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西夏風雲最新章節列表 > 第012章 後晉滅亡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012章 後晉滅亡

聽到後晉軍的呼喊,遼太宗面如土色,魂飛魄散。身邊只有十多名騎兵護衛著轎車。

瘋狂奔逃中,一名騎兵見到路邊有頭駱駝,對遼太宗道:“聖主,快下車,騎上駱駝,讓轎車引開追兵。”

遼太宗慌忙下了轎車,在幾命護衛的推扶下爬上駱駝。

車伕故意大聲吆喝著馬匹,轎車轉向另一個方向,飛速跑去。後晉追兵聽到吆喝馬匹的聲音,調轉馬頭追去。

遼太宗逃回到南京析津府(今北京),驚魂未定,下令追查戰敗責任,杖擊作戰不力者,遂後宴請群臣,以示恩寵。君臣歡聚一堂,鶯歌燕舞。

遼太宗問:“何為軍國要務?”

北院大王耶律吼回奏:“軍國之務,愛民為本。民富則兵足,兵足則國強。”

“說的好,民富則國強。”遼太宗站起來對眾臣道:“今後,詔徵諸道兵,敢傷禾稼者,以軍法治罪。”

遼太宗不甘心受挫,準備再次南下。於遼會同九年(公元946年)九月,在漁陽(今北京西南)棗林澱閱兵。同月,再次南伐。

後晉恃陽城大捷,輕視遼國,也欲伺機北伐。出帝石重貴命杜重威為北面行營都招討使,李守貞為兵馬都監。調京師全部禁軍歸杜重威統領,企圖進取幽州,蕩平塞北。杜重威率三十萬大軍抵瀛洲。又命北京留守、河東節度使劉知遠為幽州道行營招討使,出兵忻州。

遼國南院大王迪輦、高模翰分兵由瀛洲間道以進。杜重威命貝州節度使梁漢璋率軍抵禦,後晉軍戰敗,梁漢璋被殺。杜重威與張彥澤率後晉軍退兵,至滹陀河,欲搶佔中渡橋。其橋已被遼軍搶佔。張彥澤率騎兵爭奪,遼軍見狀,立即焚燬木橋。兩軍沿滹沱河對峙。

遼軍前鋒趙延壽以步兵進擊,遼將高彥溫以騎兵追擊。後晉奉國都指揮使王清戰死,宋彥筠墜水而亡。後晉軍大敗,被殺數萬,陳屍遍野。杜重威領軍退保中渡寨。後晉義武軍節度使李殷見遼軍勢大,以城投降。遼太宗率大軍繼續進兵,沿著滹沱河紮營,分兵耶律朔骨和趙延壽,離中渡寨三里,將杜重威軍團團包圍。

出帝得到杜重威兵敗的戰報,無人可用,只得命景延廣出兵增援。景延廣不敢向遼軍挺近,進軍到孟津,下令安營紮寨。

遼太宗親率騎兵乘夜渡滹沱河,攻下欒城(今河北欒縣),數千後晉騎兵投降。派遣將士據守要害。傳令軍中預備軍食,三日不得生火做飯,但獲後晉人,在臉上刺上記號放掉。

後晉運糧的役夫聽到遼軍的宣傳,害怕被遼軍臉刺記號,遠遠地見到遼軍,嚇得丟下糧食,撒腿就逃。後晉軍內外隔絕,食盡勢窮,軍心大亂。

杜重威見大軍被圍,內無糧草,外無援軍,二十萬大軍,就是二十條鮮活的生命啊!不是戰死,就是餓死。杜重威久等不見朝廷援軍到,知後唐氣數已盡,牙關一咬,遣派三名親兵,偷偷出營。

杜重威暗中勾通遼軍,欲率軍投降。遼太宗佯許立其為帝,深以為信。遂於大帳埋伏親兵,召集諸將會議,告以降遼之意,諸將愕然。杜重威以兵相威脅,諸將只得同意降遼,在降表上署名。杜重威派遣中門使高勳持降表到遼太宗大營。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遼會同九年、後晉開運三年(公元946年)十二月,杜重威命將士解甲,放下刀槍,將士們舉聲慟哭。杜重威領李守貞、張彥澤等率後晉軍二十萬投降。遼太宗率數萬騎兵,到達大阜,騎在戰馬上,接受後晉大軍的請降。

景延廣聞聽杜重威降遼,遼軍向他殺來,嚇得他向洛陽狼狽逃竄。後晉軍兵見主帥逃跑,也驚慌地奔逃。

遼太宗遣將軍康祥領一軍抓捕景延廣,臨行告誡道:“如景延廣奔吳走蜀,定要將他抓回來。”

“遵旨。”

康祥率三千騎兵向洛陽追去,竟然與景延廣的敗兵一起奔行,顧不得追殺後晉軍,沿路對後晉敗兵高喊:“我軍與你等不相干,只追捕景延廣。”

後晉敗兵紛紛躲開大路,遼軍騎兵賓士而去,不幾日追到洛陽城,經河橋進入城中。

遼軍進入洛陽城的訊息,讓後晉軍民震驚。

景延廣族人勸其乘亂逃走。景延廣顧慮其家人,沒有出逃。

康祥領遼軍將景府包圍,命三名軍兵進府,面見景延廣。此時,景延廣十分平靜,看看家人,轉過身去。在家人的痛哭聲中,跟隨遼兵走出府門。他的從事閆丕跟在身後。

景延廣來到康祥馬前,一抱拳:“敗將景延廣見過將軍,是我與遼國發生隔閡,與我的家人無關,請將軍關照我的家人。”

“好,敢作敢當。”康祥傳令不得傷害景延廣家人。將景延廣和從事閆丕押走,來見遼太宗。

景延廣指著閆丕對遼太宗道:“此人閆丕,臣的從事,以職相隨,何罪而成為囚徒?”

遼太宗看看景延廣,心想這個人還有些義氣,遂下令:“將閆丕釋放。”

“遵旨。”遼兵解開閆丕的繩索,“走吧。”

閆丕淚眼汪汪地看著景延廣:“大人,小人不能丟下大人,獨求餘生。願留在大人身邊,生死與共。”

景延廣道:“致國家危亡,其罪在我,我死有餘辜。你走吧,回到我家,照顧我的家人。”

“大人……”閆丕跪倒,磕了一個響頭:“大人,就此別過,保重。”

遼太宗看著閆丕的背影,深深地敬佩中國人的忠義。他轉回身,責問景延廣:“致南北失和,就是因為你!將他押走。”

遼兵押著景延光向北走,一路備受折磨。遼兵威脅他:“你老實點兒,不然就將你燒死。”

景延廣害怕到了北方,真的被活活燒死。等到半夜,趁守兵睏倦之時,心一橫,自扼咽喉而死。

遼太宗率遼軍,乘後晉後方空虛,揮師南下,一路勢如破竹,直到汴梁城下。出帝堂叔、曹州節度使石贇,領軍迎戰。後晉軍浴血拼殺,不敵兇悍的遼軍。石贇身負重傷,仍不退卻,直至戰死。後晉軍全部戰亡。

出帝石重貴與大臣們端坐憂危,禁軍都在北方,無計可施。得知杜重威已投降遼軍,急召李崧、馮玉、李彥韜進宮商議。眾臣提出詔河東劉知遠起兵赴難。汴梁城被遼軍圍困,無法出城求援。

遼軍開始攻城,後晉軍英勇抵抗。遼軍奪關而入,殺到皇宮。

宮中火起。石重貴得知遼軍攻進宮中,攜劍驅趕后妃等十多人,要一同赴火中**。

“皇上,不能死呀,不能死呀。”親校薛超死死拉住石重貴,將其拽出火堆。

遼軍佔領汴梁城,兵圍皇宮。出帝李從珂摘下冠冕,脫去皇袍,素服拜命,奉表出降。後晉滅亡。

遼太宗命大軍將出帝押往遼國,身著漢服,來到崇元殿受朝賀,下詔改後晉為大遼國,年號會同十年,大赦天下。

遼國雖然滅掉後晉,遭到中原人民的抗擊。遼太宗命遼軍北撤,並命諸降將各歸本鎮。

河東行軍司馬張彥威與文武將吏等人上書劉知遠:

國破山河在,中原無主,節度使威望日隆,群情所屬。當上應天

意,下順民情,進皇帝位。

劉知遠謙讓推卻。眾官和百姓再三迫切請願,只得答應,遂於後晉開運四年(公元944年)在太原稱帝。

他對群臣道:“我不忍心忘掉晉國啊。”遂改後晉開運四年為天福十二年。

劉知遠得到出帝被遼軍押往北行的稟報,派兵駐守要害,以備遼軍進攻。親率大軍趕往土門路,設下伏兵,欲將出帝劫回。

探馬來報:“皇上早就過去了。”

“蒼天不祐。”劉知遠仰天長嘆,向北方遙望。天地蒼茫,山高水長,關隘險阻。數滴老淚滾落。

遼軍撤出中原之後,劉知遠建都汴梁(今河南開封),國號漢(史稱後漢),改元乾祐。是為後漢高祖。隨後,率軍征討杜重威。杜重威出降,素服待罪。劉知遠授其檢校太師、兼中書令。李守貞畏懼,進朝請罪。劉知遠赦其罪,授予太保,命移駐河中府。

後漢乾祐元年(公元948年)一月,後漢高祖劉知遠得病,召左僕射蘇逢吉、樞密使楊邠、同平章事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史宏肇入宮,為顧命大臣,對三人道:“承祐幼弱,後事託在卿輩,善防杜重遠。”

言畢,崩於萬歲殿。第二子劉承祐即位,是為隱帝,即位未改元,仍稱乾祐。

蘇逢吉等人密不發喪,下詔誅殺杜重遠。

李彝殷為發展平夏部党項勢力,休養生息,不管中原王朝如何變換,誰當皇帝,照舊上表稱臣,賀新君登位。後漢朝廷按先朝之例,冊封李彝殷為定難軍節度使,加兼侍中。

李彝殷心中歡喜,中原朝廷皇權更迭,社會動盪,民不聊生。西夏卻穩如磐石,風平浪靜,地安民樂。就在他沾沾自喜的時候,一個意想不到的戰報,打碎了他的歡喜之情。

…………………………………………………………………………………………

西夏風雲藝術地再現了一段鐵血縱橫的歷史,是一部接近正史的精彩作品。拜請新老朋友收藏,投上寶貴的票票。香廬墨客在這裡拜謝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