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西夏風雲最新章節列表 > 第006章 大戰忽裡堆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006章 大戰忽裡堆

麟州加強了屈野水西岸的防禦,激起沒藏訛龐的不滿,暗中派遣萬餘大軍屯駐邊界之上,等待宋軍出兵。

麟州邊將遵守龐籍的指示,按兵不動。夏軍久駐邊境,缺少糧食,國中送糧不及時,夏軍飢餓難忍,有的士兵偷偷逃跑,屯兵虛弱。

沒藏訛龐一心要佔據河西之地,就向邊境增兵,三個月就增兵四萬人,運送糧草輜重,以穩軍心。又發給麟州以北的邊民耕牛和農具,鼓勵邊民耕種,造成

佔據的既定事實。

幷州通判司馬光奉龐籍之命巡邊,麟州知州武戡帶兵陪同。二人行至屈野水西白草坪地區,數十裡沒有見到夏人的蹤影。

司馬光對武戡道:“如此空曠之地,可築堡寨戍守。”

武戡道:“通判大人所言極是,可乘夏人離開,出其不意地增加兩座堡寨,以據守國土。請通判大人回府對經略使大人言,派三千軍民,不過二旬,壁壘可城。然後廢橫戎、臨塞二堡,將守軍調來屯駐,有軍情以烽火報警。在麟州州衙紅樓上可俯瞰其地,望見烽火。軍情緊急,麟州及衡陽堡可出兵救援;夏民來耕種,就驅趕走;播種完就毀掉;要是西夏大軍來,則可進堡防守。如二堡築成,夏人一定不敢來耕種,麟州西五六十裡之內則河清境晏。”

司馬光道:“知州大人所言極佳,下官回去定向經略使大人稟報。”

司馬光回到幷州,向龐籍稟報巡邊情況,並提出建議:“稟大人,麟州知州武戡建議在白草坪一帶增築二堡,派兵駐守。下官認為可行,二堡建成,可招募邊民耕種,耕種的農民越多,田地就越廣,糧食買賣也越賤。這樣既收回土地,還能就地購糧,逐漸緩解從遠地貴買糧食增加軍需的負擔。”

龐籍認為武戡和司馬光的建議很好,於是採納。遣快馬給麟州下公文,命武戡實地勘察,選址築城。

武戡回覆:夏軍駐守邊界,我軍民修築城堡之資訊,定會傳入沒藏訛龐耳中,必遣軍來戰,使我無法修築。麾下之意,等夏人秋收後回到國內,再趁此時機修

築,城堡可成。”

龐籍再行公文:就依知州之計,可先檢視地勢,選定城址,做好先期準備,待夏人走後就開工。

宋嘉佑二年、夏奲(音:朵)都元年(公元1057年)五月,麟州知州武戡與麟州管勾軍事郭恩,走馬承受內侍黃道元等人率軍,以巡邊的名義前往屈野水勘查地形。

眾人行進中,麟州探馬來報:“西夏大軍屯駐沙鼠浪。”

武戡問:“宋軍能有多少人馬?”

探馬回:“人馬數量不詳,但人數很多。”

武戡對探馬下令:“知道了,再探。”

“是大人。”探馬縱騎離去。

武戡看看眾將,問道:“夏軍屯駐沙鼠浪,正好擋住我們的去路,眾將軍意下如何?”

郭恩回答:“大人,夏軍擋住去路,我等應該返回去,待日後再來。”

黃道元看看郭恩,慢條斯理地道:“我等為朝廷命官,上司所命,當全力而為,何因敵情而退宿 ?”

郭恩道:“在下不是退縮,遇強敵而避之,以免無謂傷亡。”

黃道元怒氣衝衝地大喝:“‘遇強敵而避之’,不是退縮是什麼?!郭大人一定要避之,在下定回朝面聖稟奏。”

郭恩悻悻地道:“在下不過是為眾人著想,黃大人何必以言相威脅。”

武戡見二人爭執起來,就道:“二位大人不必再言,我等前行就是了。”

黃道元乃是宦官,是皇上身邊的人,走馬承受內侍之職實際就是監軍,官職雖不大,卻有皇上撐腰。武戡懼怕黃道元回朝向皇上稟報郭恩遇敵退縮,身為知州和勘察主官,必然受到偎敵的指責。

武戡看看自己的隊伍,只有步騎軍兵一千四百多人,其中還有一半軍兵沒有穿戴盔甲。他心中沒底,只得硬著頭皮往前走。

夜幕降臨,繁星閃爍,四周幽暗。

宋軍沿著屈野水向北進發,行進到臥牛峰地區,只見前方出現火把的光亮,十數支火把在黑暗中晃動。

武戡對郭恩道:“夏軍已經知道我軍來了。”

黃道元冷冷地道:“此乃小股夏軍想阻止我軍前進而已。”

隨後,寂靜的山野間響起鼓聲。武戡和郭恩大驚。

黃道元對二人道:“眼見火把,耳聞鼓聲,未見西夏一軍一騎,有何懼怕。不過是夏人懼怕我軍,而故意驚擾我等停止進軍。我軍應追趕,將其俘獲。”

武戡只得命宋軍繼續前進,望火把跟蹤。行至谷口,火把隱沒不見了。

郭恩對武戡道:“大人,前方是山谷地帶,恐有夏軍埋伏,且不可輕入,當在此休軍,紮寨為營,待天曉再向谷中前進。”

黃道元勃然大怒:“鄙人幾年來就聽聞郭恩大名,開古渭州路為前鋒,斬敵首九百級;率兵征討掌烏族,斬首八十五級。今夜只見幾支火把,卻懦弱膽怯,與賈逵之差距如此懸殊!”

賈逵乃河東管勾軍馬使,是他巡邊發現西夏軍民侵佔國土。皇祐年間,廣源

州蠻儂智高反叛,攻城略地,宋軍節節敗退,多位將領戰亡。狄青臨危請命征討,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賈逵跟隨出征,為右前鋒,張玉為左前鋒。

廣西鈐轄陳曙擅自出兵,在崑崙關戰敗,狄青為整肅軍紀將其斬首,對眾將下令:“沒有將令擅自出兵者斬!”兵進崑崙關。

儂智高率大軍進攻,主將張玉戰死,叛軍銳氣高漲,宋軍形勢危急。賈逵想佔據山上有利地勢,怕請命回來叛軍先佔領,宋軍將全線潰敗。諸將不敢擅自行動,賈逵果斷下令:“佔領高山迎敵。”

前鋒宋軍迅速佔據有利地勢,儂智高大軍來攻。賈逵率軍從山上衝下,叛軍大敗。賈逵到狄青帳前請罪。

狄青拍著他的背稱讚:“若非先鋒果斷,我軍必敗,本帥還要謝將軍。”

黃道元以賈逵譏諷郭恩。郭恩再也忍不住怒氣,大呼:“不過是一死而已!”

宋軍繼續向前進軍,天亮的時候,來到忽裡堆。前面出現西夏數十騎兵,向西走去,距離宋軍數十步遠停下。郭恩等對夏軍喊話,夏軍不回答,也不動。

突然間,谷中起火,狼煙扶搖直上。只見夏軍大隊騎兵向兩側賓士,從南北西三面殺來。谷中只有東面有一個深塹,中間有一道山樑,名為“斷道堰”。

此地乃是沒藏訛龐為宋軍選定的葬身之地,以騎兵引誘宋軍至此。

郭恩果斷地命宋軍佔據山樑,被迫防守。西夏伏兵突然從深塹兩面的山坡出現,迅速向山樑攀爬而上,四面合擊宋軍。宋軍死傷慘重,無力反擊。

郭恩身負重傷,仍在拼殺。武戡瞅見一個空隙,倉皇逃跑,後面只有十數騎兵逃出包圍,夏軍騎兵在後追殺。

郭恩和兵馬監

押劉慶殺得揮不動武器,雙雙被俘。黃道元和一百多名士兵也被俘,餘者全部戰死。

此時,麟州通判夏倚正在麟州紅樓上,望見夏軍騎兵追殺宋軍,急命關閉城門,和推官劉公弼率軍在城上防守。武戡騎馬倉皇奔逃,繞過西門,逃到東門,

拼命叫喊:“開門,我是麟州知州!”

城上將士認識知州大人,趕快開門,放知州進城。

郭恩不肯投降,不屈自殺。宋朝贈同州觀察使,封其妻為京兆郡君,錄用其子弟為官,仍給郭恩三年俸祿。

武戡因棄軍逃跑,被朝廷除去官籍為民,貶謫江州,由地方監管。

黃道元投降了西夏,沒藏訛龐要用他羞辱宋朝,對他道:“黃大人是朝廷命官,本相派人送你回朝廷吧。”

黃道元深知回去的後果,不願回去。

“來人。”沒藏訛龐大喝一聲,“將宋軍俘虜押上來。”

宋軍俘虜被押進大堂,夏軍將俘虜們踢倒,都跪在沒藏訛龐跟前。

沒藏訛龐往太師椅上一坐,眉飛色舞,賞心悅目地看看站在旁邊的黃道元,看看跪在地上的一片俘虜,如獲至寶,滿臉高傲和自負。抬起手,輕輕地擺了擺,“去吧,給宋軍一條活路,然後都給大宋皇上放回去。”

“是,國相。”夏軍押著俘虜出了大廳。

鬼哭狼嚎的慘叫聲傳進大堂,嚇得黃道元撲通一聲跪倒,對著沒藏訛龐就磕起頭:“小人已降,就是大夏之臣,不要將臣放回去。請國相憐憫,請國相憐憫啊。”

沒藏訛龐嘿嘿冷笑:“我大夏沒糧食養活你。”

夏軍押著割掉鼻子和耳朵的宋軍俘虜,還有少了一隻耳朵的黃道元,來到邊界,用戰刀挑開繩索,大喝:“走吧,去找皇帝老子請賞!”

沒藏訛龐釋放了黃道元和宋軍俘虜,高興得覺都睡不著,不停地為自己的計謀叫好。突然心血來潮,想看看大宋皇上看到缺鼻子少耳朵的將士如何表現,就派遣使臣,以謝弔祭先皇的名義,進京朝貢。

宋仁宗這次發火了,斥責夏使:“朝廷對西夏仁至義盡,不念前嫌,不計舊仇,增加歲賜,開設榷場。西夏卻忘恩負義,侵佔我國土,設計忽裡堆,殺我將士,竟然殘忍地馘將士耳鼻!是可忍孰不可忍!”

夏使跪在朝堂上,嚇得汗流浹背,渾身戰抖,如篩糠一般。

滿朝文武大臣恨得咬牙瞪眼,怒視夏使,恨不得餐其肉,飲其血,仍不解心頭之恨。無奈大宋仁義治國,興他國不義,不許自國不仁。

宋仁宗緩和了一下語氣,道:“你是使臣,朕所言不是對你,是對國相沒藏訛龐。貴使回去以後,告訴國相,希望他好自為之。”

夏使趕緊磕頭:“罪使牢記陛下的聖諭,一定將陛下的聖諭傳與國相。”

宋仁宗又道:“賜夏使銀五百兩,絹百匹,茶五十斤。”

夏使連忙磕頭:“謝陛下。但下使不敢領陛下厚賜。夏有背朝廷寬宏仁愛,臣知罪,願替西夏謝罪。”

宋仁宗道:“罪不在使臣,罪在國相。貴使來往辛苦,當賜還。起來吧,在京城休息幾日,回去覆命吧。”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夏使感動得痛哭流涕,磕了三個響頭。

滿朝大臣也受到感動,舉起笏板稱頌:“皇上仁愛之心有如高天厚地,臣等銘感五中,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