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南宋之我主沉浮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十八章 陸秀夫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十八章 陸秀夫

建康府城的繁華絲毫不亞於京城臨安府城。

作為六朝古都的建康府,一千年前人口就超過了百萬,是當時最大的城池,也是南方最為繁華的城池,歷經這麼多年過去,建康府雖然在隋唐時期遭遇到北方的刻意壓制,但商貿中心的地位一直都是牢不可破的,且很少經歷戰火,讓這座城池能夠穩固的發展,南宋朝廷將建康府作為了行都,地位僅次於京城臨安府城。

兩淮制置使李庭芝的官邸和府邸,都在建康府。

作為代表皇上掌控淮南西路和淮南東路的制置使,李庭芝的權力是很大的,兩淮轄下的府州縣官吏,都要受到他的節制,若是到了戰時和其他的緊急時刻,李庭芝甚至能夠先斬後奏,直接處理不服從命令和不聽從調遣的官吏。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駐紮在兩淮的軍隊很是孱弱。

朝廷直接掌控的軍隊,包括三司以及御前諸軍,其中三司軍隊駐地在京城,以殿前司軍為首,御前諸軍駐地在地方上,主要駐紮在長江中下游以及四川等地,除開朝廷直接掌控的這些軍隊,地方上還有一部分的軍隊,這些軍隊被稱之為廂軍,戰鬥力不強,絕大部分都是從事後勤運輸方面的事宜。

地方上的軍隊,則是朝廷和地方上共同掌控,以地方上掌控為主,其軍餉的來源主要也是地方上,這些廂軍平日裡維持和維護地方上的穩定,戰時則為作戰的軍隊服務,在兵力缺乏的時候,廂軍軍士也會被調派到戰場上去作戰和廝殺。

駐紮在兩淮的廂軍,沿襲北宋時期的稱謂,被稱之為忠勇軍,其駐地在真州。

按說吳邵剛帶著麾下三十名軍士前往建康府去執行作戰任務,這壓根沒有必要,就算是吳邵剛及其麾下的三十人個個都是以一擊百,勇不可擋,也比不過忠勇軍,畢竟忠勇軍有那麼多的軍士。

作為兩淮制置使的李庭芝,在沒有接到皇上的聖旨和朝廷敕書的情況之下,決不能夠隨便調動軍隊,哪怕是地方上的廂軍,那會有謀反的嫌疑,但現如今的情況有些不一樣,去年蒙古韃子大肆的進攻四川與鄂州等地,作為行都的建康府,地位異常的重要,一樣是需要做好抗擊蒙古韃子準備的,故而這個時候,李庭芝接到了皇上的聖旨,令他指揮和調遣駐紮在真州的忠勇軍。

儘管蒙古韃子已經撤離且放棄了進攻南宋,但李庭芝依舊掌控忠勇軍,成為了為數極少的直接掌控軍隊和掌控地方官吏的文官。

這與李庭芝得到了皇上的信賴、以及在朝中有著很高的威望是分不開的。

其中最為關鍵的一點,就是李庭芝與右丞相、樞密使賈似道的關係非常好,兩人都曾經在已故的太師、吉國公孟珙的麾下效力,得到了孟珙的賞識,而孟珙最為青睞的,第一是賈似道,第二就是李庭芝,在為朝廷效力期間,得到孟珙賞識的李庭芝與賈似道兩人,齊心協力,緊密配合,為孟珙做了不少的事情,相互之間也結下了不一般的友誼。

因為孟珙的鼎力推薦,賈似道得到了皇上的重視,終於成為右丞相、樞密使,掌控了朝中的大權,李庭芝也在孟珙和賈似道的推薦之下,經過自身努力,得到了皇上的信任,出任兩淮制置使。

李庭芝的名氣很大,因為其愛才,且願意向朝廷舉薦人才,那些被李庭芝舉薦的人才,也在朝中不斷的訴說李庭芝的英明和大度。

也正是因為此等的原因,當四爺得知吳邵剛即將率領麾下前往建康府,去見兩淮制置使李庭芝的時候,很是放心,認為吳邵剛不會遭遇到刁難,而且還會得到李庭芝的器重和幫助。

六月初六,午時。

吳邵剛率領張炳輝和馬龍等三十人,抵達建康府城。

此番執行任務,吳邵剛狠狠的敲了一筆竹槓,出發之前,他麾下的每一名軍士,領取了鎧甲、弓箭、長矛、宋手刀等等兵器,額外配備了一匹戰馬,還領取了兩個月的軍餉。

如此包括吳邵剛在內的三十一人,每人兩匹戰馬,鎧甲與兵器更是富足,至於說軍餉,倒是沒有誰特別重視,畢竟張炳輝等人,都算是富翁了,看不上手中的交子。

吳邵剛的舉措,殿前司都指揮使馬華軒與副都指揮使、催鋒軍統領張世傑都沒有表示異議,甚至是支援的。

張炳輝和馬龍等人是非常高興的,鎧甲和戰馬是很寶貴的東西,沒有突出戰功是得不到的,可吳邵剛一點都不高興,他其實是透過這樣的行為,來試探馬華軒和張世傑等人的態度,既然馬華軒等人沒有反對,那就說明他們前往建康府,執行的絕不是很輕鬆的任務。

行軍過程之中,吳邵剛一直都在思索,他內心隱隱有了判斷,但不能夠肯定。

進入到建康府城的時候,城門守衛的軍士,遠遠看見就收斂了氣焰,畢竟吳邵剛等人的帽盔,已經表明身份,人家可是殿前司所屬催鋒軍的軍士,絕非這些守衛城門的軍士能夠得罪的。

午時二刻,吳邵剛抵達兩淮制置使李庭芝的官邸。

上面下達的命令,要求他在今日申時之前,必須抵達建康府城,向李庭芝報備。

吳邵剛沒有絲毫的猶豫,命令張炳輝等人在官邸外面等候,自己則是要求守衛在官邸外面的軍士前去稟報訊息。

果然,不到半刻鐘的時間,官邸裡面走出來一個年輕人。

年輕人的氣質很是不錯,眉清目秀,儒雅之中透漏出來傲氣,二十四五歲的年紀,看上去就知道是讀書人,且是有功名的讀書人。

“請問這位是殿前司所屬催鋒軍副將吳邵剛嗎。”

“正是,屬下奉命前來拜見李庭芝大人。”

“在下陸秀夫,奉李大人的命令,前來迎候吳副將。”

“哦,你是陸秀夫。。。”

吳邵剛內心震驚,明顯有些失態,這也怪不得他,畢竟陸秀夫的名氣太大,作為宋末三傑之一,陸秀夫與文天祥幾乎是齊名,其最後抱著幼帝投海的壯舉,流傳千古。

儘管說這個時候,陸秀夫的名氣還不是很大,無非是十九歲的時候高中進士,被兩淮制置使李庭芝看重,邀請到了幕府之中,主管機宜文字。

陸秀夫顯然也沒有料到吳邵剛突然說出來這樣的話語,稍稍愣了一下才開口。

“怎麼,吳副將認識在下嗎。”

“久聞其名,陸兄十九歲高中進士,我在京城之中就聽說了,今日見到,感覺到陸兄溫文爾雅,氣度不凡,故而才有如此感慨的。”

這一下陸秀夫更加的吃驚了。

在他看來,吳邵剛不過是一名武夫,沒有多少的學識,儘管身為殿前司所屬催鋒軍的副將,那也不過是有一把的力氣,能夠在戰場上殺敵,至於說謀略以及學識方面,肯定是有著先天不足的,可此刻見到吳邵剛之後,他這個正牌的進士,竟然有了一種被壓迫的感覺。

單單從氣質方面來說,眼前這個年輕的有些過分的吳邵剛,給人的感覺就絕不一般。

陸秀夫稍稍整理了自身的心態,再次開口。

“吳副將的讚譽,在下不敢當,想不到吳副將一直在軍中,也能夠有讀書人的氣質。”

陸秀夫說出來這句話,讓吳邵剛的內心五味雜陳,看樣子歷史上的偉人或者是名人,也是需要經過一步一步的磨礪,才能夠逐漸迸發出來光輝的,此刻的陸秀夫,明顯還是一個自視清高的讀書人,得到了李庭芝的器重,以為自身有著匡扶天下的能力,顯得更加的自得,故而不自覺的就表露出來讀書人的傲氣。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吳邵剛決定要點撥一下陸秀夫,畢竟在他的心目之中,陸秀夫的確是人才,值得結交也值得點撥,至於說陸秀夫是不是能夠明白,那就看個人造化了。

“這氣質絕不僅僅是讀書才能夠養成,很多時候,生活的磨礪,境況的突變,會讓人明白很多的事理,也會讓人逐漸感覺到這世上變化莫測,能人太多,自身不過是滄海一粟,決不能夠小看甚至藐視外界的任何事物,我一直都是這麼認為的,不知道陸兄以為如何。”

陸秀夫的臉色微微變化,顯然這些話讓他不舒服,在他看來,不過是一名軍中的副將,且這樣的年輕,有什麼資格說他這個進士。

“吳副將看上去年歲不大,說話卻似飽經滄桑,在下很是佩服啊。”

吳邵剛微微一笑,對陸秀夫這等的譏諷一點都不在乎。

“陸兄,所謂無知者無畏,無欲者無求,很多人都是如此的認識,我卻以為不一定,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吳邵剛還沒有說完,陸秀夫的神情就變得嚴肅了。

吳邵剛剛剛說出來的一番話,已經展現出來高深的學問和深邃的認知,這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哪怕是陸秀夫的恩師李庭芝大人,都不一定能夠隨口說出如此精髓的話語,眼前的這個吳邵剛,究竟是什麼樣的人。(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