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最新章節列表 > 第302章 不要鬧大了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02章 不要鬧大了

第302章 不要鬧大了

杜如松聽到四川儒生們紛紛都表現出來的憤怒,臉上也露出了不甘和憤滿之色。

他當然有理由不敢,也有理由憤滿。

在清、明改朝換代的過程之中。

自然是會有不少的“利益受損者”出現。

比如說杜如松。

杜如松家境其實並不算大富大貴,只是成都府羅江縣的小地主。

但是是極有希望的小地主。

因為他哥哥杜如崇已經中了舉人,而他也年紀輕輕就中秀才了,被認為是最有機會中進士的四川才子之一。

在這種情況下。

只要兄弟二人任何一人能得到官兒。

這羅江縣杜家立馬就發達了。

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

這些白花花的錢可都是可以用來買地的。

如此一來。

羅江縣杜家就會從小戶小家,一躍成為大地主!

什麼叫做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什麼叫做書中自有黃金屋啊。

這就是啊。

如果一切正常,羅江縣杜家是鐵定要發達的,兄弟兩都沒有娶妻,來提親的高門大戶可不知道有多少。

然而。

大明來了。

一切都變了。

首先是連番大戰,朝廷(清朝)一下子就丟掉了南方,也暫停了好些年的科舉。

然後又是在四川大肆賣官。

各地大戶紛紛賣了當地縣官。

然後杜家就倒黴了,家裡的土地被羅江縣的縣令給巧取豪奪。

這些買了地方官做的可都是要回本的,這本從哪裡刮回來,可不就是從杜家這種小有資財但是卻又沒什麼後臺背景的富戶手中刮麼。

雖然杜家還剩下三十多畝。

還沒有完全破產。

但是已經從地主階級跌落到了“富農階級”。

階級跌落之後,杜家兄弟就沒那麼風光了,好不容易等到改朝換代,準備科場再衝一把的時候.

大明換考卷了。

不考八股了!

若是杜家還有以前的家底,倒是可以去中都的“科舉突擊培訓班”學習學習。

許多四川大戶的子弟都乘船南下去了中都,去找“新學名師”上輔導班了。

但是像是杜如松這等家境平常的子弟如何上得起?

上不起,那就只能自學。

這新學的體系和四書五經又非常不同,沒有人指導,靠自學有些人連入門都無法找到門路。

所以四川士子們的憤怒和不甘是可以理解的。

他們學習了一輩子的四書五經八股文。

到頭來卻要重新開始。

尤其像是杜如松這樣曾經大有前途的“才子”,現在卻完完全全失去了往日的風光。

和在這裡正在嚷嚷著要去請願的士子們一樣。

杜如松也是越想越憋屈。

‘對!我們一定要去中都!我等儒生自有浩然正氣,掃除旁門左道,要以孔孟聖道治天下!’

“對!保正道,保衛聖人之學!”

“去中都!去中都!”

很快,去中都的聲音就以成都為中心,蔓延到了全川。

甚至開始向周邊身份擴散。

“這麼鬧怕是要出事。”

“鬧一鬧也好,現在的朝廷,看不明白了.”

成都某處宅邸。

兩名老者正在對弈。

此二人算是四川當前名望最大的大儒了。

其中一人名為李調元,另外一人名為張問陶。

李調元與張問陶(張船山)、彭端淑合稱“清代蜀中三才子”。

李調元曾出仕清朝,歷任翰林編修、廣東學政。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正月,擢授通水兵備道等職因彈劾永平知府,得罪和珅遭誣陷,遣戍尹犁,至1785年方得以母老贖歸,居家著述。

張問陶是清代著名詩人,撰有《船山詩草》,存詩3500餘首。其詩天才橫溢,與袁枚、趙翼合稱清代“性靈派三大家”,與彭端淑、李調元合稱“清代蜀中三才子”,被譽為“青蓮再世”、“少陵復出”、清代“蜀中詩人之冠”。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在蜀地的名氣都很大。

不過這兩人這一次卻並未在報紙上發表什麼抨擊新政的文章。

兩人都在前清當過官,雖然說在現在大明朝廷裡面,當過前清的官兒的人也不少,但兩人現在都熄了做官的心思,隱居老家安心寫書立著了。

這次不少本地文人要找他們一起投書抨擊新學,兩人也不為所動。

不過兩人畢竟還有不少學生也受到了這次“考綱大改”事件的影響,要說不在意自然是假的。

“今上雖沒怎麼向內動過刀子,但是若是鬧得狠了,刀子一動,口子一開,那可就一發不可收拾了。”

李調元嘆了一口氣說道。

“能有什麼辦法,今上雄才大略,短短數年就有了天下,武功之盛,遠超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都,北邊疆域抵達極北之地,南邊將南洋諸島都收入囊中,國土之大,元朝也無法相比,武力之強,巨唐也是不如,如此之主,豈可受區區儒生士子脅迫,去中都請願抗議,不出意外尚好,若是出了意外.那就是以卵擊石啊。”張問陶搖頭說道。

“另外現在四川士子的要求也過於激進,攻擊禮學斷不可信!只可攻擊西學,弘揚中學。”

“不過這科舉的考綱儒學的內容太少了,若是能增加一點儒學的內容,分數上傾斜一番,也不是不可以。”李調元道,“船山兄,你看.這次朝廷會退讓一點嗎?”

張問陶想了想,搖頭說道:“怕是難。”

李調元聞言,也只好嘆了一口氣。

“看來你我也要去一趟中都才好。”

各地的大儒大明朝廷當然也是儘可能的招攬,弘儒院的大學士的位置還有好幾個呢。

朱皇帝倒也沒有說特別排斥儒學。

只是他並沒有把儒學當成是用來治理國家的手段,治國理政需要的還是經世濟用之才。

至於儒學,在朱皇帝看來還是適合作為一種哲學學說存在。

建立弘儒院,把各地大儒門招進來,相當於建立一個儒家學說學術研究院。

也好讓這些大儒們有個去處。

李調元和張問掏兩名蜀地名人,自然也得到了大明朝廷的招募,只是兩人卻遲遲沒動身。

這次在四川的士子們都鬧起來了。

若是川人上頭沒人,皇帝老子一動粗

後果不堪設想啊。

一般的鬧一鬧倒是沒什麼。

就怕鬧大了。

不但這次四川人考不了科舉。

就怕以後四川人都在大明朝廷內不受待見.

所以鬧是可以鬧,但要鬧得有理有據有節。

不能惹得皇帝老子動刀動槍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