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最新章節列表 > 第356章 朝鮮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56章 朝鮮王

第356章 朝鮮王

況且況且況且況且

一列火車在長江北岸的鎮江港冒著濃煙滾滾向北。

這是一處接駁港。

接駁的是連線廣州和中都、中都到北都的鐵路。

經過了六年的修建。

京廣鐵路,終於修成通車了。

當然了。

受制於現在的技術能力。

修建一條橫跨長江的鐵路橋的能力,大明朝暫時是沒有的。

所以現在只能透過輪渡來接駁。

第一列商業化執行的貨運列車,此時此刻就從長江北岸的江港出發,前往北都城。

“不容易啊,投資快上千萬明元,跨越南北的第一條南北大動脈終於修建完成了!下一步,就得修另外幾條南北線個東西線的鐵路,形成南北東西交錯,北線的鐵路要一路從北都延伸到黑龍江城才行。”

站在江港的一處,朱皇帝看著滾滾向北而去的貨運列車感慨道。

“皇上,修中都到北都的鐵路倒是容易,都是平原之地,倒是從北都出關的鐵路,要翻越燕山,可太難了。”正在說話的是一名穿著藏青色道樺裝,頭上鏟了個陸軍頭髮型,約莫三十多歲的漢子。

青年名為詹明興,廣東番禺人。

三百老兄弟之一。

在歐洲的幾個大學學習了幾年,是道樺大學機械系的建立學者。

現在是大明皇家鐵路公司的總工程師。

從北都翻過八達嶺長城的這一段鐵路,對於這個時代的工程師們來說簡直是噩夢。

若不是皇家冶金技術研究院研究出來了新的廉價鋼冶煉技術,以及炸藥在鐵路工程中的大規模的應用。

這一條翻越八達嶺的鐵路,根本連規劃都不會被規劃。

“火車爬坡確實是個問題,炸山的成本雖然高,但這條鐵路修通的意義是重大的,大明的幾個工業區必須要有鐵路連通起來!”

朱皇帝說道。

現在大明朝主要有三個工業區。

珠三角、長三角、渤海灣。

而現在大明朝計劃在東北規劃一個新的工業區。

就是在沉陽附近。

依託著鞍山的鐵,撫順的煤。

這裡將會是大明朝最重要的煤鐵共同體,最大的重工業基地。

而且隨著東北集體農莊向外興安嶺的方向拓展。

在遼東、遼西、遼北三地分別建省,將集體農莊的殖民地屬性和集體生產的屬性撤銷,轉而將土地按照股權進行拍賣,從集體農莊變成大規模的經營農莊的事情也提上了日程——現在大明已經牢牢掌控了黑龍江以南的東北地區了,繼續讓集體農莊維持集體化就顯得有些沒必要。

而擁有集體農莊的莊戶們可以透過自己的土地股權進行分紅,遼東省、遼西省、遼北省三省反而成為了大明朝人口結構最優,受教育程度最高,人均可支配收入最多的省份。

因此,在東北規劃工業區,建立大學,修建鐵路的計劃就顯得迫在眉睫了。

“天佑,我聽說這人字形的鐵路線設計方案已經基本上透過驗收了?”

朱道樺笑道。

詹明興當然和歷史上的那位鐵路工程師沒有多大的關係。

他“天佑”的字號也是朱皇帝賜的。

所以在這個時空。

也有一名叫做詹天佑的鐵路工程師。

“皇上,已經驗證過了,理論上是可行的,這將大大的減少建設八達嶺鐵路的功臣量,最多三年,鐵路就能修到沉陽了!”

詹明興興奮的說道。

朱皇帝點了點頭,又扭頭看向了身邊的陸軍部尚書王大用。

王大用本來是朱皇帝的近衛兵團的指揮。

不過趙四前段時間辭掉了陸軍部尚書的位置,官至大將,現在在大元帥府坐鎮。

隨著戰爭規模的減小。

老一輩的將軍們已經紛紛從實權位置上退下來了。

取而代之的是王大用、羅定山、楊遇春、楊芳等年輕的將領們。

“北方各兵團的換裝情況如何了?”

“皇上,現在各兵團都在有序換裝後裝針擊槍,按照現在的速度,明年六月份,北方各兵團就能完成換裝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王大用急忙說道。

大明陸軍現在也進行了編制上的改革。

旅一級作為基本作戰單位的時代結束了。

現在大明陸軍的基本編制是師。

一個大明陸軍步兵師的基本在編人數是一萬兩千人。

下轄兩個步兵團,一個騎馬步兵團,一個炮兵團。

現在只屬於大明陸軍部的正規陸軍部隊,包括有20個步兵師,10個騎馬步兵師,5個衝擊騎兵師,5個大口徑榴彈炮師。

陸軍總兵力達到了40萬人!

而這只是大明朝廷的正規軍,不包括每個方向的藩軍。

而兵團是臨設機構。

根據作戰方向的需要填充幾個師進去。

“先緊著遼東兵團,遼東兵團必須要在今年年底全面完成換裝和訓練。”

“遵命!”

王大用急忙說道。

就在此時。

一艘貨輪駛入。

大量裝著軍火的箱子從貨輪上卸了下來。

這個江港不但是連線中都和北都的起點。

同時還是重要的物質集散地。

廣東產的軍火運輸到這裡,陸軍部在查驗、入庫之後,再分配給駐紮在各地的陸軍兵團。

就在此時。

陸軍部的參謀們滿頭大汗的將卸下來的軍火進行查驗、編號、入庫。

這也是今天陸軍部尚書王大用來到這裡的原因。

大明陸軍現在要全面進行換裝新一代的步槍。

光復6年式後裝針擊槍。

後裝槍幾年前就已經出現了,不過當時還存在許多問題,沒有大規模的裝備部隊,

經過幾年持續投入和迭代。

這一款後裝槍才最終定型,開始首先向幾個重點方向的兵團進行裝備。

朱皇帝讓人開啟一個箱子,拿出裡面的光復6年式後裝針擊槍,拉開槍栓,聽著機械碰撞的清脆聲音,滿意的點了點頭,扭頭對王大用說道:“這個後裝槍很不錯,前線的幾個兵團都搶著要,廣東的工廠都來不及生產了!不過換下來的光復2年式線膛槍也要想辦法回收回來,現在西方諸國都在換裝線膛槍,咱們率先換上了後裝槍,在裝備上保持領先西方一代,不過這財政壓力也不小,換下來的線膛強最好也能想辦法賣出去一些。”

後裝槍的機械結構比前裝線膛槍複雜許多。

所以相對的造價也要高不少。

最終售價上,一支後裝槍的價格比前裝線膛強貴了三倍。

一支槍要6明元了。

四十萬大軍全部換。

得二百四十萬明元,再加上子彈的供應,新槍械的訓練等等。

全面更換後裝槍,大明陸軍至少要準備四百萬明元的額外軍費才行。

對財政壓力可不小。

如今雖然到了九月份了。

但是長江兩岸的氣溫還是特別高。

朱皇帝只是穿著絲綢襯衫。

而王大用卻是軍裝整齊,衣領筆挺。

熱都是渾身冒汗。

手裡拿著手絹一邊擦汗,一邊說道:“皇上,咱們的光復二年式線膛槍雖然被咱們要退下來了,但放在世界上可還是一流的步槍。現在西方諸國,完成了線膛槍換裝的也就是法蘭西和不列顛而已,其他諸國都還是滑膛槍和線膛槍混用,所以光復二年式線膛槍的銷量肯定是不愁的,日本,朝鮮,暹羅,緬甸,平西王,印度諸侯,他們可都搶著要呢,不過咱們這個槍,真的要全部賣出去?不防一手?”

朱道樺點頭笑道:“軍火買賣當然是要嚴格審查的,不過這個線膛槍賣了就賣了,現在各國都能生產這種型別的槍械,現在不賣,過些年可就賣不出價格了,咱們不賣,別人也會賣,”

王大用想了想,覺得也很有道理。

軍火買賣麼。

從來都是相當暴利的。

等大明朝全面換裝了後裝槍,其他國家看到了後裝槍的威力之後,也會跟著換的,到時候肯定會有大量的線膛槍流入市場。

這時候賣,能賣高價。

過些年可就要賠本賣了。

法蘭西那邊,嘉國公拿破崙政變奪權,都快成法蘭西的皇上了。

這做了法蘭西的皇上,拿破崙可就不能以大明國公的身份去辦事了。

所謂屁股決定腦袋。

現在歐洲的戰事也停了。

全世界還在大打的就俄羅斯和奧斯曼兩國。

至於西歐諸國。

暫時偃旗息鼓——誰都知道,他們都在向新大陸投入力量。

看來西方諸國也知道,未來的戰爭會發生在哪裡——畢竟,只要沙俄和奧斯曼還在打,大明的軍隊大概就不太可能和蒙古帝國的軍隊一樣飲馬多瑙河。

未來的戰爭肯定是發生在新大陸的。

中國和歐羅巴的競爭,關鍵也在新大陸。

而支援新大陸的戰爭規模,需要依靠的是一個強大的大明帝國的工業體系。

當然了.

現在天朝體系也不是鐵板一塊。

歐洲人也在和一些大明的屬國私底下進行接觸。

不列顛人的間諜船,前段時間出現在了朝鮮的釜山外面,被大明的北洋艦隊給擒獲了。

東學黨的亂軍。

其中肯定有歐洲人的影子。

想起朝鮮。

王大用就皺起了眉頭。

朝鮮的亂子越鬧越大了。

各地的兩班豪族都被砍了腦袋,掛在了城頭。

東學黨也在朝鮮分了土地,得到了大部分朝鮮平民百姓的支援。

再這麼下去。

朝鮮這個地方,怕是要成為天朝體系的一個坡口,被歐洲人抓住機會

但朱皇帝卻對此不聞不問,好像都忘記了朝鮮這個地方一樣。

朝鮮的使臣都到了中都了,天天去江北行宮下跪哭訴。

但朱皇帝就是不見,反而跑到鎮江這裡視察鐵路和軍需運輸來了。

這時,皇帝身邊的秘書官,剛剛從道樺大學法學院畢業的林則徐快步走了過來。

林則徐除了做官,就是去讀書。

而且他還挺有學霸的特質。

短短一年時間就修完了大學課程,以優異成績畢業了。

“皇上,今天朝鮮過來的兩個使臣又在江北行宮裡面等著,朝鮮的亂子是越來越大了。”

朱道樺微微笑了笑:“已經晾了他們好些日子了,不過朕現在還要視察鐵路工地,沒有時間見他們,就讓皇后和太子代替朕去見見他們吧。”

朝鮮的戶曹判書趙甲坤和司憲府憲官金秉熙已經在江北行宮正殿內等了好一會兒了。

他們這些日子天天過來,雖然沒有見到朱道樺,但是也領教到了大明上國的輝煌富庶。

他們的景福宮、昌德宮朱皇帝的江北行宮比起來,就是兩個上不了檯面的小花園罷了。

不僅小,而且粗製濫造,連江北行宮殿的百分之一都比不上!

而江北行宮只是大明天子臨時的辦公居住地點,中都的皇宮他們也去過了,氣勢恢宏,比江北行宮更盛。

怪不得大明天子沒有功夫搭理朝鮮國,看來人家根本看不上朝鮮的那點地盤和財富啊!

他們一連幾天都沒有見著皇帝,不過卻走了門子把高麗參和老虎皮還有十個安東金氏和豐壤趙氏出身的佳麗送到了大明皇后跟前,才得到了被大明皇后接見的機會。

接見的地點是江北行宮中富麗堂皇的駿華殿,修建的好似仙山瓊閣一般,是太子朱宜鏨居住的宮殿,不過朱宜鏨當然不住在這裡,而是和朱皇帝、羅皇后一起住。

不過大明太子第一次接見屬國官員,當然是要在自己的地盤上才合理。

羅芳梅帶著個六七歲的小男孩走進大殿,後面李妃還懷抱著嬰兒走了進來。

趙甲坤和金秉熙都拜伏在地,行了大禮:“臣叩趙甲坤(金秉熙)見大明皇后娘娘、太子殿下。”

羅芳梅在御座之上坐定,朱宜鏨也在旁邊坐了下來,笑吟吟看著下面跪著的朝鮮使臣:“二位遠道而來,想必是為了朝鮮之事而來,吾也看了朝鮮之事,朝鮮之財富十之八九集中於兩班之豪門,此乃朝鮮之亂的根源。”

趙甲坤急忙說道:“太子殿下,臣等具為大明忠臣,朝鮮向來是以大明為父的,朝鮮就算要改變,也要依大明之命而變,豈能被亂黨脅迫”

朱宜鏨指著李妃懷裡的嬰兒說道:“此乃吾十四弟,父皇有言,他將為朝鮮國王,如今朝鮮國王李祘無後,國內又有如此亂事,欲大明平朝鮮亂局,朝鮮上下不如擁吾十四弟為王如此大明也好出兵朝鮮平亂。”

趙甲坤和金秉熙互相看了一眼,大明皇帝遲遲不見他們倆原來是想要立自己的皇子去當朝鮮國王啊。

而且這個事情看來還是要朝鮮方面自己提出,所以才讓皇后先來接見他們,給他們提個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