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西夏風雲最新章節列表 > 第014章 平夏歸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014章 平夏歸宋

面對後周朝廷的敕封,李彝殷心中大喜,誰加封的爵位高,就投向誰。於是背叛北漢歸附後周。

後周顯德元年(公元954年)一月,太祖郭威病逝,郭皇後之侄養子柴榮繼位,是為後周世宗。周世宗繼續改革,整頓吏治,嚴明軍紀,為統一中國準備。

同年五月,府州防禦使折德扆入朝覲見。折德扆回府州後,周世宗遂在府州設定永安軍,授予折德扆為節度使。

李彝殷得知折德扆升為節度使,心中不悅。夏州為緣邊大鎮,李氏世代秉持節度使節旄(注),乃朝廷重臣,向來自持貴重。折德扆方才出仕,其職竟然與自己相同。

李彝殷前思後想,越思越想越不憤。立即派兵堵塞宣詔使者必經之路,不讓使者通行。使者無奈,派人回朝稟報。

後周朝廷得報,君臣吃了一驚。周世宗與臣宰商議對策。

宰相馮道回奏:“夏州乃邊地重鎮,朝廷每加優恤,以安撫李彝殷。府州偏小,得失不關輕重。”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周世宗道:“德扆數年來盡力抵禦後漢,怎能一旦棄之!夏州惟產牛馬,百貨仰仗中國供給。我若斷絕百貨,李彝殷有何作為?”

於是,派遣供奉官齊藏珍帶著聖旨到夏州,嚴厲斥責李彝殷。李彝殷沒想到朝廷會發怒,連忙謝罪,撤回攔路的夏兵。

李彝殷見朝廷怪罪,心中忐忑,若朝廷發兵問罪,夏軍難以拒敵。他想癒合與朝廷的裂隙,卻無良策。進貢財寶,朝廷豈能稀罕。平夏之地,荒蕪貧瘠,也拿不出手好東西。

族弟李彝玉見狀,獻上一計:“可誘楊崇訓歸周。”

“好,此計太好了。誘使楊崇訓歸降朝廷,世宗皇上一定高興。”李彝殷大喜,“不過呢,朝廷正在氣頭上,我若上言,朝廷不允,可就更糟了。有了。”

李彝殷吃力地晃了晃肚子,心眼兒一轉,生出一計。於是,派遣李彝玉為使,去府州見折德扆。

李彝玉到了府州,見到折德扆,送上禮物,傳達了李彝殷的意思。折德扆一聽,心中暗喜。若能讓楊崇訓背叛北漢歸降朝廷,世宗皇上一定高興。朝廷升任自己節度使之職還沒回報,此乃絕佳大禮。

折德扆沒想到李彝殷能給自己出此良策,消除了對其的怨恨。於是上表朝廷。

周世宗見到折德扆的奏章,心中歡喜。一是李彝殷知錯就改,為朝廷謀事。二是李彝殷與折德扆議事,足見二人和好,乃朝廷之福,三是,又有蕃部棄漢歸周,國運興旺。遂下詔:

據夏州節度使李彝殷奏,崇訓等拒命吾朝,被蕃部侵迫欲歸,備

睹變通之意,特用宏納之仁,宜分析名銜申奏,加恩酬賞。

於是,周世宗授予楊崇訓本州防禦使、檢校太傅。

周世宗勵精圖治,欲統一中國,三次親征南唐。正當大軍挺進的關鍵時刻,周世宗晏駕,大軍遂回師開封。六月,其子柴宗訓繼位,是為後周恭帝,年僅七歲。其母符太后垂簾聽政。

後周顯德七年(公元960年)一月,鎮州和定州報稱北漢和遼國大軍南下,攻打後周,請求派兵援助。符太后和宰相範質,急令澶州節度使慕容延釗率兵抵禦,又命殿前都點檢兼宋州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率兵禦敵。

二月三日,趙匡胤率軍行至陳橋驛。其弟趙光義和趙普、石守信、王審琦等人密謀策劃,鼓動士兵發動兵變,授意為趙匡胤黃袍加身,歡呼“萬歲”,眾人將其擁上戰馬。

趙匡胤心中暗喜,正有此意。攬住戰馬韁繩對諸將道:“我有號令,你們能聽從嗎?”

諸將站在戰馬前,齊聲回答:“惟命是從。”

趙匡胤看看眾將,威嚴地道:“太后,主上,是我以臣下侍奉的人,你們不得驚犯;大臣都是我同朝的兄弟,不得侵凌;朝廷府庫、士庶之家,不得侵掠。遵守以上規定者有重賞,違犯者連同妻妾和兒女全部斬殺。”

諸將皆大聲回答:“謹遵聖命!”

於是,趙匡胤整頓隊伍,約束將士,率軍回開封府。將士沒有燒殺搶掠,進軍順利,只有副都指揮使韓通想謀害趙匡胤。王彥升率兵到其府第,將他斬殺。趙匡胤率軍進入明德門,令軍士回到兵營,來到公署。

不大功夫,諸將擁著宰相範質等大臣,急三火四地奔來。趙匡胤見了,哭著道:“違負天地,今至於此!”

範質等人還沒來得及說話,列校羅彥瑰按劍厲聲對他和幾位大臣道:“我輩無主,今日必須立天子!”

範質等大臣面面相覷,毫無辦法,也無回天之力,只得率眾臣跪倒參拜。趙匡胤好言安撫。遂召集文武百官到朝,申時許,站班已定。翰林承旨陶穀從袖子裡拿出周恭帝的禪位制書,當眾宣讀。宣徽使引導趙匡胤來到大殿就座,接受眾臣的參拜。太監攙扶著趙匡胤來到崇元殿,穿上龍袍,戴上龍冕,即皇帝位。

一月五日,趙匡胤大敕天下,定國號為“宋”,改顯德七年為建隆元年,定都開封。

李彝殷見中原王朝又變了,心裡想:這也太快了,三年五年就換一個皇上,就改換一個朝廷。

李彝殷站在夏州城上,向前方遙望。大地回春,一片新綠,陽光明媚。和風徐徐,吹來清新、繁榮、新生的氣息。無定河金波粼粼,彷彿一條金帶,湧動著波浪向南方流去。

他欣喜地一笑,自言自語:你縱有千變萬化,我有一定之規,我就認準了中國朝廷,你愛換誰就換誰,你愛咋變就咋變,你變我不變!

李彝殷怕耽誤了大事,於宋太祖稱帝的建隆元年一月,派遣族子、銀州防禦使李光嚴出使大宋王朝,奉表恭賀:

定難軍節度使李彝興上大宋皇帝陛下:

微臣李彝興,本名彝殷,避宣祖諱,改殷為興。

大宋鼎立華夏,如日中天,永耀輝煌。臣乃西土之小藩,仰中國之

扶助,始有今日。特上表歸服,伏望皇帝陛下,降制微臣,永鎮平夏。

至誠瀝墾,仰俟帝諭。

宋太祖見表非常高興,對群臣道:“李彝興這人不錯,多懂事啊,歸順我大宋,知道避諱朕父皇名諱。傳朕旨意,封李彝興為定難軍節度使,加太尉。”

宋初被授予太尉之職的大臣只有兩人,一位是宰相趙普,另一位就是李彝興。足見大宋朝對李彝興的恩寵之至。

此時,即位北漢帝位的是劉崇的兒子劉鈞,他見平夏党項歸順了大宋,非常氣憤。

“好你個李彝興,不知羞恥,改姓改名,你還能改什麼!宋朝與我朝有不共戴天之仇,你竟敢歸服,朕讓你這傢伙會來事,不給你點顏色看看,不知道朕的北漢有多厲害!”

劉鈞立即會同代州北部諸部入侵西夏。李彝興派遣族弟李彝玉會諸鎮之兵抵禦。宋太祖下詔諸鎮集結兵馬,援助西夏。李彝玉率兵進抵麟州。兩軍打了一仗,北漢軍戰敗,劉鈞倉皇率軍返回。

宋太祖得知李彝興戰敗北漢,更加高興了,立即派使臣去見李彝興,下旨褒獎,並要定難軍出兵繼續騷擾北漢。

這個時期,北方有遼國和北漢,南方有吳越、閩、南唐、楚、吳、南漢、前蜀、後蜀、大理、南平等十國。宋太祖要統一天下,制定了“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戰略方針。大軍正在南方作戰,而北方的後漢盤踞在山西,時常出兵騷擾宋朝的北方,使宋太祖不能一心一意地兵向南方。所以,宋太祖要李彝興騷擾北漢,牽制北漢,以減輕北方的壓力。

“臣謹遵聖旨。”李彝興跪在地上,雙手高舉,接過聖旨。

送走了宋朝的使者,李彝玉問:“西平王,你真的要遵旨,出兵北漢嗎?”

李彝興微微一笑,“我沒有那麼傻,讓定難軍攻打北漢,不僅要死人,還與北漢結下仇恨。我党項與北漢無冤無仇,我憑啥去幹傻事。北漢出兵打我,我出兵抵禦,這不能怪我。咱們不能主動出擊北漢,可派兵在邊界活動。北漢如果詢問,就說巡邊。”

李彝玉點點頭,擔心地道:“咱們不出兵攻打北漢,大宋能答應嗎?”

李彝興道:“陳兵邊境,北漢必以兵防備。大宋朝不會說什麼,更不至於兵指平夏。咱們再給他送些禮,禮數到了,大宋也不能言語了。”

李彝玉點點頭,“西平王所言極是。”

於是,李彝興就派人給宋朝送去三百匹良馬。

宋太祖看到三百匹良馬,龍心大悅,對身邊的將領道:“軍隊正缺馬匹,李彝興就送來了,還是上等好馬,朕的軍隊裡沒有這樣的馬,真是雪中送炭,太好了,太好了。”

宋太祖心想,李彝興給朕送來這麼好的禮物,朕也得禮上往來呀。賜點什麼呢?官也封完了,最大的官到頂了,金銀也賞過了,綾羅綢緞也賜給了,連米麵茶葉都送去了。這回就賜他一條玉帶吧。

於是,宋太祖問平夏使者:“你家大帥腹圍幾何?”

使者稟道:“回陛下,我家主公腰腹洪大,如合抱之木。”

“啊,如合抱之木?那得有五六尺!”宋太祖吃了一驚,沒想到李彝興這樣肥胖,笑著道:“你家主公真福人也。”

使者回稟:“是,陛下,我家主公高大威猛,是位福人。”

宋太祖微笑著點頭,看著夏使和大臣們,竟然開起玩笑:“這麼大的肚子,得多費朕多少寶石啊。”

宰相趙普見皇上高興,繃住笑臉,彎下腰一本正經地啟奏道:“老臣啟奏陛下,陛下今後若有意賜臣下玉帶,不可只視朝服肥瘦,得先問其肚腹幾何,再做聖斷。”

注 節旄:古時,以八尺竹子配飾犛牛尾,稱為節旄。是朝廷授予使者或地方官員的憑證。

…………………………………………………………………………………………

《西夏風雲》藝術地再現了一段鐵血縱橫的歷史,是一部接近正史的精彩作品。拜請新老朋友收藏,投上寶貴的票票。香廬墨客在這裡拜謝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