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回到三國打天下最新章節列表 > 第118章海上航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18章海上航行

由於有八根橫樑,因此下邊一共有八道隔艙板,它們把船體分成了九個嚴密的分艙,而這就是老劉所知道的用橫樑和隔艙板構成的分隔艙結構造船技術,這種技術的好處在於船在海上航行時,即使有一兩個船艙受到破壞進水了,水也不會流入其他船艙中,船也不會馬上沉沒,這時船員就可以對進水的船艙抓緊時間排水、堵塞漏洞和進行其他修理,並且不會影響船隻的繼續航行,隔艙板與船殼板之間緊密釘合,縫隙處以桐油灰密封,這樣的船體被大大加固,為經常在大風大浪中航行的船隻增加了足夠的堅固性和行駛的安全性。

這些被分好的小艙主要是被用作船員的宿舍,另外還可以存放一些船隻所需的備用品和倉庫,尤其是木槳的消耗肯定很大,因此要在船上準備很多備用木槳,說白了這木槳也就是船隻的動機,要是沒了木槳,船隻恐怕也只能隨波逐流了(當然有風的時候可以用船帆作動力,但還是要有船槳的輔助,否則想停船恐怕都做不到)。

處於甲板下第二層的貨倉也被分成了前、中、後三個大艙,只是由於這一層主要是用來裝載貨物的,因此沒有再加分隔,其中的三個大艙中,船艙被用作儲存帆、纜索等航海工具物品之用,放在這裡也方便船員存取,船尾艙則作為廚房,而中間最大的艙室,便是將來擺放貨物的主要場所。

現在漢興號已經入水,於是老劉指揮槳手們將手中的長槳從圓孔之中深入到海水之下,由於長槳很重,槳手們

直接划水很不方便,因此老劉讓馬均在船舷內側做了可以擱放長槳的固定支點,稱為槳座,然後用鐵環把木槳固定在槳座上,以便揮槓杆作用,木槳有了支點,就成了一個槓桿,划動時可以令槳手少費臂力,同時還可以揮腕臂的作用,這樣連槳手的體重也可以產生作功的效果,會令槳手划槳的效率大大提高。

現在槳手們要做的,便是如何協調大家划槳的一致性,否則亂了步調,不但無法形成一股合力,而且可能還會令船隻在海面上打轉。

槳手背向船隻前進的方向划槳,要比正向划槳的力量大很多,因此老劉先讓槳手們面向船尾坐好,雙手握住槳柄,然後大家按照自己的口令,喊一是前推槳柄,喊二時使槳葉入水,自己喊到三大家同時雙手用力往回拉槳,眾人形成的合力便可輕易催動船隻前進了。

開始的時候畢竟還不熟練,但過了一會兒,眾人的步調開始一致,老劉也讓他們自己喊口令,而大船在海面上轉了一會兒後,也開始慢慢的向著碼頭方向前進了。

看到這裡沒什麼問題了,接下來就是讓槳手們逐漸熟練划槳的動作,於是老劉來到甲板之上,指導在船尾操控船舵的舵手如何掌控船隻前進的方向。

這舵手本來也是個船員,曾經在南方的大江之中劃過船,因此知道如何透過改變船舵的角度來控制船隻的前進方向,看來這裡倒是不用自己操心了,老劉便來到二層的駕駛室中,看船長如何指揮船隻進港。

這時候的船隻指揮主要是靠由船長喊話來傳達指令,因此船長真正指揮船隻時,沒辦法在駕駛室中布命令,而是到了駕駛室艙頂上,那裡本來是給瞭望海上情況的哨兵準備的,這回沒辦法,只能讓船長在這裡號施令了。

由於船舷的兩側都有船槳,漢興號在停靠之時,只能是先把船隻船尾朝向碼頭的方向,然後慢慢由槳手反方向划槳,這樣船隻就可以慢慢靠到碼頭上,而船尾由於是個平面,這樣停靠後搭上跳板更易於人員行走和貨物的搬運。

漢興號的船長也是從南方來的一名老船員,姓周名安,原來他經常在長江之上指揮樓船,這次也是被幽州官府用高額俸祿給吸引過來的,初看到這艘大船時,周安也現與自己以往指揮過的樓船明顯不同,待他與老劉對這艘船的結構等方面探討了一番之後,老劉的道理讓他深深折服了,當然周安並不懂老劉所說的那些原理,他只是憑多年與船隻打交道的經驗現老劉說的非常有道理,因為那時的樓船確實大多只在江湖之中行駛,而很少到大海之上,周安也見過海上的風浪,知道那種高大的樓船到了海上遇到大風大浪之時,最有可能被海風吹翻或被海浪打翻,而現在老劉加寬了船隻的寬度,同時降低了高度,船上還加上了一些鋼鐵護板,無形中又起到了平衡船隻的作用,因此在海上這艘船應該說即使碰上一般的大風大浪也應該能挺得過去,當然如果碰上颱風之類的那就只能自認倒黴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現在周安開始指揮船員調整方向,然後讓槳手們慢慢的向後划槳,畢竟船長和船員之間的配合也需要磨合,所以足足在海港內折騰了半天,漢興號才算終於停靠在了碼頭上。

先將船頭的大鐵錨沉到海底,然後再把船上的幾根纜繩拴在碼頭上專門用來拴纜繩的木樁上,接著船上的船員把跳板搭到碼頭之上,然後讓岸上的戲志才、文丑等人上船。

一直在岸上看熱鬧的眾人頓時爆出一陣歡呼,畢竟這也是他們的心血,所以看到大船成功下海大家都是自內心的高興。

接下來的幾天,老劉都和周安一起在船上,教那些船員如何熟悉漢興號的操作,同時還到了遠海之上,在有風的時候,把船帆升起來,利用風力來推動漢興號前進,這樣過了有七八天,周安終於能自如的指揮漢興號了。

此時已是九月初了,估計自己府中所種的玉米、紅薯和馬鈴薯也應該到了採摘的季節了,因此老劉急於回到薊縣,看到造船廠中其他船隻的建造也都在順利進行,老劉叮囑馬均儘快把戰船打造出來,尤其是上邊的巨弩和投石車一定要能全方位投石射擊,這樣將來才能適應與敵軍在海上作戰的需求。

九月初五這天,老劉帶著戲志才、文丑和自己的親衛隊,以及甄姜、芷清、烏雲和紅棉姐妹上了大船,準備乘漢興號返回漁陽的泉州港,現在離自己從薊縣出來已經一個多月了,估計那邊的碼頭也應該建造完成了。

這次漢興號上沒什麼貨物,只有老劉他們一百多人,還有眾人的馬匹和幾輛馬車,按照漢興號的設計規模,這艘大船可以同時運送二千人也沒什麼問題,而且船上光是船員就有一百六十人,這其中當然主要是槳手,因為船隻在海上航行時,槳手必須輪流划槳,所以漢興號上的槳手一共是一百二十八人,這樣可以分成兩撥輪換划槳,而遇到順風的時候,漢興號可以利用船帆前進,槳手們還可以休息一下,因此有這些槳手應該說可以應付漢興號的基本動力需要了。

漁陽的泉州正好在旅順港的正西方向,因此只要把漢興號的前進方向定在正西方向就可以了,周安現在也會看羅盤了,當老劉拿著地圖,告訴了他此次航行的目的地後,周安很快就從羅盤上找到了前進的方向,也就是漢興號前進的方向一直保持和指南針成九十度的角度即可。

告別了旅順碼頭上送行的眾人之後,漢興號在槳手們的划動下,慢慢駛出了旅順港,開始了它的處*女航。

頭一次乘船出海的甄姜等人非常興奮,尤其是紅昌更是高興的不得了,在船上四下張望,幾乎把整個漢興號都讓她轉了個遍。

從旅順到泉州的陸路距離足有兩千多裡,而海上的直線距離,則只有六百裡出頭,只是陸地距離的三分之一,漢興號的度老劉這幾天已經大致測過了,估計是一個時辰能前進三十到四十裡,如果順風拉起船帆,則最快度能達到一個時辰六十裡,這個季節海上風力不大,因此漢興號主要靠槳手划槳前進,應該在二十多個時辰後抵達泉州,也就是要在海上航行兩天兩夜才行。

第一天的上午眾人還都沒什麼問題,畢竟大家都是第一次出海,都還覺得很新鮮,漸漸的漢興號遠離了海岸線,現在船上眾人看到的,周圍都是碧藍的海水,往遠處看便是海天一色的壯麗景緻,海面上經常會有一些大魚露出水面,噴出高高的水花,老劉認識那是鯨魚,而且數量似乎還不少,看到海中竟有如此巨大的魚,驚得眾人目瞪口呆,當然還經常有一些小一點的魚在海面上出現,其中老劉認識的有海豚、能夠在海面上飛行一段距離的飛魚、還有令人望而生畏的鯊魚、笨重的海龜等等,剛離開海港的時候,天空中到處都是海鷗、海燕等很多在海邊生活的鳥類,但隨著漢興號的不斷前進,最後只是偶爾能看到一隻在海面上飛行的海鳥,除此之外海面之上更無其他生物。

老劉在上船之前找港口的鐵匠為自己打造了幾隻魚鉤,只是這些鐵匠的手藝遠遜於薊縣的鐵匠管事歐鵬,打造出來的魚鉤比老劉要求的大了一些,好在基本能用,於是閒著沒事的老

劉用一條細繩子把魚鉤拴在一根長木杆上,魚鉤上放了些魚肉作為釣餌,帶著甄姜等幾人在船舷邊釣魚,由於船不快,因此對在船上進行垂釣不會有太大影響。

看來那個時代的海洋之中魚的數量非常多,老劉用這套釣具在半個時辰之內,居然接連釣上來四五條大魚,每條都有十多斤重,而且都是石斑、金槍魚等名貴魚種。(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