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大宋帝國風雲錄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八章 東線調兵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十八章 東線調兵

李乾順下旨,命令仁多保國在十天之內奪回鷹崖堡,確保河西安全。為了保證仁多保國遵從旨意,李乾順聽從了梁乞申的建議,派親信內侍李恩義到河西監軍。李乾順給了李恩義一封密旨,如果仁多保國消極怠戰,則解除仁多保國的官職,奪其兵權,河西軍事改由甘肅軍司都指揮使烏蘭辛隆負責。

李察哥主動請纓,要求坐鎮西涼府,全權指揮河西和朔方兩個戰場。他還是堅持己見,認為擊敗李虎的唯一辦法,就是牢牢控制喀羅川的控制權,所以,這一仗的主戰場在朔方,而河西戰場能否給予朔方以有利支援,將是夏軍能否守住喀羅川的關鍵所在。

李乾順斷然拒絕。仁多保國明目張膽地威脅朝廷,正是要聲援李察哥,這兩個人如果都到了河西,皇帝可以確信,他和朝廷無法撤離賀蘭山。這件事表面上看不過是防禦策略的爭論,但實際上背後卻蘊藏著可怕的陰謀。或許李察哥沒有篡僭的意思,但一旦賀蘭山失守,皇帝和朝廷都成了李虎的階下囚,那大夏國祚由誰來延續?當然是聲名顯赫的李察哥了。由此來推斷,梁乞申的陰謀論不是無的放矢,而是確有可能。

李察哥沒有繼續堅持,為了贏得皇帝的信任,也為了把皇帝和朝廷死死拖在賀蘭山,他決定留守興慶府,但這一仗的主戰場在河西和朔方,西涼府必須有人坐鎮,必須有人居中指揮,而唯一支援自己的軍方最高將領就是仁多保國了。

李察哥考慮良久,把興慶府的混亂和驚惶告訴了仁多保國,他懇請仁多保國從大局出發,儘快收復鷹崖堡,穩定河西,然後全力支援朔方戰場,確保李定川守住喀羅川。為了給仁多保國和李定川以支援,李察哥決定把西壽保泰軍司的軍隊調到朔方戰場,以增加喀羅川的防守力量。

李察哥的這一奏請得到了李乾順的批准。初六日,李乾順下旨給西壽保泰軍司都指揮使拜羅泉,如果虎烈軍率先攻打喀羅川,則急速渡過黃河,西進朔方;如果虎烈軍率先從葫蘆河川一線發動攻擊,那麼拜羅泉則率軍後撤到朔方戰場。

李察哥至此才稍稍松了一口氣。雖然皇帝和朝廷沒有同意他的防禦策略,但在河西戰局發生突變和仁多保國對興慶府的威脅下,整個防禦格局還是按照李察哥的設想步步展開。

十月初五,楊惟忠抵達湟州,拜見李虎。

楊惟忠四十多歲,出身將門,在熙河征戰二十多年,以驍勇著稱。

李虎稍加撫慰,隨即把整個西北戰局詳細告之。自從姚平仲率領熙河軍突破雪山防線殺進河西後,西北戰局的攻擊態勢基本明朗。就整個戰局來說,分東西兩線,東西夾擊。東線由北部前套的耶律馬哥和南部橫山、天都山的羅青漢、折可求對賀蘭山實施南北夾擊;西線由進入河西的姚平仲部和屯兵蘭州的楊可世部對朔方實施南北夾擊。

西征的總體攻擊策略是東西夾擊,這秉承了大宋西征的一貫策略。

在東西兩線戰場上,則以南北夾擊來達到攻擊目的,這是此次西征最為鮮明的特點。

“喀羅川的控制權至關重要。”楊惟忠一言說中要害,“東線的南北夾擊在合圍之前主要是牽制賀蘭山的兵力,而西線的南北夾擊能否奪取喀羅川則直接關係到整個西征的勝利。”楊惟忠很興奮,幾代人八十多年的願望眼看就要成為現實了,他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主動請纓,“大帥,我要去喀羅川戰場,我要攻克統安城,我要為劉帥和死去的十萬兄弟報仇雪恨。”

“我既然把你從中原戰場上召回西北,當然不會讓你留在帥營充當什麼文字機宜。”李虎笑著擺擺手,“不過,在你去震武城之前,請你仔細考慮一下西線戰事,看看用什麼辦法才能確保我們攻克喀羅川,不至於重蹈昔日之覆轍。”

楊惟忠聽說馬上可以去震武城,頓時熱血沸騰。當他在中原的時候得知自己無緣西征,心裡十分痛苦,情緒一度非常低沉,突然接到朝廷的聖旨,他是打馬飛馳,日夜兼程,唯恐錯過了報仇的機會。天上的英魂保佑,他終於在開戰之前趕到了蘭州,再次回到了讓他魂牽夢繞的喀羅川。

“現在西線的兵力部署如何?”楊惟忠極力壓制自己激動的情緒,當即問道。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諸夏馬上給他做了介紹。姚平仲帶著兩萬熙河軍在雪山北麓的鷹崖堡與河西夏軍作戰;侯概、張高兒、折可存、韓世忠、吳玠都在震武城,準備集結五萬大軍攻打統安城;楊可世、羅蘭、海拉蘇和劉子羽在蘭州,集結三萬大軍準備渡河北上,攻打蓋朱、樸龍和水波三城。

“姚帥於二十四日凌晨攻佔鷹崖堡,於二十四中午在距離鷹崖堡三十裡外的山谷伏擊兩千夏軍,當日下午,他們還有攻佔西涼府的機會。”諸夏拿出了姚平仲的幾封書信,遞給了楊惟忠。楊惟忠匆匆看完,臉顯疑惑之色。

“仁多保國是西夏有名的大將,他怎麼會犯這種錯誤?”楊惟忠十分不解,“我大軍攻擊在即,仁多保國必須確保河西的安全,同時給朔方和賀蘭山以有力支援,為此他必須以最快速度圍殺熙河軍,但現在他不但沒有及時圍殺,反而給熙河軍充足的時間擄掠食物、加固堡寨,他難道不怕我們調集主力從雪山一線殺進河西?”

“我之所以沒有立即返回蘭州,就是因為沒有想明白河西戰局這個謎團。”李虎皺眉說道,“姚帥和熙河軍進入河西二十天了,仁多保國也早在十天前集結了數萬大軍,但他為什麼不儘快擊敗熙河軍,把熙河軍趕出河西?如果說他故意把熙河軍留在河西,給河西造成緊張局勢,那他目的是什麼?這對賀蘭山的整體防禦策略有什麼好處?”

楊惟忠想了半天,搖搖頭,他也找不到答案,“大帥,雪山艱險難行,運輸困難,而河西走廊南北方向過於狹窄,不利於大軍展開,所以河西有姚帥的兩萬熙河軍做為牽制已經足夠了。目前的關鍵是,姚帥能堅持多長時間。我們一旦在東西兩線展開全面攻擊,仁多保國勢必猛烈反撲,力爭在最短時間內把熙河軍趕出河西,所以,我們不能把攻佔喀羅川的希望寄託在南北夾擊上,而是要在攻擊之初,集結儘可能的軍隊,給喀羅川敵軍以致命一擊。”

李虎其實也在考慮這個問題,但若想集結更多的軍隊攻打喀羅川,就要從東線調兵。距離喀羅川最近的就是折可求部,而折可求部的任務是橫掃瀚海路,攻打靈州,在他沒有和羅青漢會合之前,這支軍隊無法抽調到西線戰場。

假如要把折可求部調到西線戰場,必須等到他和耶律馬哥、羅青漢會合之後。靈州距離喀羅川大約一千餘裡,這樣算起來,喀羅川決戰至少要等到十一月上。姚平仲還能在河西堅持一個多月嗎?

李虎把自己的疑問說了出來。楊惟忠稍加考慮後,給李虎提了三個建議。

首先給姚平仲以物資和兵力援軍,當熙河軍堅持不住的時候,援軍及時翻越雪山,像釘子一般牢牢釘進河西腹部。其次,推遲攻擊喀羅川的時間。當東線戰事全面爆發後,朔方如果沒有激戰,可能會給賀蘭山造成一種假象,那就是李虎的主攻方向在賀蘭山,而不是喀羅川,至於河西,不過是李虎的牽制戰場而已,這不但可以幫助姚平仲在河西堅持下去,還有可能讓賀蘭山做出錯誤的判斷,從而放鬆對朔方的注意力,這有助於虎烈軍攻佔喀羅川。第三,馬上做出部署調整,命令折可求在會合羅青漢後,日夜兼程趕赴朔方戰場,參加喀羅川決戰。

李虎考慮良久,接受了楊惟忠的建議。

李虎下令,虎烈第十三軍副帥劉裡忙領五千人馬趕赴仁多泉城,一則給熙河軍運送糧草武器,一則給姚平仲做預備軍。

急告震武城的侯概和蘭州的楊可世,放棄十月初十的攻擊,等待第二次攻擊命令。

急告折可求,會合羅青漢後,則即刻率軍趕赴朔方戰場,參加喀羅川決戰。

急告姚平仲,帥府已經改變攻擊喀羅川的計策,請他不惜一切代價堅守到十一月上旬。

十月初十,虎烈軍各部展開攻擊。

耶律馬哥率三萬契丹馬軍、一萬倒塌嶺蕃軍和虎烈第六軍從兀剌海城出發,經狼山西南麓,沿著紅公牛沙漠的西北邊緣飛速南下,直殺婁博貝的白馬強鎮軍司和克夷門的右廂朝順軍司,攻佔賀蘭山北麓要隘。

羅青漢、高寶龍、劉延慶帶著黑山軍、怨軍、渤海軍、麟延軍、遼西軍、神龍軍、虎烈第二軍和十萬射糧軍,號稱二十萬主力,從綏德軍的銀川城出發,沿著無定河攻擊前進,橫掃平夏路,攻佔夏州,然後直撲賀蘭山。

折可求帶著環慶路、涇原路和秦鳳路三路西北軍從涇原路的葫蘆河川北上,直殺瀚海路,攻佔靈州,然後會同羅青漢部,攻打賀蘭山。

西征大戰至此全面爆發。

=(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qidian.,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