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1899大時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九章 吾輩腰間利刃在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十九章 吾輩腰間利刃在

第三十九章吾輩腰間利刃在

公元1907年,俄國國內的各種運動終於大體上被平定了下去。日俄戰爭所帶來的後遺症似乎已經被消除,那些革命黨人也多半的逃亡了國外,或者是銷聲匿跡了。但是在遠東,俄國人所面對的情況是變得更加的惡劣了。

自從中國大體上統一之後,就開始了飛速的工業化程序。工業化是一個速度越來越快快的過程,最開始的時候,重工業就是一隻吞金獸,只會消耗大量的金錢和資源,卻沒有多少的產出。

但是只要熬過了開始的階段,重工業就能夠反饋其他耳的行業了。說到底,重工業就是一個在範圍內熵減的過程。是透過輸入能源,使得封閉系統由無序變成有序的過程。

太原和邯鄲加起有七百多萬噸的鋼鐵年產量,很快的就帶動了各地的鐵路,工廠,貨運等系統的發展。整個中國就像是一列飛速前進的火車,又像是一個超級巨大的工地。每天都有新的事物出現,每天都有新的奇蹟發生。

在中國高速工業化的過程中,英法美德等列強都從中得到了不少的好處。作為和中國一衣帶水的鄰國——日本,也在這場工業化的浪潮中獲得了很大的好處。

但是,獲得好處最大的,自然還是中國本身了。雖然它背上了很多的債務,雖然它的貨幣政策還沒有被各國所接受,但是強大的工業實力,就保證了中國能維持一支龐大的現代化陸軍進行長時間的作戰。

哪怕是經過了裁軍,但是中國依然保留有一百五十萬人的常備軍。其中的三十萬,就部署在東北地區。這股龐大的,武裝到了牙齒的軍隊,就壓迫得俄國人幾乎喘不過氣來。

俄國人雖然在日俄戰爭中損兵折將,喪師失地,在戰後還是在遠東部署了超過二十萬人的軍隊。之前因為國內的變亂,還有窘迫的財政狀況,俄國人對於中國人的步步緊逼,就保持了剋制的態度。

在兩年之後,俄國人就發現,他們再也不能繼續保持剋制的態度了。要是比人多,俄國是萬萬比不過中國的。比鋼鐵產量,俄國舉步維艱的財政就決定了它的產量只會被中國人越甩越遠。

擺在俄國人面前的只有兩條路,要麼就是奮力一搏,要麼就是被中國人慢慢地蠶食殆盡。不打是會死的,打的話,又似乎是打不過的樣子.....

就在俄國人苦惱到底該怎麼辦的時候,中國人在雙方的實際控制區域的邊界上展開了一場軍事演習。在演習的過程中,中方說是走失了一名士兵,需要到俄國人所控制的那座城裡去搜查一下。

媽/媽/的,俄國人不是沒有血性漢子的。這種明顯是侮辱人智商的藉口,怎麼能騙過那些具有強烈愛國主義精神的俄國人?守軍的一名軍官的當即就義正言辭地拒絕了中國人無理的要求。

這種有理有據有節的行為,就得到了很多國際友人的好評,認為這體現了俄羅斯民族的良好素質。是的,在發現了中國人的不懷好意之後,俄國人就將在遠東發生的事情捅到了國際上。

有很多國家都排出了人權組織之類的團體到了遠東,想要讓中國人不要罔顧國際社會的譴責,發動對俄國人的戰爭。

然後,中方軍隊就士兵走失為藉口,悍然向俄國軍隊發動了進攻。國際社會的譴責?那是什麼東西?能吃嗎?早就已經運到了附近的十幾門火車炮,連同其他各種口徑的大炮一起開火,直接將那個小城淹沒在了火海中。

已經變得更加財大氣粗的中國軍隊,在第一次的火力覆蓋中,就打出了十萬發大口徑炮彈。駐守的俄國軍隊還沒接戰,就損失了一半的兵力。剩下的士兵在中國人發起步兵進攻之後,不是舉手投降,就是在接下來的白刃戰中被捅死或者是打成了馬蜂窩。

萬惡的中國人在戰鬥中使用了槓桿式的散彈槍,一槍下去,就算不死,臉上也要變成馬蜂窩了。在戰壕裡面的時候,這種類似於獵槍額的玩意,就比槍身很長的步槍要好使用的多。另外,中國人還裝備了很多的手槍,白刃戰的時候,往往是俄國人還沒衝到面前,就被散彈槍和手槍放到了一片。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打仗就是金錢,物資,人員的較量。中國人的錢更多,彈藥更多,甚至連軍隊的數量也更多。俄國人除了在少部分的野外遭遇戰中佔了一些小便宜之外,基本上都是被打的崩潰了。

所有萬人以上的會戰中,中國人總是能夠聚集起數倍的火力優勢,並贏得了每一次會戰的勝利。到了入冬之前,俄國人基本上已經被趕出了東北的土地。也就是說,俄國人在庚子年間獲取的土地已經完全的喪失殆盡。

不但是丟失了土地,在一連串的戰鬥中,俄國人損失了七成的重武器,五成的兵力,剩下的部隊也多半是些建制被打散的,很難在短時間內恢復戰鬥力。

在戰爭期間,日本人不顧自己元氣大傷,還在不斷地往外吐血的事實,想要給中方一些壓力。畢竟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等俄國人跪了,下一個就會輪到日本人了。

然而日俄戰爭幾乎打斷了日本人的脊樑,整個日本揹負了天文數字般的債務。日本人的國庫裡面,簡直就是能夠餓死耗子了。真是聞者傷心,見者流淚。

而且,在日俄戰爭之後,那些拼死拼活的士兵沒回到家鄉中,發現老家的生活不是變得更好,反而是變得更差了。那些靠著從百姓那裡收取高額的賦稅而發展起來的產業,也被財團們瓜分一空,留給老百姓的,就只剩下了無窮的債務。

在這樣的情況下,就算是政府再怎麼鼓吹,也有很多的日本人開始不滿起來。特別是跟隔壁的中國一比,老百姓簡直就像是生活在兩個世界裡面。中國人就算再可惡,起碼還是會讓人吃飽飯的。

而日本政府呢?居然要逼迫本國的女孩子去南洋賣身才能活下去。

不知不覺間,一首名為《日本維新之歌》的歌曲開始在關東關西傳唱起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