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回到三國打天下最新章節列表 > 第617章少年周瑜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617章少年周瑜

收得張仲景之後,身邊有芷清與張機兩位高明至極的醫師相助,也使得老劉救助疫區災民的進度大大加快。儘管基本跑遍了九江與廬江兩郡大部分受災的地方,但是前後也不過用了一個半月的時間,這比老劉自己預期要在三個月左右完成這一任務的時間幾乎整整提前了一半。

看到各地百姓的生活都已經逐漸恢復了正常,而荒蕪已久的農田也開始有農民補種蔬菜和莊稼。更有大批當初背井離鄉逃難的百姓也在陸續返回家園,老劉的心裡也放心了。因此在離開歷陽大約五十天之後,老劉帶著全柔等人,還有剛剛下定決心追隨老劉的張仲景一道,趕回了合肥城,並準備儘快返回揚州治所歷陽城。

不過在離開合肥之前,老劉還專門去了一趟廬江郡的舒縣。至於他前往舒縣的目的,並不是因為那裡是疫區,前去救治病人,而是為了見一個十一歲的孩子:周瑜周公瑾。

跟著老劉前往舒縣的全柔和文丑都不知道老劉前來舒縣的目的,不過現在全柔對於耽羅王可以說是言聽計從,因此老劉一發話,他便二話未說,帶著老劉與文丑在幾名親衛隊員的護送下,經過一天的奔波,便於當天晚上來到了舒縣的縣衙之中。

聽說是正在救治受災百姓的耽羅王到了,而且還有州里的別駕從事全柔陪同,舒縣縣令鄭賁急忙將幾人接入縣衙,在向老劉行過大禮之後,鄭賁才問起老劉到舒縣有何事情。

於是老劉便向鄭賁打聽起了周瑜的事情。聽到耽羅王竟然知道舒縣有一個周瑜,鄭賁雖然有些驚詫,但還是頗為自豪的把周瑜的情況介紹給了老劉。

周瑜生於熹平四年,也就是公元175年。周瑜出身士族,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曾在東漢朝中當過太尉。其父親周異雖然沒有先祖那般風光,卻也曾任洛陽令。周瑜志向遠大,自幼刻苦讀書,尤喜兵法。另外,周瑜還精通音律,因此雖然今年他只有十一歲,卻已經是遠近聞名多才多藝的翩翩美少年,並且被大家稱為“周郎”。

儘管老劉內心並不喜歡周瑜,但是既然有機會,當然可以與他見上一面。所以老劉便請縣令鄭賁帶路,他要親自去周瑜家中看看,究竟這孩子是否像傳說中的那般恃才傲物,而且心胸狹窄。

鄭賁一聽耽羅王要親自前往周瑜家中,便勸說老劉在縣衙等候,自己派人去周瑜家中,將他接過來便是。如何能讓王爺屈尊前往周家呢。

老劉想了想,還是謝絕了鄭賁的好意,讓他帶著自己前往周府。自己還是親自前去,給小周瑜一個好印象,同時考察一下周瑜是否可以將來為自己所用。

老劉之所以這樣做,還有便是此時的周瑜與孫策尚未謀面。按照有關書籍的記載,孫策與周瑜是在他們同為十六歲的時候,孫堅帶著自己的家小移居舒縣,兩人才得以相識,進而成為摯友。因此如今的周瑜並不認識大他一個月的孫策,也就尚未註定周瑜便是孫策將來的心腹謀士。

周家是當地的名門望族,如今周瑜與父母就住在城內一所佔地很大的庭院之中。當周府門口的家丁看到縣令大人帶著幾人來到周府,說是耽羅王殿下親自前來拜訪之時,門口的幾名家丁哪裡還敢怠慢,急忙派人進去給老爺周異送信,請他趕緊來門口迎接王爺。

果然時候不大,一名身材高大,儀表堂堂的中年文士從院內快步出來,他的身後還跟著一個十幾歲的孩子。

鄭賁見到中年文士,急忙對他道:“周大人,這位乃是我大漢耽羅王殿下,得知大人在家,王爺特來拜訪。還請周大人接駕。”

因為周異曾經在朝為官,因此鄭賁才會尊稱他為大人。而周異因與朝中的宦官不睦,早已託病辭官,離開洛陽十多年了。今日聽說耽羅王殿下前來拜訪自己,令周異心中大為感動,如今耽羅王救治揚州災民的事情已經傳遍了整個揚州,周異哪裡會不知曉。再加上這幾年他也聽說了不少有關耽羅王的傳說,更是令他激動不已。因此得到家丁的稟報後,周異便急忙帶著身邊的兒子周瑜一道,趕往府門迎接耽羅王。只是他心中也不明白,為什麼耽羅王會在這個時候忙中偷閒,趕到舒縣來拜訪自己?

他與縣令鄭賁很熟,因此當鄭賁將耽羅王介紹給自己之後,周異急忙上前跪倒在地,給老劉行跪拜大禮。他身後的周瑜也跟在父親的身後給老劉跪拜,只是他並沒有像父親那般恭謹,而是偷偷的抬頭打量著眼前被傳為大漢第一武將,為大漢立下無數功業的耽羅王。

周異禮數謙恭得體,老劉急忙上前將周異拉了起來,而在拉起周異之後,他也招呼周異身後的周瑜免禮平身,不必多禮。

周瑜在向老劉磕了三個頭之後,這才站起身來。老劉看周瑜今年雖然才十一歲,但是個頭卻不小,看上去便如十三四歲的少年一般。而且果然長的齒白唇紅,英俊瀟灑,無愧“周郎”的美名。

周異急忙請老劉進門,自己已經命下人準備好了茶水,還請大人入內品茶。

周異在前邊引路,老劉等人邁步進了周府。這南方的庭院果然與北方大不相同,房屋倒是沒有太大的分別,可是院中到處都是奇花異石,假山流水,果然別有一番幽雅清新的景緻。

進了大廳之後,周異急忙請老劉在上首就座,自己則在老劉的左手邊相陪。全柔、鄭賁依次坐在老劉的右手邊。周瑜則坐在父親的身邊,盯著老劉的雙目中顯露的無異是崇拜與敬重之色。

老劉先是問了些周異如今的情況。得知周異目前雖然是賦閒在家,但是卻也心繫國家大事。對於眼下大漢天下的局勢,周異也是深感痛心疾首。這次的瘟疫如若不是自己前來,估計疫區的那些百姓也就只能自生自滅,因此周異再次向老劉的善舉表示感謝,同時他也表示自己也可以捐錢捐物,為揚州的百姓盡力。

聊著聊著,老劉便把話題逐漸引向了周瑜身上。看來周異對這個兒子也是頗為滿意,提起周瑜的時候,臉上洋溢的都是自豪之情,言語中儘管非常謙遜,可是任誰都可以看出來,周異對於兒子那無法抑制的滿足之意。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老劉有心考校一下周瑜,便向他提出了一些四書五經甚至諸子百家的話題。沒想到周瑜果然是學有所成,且在很多問題上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令在座的眾人也都為周瑜如此年紀,便有如此學識而暗暗點頭。

現在老劉對周瑜也是非常的喜歡,儘管他還是個孩子,且學識過人,少年得志,但是並沒有看出他有什麼孤傲之處,更不是無法接近之人。看來周瑜長大之後的**格,很可能與他此後的遭遇和經歷有關。因此老劉也打定主意,既然周瑜並不是什麼心胸狹窄之人,自己不妨請他去新州書院學習,若是將來自己與他投緣,自己的帳下不就又多了一名出色的謀士了嗎。

因此在眾人聊了一陣之後,老劉便對周異道:“周大人,我觀周郎果然不同凡響,不知您是否願意讓公子去新州書院學習,那裡不僅有我的恩師盧植,還有前太尉楊賜以及其他幾位名師大儒講經授課。若是周大人與周郎願意,我這次便可以把周郎帶上,與我一路同行,等我將來回到耽羅島之後,再把他送往新州書院。不知周大人與周郎意下如何?”

老劉此言一出,令周異不免有些措手不及。兒子還小,他當然不願意讓兒子離開自己。可是轉念一想,新州書院其實便是把潁川書院的幾位名師大儒全都都請了過去,而且還有盧植、楊賜等人授課,比起潁川書院還要略勝一籌。而且今天周異也看出來了,耽羅王前來舒縣,似乎就是衝著自己的兒子來的,能得到耽羅王的青睞,自然也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所以周異沉思良久,又轉身看了看兒子。

此時的周瑜正用焦急的目光看著父親。看到周瑜的表情,周異明白,兒子已經動心了。自己若是不願意放兒子前去求學,沒準還耽誤了兒子的前程。透過今天與耽羅王的一番交談,周異相信兒子跟著耽羅王,他日肯定會有一番作為。因此最後周異點了點頭對老劉道:“王爺,小兒能得王爺青睞,那是他的福分。只是小兒尚且年幼,我是擔心他離開父母,自己都照顧不好自己。因此才會有所顧慮。若是小兒也願意,我也不會阻攔。”周異說完,把目光轉向了周瑜,等著他自己來做決定。

當聽到耽羅王要帶自己離開舒縣,與他一道同行,並且最後要送自己去新州書院學習時,周瑜早已經心動不已。如今的耽羅王可是天下聞名的大英雄,周瑜再聰明,他也是個孩子,自然把耽羅王當成了自己心目中的偶像,有這個機會,他當然不會錯過,因此聽到父親讓自己決定時,周瑜毫不猶豫的對周異道:“父親,我願意跟隨耽羅王殿下前往新州書院求學,還請父親放心,等將來我學有所成,一定還會回到你們身邊,在父母膝下盡孝。”

一番談話下來,老劉便與周異商定了自己把周瑜帶走,送往新州書院學習的決定。為了讓周瑜的父母能夠安心,也讓他們一家人在一起多呆一些時間,老劉決定今天便在舒縣過夜,明天一早,自己再帶著周瑜返回合肥,與留在那裡的芷清張飛等人會合,然後一道返回歷陽城。(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