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大宋帝國風雲錄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九章 歷史的洪流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十九章 歷史的洪流

七月三十日,驪山議政突然爆發危機,大地主大商賈聯名書告李虎,要退出議政,離開長安。

同日,宰相李綱、參知政事李復、趙明誠等人也書告李虎,指責大地主商賈藉助變革的名義攫取權柄和利益,動搖國之根基,要求李虎給予堅決的打擊和鎮制。

李虎急赴驪山,聽取雙方的呈述。

在這次驪山議政中,李虎發動的變革有個最鮮明的特點,那就是大幅度提高了工匠商賈的地位,並給予他們參政議政的權力,這是歷史上的首創,是一個空前的創舉,也是與范仲淹、王安石、蔡京變法截然不同的地方。

農工商並重、共同發展已經成為中土的基本國策,那麼工匠商賈的地位自然就要提高並得到參政議政的權力,這是一個必然,任何力量都無法阻礙。

然而,中土一千多年的歷史,儒學一千多年的崇高地位,重農抑商這個似乎已經成為“天經地義”的治國策略,給中土留下了極其深刻的烙印,上至皇帝、官僚、儒士,下至農夫、工匠、商賈,無不深陷於這個牢固的桎梏。

皇帝、官僚和儒士有歷史做證據,有學術理論做基礎,在“士”這個階層的切身利益受到嚴重損害的情況下,不惜一切代價反對這個變革策略。武人的地位可以提高,但工匠和商賈的地位絕對不能提高,一千多年的賤民想翻身作主人,做夢去吧。

工匠和商賈歷來受到打擊和欺壓,但一千多年來,他們一直在努力提高自己的地位,尤其是商賈,更是不惜一切代價。到了本朝,契機終於出現了,在人口和土地的矛盾越來越激烈的情況下,大宋不得不發展工商業,但因為“士”牢牢把持著統治權,他們依舊被踩在社會的最低層。

今天,李虎出現了,李虎的新變革出現了,而這個新變革的核心就是創造財富,李虎把創造財富的希望寄託在工商業的發展上,於是他做出了一個驚人的創舉,提高工匠商賈的地位並給予他們參政議政的權力。

驪山議政的成功舉行,各地商賈雲集長安,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就是商賈迫切需要這個契機就此崛起,迫切需要參政議政的權力從而加入到資源配置和財富分配中去,所以他們擁戴李虎,支援李虎,希望利用李虎的強悍武力實現他們世世代代的夢想。

李虎發起了驪山議政,請地主商賈共議變革策略,這是一個推進變革實施的手段,所以朝廷中的官僚們不但沒有反對,反而非常支援。在驪山議政的第一階段,雖然出現了東溪派和西觀派,出現了兩種戰略的對立,但最終還是在李虎的威逼下,雙方達成了一致意見,制定了一系列的基本國策。接著就是驪山議政的第二階段,這時候,“士”與“農工商”兩大對立階層對權力的爭奪戰突然爆發了。

李虎始料不及,官僚們也是始料不及,至此才知道問題的嚴重性。

變革的每一項具體政策都要牽涉到府署、官僚和職權,這其實就是行政權力的再分配,做為代表農工商三大階層利益的地主、作坊主和商賈當然不會放過提高自身地位和加入到資源、財富的分配中去,於是必然要發生代表“士”這一階層利益的官僚集團和代表“農工商”三大階層利益的地主商賈集團對行政權力的爭奪。

在驪山議政的第一階段,李虎為了儘快確立基本國策,曾和官僚集團、地主商賈集團做出了妥協,其中對地主商賈集團的妥協就是允許他們加入到資源、財富分配中,也就是在制置三司條例司和最高交子務中給予他們部分權力。

另外,代表這個集團利益的範直昌出任參知政事,燕青出任提舉市易司的長官,這對朝廷來說,已經是做出了相當大的讓步。

但是,驪山議政進入第二階段後,範直昌、燕青聯合大地主大商賈在官制、科舉、財經、教育等各項改制中向朝廷發起了全面的“奪權”大戰。比如要求設立獨立的不受朝廷控制的由大地主大商賈組成的管理和監督各行各業經營制度的制定、實施和運行狀況的機構,要求代表本集團利益的士人在中央和地方的財政、律法、監督等各級府署中出任要職,要求在農工商地位普遍提高的情況下修改科舉取士制度和教育制度,等等。

綜合起來說,就是地主商賈集團要取得更多的行政權力,更多的決策權和執行權,他們不但要用律法的形式不斷改善和提高自身的地位,更要利用變革的機會獲得更多的參政執政權力,要想方設法打破“士”這一階層對統治權的壟斷,要徹底擺脫“農工商”三大階層被統治階層任意屠宰的悲慘命運。

以李綱、李復為首的官僚集團當即予以拒絕,認為朝廷以律法的形式提高工匠和商賈的地位,並有限度地允許地主、作坊主和商賈參政議政已經是天恩浩蕩了,如今這幫人不但不知道感恩,反而得寸進尺,要求得到更多的權力和利益,可謂貪婪而無恥,盡顯商賈逐利的小人本性。

以成都鉅商長孫康寧、南陽鉅商王安為首的大地主大商賈則認為朝廷的變革策略既然已經確立了,要大力發展工商業,要提高工匠和商賈的地位,那麼朝廷就應該做出實實在在的行動,不要出爾反爾蓄意欺騙,更不要藉著變革的崇高名義變相地搜刮地主商賈的財富。

雙方為了各自的利益,拒不讓步。本來大家就沒有信任可言,朝中的官僚其實就是要藉著變革的名義哄騙地主商賈,以便詐取他們的財富,而這些地主商賈飽受朝廷的打擊和凌辱,一個個在憤怒之餘更是練就了一身比狐狸還狡猾的本事,不見兔子不撒鷹。

八月初一,李虎在府內宴請成都鉅商長孫康寧、漢中鉅商趙延光、襄陽鉅商劉景元、南陽鉅商王安、洛陽鉅商曹建。

參知政事範直昌和提舉市易司長官燕青作陪。

這些鉅商在各地都是聲名顯赫之輩,他們的經營從土地、礦冶、織造、交子到運輸等各個行業無不涉及。最早李虎曾認為老皇帝應該是大宋第一富豪了,後來才知道老皇帝的私有財產根本算不上大宋第一,尤其自老皇帝逃亡東南,李師師隱姓埋名暗中拿下了這筆財富後,因為河北、山東、江淮等地的財富陸續喪失,東南的財富又難以控制,李師師現在實際可控制的財富在川蜀、荊湖和京西一帶的大富豪中只能算個中等。由此可知這些川蜀、荊湖、京西大富豪的財富實力。

大宋的田租和商稅這兩項收入正常情況下高達五千萬貫以上,最好的時候曾經高達一億萬貫左右,扣除掉其中無法估量的隱瞞和貪汙部分,僅僅貢獻這五千萬貫賦稅的總財富就是一個天文數字。當然了,這是在和平條件下,一旦戰亂,不管是國家還是個人,其財富的損失都非常驚人。比如汴京,最繁華時期的財富總和和現在衰敗時期的財富總和根本沒法相比,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和平條件下才能創造和保有財富,沒有和平穩定,也就沒有財富。汴京的富豪天下第一,但自從遷都,李虎大肆擄掠後,汴京還有富豪嗎?都破產了,有的甚至全家性命都沒了,保住性命的也都逃到東南去了。

所以川蜀等地的富豪都願意和李虎合作,希望藉助李虎的武力保住自己的財富。現在李虎發動變革,又給了他們更多的利益,他們怎麼可能會放棄?但是,他們不相信朝廷,不相信朝廷的變革策略可以長期延續下去,他們擔心這是朝廷變相擄掠他們的財富,以便在保持穩定的情況下榨幹吃淨他們。在這種矛盾心理下,他們追求更大的權力和利益是一種主動防御,也是一種試探。

範直昌、燕青把這些地主商賈的矛盾心理告訴了李虎,他們替這些人給李虎提了幾個疑問。

李虎何時登基稱帝?這個變革是李虎發動的,變革策略是李虎制定的,若想成功,若想長期延續,李虎做皇帝是首要條件,否則誰能保證變革能夠持續下去?

李虎有沒有決心統一中土?中土只有統一了,他們的利益才能最大化,否則在三分天下的格局下,戰爭不斷,即使政策有利於他們,他們的財富也會持續減少。

李虎的變革策略會不會改變?假如李虎現在的變革策略僅僅是為了統一中土,中土統一了,天下穩定了,他又要走老路,又要打壓和鎮制地主和商賈,那他們的利益將受到驚人的損失。如其將來被李虎吃掉,不如現在和李虎同歸於盡。

李虎沒有過多考慮,馬上邀請了這些人的代表,向他們做出鄭重承諾。

稱帝建國這種事心知肚明,點到為止即可。變革策略持續不變,則從人口和土地的激烈矛盾出發,由此得出結論,發展工商業是唯一的解決辦法,而工商業發展了,工匠和商賈的地位必然提高,地位提高了,他們必然獲得參政議政的權力,繼而也就必然加入到資源和財富的分配中。

這餐飯氣氛非常好,賓主暢所欲言,雙方的目的都達到了。

“從本朝建國開始,就一直在發展工商業,但正如你們所說,士人控制了朝廷,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在發展工商業的同時又拼命壓制你們,這又遏制了工商業的發展。”李虎笑道,“士人就象放牧者,既想馬兒跑,又想馬兒不吃草,結果可想而知。”

“中土走到今天,若想迎來一個實力強悍的新王朝,必須變革,必須走大力發展工商業的道路。”李虎鄭重說道,“這是歷史的必須,這是歷史發展的洪流,任何人任何力量都無法阻止。”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