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大宋帝國風雲錄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章 商賈的詛咒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十章 商賈的詛咒

李虎的承諾並沒有讓這些富商巨賈們心花怒放。

這些富商巨賈也是飽讀詩書的人,他們很多人本身就是出自官宦世家,對國政的理解甚至超過了朝堂上的官僚,他們知道僅靠李虎的力量與整個“士”人階層抗衡,根本不現實。

李虎顯然也清楚,所以他在變革具體政策上的制定和實施上表現得非常謹慎,他在給變革制定了大方向之後,步伐雖然堅決,但很小,尤其這第一步,跨得非常小,這也是驪山議政第二階段剛剛開始,朝廷官僚就和地主商賈爆發們激烈衝突的重要原因。

這兩個集團都信誓旦旦的宣稱,他們代表底層百姓的利益。

士人官僚集團做為擁有統治權的一方,這麼說理所當然,他們對地主商賈逐利的本性看得非常透徹,所以李綱才在妥協的時候,第一時間拿出了一個最低薪酬制度。底層百姓不論從事工商還是其它行業,首先他們沒有土地,一旦失去了生活來源,他們無法生存,最後無奈之下只有造反,這使得朝廷承擔了巨大的壓力。最低薪酬制度可以保證除農夫以外的其它從業者可以憑藉自己的勞動生活下去,這既可以防止地主商賈過度剝削底層百姓,也保證了社會的穩定。

地主商賈集團做為弱勢一方,對朝廷有一種本能的恐懼,而朝廷控制在士人手中,士人並不都是禮義高尚者,尤其在本朝,士人把利益放在了第一位,在攫取了大量特權之後猶不滿足,更是把以權謀私放在了“至高無上”的地位,貪汙腐敗橫行。尤其變法派,以變法富國強民為藉口,用國家政策來橫徵暴斂、巧取豪奪、肆意搜刮。地主商賈集團則巧妙利用各種手段,儘可能把這種損失轉嫁給底層百姓,結果導致底層百姓窮苦不堪。現今地主商賈有了參政議政的機會,當然要以保護底層百姓的利益為藉口,確保國家政策對自己有利,繼而也間接保護底層百姓的利益。

兩個集團都拿底層百姓的利益做為博弈的武器,這讓李虎無所適從,急切間根本找不到一個折衷、妥協的辦法。

在這五位鉅商中,成都的長孫康寧非常突出。

長孫康寧有五十多歲,身材削瘦,長鬚飄灑,穩重和精明。這個人很博學,對財經有很深的研究,以交子制度做為財經制度改革核心的策略最早就是由他提出來的。範直昌在成都的時候,和他過從甚密,深受他的財經觀點的影響,經過很長時間的思考和調研之後,隨即拿出了一套較為完成的以財經制度改革為核心的變革策略。

範直昌回到長安後,把他引薦給了李虎。李虎和他做了幾次深談,對他的才學也是欽佩不已。

長孫康寧的名氣本來就很大,驪山議政這段時間,他憑藉自己的實力漸漸成為大地主大商賈的魁首。

長孫康寧認識範直昌之後,做了一番深思熟慮擬定了一套慎密的計策,其中的重點就是把自己有關財經方面的理論和經驗運用到這次變革中。這首先是為了保護他自己的利益,其次也有一點濟世安民的想法,有才能的人難免都有一些治國齊家平天下的願望。

在驪山議政期間,他忽然發現自己這個願望有實現的可能,於是他的野心漸漸開始膨脹。

這次筵席上,大部分時間都是範直昌和長孫康寧在說話,其它幾位鉅商則唯長孫康寧馬首是瞻,輕易不發表意見。

“大帥打算何時發動西征?”長孫康寧在李虎做出一系列的承諾後,馬上把話題轉到了西征上。

李虎頓時有些不高興了。

長孫康寧顯然不相信他的承諾,直接以西征做為威脅。李虎急於發動西征,而西征需要大量的錢財和物資,目前情況下,國庫滿足不了,只能向各地的地主商賈賒借,這也是李虎以共議國事為名把他們請到長安的真正目的。

這件事大家心裡都有算,只是誰都沒有想到,李虎竟然真心誠意地請他們共商國策。驪山議政的第一階段確立了基本國策和發展戰略,這個成果斐然,出乎所有人的預料,但是進入第二階段,進入實質性變革政策的擬定後,被掩蓋的矛盾立即爆發,而且還非常激烈,其原因就是李虎的誠意給了地主商賈們以前所未有的希望。

官僚集團的激烈反應在他們的預料當中,而長孫康寧和一幫大地主大商賈們早有對策,這個對策的重點就是西征,這是迫使李虎和朝廷做出讓步的殺手鐧。

李虎忍住心裡的惱怒,面帶笑容,直接把話挑明了,“西征時間的決定權不在我手上。”李虎停下來,仔細觀察了一下眾人臉上的表情變化,然後把目光投向了長孫康寧,“你認為我何時可以發動西征?”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長孫康寧知道李虎不高興了,但他胸有成竹,從容應道:“大帥,即使你於明日發動西征,我們也會不遺餘力,鼎力相助。”

李虎暗自冷笑,臉上的笑容卻更加燦爛,一句話直中要害,“我在驪山說過,我們的變革沒有可以借鑑的歷史,我們沒有任何經驗,我們必須在確保中土穩定的情況下不斷摸索,不斷總結,力爭用一代人到三代人的時間完成變革。你們在驪山拿出的一系列措施太過激進,變革的步伐太快,容易失敗並引起動盪。在當前形勢下,我們必須求穩,任何可能導致失敗的措施都不能實施,不過我可以承諾,只待我們滅亡了西夏,平定了東南,我們變革的步伐就可以快一點,我也會不遺餘力地支援你們的變革措施。”

這句話等於徹底斷絕了長孫康寧等人的幻想。

李虎根本不怕他們的威脅,如果雙方互相諒解,全面合作,變革的總策略就一直不變,否則李虎也不排除動用武力進行掠奪。

範直昌、燕青和趙延光等人的眼裡露出一絲失望之色,長孫康寧卻波瀾不驚,慢條斯理地問了一句:“大帥,從漢到唐,鼎盛時期都是文武並重,但長年和平之後,文官的地位日漸突出,將門世家因為缺少功勳而日漸沒落,不得不讓子孫研習經文以保證仕途。請問大帥,三代之後,朝堂之上還能保證文武並重嗎?再請問大帥,今日變革,三代之內可以讓大宋的士人由利益第一改為禮義至上嗎?如果大宋士人依舊崇尚利益,他們還能保證大帥的變革策略持久不變嗎?如果士人們為了確保自己的利益,固守中土,固步自封,你敢保證以文制武之策不會重現中土嗎?”

李虎的臉色當即就變了,臉上的笑容慢慢斂去,陷入沉思。

長孫康寧這句話正中李虎要害。李虎發動變革,改國策,目的是什麼?就是要保證虎烈人的利益,保證虎烈武人可以世代享受榮華富貴,如果文武並重的國策被顛覆了,那他最大的心願,發動變革的最終目的也就失敗了。

“大帥,歷代以來,武人打天下,士人治國,而士人一旦控制了權柄,無不想方設法打擊武人,尤其到了本朝,更是變本加厲,把武人踩到了腳底下,任意凌辱。”長孫康寧的聲音不斷加大,深深刺激著李虎,“如果大宋的武人能夠共享權柄,大宋會突然崩潰嗎?今日大宋之所以敗亡,就是因為大宋養了一幫手持天憲的寡廉鮮恥的士人,如果沒有他們,強盛時期的大宋會突然分崩離析嗎?”

“大帥變革,首要之務是廢棄以文制武的國策,但大帥若想讓文武並重之策一直得以延續,首先之務則是設法遏制士人獨攬權柄。”

“歷代以來,後宮、外戚、閹宦、武人都是王朝顛覆的禍根,所以本朝立國之後,嚴禁後宮、外戚、閹宦、武人涉政,但本朝還是在立國一百六十多年後敗亡了,那麼我想問問大帥,這次王朝因誰而敗亡?”

屋內非常安靜。李虎面色冷峻,一言不發。

長孫康寧微微一笑,“士人控制權柄,士人編篡國史,請問大帥,這段國史如何編篡?是誰敗亡了大宋?那些士人們會在國史上告訴自己的後代,士人葬送了大宋嗎?由此推及,歷朝歷代的敗亡,難道士人就沒有絲毫的責任?”

“大宋因為士人的貪婪、腐敗和背叛而敗亡,因為士人的極度無恥而敗亡,值此變革之際,大帥卻讓這樣一幫士人主掌權柄,主持變革,請問變革成功的可能有多大?請問大帥的變革策略長期延續的可能有多大?”

李虎心裡陡然一窒,找不到任何反駁的話。

“大帥說,現今的中土和過去不一樣了,現今的中土最大的矛盾是土地和人口的矛盾,所以治國策略要改了,要顛覆歷史上的治國傳統,要走一條新路,但這些士人和大帥一樣清晰地認識到今日的中土嗎?他們理解大帥的治國理念嗎?他們敗亡了一個正在蓬勃發展的王朝,難道大帥還能指望他們建立一個嶄新的王朝嗎?”

“大宋自立國以來,就已經意識到土地和人口的矛盾,就一直在鼓勵工商業的發展。一百六十多年後,大宋的工商業已經發展到一定的水平,已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群體,這部分群體為大宋貢獻了一半的賦稅,但他們為什麼得不到應有的尊重?為什麼享受不到應有的權力?為什麼他們的地位還不如耕地的農夫?為什麼工商業是賤業,從事工商業的人都是賤民?是誰不顧事實,肆意打擊和壓制給大宋貢獻了一半賦稅的工匠和商賈?”

“大帥……”長孫康寧激動地叫道,“大帥的治國理念,大帥的變革策略,最理解的是我們,最支援的是我們,而反對你甚至在背後陰謀誅殺你的卻是士人,這種情況下,大帥依舊要矇蔽自己的雙眼,遠離盟友而親近敵人,打擊朋友而信任小人嗎?大帥願意看到自己的努力化作煙塵、看到死去的兄弟最終卻要承擔逆賊的惡名而遺臭萬年嗎?”

李虎的心在顫慄,眼裡的殺氣噴湧而出,一股暴戾在血液裡沸騰燃燒。

長孫康寧知道自己的這番話發生了作用,當即站了起來,厲聲說道:“士人敗亡了大宋,讓中土分裂,讓中土的百姓飽受苦難,他們難道不應該受到懲罰?不應該承擔責任?大帥可以偏袒他們,但老天不會放過他們,天上的神靈一定會懲罰他們,千千萬萬無辜的冤魂一定會報復他們,中土只要在他們的統治之下,災難就永遠不會停止。”

李虎駭然瞪大了眼睛,他彷彿看到一洩而下的黃河水吞噬了虎烈軍,虎烈將士在洪水裡哀嚎、死亡……

=(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qidian.,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