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西夏風雲最新章節列表 > 第013章 風雲變幻大王旗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013章 風雲變幻大王旗

西羌夜母族叛亂,綏州刺史李仁裕率軍平叛被殺。

羌族是古老民族,秉性強悍,有生戶和熟戶之分:連線漢地,住在州城接受官府管轄的族戶謂之熟戶;居住在深山偏遠的地方,不受官府管轄的族戶謂之生戶。各族帳之間多有世仇,不相往來。但遇到征戰之事,則傳箭相告,各族帳踴躍出兵相隨。

夜母族是西羌熟戶。李仁裕在綏州作威作福,欺壓夜母族。夜母族不堪壓制,在其酋長帶領下舉族謀亂,在綏州城燒殺搶掠,然後奔進南山。李仁裕率所部追擊,輕敵冒進,中夜母族埋伏,戰敗被殺。

李彝殷得報大怒,遣軍屯駐境上,做好剿滅夜母族的準備。遂即上表後漢朝廷,請示出兵討伐夜母族,為李仁裕報仇。

侍衛都指揮使史弘肇啟奏:“李彝殷雄踞平夏,常懷藐視朝廷之意,切不可讓其出兵進剿夜母族,以助長其野心。夜母族在,可牽制平夏党項。”

樞密使楊邠奏道:“李彝殷如出兵夜母族,勢必途徑後漢之地,夏軍慣擄掠,當出兵為備,以防不測。慶州有表,請增兵為備。”

隱帝劉承祐看看二人:“昨日司天監對朕言:今年不利舉兵者。故不可以兵行事。傳詔李彝殷,切不可出兵夜母族。”

遂下旨李彝殷不得出兵,李彝殷只得作罷。

河中節度使李守貞見杜重威被誅,十分驚恐,終日惶惶不安,不知何日一道聖旨下,身首異處。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唉——”李守貞長長地打個唉聲,自言自語道:“悔不該當年同意杜重威降遼,落得個人人詬罵,只能夾著尾巴做人。”

他越想越後悔,越後悔越痛恨杜重威。若不是這個老賊暗伏甲兵,威脅眾將,豈能降遼。陽城大捷就是自己違背杜重威將令,激勵將士逆風勇戰取得的。後晉軍二十萬,就是赤手空拳地伸著脖子讓遼兵砍腦袋,也得砍上幾日。這個杜重威,害得自己和部將被誅的被誅,被罵的被罵。而今,無人記得他的功勞,卻不忘叛國投敵的醜行。

怎麼辦?如何自保?李守貞挖空心思,終於急中生智,想出兩條計謀。於是,拿起筆來,給朝中多位權臣寫信,申明降遼的緣由,述說陽城大捷的功勞,請求保證自身與家人的安全。另一計就是以兵自保,修繕城池,訓練甲兵,抵禦可能的討伐。

就在李守貞憂心如焚的時刻,一名僧人求見。

“貧僧法度見過節度使大人。”

“請問高僧,是化緣金銀修繕寺院還是化緣米麵施捨飢寒之人?”

“回節度使大人,貧僧既不是化緣金銀修繕寺院,也不是化緣米麵施捨飢寒之人。貧僧特來造訪,是向大人進一言。”

“高僧向我進一言?”李守貞疑惑地看著僧人:“高僧有言請講。”

法度雙手合十:“節度使大人有人君之位。”

啊!李守貞大驚,瞪著雙眼看著這位名為法度的僧人,俄而微微一笑,對管事道:“給這位高僧千兩白銀。”

“阿彌陀佛。貧僧不為金錢而來。”法度雙手合十,對李守貞施禮,轉身離去。

李守貞一愣。

“大人,永興節度使趙思綰遣人來送禮。”

“有請。”

趙思綰使者對李守貞深施一禮:“稟李大人,本府大人送大人龍袍一件。”

李守貞更加吃驚,剛才那位和尚言說自己有人君之位,就有人將龍袍就送來了。他看著使者雙手捧著的龍袍,心中暗思:天時人事皆合符於己,難道真是天命所歸?朱全忠、李存勖、石敬瑭、劉知遠,也不過是個節度使,皆皇袍加身,君臨天下。自己也是節度使,天命豈能不歸?!

李守貞大喜過望,發兵扼守潼關,自稱秦王,等待時機稱帝。鳳翔節度使王景崇,永興節度使趙思綰,出兵相助,接受李守貞的調遣。李守貞又遣人帶著臘書和重金來到夏州,請李彝殷為援。李彝殷見王景崇和趙思綰已出兵,遂命夏軍出兵,進逼延州,以為聲援。

後漢朝廷得報李守貞反叛,君臣震驚。

隱帝劉承祐急命陝西節度使白文珂出兵問罪,又遣樞密使郭威節制河中諸軍西征,討伐李守貞。

李守貞見官軍多曾隸屬自己麾下,心中自喜,定能得到諸軍的擁戴,叩城迎接。沒想到諸軍見到他的身影,詬罵大噪,人情離散。李守貞大失所望。

叛軍敗的敗降的降。官軍攻城越來越猛烈。李守貞見大勢已去,在衙署多集柴木,為**之計。

後漢乾祐二年(公元949年)七月,後漢大軍攻破城池。李守貞仰起頭,怒視著天空。朗朗乾坤,萬里無雲萬里天。李守貞舉家蹈火**。

李彝殷得報李守貞兵敗**,遂命夏軍回師。

後漢朝廷歡慶平叛勝利。

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史弘肇啟奏:“皇上,臣聞李彝殷遣兵境上,聲援李守貞。此人反心已現,且反覆無常,萬萬不可掉以輕心。”

樞密使楊邠奏道:“對李彝殷用以何策,請皇上早下聖斷。”

隱帝劉承祐思慮片刻,對二人道:“可對李彝殷施以羈縻之策,將靜州歸屬定難軍管轄,已收其心。”

於是下詔將靜州隸屬定難軍管轄。

李彝殷接到聖旨大喜。平夏党項在戰亂和中原王朝不斷更替中,穩步發展,地域不斷擴大,擁有了五州之地,勢力不斷增強,從一個部落崛起成為西北地區的霸主。

後漢乾佑三年(公元950年)十一月十三日,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史弘肇、樞密使楊邠、三司使王章奉召入宮。隱帝劉承祐以“史弘肇等欺朕年幼,專權擅權”為名,將三人誅殺,夷其全族,又誅殺了史弘肇的弟弟都虞候史弘朗等有關聯的大臣,派遣心腹帶著密詔到澶州,令節度使李洪義誅殺侍衛步軍都指揮使王殷,又令鄴都護聖左廂都指揮使郭崇、奉國左廂都指揮使曹英誅殺樞密使郭威和宣徽使王峻。

李洪義得到密詔,知京師有變,將密詔交給王殷。

王殷看罷大驚,對李洪義道:“皇上亂殺輔政大臣,株連九族,殘忍之極,違背先皇遺旨,天地不容。”

李洪義道:“史都指揮使、楊樞密使等為我朝開國元勳,立下赫赫戰功,竟招昏君誅殺,滅其九族。又令我等誅殺使君和郭樞密使,我於心何忍!這等不仁不義之君,我等不能助紂為孽。”

王殷道:“謝將軍大義。將軍所言極是,我等豈能助紂為孽。事不宜遲,應將京師之變速報郭樞密使。”

於是,二人密遣心腹陳光穗帶著密詔飛馬報於郭威。

郭威時任樞密使兼任鄴都留守,得到密詔,立即召集王峻、郭崇、曹英及諸軍將校到衙署議事。

郭威將密詔傳與諸人觀看,眾人大驚,瞪著驚恐的眼睛看著郭威。

郭威對郭崇等人道:“楊公、史公、王公,皆朝中重臣,卻被枉殺。皇上又傳密詔給諸君,你等當奉行詔旨,將我之首砍下以報天子,自取功名。”

郭崇義憤地道:“使君此言錯矣,我等豈是枉殺忠良,博取功名之徒。”

曹英道:“此事必非皇上的意願,定是皇上身邊的佞臣,以皇上的名義偷偷下詔的。假如這些人掌握了朝廷大權,國家怎能平安!”

王峻起身,對郭威一抱拳:“我等皆不信此事,大人何須自棄,千載之下揹負惡名。我等願隨公入朝,當皇上之面洗雪。”

眾將都請郭威入朝。郭威迫不得已,以“清君側”的名義起兵至開封。隱帝劉承祐派遣禁軍抵拒,被飛龍使郭允明弒殺,郭允明也被迫自殺。

郭威率軍入京城,見眾軍剽掠,下令斬剽掠者,眾軍驚駭,剽掠方止。郭威和王峻來到太后宮中。二人跪倒。

郭威啟奏:“臣樞密使郭威給太后請安。皇上已被郭允明弒殺,國不可一日無君,請太后下懿旨,冊立嗣君。”

太后道:“高祖之侄徐州節度使劉贇可入繼大統,以承漢紀。”

郭威叩頭,“臣遵旨。嗣君未到,請太后臨朝。”

隱帝劉承祐被殺後,其叔父河東節度使劉崇得到喪報,準備領兵南下。他得到朝廷迎立其子徐州節度使劉贇為帝的公文,歡喜地道:“我兒為帝,我又何求!”遂打消進軍南下之念。

太原少尹李驤私下對劉崇道:“麾下看郭威之心,終想自立為帝,使君莫若馬上統兵過太行,據孟津,以示威懾之勢。是時,郭威就不敢妄動了。等徐州相公即位,然後還鎮。”

劉崇聞言大怒,喝道:“腐儒,你想離間我父子嗎?”

李驤慌忙跪下:“卑職實為使君和徐州相公著想,非離間啊!”

“膽敢巧辯。”劉崇指著李驤,“來人,推出斬首!”

是年十二月,遼軍來犯,郭威率軍出征。征途中,劉贇遣使慰問諸軍。眾將竊竊私語:“我輩兵陷京師,各個負罪。若劉氏復立,我等全族皆得被殺。”

於是,眾將發動兵變,將士們將黃旗覆蓋在郭威身上,以代赭袍,山呼震地。次年(公元951年)一月,郭威即帝位,改國號周(史稱後周),改元廣順,都城開封。後漢亡。

後周太祖郭威針對前朝弊政進行了改革,減輕刑罰,廢止某些苛稅,將部分官田分給佃戶。經濟有所發展,後周穩定下來。

郭威復封李彝殷為定難軍節度使,又為隴西郡王。這個封號原為李仁福舊封,李彝殷並沒有上表致謝。

不久,劉崇得到郭威自立為帝和兒子劉贇被降封為湘陰公的訊息,就派使者捧著書信請求郭威,將兒子領回晉陽。在此之前,郭威已將劉贇殺死在宋州。

劉崇得知兒子死訊,嚎啕大哭,想起李驤,哭著道:“我不聽忠臣之言,以至於此。”

於是,劉崇為李驤立祠,歲時拜祭。

後周廣順元年(公元951年)正月,郭威即位之後不久,劉崇迫不及待地在晉陽稱帝,國號為漢(史稱北漢),改名為旻。仍以乾祐為年號。劉崇依附於遼國,自稱“侄皇帝”。

李彝殷得知北漢建立,,於當年夏五月遣使,上表歸順。

後周廣順二年(公元952年)十二月,北漢麟州刺史楊崇訓求援於西夏。當初,麟州土豪楊信自立為刺史,受命於後周。楊信去世,其子楊崇訓嗣位,同李彝殷一起歸順北漢。不久,當地党項人圍攻州城,楊崇訓乃求救於西夏。李彝殷見是同族作亂,沒有出兵援助。

後周顯德元年(公元954年)正月,後周朝廷見李彝殷歸順了北漢,為爭取李彝殷,遣使到夏州,冊封李彝殷定難軍節度使、檢校太尉、加授太師、侍中、兼中書令、同平章事、晉西平王。

李彝殷見到後周朝廷的敕封,一大串的官職,心潮起伏,思緒萬千……

……………………………………………………………………………………

《西夏風雲》藝術地再現了一段鐵血縱橫的歷史,是一部接近正史的精彩作品。拜請新老朋友收藏,投上寶貴的票票。香廬墨客在這裡拜謝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