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大宋帝國風雲錄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十四章 御前司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十四章 御前司

晚上議事繼續進行,羅思南直接拿出了這個方案,在中樞建立一個等同於御前決策的臨時機構,統一行使軍政財大權。

這個方案首先削弱了皇權,這是眾望所歸的事情,宰執大臣們沒有理由不答應,他們的目標就是這個;其次,它把軍政財大權集中到一起,避免了議事大堂、樞密院和主持變革的條例司三方勢力對權柄的爭奪,尤其緩解了議事大堂和樞密院之間的激烈矛盾,這對朝廷集中力量統一和振興中土非常有利。

這一措施事實上廢棄了在中樞實施“軍政分離”的國策,以李虎為首的虎烈人聯合大宋舊官僚顛覆了大宋的根本,中央集權(皇權集權)受到嚴重打擊,相權和軍權就此得到擴張,一幫文武大臣們依照這個策略完全把持了王國權柄。

但是,這個臨時決策機構的職權和東西兩府的職權有重疊之處,東府中書省和西府樞密院組織龐大、級別高,東府有宰相、副相、同平章軍國事、參知政事,西府有樞密使、副使、籤書院事,這些軍政大員事實上都擁有一定的決策權,而且還兼領省、部、院,擁有行政實權,所以這個臨時機構的行政地位、職權、人員組成等等就成了大家激烈爭論的焦點。

東府也罷,西府也罷,甚至包括主持變革的條例司,都不願意放棄本身所擁有的職權,而這個矛盾短期內根本無法解決,再說這個最高決策機構也是臨時組建,是為了緩解朝堂危機而想出來的應急辦法,事實上它還是一個協調機構,只不過協調者由羅思南和漢王府變成了一幫文武大臣和臨時最高決策機構而已。

各府都不願意放權,不願意放棄自身的利益,但又都想藉助這個臨時最高決策機構增加自身的權力,於是矛盾再度產生。

羅思南和文武大臣們商討到第二天凌晨,終於拿出了一個妥協方案。

臨時最高決策機構暫時稱其為“御前司”,御前司不是一個常置的穩定的機構,所以它沒有法定的地位,沒有衙署,沒有印信,人員數額也不固定,至於職權,則主要是協調中央府署,遇到軍國大事,則在協商的基礎上做出最終決策。

這樣一來,御前司沒有搶奪東西兩府的權力,沒有影響到兩府的利益,於是問題自然也就解決了。

經過商討,兵馬大元帥李虎、宰相李綱、副相黃涉、樞密使董小丑、籤書院事劉延慶、中書侍郎柴雲、參知政事兼領條例司事範直昌、大帥府長史原野、漢王府長史胡塗成為御前司成員。

御前司由兵馬大元帥李虎主持,暫時由王妃羅思南代領,議事地點在漢王府。每三天,御前司成員進行一次議事,遇到特殊情況,則隨時聚集於漢王府,拿出最終決策。

自始至終,這幫文武大臣都沒有提到皇帝,他們已經把趙氏皇帝排除在最高決策層之外,正在逐漸遺忘他。

十三日凌晨寅時五刻,御前司第一次議事在羅思南的主持下,正式開始。

李綱等八位大臣心情很好,他們理所當然地認為御前司第一次議事的主要內容是對南征一事做出最終決策,然而,出乎他們預料的是,羅思南拿出了長孫康寧的那份奏議,請八位大臣一起審議。

這份奏議的主要內容就是給南征大軍持續提供龐大的軍需,而朝廷將在未來一段時間以各種辦法連本帶息予以返還。長孫康寧擬定的還款辦法對朝廷和商賈都有利,雙方互利互惠,是個雙贏的結果,所以大臣們一致認可,也就是說,同意南征大軍在三月發動攻擊。

就在這個時候,羅思南提了一個建議,把長孫康寧召進御前司。

長孫康寧進入御前司,其意義可想而知,這代表以長孫康寧為首的鉅商富賈們組成的新興勢力開始進入決策機構,這將影響朝堂格局,影響國策的制定和執行,影響中土的未來。

八位大臣馬上分成了兩派,一派反對,一派支援,而支持者就是樞密院的董小丑和劉延慶,還有條例司的範直昌,至於原野和胡塗,當然是堅定的支援派,這使得羅思南的提議很快得以透過。

御前司是最高決策機構,決策權名義上為九位大臣所共享,但實際上被羅思南牢牢控制,李綱、黃涉和柴雲三位反對者毫無辦法,不得不接受這個決策。

天亮時分,御前司做出了第一個決策,戶部侍郎兼領條例司檢詳文字長孫康寧成為御前司的成員之一。

長孫康寧喜出望外,他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竟然進入了最高決策機構。

上午巳時初,御前司再度召集中樞大臣,宣佈第二個決策,那就是決定在今年三月發動南征,攻打東南。

正月下,李虎率軍抵達淮南西路的黃州治府麻城。

羅蘭、王貴此刻正在黃梅一帶,接到報訊,飛馬趕到麻城拜見李虎。李虎仔細詢問了一下他們在淮南西路的戰鬥,然後問道:“你們可以確保淮南西路各州縣已經全部歸順了長安?”

羅蘭、王貴給予了肯定的答覆,“大軍勢如破竹,淮南西路各州縣的官員有的聞風而逃,有的舉城投降,還有兩個州縣主動投誠。我們已經把攻佔淮南西路的事稟報了揚州的嶽帥,同時上奏了朝廷,估計長安很快就會派官員過來。”

“這件事你們不要操心了。”李虎笑道,“林沖帶著虎烈第十三軍正在進駐淮南西路,這裡的軍政暫時由他負責。”

羅蘭和王貴互相看看,不約而同地問道:“主力要渡江作戰了?”

“渡江作戰還需要一段時間。”李虎說道,“南征馬上就要開始,東西兩路協同作戰。西路由我統率,你們隨我到荊襄戰場。”

“荊襄戰場?”羅蘭驚訝地問道,“到荊襄幹什麼?順流而下,直殺江寧?”

“順流而下?”李虎搖搖頭,笑著說道,“這兩年朝廷財賦緊張,毛帥和刀帥坐鎮荊襄,雖然有心打造一支水軍,但一來沒有錢,二來時間也來不及。一支水軍的建設不僅僅需要足夠的戰船,更需要訓練足夠的水軍士卒,但我們既沒有這個實力,也沒有這個時間,所以荊襄水軍的建設到目前為止還停留在籌措階段,根本就沒有組軍,更沒有形成規模,至於戰鬥力,那就更不要提了。”

“前兩年龍帥(吳撞天)帶著雲海軍南下荊襄,不就是要組建水軍嗎?”羅蘭還是頭一次聽到荊襄水軍的秘密,不由得大為詫異,“雲海軍的精銳過去都是遼海海賊,精於水戰,有他們做班底,可以迅速組建一支頗具規模的水軍,為什麼至今一事無成?就是因為沒有錢嗎?”

“我在中原聽說荊襄水軍已經形成規模,並對江南構成了巨大威脅,難道這都是假的?”王貴也吃驚地問道。

“我可以肯定地告訴你們,這個訊息是假的,是用來欺騙東南叛軍的。”李虎笑道,“毛帥、刀帥和龍帥拼湊了一些船隻,略加改造後,隨即就打著荊襄水軍的旗號在長江上耀武揚威,結果這一招奏效了,真的把東南叛軍騙住了。聽說童師閔、劉錡和曲奇等人把主力大軍屯駐於江州的德化、湖口和彭澤一帶,並在大江上拉起了攔江鐵鏈,以阻止我荊襄水師順流而下攻打東南。”

“既然荊襄水師是用來騙人的,那我們南征的主攻方向就是江寧、丹徒一線。”王貴接著問道,“大帥為何要我們到荊襄戰場?”

“此次南征,本來主攻方向的確是江寧和丹徒一線,但大軍渡江,需要做萬全之準備。按照嶽帥的估計,大軍至少要到五月才能基本準備就緒,但五月已經是梅雨季節,江水暴漲,不利於大軍渡江,這樣攻擊時間可能要拖到秋後,如此一來,我們就失去了最佳的攻擊時機。”

李虎伸手攤開案几上的地圖,把南征的攻擊策略大概講述了一遍。

“所以,我們把主攻方向放在了西路。”李虎說道,“我們從長沙出發,東進攻打江南西路,首要目標就是洪州。拿下洪州後,大軍經饒州、歙州直殺兩浙的杭州。拿下了杭州,我們就等於拿到了大半個東南。然後再派一支主力南下,攻打福建和廣南,徹底平定整個南方。”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羅蘭和王貴大為興奮,中土的統一近在咫尺了。

“我們何時發動攻擊?”羅蘭急切問道。

“三月前後。”李虎說道,“我已在年前急奏長安,如果長安同意了這一策略,那麼最遲到三月底四月初,我們就可以發動攻擊了。”

“長安還沒有同意南征之策?”王貴非常吃驚。李虎是攝政王,他的決策同等於皇帝的決策,長安還敢不同意?

李虎笑笑,“長安要從全盤考慮,尤其是錢糧的問題,所以他們需要思考的時間。”

=(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qidian.,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