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西夏風雲最新章節列表 > 第011章 戰火燃燒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011章 戰火燃燒

李諒祚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想到列位先祖智勇雙全,前赴後繼,拼出一片天地。太祖不甘失去祖業,奮勇抗爭,復土封王。祖父繼往開來,為立國奠定基礎。父皇不甘稱臣,以兵稱雄,立國稱帝。自己繼承父祖之業,決不能困守,任人宰割。宋英宗,朕要讓你瞪大眼睛看看,我李諒祚人小膽大!也要讓各國看看,大夏後繼有人!

李諒祚決心已定,調集國中精銳,要孤注一擲。

“費聽悉額。”

“臣在。”

“朕命你率二萬騎兵,討伐鄜延路,進攻延州。”

“遵命。”

“頗超青豹。”

“臣在。”

“朕命你率騎兵二萬,討伐涇源路,兵下渭州。”

“遵命。”

“細封黑男。”

“臣在。”

“朕命你領騎兵一萬,集結在韋州待命,為兩軍接應。”

“遵命。”

頗超青豹率二萬騎兵從天都山出兵,向南進軍,從寺子岔堡向東而去。夏軍避開涇源路的堡寨,避開當年好水川大捷所走路線。宋因戰敗,增修堡寨,將強了防守。

頗超青豹派出一千騎兵為先鋒,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大軍順利前進。不幾日,大軍進入六盤山,迅速攻下瓦亭寨,兵向安國鎮。

涇源路副總管劉幾得到情報,立即派快馬向經略使陳述古稟報,請派兵增援,加強防守。陳述固得到報告,不相信西夏大軍能神不知鬼不覺地深入到渭州地界,可能是劉幾害怕承擔軍責,故弄玄虛。於是將情報壓下。

頗超青豹指揮大軍,將安國鎮包圍。安國鎮城池底矮,守軍不多。夏軍一戰攻上城頭,盡殺宋軍。在此休整一天,迅速渡過白巖水,兵臨渭州城下。派副將丁矩率五千騎兵進攻離渭州最近的潘原鎮。

此時,陳述古見到夏軍大營,才相信夏軍真的殺到渭州了,趁夜色派出幾路軍兵求救。順德軍得到求救,迅速派三千馬步軍向渭州進發。華亭守軍派出一千步軍急行軍奔向渭州。崇信守軍派出一千軍增援。涇州知州得報,命鈐轄蕭頗點起二千軍馬赴援。

次日,頗超青狗趁宋朝援軍未到,命令攻城。渭州守城的宋軍並不多,但城牆堅固,加之經略使陳述古親自站在城上指揮,宋軍士氣大增。夏軍都是騎兵,所帶攻城器具不多,久攻不下,頗超青豹只得傳令停住攻城。

傍晚,丁矩領軍返回,“稟將軍,一舉攻克潘原,盡殲守軍二千人。”

“好。”頗超青豹道:“渭州城牆堅固,我軍無法攻下。我軍深入敵境不宜久留,當撤軍。來時的路線必定被宋軍阻攔,我軍應向慶州方向撤退。宋援軍明晨必到,我軍做好迎戰準備。你先派一隊軍兵先行回韋州,請細封黑男將軍領軍向慶州接應。命三千軍在涇水南岸設伏,阻擊涇州援軍。命二千軍在銅城山谷口設伏,阻擊華亭援軍。你率三千軍在白巖水東岸設伏,阻止德順軍援軍。我領軍攻城,後日我軍撤軍。”

未時剛過,夏軍早飯就用完了,按頗超青豹的軍令分頭行動。各部嚴陣以待,蓄勢待發。

天剛剛亮,華亭宋軍就來到銅城山,大隊前是二三百名騎兵,後面是步兵緊緊跟隨。一校尉騎在馬上催促步兵跟上。大隊進入山谷,放慢了行進的速度。

走了半個時辰,快出山谷了。校尉奔到大隊前,高喊:“快走,都跟上。”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騎兵加快了速度,步兵小跑著緊跟。突然,前方出現一彪人馬,攔住出路,弓箭對著宋軍

騎兵發射出來。宋軍前排騎兵倒下,後排騎兵慌忙迎戰,要衝出山口。西夏騎兵如洪水殺過來,兩面山坡上突起夏軍,衝下山將宋軍包圍。宋軍大亂,左衝右突,殺不出包圍,一千將士全軍覆沒。

涇州援軍沿著縣道向渭州進發,一路向前。在縣道上遇見崇信援軍,於是兩軍合成一軍,繼續前進。離渭州還有五十來裡了,在潘原城南的涇水岸邊進入夏軍伏擊圈。宋夏兩軍人數相當,但夏軍都是騎兵,又是以逸待勞,宋軍長途行軍,騎兵又少,戰事呈一邊倒,夏軍佔據主動。宋軍拼死衝殺,企圖突破防線。夏軍奮勇擋住去路,宋軍漸漸支持不住,無法向渭州突圍。涇州鈐轄蕭頗只得命宋軍向涇州突圍。

德順軍從籠竿城出發,巡檢使司馬徵南率一千騎兵先行,步兵隨後。騎兵馬不停蹄,馳援渭州。

天還沒見亮,丁矩率軍剛到白巖水,沒等埋伏完畢,宋軍已開始渡水。時值秋季,白巖水不深,一千宋軍騎兵橫渡水而來。

丁矩抽出腰刀,對夏軍下令:“沿河排成三列長蛇陣,不要讓宋軍騎兵上岸列陣,在岸邊截殺宋軍。”

眾將士得令,在水東岸排成三列長蛇陣,等待宋軍騎兵上岸。

司馬徵南隱約望見岸邊馬影閃動,知道是夏軍在此阻擊,就對身後將士高呼:“將士們,前方有夏軍阻擊,我軍務必衝破防線,增援渭州。”

將士們呼喊著,趨馬奔向岸邊。兩軍就在岸邊短兵相接,廝殺起來。宋軍騎兵受水的阻力,上岸一撥,即為夏軍擊敗,被殺無數,無法衝上岸形成反擊。

天亮了,兩軍廝殺了近一個時辰,宋軍死傷大半,只有少數人衝出去,後面夏軍追擊,將其斬落馬下。

司馬徵南見無法上岸,只得命令返回西岸。丁矩見宋軍騎兵後退,傳令不得過水追擊,列陣以待。

時間不長,宋軍步兵趕到。司馬徵南命弓箭手在前,步兵在後,騎兵在兩側,同時過河,向夏軍進攻。只見水中的宋軍黑壓壓一片,慢慢地向東岸靠近。快到岸邊,宋軍弓箭手突發利箭,夏軍前排騎兵有中箭的,掉下馬來,有的戰馬中箭亂跑,夏軍陣容大亂。

丁矩果斷地大呼:“衝上去,衝上去。”

夏軍聽到命令,冒著利箭趨馬下河,不等宋軍弓箭手再搭箭上弦,利刀已砍掉頭顱和手掌。宋軍大敗,向水中奔逃。夏軍躍馬追殺,無數的宋軍弓箭手被殺,宋軍大潰,屍體堵塞了河道。

頗超青豹指揮夏軍攻城。陳述谷在城上指揮守城,他不時地向西方眺望,希望眼中出現援軍的身影。太陽已劃到頭頂,也不見援軍到來,數路援軍沒有一路來到。

未時,夏軍停止了攻城。申時,夏軍大隊人馬向東奔去。

城頭上的陳述谷一見,知道夏軍撤軍了,但他手下只有二千多兵馬,騎兵只有五六百人,不敢追擊,眼巴巴地望著夏軍從容地撤軍。他感到慶幸,夏軍沒攻上城池,保住了全城的軍民,也保住了自己和全家老小的性命。他向東南方跪倒,給遙遠的皇上磕了三個頭。

頗超青豹率軍向慶州進軍,一路燒殺搶掠,幾路探馬在前打探。宋朝得到軍情,急忙調軍增援慶州。頗超青豹是位年輕有為的將領,心中清楚宋軍一定會出兵攔截,就繞開駐軍多的堡寨,向薄弱的地方進攻。

環州知州得到宋英宗的詔命,立即派出一萬大軍增援慶州。大軍剛出兵不到兩個時辰,邊將十萬火急送來情報:夏軍萬餘騎兵向環州殺來。急得他立即派快馬追趕增援的大軍,火速回防。

“報將

軍。”一路快馬來到,“環州援軍出兵後,又火速返回環州。”

“知道了,再探。”頗超青豹分析環州援軍返回的原因,是夏軍進攻環州,回軍自保。

於是,頗超青豹傳令:“繼續向慶州進發。”

西夏大軍來到慶州城下,遠遠地望見城上旗幟招展,人頭晃動。頗超青豹見慶州有所準備,下令向北轉移,路徑王官城。慶州經略使孫長卿分析夏軍退軍路線,必經王官城,親領大軍埋伏在王官城北的馬嶺山。

頗超青豹見前面山嶺起伏,恐怕宋軍在此設伏,遂將大軍分成三軍。前軍五千騎,由副將丁矩率領;後軍四千騎,由校尉哥舒須猛率領;中軍一萬騎,自為中軍。

頗超青豹對二人吩咐:“三軍分開進入山谷,如前軍遇敵,中軍增援,後軍待命;如中軍遇敵,後軍增援,前軍佔據出谷道路;如後軍遇敵,中軍增援,前軍還是佔據出谷通道。你二人記住,沒有增援的一軍,不要投入戰鬥,儲存戰鬥力,待命而行。”

“遵命。”二人領命而去。

西夏前軍進入山谷,中軍和後軍陸續進入。

宋軍見西夏騎兵進到埋伏地區,剛要向夏軍發起攻擊,見後面又有大軍進入山谷,孫長卿命繼續埋伏。夏軍中軍進入埋伏圈,孫長卿見夏軍騎兵太多,不敢傾軍妄動。夏軍後軍進入埋伏圈,又不見後面有夏軍,孫長卿下令進攻。

夏軍迅速抵抗。頗超青豹得到稟報,分出五千人馬增援。兩軍在山谷廝殺起來。宋軍都是步兵,雖然是主動出擊,無奈夏軍有所準備,漸漸處於劣勢。西夏鐵騎奮勇拼殺,宋軍抵擋不住。孫長卿只得鳴金收兵。宋軍迅速向山坡上撤退。

頗超青豹傳令:“不要追殺,哥舒須猛領後軍斷後,餘軍迅速向前殺出山谷。”

西夏大軍迅速出了山谷,奔環州進軍。半路遇到探馬領著細封黑男的探馬數人來到,得知西夏大軍快到環州了。頗超青豹命探馬前往通報,率大軍全速向環州進發。

第二天,西夏兩軍在環州西的五輪寨會師。頗超青豹和細封黑男研究進攻環州方略。

頗超青豹道:“我軍已出征一個月了,傷亡一千多人,現在師老兵疲,不易再攻城,當回軍。”

細封黑男道:“將軍說的對,現在宋朝已知我軍動向,調兵全力反擊。環州兵多城堅,不易攻破,我軍當速速撤軍。”

頗超青豹道:“我軍出兵攻城拔寨,但因路途遙遠不便攜帶,沒有繳獲什麼物品,現在不攻城了,當在此擄掠些東西帶回去。”

“將軍的話正合我意。”細封黑男十分贊成。

西夏大軍遂在回軍的路上,攻略小的堡寨,燒殺搶掠,俘虜投歸宋朝的邊民八十餘族,牲畜萬餘頭,回到西夏。

費聽悉訛率二萬騎兵,沿著當年進攻延州府的路線進兵。宋朝因三川口之敗,加強了西夏通往延州沿路的防禦,增設堡寨,加強兵力駐守。但夏人熟悉此地的地理情況,宋夏之間有什麼事情都到延州或保安軍交涉。加之夏軍都是騎兵,行動迅捷,機動靈活,宋朝的堡寨只有一二千軍駐守,無力阻擋夏軍。

費聽悉訛率大軍長驅直入,陷平戎寨,下安塞堡,圍困龍安寨。一時間,延州境內兵火連天,殺聲震地,九重堡寨生煙塵,二萬鐵騎馳東西。求救戰報雪片般地飛往延州府,延州府官員牢記三川口的教訓,一面派快馬進京請兵,一面據城防守。

西夏騎兵往來衝突,虜邊民,搶財物,驅趕著俘虜和牲畜返回西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