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西夏風雲最新章節列表 > 第074章 蔡京招降仁多保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074章 蔡京招降仁多保忠

宋崇寧二年、夏貞觀三年(公元1103年)九月,夏國朝廷正進行議事。

察哥出班啟奏:“自古作戰都是步騎並用,才能發揮有效作用。我大夏用‘鐵鷂子’可以馳騁平原,用‘步跋子’可以跋山涉水。然而,一遇‘陌刀法’,鐵鷂子就難以施展;如果遇到神臂弓,步跋子就會潰散。原因在於我軍只知墨守常規,只會用老辦法打仗,不會變通,很難應對戰場瞬息萬變的戰況。兵法者,兵在審機,法貴善變。我党項人弓弱箭短,射技不精。臣建議:挑選蕃漢身體強壯的人,教授他們使用強駑和盾牌,改變我們的短處,變為宋朝人的長處。平時,帶著兵器和弓箭侍弄莊稼,如遇作戰需要,則奔赴戰場。我軍如能如此,則無敵天下矣。”

察哥自從跟隨仁多保忠出兵救援趙懷德,三箭救夏軍,便在宋夏兩軍中樹立了威望,回到朝中,李乾順授予其都統軍,鎮衙頭。此次建言,正中夏軍薄弱之處,李乾順十分讚賞,於是封察哥為晉國王,使掌管兵權。

仁多保忠見察哥總掌兵權,心中不滿,回到府中長吁短嘆,飯不吃,茶不飲。心中怨恨:我仁多家族自叔父起,幾十年了,就為西夏賣命。族兄叛逃宋朝去了,我都沒去,就是為了執掌兵權。如今,皇上將兵權給了自己的弟弟,我的期盼沒了。還不如當年投宋了。

原來,仁多保忠為左廂卓羅監軍使,總領西南部族,駐兵銼子山。其地在黃河北,與邈川大首領溫溪心臨境,兩人相善。元祐年間,宋朝邊臣命溫溪心勸說仁多保忠降宋,答應授予其節度使,仍鎮守舊土,自為一番。仁多保忠有些動搖,本想投宋了,但懼怕梁乞逋,恐走漏消息,遭到梁乞逋的殘害,不敢行動,沒有答應。梁乞逋死後,擔心的人不在了,仁多保忠秘密派遣心腹之人到熙州請內附,不知因何沒有商議成功。

唉—— 仁多保忠長嘆一聲,“人算不如天算。”

宋崇寧三年、夏貞觀四年(公元1104年)二月,蔡京聞知仁多保忠與李乾順產生矛盾,命熙河經略使王厚招降仁多保忠。

王厚字處道,乃是王韶之子,少小即跟隨父親從軍,熟悉羌族之事,官累通直郎。在征戰瞎徵和攏拶中立有功勳,晉升東門上閣門副使、湟州知州。後因西蕃叛亂,湟州、鄯州失守,被貶為賀州別駕。蔡京當政,想開邊立功,恢復王厚原官。正值西蕃大首領多羅巴擁戴熙賒羅撒欲復國,王厚率軍征討,聲言駐兵防禦,乘多羅巴不備,與副將高永年暗中分道出兵,戰敗多羅巴吐蕃軍,收復湟州,一舉平定叛亂。王厚以功進威州團練使、熙河經略安撫使。高永年任鄯州知州。

王厚得到蔡京的命令,覺得

此時招降仁多保忠還不到時機,遂上書蔡京:

上相鈞鑒:

躬奉恩相鈞旨,知命麾下招納羌梟仁多保忠。麾下得知仁多保忠

雖有歸附之意,但其部下無附者。此事尚需徐圖之。

蔡京得到王厚回覆上章,心中不滿,痛責王厚,三翻五次下令敦促其招誘仁多保忠。王厚被逼無奈,只得派三弟王原去會見仁多保忠。

王原喬裝商人,潛入興慶府,見到仁多保忠,敘述了宰相蔡京招降之意。仁多保忠見大宋朝宰相招納自己,非常激動,於是答應歸降,提出了降宋的條件。王原表示回去跟哥哥稟報,再向朝廷上章。

仁多保忠道:“此地不宜久留,請將軍速回。”

王原拱手道:“請大首領靜候佳音。”

王原小心翼翼地往回趕,心中高興,沒想到這麼順利就找到仁多保忠,這麼順利就說服了仁多保忠。一路上鑽山林走間道,眼見快到邊界了,天快黑了,遂放心大膽地走出山林,奔大道而行。正行間,聽得身後馬蹄嘚嘚地響。驚回頭,只見一隊騎兵奔自己飛馳而來。

“不好。”王原驚得喊出了聲,撒腿就跑,鑽進樹叢中躲避。

夏軍騎兵飛馳而到,不見了奔跑的人。

一軍官模樣的人喝道:“在此收尋。”

夏軍紛紛下馬,形成包圍圈在王原躲藏的地方收尋。長槍短刀往樹叢中亂刺亂砍。王原屏住氣息,瞪著眼睛注視夏軍的動向。只見夏軍縮小包圍圈,向自己尋來,擔心刀槍不長眼睛,刺中自己命就完了,無奈爬出樹叢,舉手投降。

夏軍將王原押解回興慶府,交給李乾順。王原為保命,一五一十地交代了。

李乾順聞言,嚇得一哆嗦,沒想到仁多保忠竟然投降了宋朝。立即命人趕赴仁多保忠的大帳,收繳了兵權,將他抓起來。

王厚久不見王原回來,擔心出事,遂派多人秘密入夏。終於探知事情敗露,弟弟和仁多保忠被抓起來了。

蔡京得報仁多保忠被李乾順關押,仍不死心,再命王厚派人招降。

王厚捧著蔡京的信件,氣得渾身戰抖,心中大罵:以前就告訴過你,招降仁多保忠一人沒什麼用,你非逼著我招降。現在弟弟都搭進去了,你還要招降,仁多保忠都被關起來了,上哪去招他!

王厚遂給蔡京覆信:仁多保忠被關押,已不復領軍政,即是將其招歸,不過一匹夫耳,有何益處?

蔡京見王厚的回信大怒,不聽其勸告,親自派遣人員,使重金招誘仁多保忠。西夏加強了戒備,奸細進入夏境就被抓起來。

李乾順怒不可遏,扣留金帛,告訴宋朝奸細:“本應斬你狗頭,留你報信。回去告訴蔡京老賊,朕請兵於遼,踏平鄜延!”

宋朝奸細前腳走,李乾順立即點起五千騎兵,出入渭州、延州和慶州,大肆燒殺搶掠,一時間,戰火燃起。

此時駐守在鄜延路的宋朝官員是陝西轉運副使、延安府知府陶節夫。此人進士及第,起家為廣州錄事參軍,因緝捕盜賊有功,逐漸晉升,升為此官。

陶節夫到任,建議修築石堡寨。此地以天澗為險,是進出鄜延與西夏的重要通道。宋初曾在此築堡,至道年間廢棄,遂為西夏佔有,廣為耕種,修建糧倉千座,是西夏的產糧區。

陶節夫調撥民夫和軍兵,勘查地勢,修築石堡寨等四座堡寨,派兵駐守。

李乾順得到情報,十分震驚,惱怒道:“大宋奪我金窟堝!”遂命鐵騎進攻,企圖奪取其地。

陶節夫命部將領兵迎擊,夏軍被殺數十人,戰敗撤軍。

同時,渭州知州鍾傳命大將折可適率精銳騎兵出蕭關,進攻靈州川。夏軍猝不及防,大敗而逃,宋軍一路追殺,被俘者甚多。西夏民眾扶老攜幼,倉皇奔逃,半夜逃進韋州城。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李乾順得報,知難敵宋軍,立即派遣李造福和田若水急馳遼國求救。

蔡京得報延州和渭州宋軍大勝夏軍,更加得意,遂命邊將招降夏人,無論官員還是百姓,獎賞同殺敵斬首相同。陶節夫在延安大加招誘,西夏放牧的人靠近邊界,就以兵脅迫歸順,不從者立即斬殺。

李乾順本想出兵報復宋朝,沒想到夏軍連連戰敗,宋軍兇猛進攻堡寨,肆無忌憚地殺掠百姓。李乾順知不敵大宋,萬般無奈,只得請和。

陶節夫接到西夏的請和表章,既不送往朝廷,也不向朝廷稟報,不容分說,嚴厲拒絕。

李乾順見請和無望,大怒:“大宋朝,我和你拼啦!”

於是,集結四個監軍司的兵馬,命察哥領軍出征。察哥率軍突入涇原路,將平夏城包圍,下令攻城。平夏城守將是鈐轄楊忠,率軍在城頭拒守。夏軍數次攻城,都被宋軍擊退。

察哥數日親臨城下指揮攻城,見城中敵樓下有一員宋將,大紅戰袍,鎖子甲,仗劍指揮,沉穩勇猛,心想此人必是平夏城守將楊忠。微微一笑,遂命夏軍進攻敵樓。

夏軍推著雲梯奔到敵樓前,登上雲梯攻城。宋軍在城上抵抗,夏軍攻上城頭,宋將呼喊著,領兵殺來,擊退夏軍。宋將正是楊忠。就在此時,察哥高舉鐵弓,利箭如隼穿上城去,正中楊忠額頭。鮮血噴濺。

楊忠大叫一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