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回到三國打天下最新章節列表 > 第116章發展經濟(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16章發展經濟(一)

看靈帝這樣說,於是楊賜出班道:“陛下,太平道雖然人數眾多,但多為那些流離失所的農民,因此現在來看,即使他們組成了自己的編制,也屬烏合之眾,戰鬥力肯定很低,無法與我們朝廷的軍隊抗衡,現在我們有北軍和新軍共八萬大軍,臣以為可以派大軍前往鉅鹿,捉拿惡張角兄弟。”

聽楊賜這麼一說,司空劉寬出班道:“楊大人所說不妥,如果大軍前往鉅鹿,則洛陽只剩下南軍守衛,而太平道分佈在我大漢的八州之中,若是他們在各地同時起事,我們該當如何呢,而大軍前往鉅鹿,難免會走漏了風聲,會讓張角提前做好準備,所以臣以為楊大人考慮的不周,我們還是應當按照幽州刺史劉大人的建議,先抓惡之人,然後再將那些太平道的信徒逐步瓦解分化,這樣雖然會耗費時間,但應該說不會引起大的變故,所以臣建議還是採取這種辦法。”

一時之間,朝堂之上有支援太尉楊賜的,也有支援司空劉寬的,雙方各持己見,吵得不分高下,令本就沒什麼主意的靈帝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了。

這時太常劉焉出班奏道:“陛下,臣聞聽幽州的太平道也曾聲勢浩大,但被玄德採用只除惡,脅從不究的辦法,將幽州太平道渠帥殺掉之後,給那些無以為生的太平道信徒分配土地或招致郡國兵中,這樣很快便把幽州的太平道勢力徹底剷除了,臣以為此辦法可行,我們可以將玄德的辦法傳諭各州,讓他們也比照幽州的辦法執行,陛下以為如何?”

眾人看劉焉說的果然有道理,於是靈帝決定採用劉備在幽州所用的辦法,先用各種手段剷除領頭的渠帥,而對於普通的太平道信徒,還是由地方官府負責進行安置,

儘量讓他們脫離太平道的控制,逐步削弱太平道在各地的影響。

下朝之後,書記官將給劉備聖旨的事交給了司徒袁槐,由袁槐寫好聖旨,將靈帝的意思都寫在了上邊,然後蓋上皇帝的玉璽,派了一名太監前去幽州傳旨,那小太監李強記得老劉對他的好處,於是跟張讓和郭勝討來了這個差事,準備前往幽州宣旨。

身處幽州的老劉並不知道自己現在的爵位又升了一級,他現在正忙著安排幽州境內幾個海港碼頭的建設,同時,為了將來縮短南方各州與幽州的距離,所以老劉打算先開通從旅順港至青州的東萊或者東牟的航線。

要在東萊或東牟建造港口碼頭,這就涉及到如何與青州方面進行協商,青州那邊眼下的刺史老劉已經派人打探清楚了,此人姓焦名和,乃是個志大才疏之人,於是老劉便給焦和寫了封書信,派簡雍親自前去與他相見。

書信之中,老劉提出為了方便南北商旅的往來方便,自己打算在青州的東萊或東牟建造一座碼頭,至於建造碼頭的費用,完全由幽州官府支付,只是在碼頭建好之後,由幽州派人進行管理,並派兵在當地駐紮進行防衛,而作為土地所有者的青州,每年可以從碼頭收稅,老劉初步為焦和定下一年的稅金,是一百萬大錢,以後如果來往的商旅貨物增加了,還可以適當增加稅金數目。

要知道那時的青州,是個並不富裕的所在,因此老劉提出給焦和的一百萬大錢,足足抵得上青州官府半年的收入,所以老劉相信對於自己的開價,焦和絕對不會拒絕,這樣自己在青州就有了落腳之地,而更關鍵的是有了東萊或東牟的碼頭,將來南北交通的水上通道就算是打通了,而距離也縮短了幾乎十倍,因此光是為南來北往的商賈運送貨物和人員,每年所收取的船資可能就會有幾百萬大錢。

簡雍啟程之時,老劉再三叮囑他一定要促成此事,除了答應給青州官府的那筆稅金之外,老劉還讓簡雍帶去了幾件自己帶來的水晶飾品,送給焦和作為見面禮,看到老劉如此重視此事,簡雍也向老劉保證,自己一定要盡力說服焦和,把東萊或東牟的碼頭拿到手中。

現在的幽州終於完整的成為老劉的根據地,雖然那時候大漢的官員都不願意到幽州任職,其實主要原因,是由於這裡是大漢與北方的遊牧民族居住地相鄰的緣故,遊牧民族生性好鬥,喜好逐水草而居,說白了主要是靠天吃飯,他們根本也不種莊稼,一般是靠打獵得到的動物皮毛與漢人交換糧食、食鹽、棉花及衣物等生活必須品,後來他們現漢人孱弱,因此便開始在幽州進行搶劫,只要自己缺什麼了,就跑到漢人的地盤去強取豪奪,而由於東漢末年國力漸衰,漢軍根本無力與他們抗爭,因此才導致幽州境內的差不多四個郡都被烏桓人佔據,而幽州似乎也成了大漢最危險的地方。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幽州所處的位置,乃是當代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和遼寧的所在地,因此應該說是個物產豐富,連通南北的戰略要地,現在既然內亂沒有了,外邊的鮮卑、扶余、三韓也不敢輕易來犯,因此老劉接下來的主要任務,是如何大力展幽州的經濟,以便為將來的北伐打下堅實的基礎。

老劉現在每天都和荀攸、戲志才、田豐(漁陽太守已經任命魏攸前去擔任了,因此田豐又回到了薊縣)幾人在商量幽州的經濟問題,根據自己記憶中的知識,老劉提出了如何利用幽州的物產和地理優勢來加幽州經濟展的幾項建議,然後讓荀攸幾人去補充完善,只要能實現老劉的目標,那幽州的財政收入就會在一年之內增加幾十倍。

在老劉提出的建議中,第一項就是開幽州的礦產資源,雖然擔心會給子孫後代造成影響,但自己用的少,所以也就不用考慮那麼多了。

幾人的面前放著一張幽州地圖,老劉拿著一隻毛筆,邊說邊在地圖上把那些礦產的所在位置標示出來。

在幽州儲量最多的,當然是鐵礦,老劉先把幽州藏有鐵礦的地方標了出來,原來漁陽是幽州鐵礦石的主要產地,但老劉知道幽州真正的鐵礦不在漁陽,而是有兩個非常大的鐵礦,一是在右北平郡,整個郡幾乎就在一個龐大的由北至南的鐵礦帶上;二是處在遼東襄平附近的鞍山鐵礦,有了這兩個鐵礦,即使現在是靠人工開挖採集鐵礦石,幽州一年的鋼鐵產量也可以增加幾十倍。

第二個老劉急於開的礦產,便是煤炭,幽州能大量產煤的地方有三個,也被老劉一一標了出來:第一個是薊縣到沮陽之間(也就是後世北京的門頭溝),但這裡的煤老劉知道,質量不好,儲量也不是特別大,但是用來作為燃料和取暖還是足夠了;第二個便是在右北平郡的治所土垠城外,這裡的煤質好,儲量大而且易於開採,尤其是這裡的煤最適合煉焦炭炭,如果能把焦炭煉出來,那用焦炭煉出的鋼鐵無論是產量還是質量都會大大提高;第三個產煤的地方在昌黎郡治所昌黎的北方,那裡的煤礦儲量更大,分佈地域更廣,但想想這個時代根本用不了那麼多的煤炭,因此老劉決定還是以開採土垠的煤礦為主。

第三個要開的是海鹽,幽州瀕臨大海,有較長的海岸線,而老劉知道幽州就有兩個盛產海鹽的地方,於是他在地圖上標出了漁陽的泉州和遼東自己新建的城市旅順兩個地方,這兩處所生產的海鹽,足夠滿足北方各州對食鹽的需求。

其他的礦產老劉還不急於開,所以他只是先提出了馬上成立一隻探礦隊,找一些熟悉採礦的工匠,到這幾個地方去尋找鐵礦石和煤炭,荀攸都已經做好了記錄,答應老劉等商量完了,他馬上安排屬下去執行。

荀攸三人看老劉在指出那些礦產的所在之時,便如知根知底一般,隨手一劃就把哪裡有什麼礦產標出來了,三人雖有疑惑,但知道主公肯定又要說是他在海外經商時聽別人說的,因此也沒再多問,只是對老劉的崇敬之情更是一而不可收拾。

有了這些資源和將來的成品,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如何進行銷售,把幽州所產的豆油、食鹽、鐵礦石、煤炭和鋼鐵製品(當然主要是農具)銷往大漢其他各州,而馬匹也是大漢其它各州中最需要的,除了涼州,只有幽州的戰馬是最好的,因此價格也很高,現在老劉有足夠的馬匹存欄數量,還有那些善於養馬的烏桓人為他放牧,每年至少可以向外賣出兩萬匹以上的戰馬,這也將為幽州帶來大量的收入。

之前這些農具、豆油和馬匹等物的銷售,主要是靠甄家的商號在負責,老劉為了甄家的安全,已經給甄逸寫了封信,同時派顏良等人到了無極,把甄家老少盡皆接到了薊縣居住,而老劉在薊縣為他們準備的大院,跟他們在無極的甄家大院也不相上下。

現在要以幽州官府的名義來繼續做生意,因此老劉提議,在幽州刺史府中增加了一個商務從事,同時成立一個專門的機構,負責幽州在商業上的事宜,而這個從事的人選,老劉是舉賢不避親,推薦由他的大舅子甄儼來擔任,而甄家的商隊,從此也歸幽州官府所有,只是官府給付甄家一筆象徵性的補償金。(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