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回到三國打天下最新章節列表 > 第117章發展經濟(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17章發展經濟(二)

甄逸早就把甄家的生殺大權交給了老劉,因此絕不會有任何的異議,而甄家的商隊,今後也更名為幽州商隊,同時還要擴大商隊的規模,以便專門負責幽州所產物品在大漢境內的銷售和與周邊外族的通商事宜。

還有一個重要的事項,那就是在幽州境內繼續大力修建道路,除了原有的官道有專人負責維護外,還要把各個港口碼頭與官道連接起來,為了將來薊縣所產物品的運輸方便,老劉又決定在漁陽的泉州建立一個碼頭,從地圖上老劉知道,那裡就是後世的天津附近,也有建造港口碼頭的天然條件,這樣幽州境內就有了三個海港,將來從海上運送貨物就可以大大縮短行程和時間。

最後敲定的一件事,便是鼓勵那些沿海郡縣之中的百姓出海捕魚,陸地上那時候沒有的東西,大海里可是都有而且可能比後世還要多很多,只是當時的人們似乎不愛吃魚,所以老劉從幽州百姓的飲食習慣上加以改進,把魚肉的好處說的無以復加,同時他還把如何曬制魚幹、醃製鹹魚的方法教給了百姓,從而使幽州的百姓開始認識海里的那些美味,開始在自己的飲食中加入海產品,這樣將來還可以為幽州節省大量的糧食。

這些事項在經過荀攸等人的完善後,便開始在幽州境內進行實施,當老劉回家把今後甄家的商隊交給幽州官府的事情對甄逸說了之後,甄逸對老劉本來就是言聽計從,當然沒有什麼意見,而甄儼聽說自己也當上了刺史府的商務從事,更是高興的不得了,以前自己的父親最大才做過縣令,自己一出仕便是州從事,按級別也應該是郡太守一級的,比父親的縣令可高多了,所以甄逸也沒有意見,還對自己的妹夫能滿足自己的心願而感激不盡。

有了老劉的地圖,荀攸派出去的探礦隊很快就找到了老劉所說的鐵礦石和煤炭,然後他便和田豐兩人開始組織民伕進行開採,戲志才則負責幽州境內港口碼頭和道路的修建,一時之間,把三人忙的不亦樂乎,只是幽州的各項事務在他們的精心打理下,加上有老劉的指點,逐漸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從地下挖出的那些黑石頭竟然能燃燒,這可是令眾人大開眼界,同時

有了這些煤炭,今後百姓做飯取暖都不用浪費大量的木材了,另外老劉還把如何煉製焦炭的方法教給了鐵匠管事歐鵬,讓他帶著手下的工匠開始煉製焦炭。

有了優質的焦炭之後,老劉便讓歐鵬開始用焦炭代替木炭來鍊鐵炒鋼,由於焦炭的溫度很高,因此沒有鼓風機也一樣能把鐵礦石熔化,而且得到的鋼鐵質量上比以前明顯提高,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今後即使冬天也可以繼續鍊鐵。

去年冬天河水結冰後,水車無法轉動,鼓風機便工作不了,所以去年冬天就沒有辦法鍊鐵,另外就是現在還有了充足的鐵礦石,所以鋼鐵的產量也是大大增加,這樣老劉除了為軍隊打造兵器護具外,也開始大量生產各種農具民用鐵制品,以便賣到其他州郡為幽州增加收入。

州中的諸多事務安排下去之後,老劉自己則帶著家眷還有戲志才、文丑及親衛隊先到了漁陽的泉州,一是督建那裡的海港碼頭,二是指導當地鹽場招來的民伕如何曬制海鹽,另外就是老劉也讓幾個夫人看看大海,同時每天品嚐自己為他們精心烹製的海鮮。

頭一次吃到如此美食,令幾位夫人和戲志才、文丑等人毫不顧忌自己的吃相,只顧著吃那些美味的螃蟹、大蝦、海螺和各種海魚了,而老劉各種新鮮的吃法,也著實令他們大快朵頤了一番。

在泉州呆了幾日後,負責修建碼頭的官員已經瞭解了如何修建碼頭的方法,而那些鹽場的民伕也已經掌握了曬制海鹽的技巧,按照碼頭現在的施工進度,老劉估計碼頭用不了一個月就可以建好,於是帶著眾人繼續東行,前往遼東正在興建的旅順城。

由於幾位夫人坐的是馬車,因此度要比騎馬慢多了,經過近十天的旅途,老劉他們才到了旅順,此時的旅順城已經初具規模,而老劉此行的目的,主要是要去造船廠,看看馬均他們正在建造的第一艘大船進展如何,同時也為他們提出意見。幫助大船早日建成下水。

看到老劉來了,馬均先是把他按照老劉的指點,已經做好的航海羅盤拿給老劉看,聽說這個東西無論怎麼轉,上邊的那個指標都是一直指向南北方向,文丑來了興致,讓馬均站在屋中的南側不動,然後他拿著羅盤在地上轉了十幾個圈子,他自己最後都暈了,而託在他手中的羅盤的指標果然一直指向不變,始終指向馬均所站的南方,令文丑連聲稱奇。

看來海上航行時的方向問題是解決了,接著老劉便和戲志才與馬均一起,來到造船廠看那艘正在建造中的大船的進展情況。

由於有了老劉的圖紙,因此馬均他們這次造的大船可以說是目前大漢最大的樓船,由於老劉造這艘船的目的是要用來在海上航行的,為了防止海上的風浪,所以這艘船的高度不像當時的樓船那樣造的很高,而寬度又比當時的樓船寬了一些,但長寬尺寸都比當時最大的樓船要大,再加上馬均按照老劉的要求,在一些關鍵部位上裝上了鋼板,因此這艘船的吃水也會比完全由木頭建成的樓船吃水深,這樣就避免了在海上因為風大而容易使樓船側翻。

由於高度降低了,因此這艘樓船在甲板之上只有兩層,一層主要是用來載人的客艙,上邊稍小一點的二層是駕駛室和少量高階客艙,說是駕駛室,其實主要是供船長在上邊辨別方向用的,羅盤就安置在駕駛室中,至於樓船前進的方向,還是由船員在船尾的甲板上操控水下的方向舵來控制。

這艘船的甲板之下也有兩層,下邊一層的兩側是船員操漿的所在,中間便是船員的宿舍,在兩側的船舷上從船身中央

到船尾各開了三十二個小孔,可以把長長的船槳從這裡伸出去,這樣光是負責划槳的船員就有六十四人;上邊的一層是貨倉,主要用來裝載貨物。

由於這艘船的主要目的是運送人員和貨物,因此才設計成這種樣式,如果是戰船,那就要取消甲板之上的那些客房,而是要安放多架投石車和巨弩,而這種戰艦之上的投石車和巨弩根據老劉的要求,還能進行三百六十度的旋轉,這樣才可以對任何方向的敵人進行攻擊,這種戰艦現在也在建造之中,只是同那種運輸艦相比,馬均讓工匠們在船頭和船舷裝上了更多的鋼板,以便在與敵船作戰時,一是可以抵禦敵船的撞擊,二是可以利用這些鋼板去撞擊敵船。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在老劉到了之後,由於有些關鍵問題都很快得到了解決,因此大船的建造進度大大加快,尤其是如何在甲板之上架設桅杆和升降船帆,這些都因為有了老劉這個明白人的指點才得以順利實現。

又過了數天,大船在馬均等工匠的努力下,終於修造完工。而旅順港的碼頭也建成竣工,老劉看到萬事俱備,於是決定明天放大船下水,同時在大家的要求之下,老劉把這艘大船命名為漢興號,寓意大漢興盛的意思,而船上的船員也已經找好了,在還沒有下海之前,老劉每天讓這些船員進行適應性訓練,包括不停的轉圈、每天划著小船去海里體會那種顛簸的感覺等等,免得這些人將來在海上出現暈船的狀況。

第二天在造船廠的外邊,當真是人山人海,幾乎在當地修建新城和碼頭的官員民伕都來看大船的下水儀式,由於造船廠就在碼頭的上方,因此漢興號在上百人的拖拽下,沿著專門為船隻入水準備的滑道緩緩下滑,而在漢興號之上,老劉早已經帶著上百名船員上了船,準備等漢興號入水之後,便由槳手划動木槳,先將船隻停靠到碼頭邊上,然後再把其他人接上漢興號,在近海上試航一下。

漸漸的,隨著船頭進入水中,漢興號後邊龐大的船身也逐漸進入了大海,開始好多人還擔心這艘船上邊有那麼多的鋼鐵護甲,是不是會沉入海底,但看到漢興號進入大海之後,竟然異常平穩的漂浮在海面上,似乎根本沒有受到海浪的影響而起伏搖擺。

船上的老劉已經進入了甲板下最下層槳手划槳的地方,根據老劉的指導,船的甲板之下在前、中、後建有三個大的船艙,船的兩側設有順船身縱向鋪設的木板,作為划槳用的左右兩邊走道;由於在甲板之上建有兩層艙房,艙房的左右兩壁都壓在船的兩舷上,因此前後兩壁之下必須有橫樑來支撐它的重量,三座艙房的前後壁各壓在一根橫樑上,這就用了六根橫樑,另外還有兩根橫樑,按照當時木船的一般建造模式,其中的一根是船的龍梁,另一根置於船尾,俗稱斷水梁,這樣大船從前到後一共有八根橫樑,而每根橫樑之下正是木船建造中加固橫向強度的框架,架上再橫著釘上由木板構成的隔艙板,縫隙處用桐油灰加以密封。(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