導致在權力上的爭奪。”黃涉指指李虎,“總帥現在獨攬大權,大宋人在權力鬥爭上明顯落於下風,為此他們要不惜代價保護皇權,利用皇權來抗衡和遏制總帥的權力,從而最大程度地保證變革遵循他們的思路來進行。”

“這種想法歸結到此刻的皇權交接上,就是太后攝政,宰執大臣共同輔政。”

“共同輔政?”李虎面如寒霜,臉頰上的肉劇烈抽搐著,強自按捺於內心的憤怒,“這是李綱一個人的意思,還是除我們幾個外,其它宰執大臣共同的意思?趙明誠也是這個意思?”

“董帥、柴中書和你一直在中原,羅帥在代北,十位宰執有四位不在,我一個人的力量太過薄弱,當然無力阻止他們。”黃涉憤怒地說到,“李綱、李復和劉延慶、折可求等西北人聯手與你抗衡,實力還是不容小覷。僥倖的是,皇帝突然駕崩了,否則等你把中原的事處理完了,再回到長安,有些事恐怕就難辦了,即使你有強悍的武力,也不得不向他們妥協,畢竟天下三分,你需要一個穩定的朝廷和地方,你能不妥協嗎?”

李虎慢慢眯起眼睛,兩道帶著凜冽殺氣的目光落在黃涉的身上,讓跛子情不自禁地打了個冷戰,背後霎時冒出一層冷汗。

“你的意見呢?”

“欲速則不達。”黃涉唯恐激怒李虎,十分小心地說到,“黃河決堤,導致我收復河北之計完全失敗,天下三分之格局就此形成,此刻正值皇帝駕崩,新皇繼位,朝堂和地方無不惶恐之時,如果總帥強行攝政,過早暴露吞噬大宋之心,勢必會引起大宋人的強烈不滿,繼而叛亂迭起,對我十分不利。”

李虎臉色稍緩,沉默不語。

黃涉看到李虎沒有暴怒,膽氣略壯,於是繼續說道:“自大宋分裂開始到現在快一年了,在基本國策上的變革基本順利,政經制度上的矯正也頗有成效,但更多的問題正在暴露並嚴重制約著發展,其中基本國策和中央官制的衝突,中央機構職能和地方機構職能的衝突正在加劇,而這些直接關係到王國的穩定和國力的恢復,所以,中央權力鬥爭要盡力控制在一個可以允許的範圍內,要把皇權和相權、政權和軍權、中央權力和地方權力的分配合理化,以適應當前形勢,在確保穩定和發展的前提下,把它們引向正確的變革道路上,從而逐步完善,形成一個符合我們利益的、有助於王霸大業,有利於天下一統的嶄新律法。”

李虎沉思良久,接受了黃涉的建議。

變革要符合形勢的發展,王霸大業更需要一個穩定而堅固的朝廷,為了控制權力而犧牲穩定的內部局面顯然與大業發展背道而馳,一切都要以符合大業發展為前提,否則敗亡在即。

從這一天夜裡開始,李虎把董小丑、黃涉、柴雲和折可求召集到一起,具體商議發展策略。

李虎想了很久,還是決定把折家拉到自己的利益團體裡。折家從與虎烈府結盟那一天開始,就把自己的利益和李虎的利益捆到了一起,雖然這幾年雙方的關係屢有波折,但總體上還是緊密合作,沒有發生直接衝突。

從長遠來看,李虎需要折家的力量,折家在西北的勢力不但有助於李虎穩定西北,更有助於李虎在北方的發展,人為的把折家排除在虎烈利益團體之外,顯然不符合虎烈團體的利益。

李虎為此和折可求長談了一次,雙方開誠佈公。李虎把自己王霸天下的目標直接說了出來,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李虎要剷除一切阻礙,折家如果願意加入虎烈利益團體,那麼大家就精誠合作,反之,李虎直言不諱,到了雙方衝突激烈的時候,我不會手軟,該殺的一定要殺。

折可求沒有選擇。在這之前,他和李綱、李復、劉延慶、趙明誠、張孝純曾不止一次坐在政事堂裡討論過大宋的未來,在天下三分格局中,繼續延續趙氏大宋的國祚顯然不現實,但趙氏大宋統治中土一百六十多年,突然之間推翻趙氏大宋也不現實。當年曹操挾天子而號令天下,二十多年都不敢篡僭,直到他死後才由兒子推翻了四百多年的大漢國祚。今天的李虎若想代宋自立,沒有二十年也要十年,而且在這之前他要統一中土,實施中興策略拯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的中土百姓,否則他沒有成功的機會,但是,李虎有耐心等待十年甚至二十年?這顯然也是不可能的事。

折可求面對李虎的坦誠,十分感動,也是實話實說。就李虎的目標而言,統一中土是其王霸天下的前提,在沒有統一中土之前,沒有滅亡東南宋廷之前,李虎若想吞噬大宋國祚,條件不成熟,極有可能引發更大的內亂,給中土造成更大的傷害。

他舉了幾個例子。比如三國,曹魏最終未能統一中土,統一大業由司馬氏的晉完成,司馬氏則是在滅亡東南吳國後形成統一。比如南北朝,宇文氏的北周最終也是未能統一中土,而是由楊氏的大隋完成,大隋也是在滅亡東南的陳國之後形成統一。趙氏大宋的統一也是可以借鑑的,統一大業最終也是滅亡東南的唐國而形成。

折可求的意思和黃涉的差不多,希望李虎不要著急,不要乘著這個機會馬上吞噬大宋國祚,這時候吞噬大宋國祚,等於把自己推到了大宋人的對立面,會成為眾矢之的,中土會更亂,分裂的時間會更長。也正因為如此,李綱、李復、趙明誠、劉延慶、張孝純等人才聯合起來,抗衡李虎,阻止李虎奪取大宋國祚。

“不管是為了中土百姓,還是為了大帥本人的王霸大業,當前都不是奪取大宋國祚的最好機會。”

李虎本來就沒有即刻奪取大宋國祚的意思,這個要求他當然可以答應,於是雙方達成約定,只待李虎統一了中土,折家就不遺餘力幫助李虎建立王霸大業。

=(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qidian.,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