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西夏風雲最新章節列表 > 第075章 遼國遣使調停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075章 遼國遣使調停

楊忠大叫一聲倒地,一箭斃命。

夏軍歡呼起來,勇猛攻城。宋軍呼喊著,相互鼓勵,浴血反擊,夏軍沒能攻佔城頭。

察哥見平夏城牆高堅固,宋軍拼命堅守,知不可硬攻,恐久駐一地,被宋軍包圍,遂放棄攻城,轉攻鎮戎軍。夏軍四處攻擊,掠奪數萬宋民返回夏境。

此戰雖勝,李乾順深知西夏難敵大宋,為防宋軍進攻,於宋崇寧四年、夏貞觀五年(公元1105年)正月,不顧天寒地凍,再次派遣李造福和田若水出使遼國,乞兵求援,請遼國伐宋。

天祚帝見西夏多次來請兵,又得知宋朝多次進攻西夏,遂命出兵千人屯兵遼宋邊境,並命樞密直學士高階禮出使宋朝。宋徽宗接見了遼使。

高階禮朝見禮成,對宋徽宗稟道:“我聖主得知貴國與西夏又生戰端,聖主念將士戰亡,百姓塗炭。請皇上以遼夏姻婭(注)之情,退兵停止攻夏。”

宋徽宗道:“西夏本蕃臣,不守臣道,出兵征討是行國法。大軍即出,日費百萬,焉有退兵之理。”

高階禮又道:“夏與遼有甥舅之誼,又有翁婿之義。常言道:不看僧面看佛面。望皇上以遼宋之誼,網開一面。”

宋徽宗年輕氣盛,看看面前的遼國使臣,心中不滿,遼使一向盛氣凌人,頤指氣使,這個老使臣竟來教訓自己,遂答道:“遼夏即有甥舅之誼,又有翁婿之義,當教訓西夏恪守臣道,安守臣規,不失翁舅之責。諒不能退兵,非朕不給貴國禮遇。”

高階禮見宋徽宗不答應罷兵,話說到這個份上,再說也無用,只得打道回府。

宋朝大軍兵進銀川寨。當年徐禧築永樂城時,在西夏銀州東南二十五裡之地築一小城,前據無定河川要道,賜名“銀川寨”。永樂城被夏軍陷落,銀川寨也失守。永樂城被毀,夏軍進駐銀川寨。

此時,宋朝大軍圍困銀川寨。西夏守軍在城中固守。攻城和守城異常激烈,宋軍欲雪永樂城之敗。

宋軍裨將韓世忠風骨偉岸,目光如電,勇冠三軍。左手持盾牌,右手握刀,登著雲梯躍上城頭。夏軍來戰,刀槍齊向他殺來。韓世忠大吼一聲,戰刀揮出,夏軍倒下一片,紛紛敗退。宋軍乘勢殺上城頭。夏軍守將見狀,揮刀來戰韓世忠,三個回合,被韓世忠一刀砍翻,一步竄到身旁,一到將頭顱削下。夏軍驚駭,紛紛後退。韓世忠一甩手,將首級扔出寨牆外。宋軍士氣大震,勇猛殺上城頭,銀川寨遂被宋軍攻陷。夏軍潰逃。

西夏駙馬兀移率大軍增援,行軍到達嵩平嶺,正遇宋軍。韓世忠領精銳與戰,夏軍不敵。兀移引軍撤退,從間道殺出。宋軍慌亂,紛紛逃竄。

“跟我來!”韓世忠見狀,大呼一聲,撥轉馬頭,帶領本部人馬殺來,夏軍敗退。

韓世忠見夏軍中有一騎將,英勇非常,遂問戰俘:“那戰將是何人?”

戰俘回答:“監軍駙馬兀移是也。”

“兀移休走!”

韓世忠躍馬追趕,兀移回馬與戰。二人鏖戰三十多個回合,兀移力乏,漸漸不支。韓世忠越戰越勇,一劍劈去,兀移手中的刀飛出去,打馬奔

逃。韓世忠飛馬追擊,將兀移斬於馬下。夏軍大敗。

銀川夏軍見宋軍勢大,棄城而逃,銀川寨遂被宋軍佔領。

王厚擊敗溪賒羅撒和多羅巴,再度佔領鄯州和湟州,吐蕃族眾四散奔逃。溪賒羅撒與多羅巴見大勢已去,只得投奔西夏。

李乾順因吐蕃與夏有姻親,遂接納二人,以上賓相待。李乾順想借二人在西蕃的影響力,擴大疆土,與二人計議。多羅巴願領軍出征。李乾順命四個監軍司五萬餘人,進攻宣威城。

鄯州知州高永年得報,率軍增援。出鄯州向北急進,行三十裡,遇到一隊吐蕃軍奔來。一首領對高永年道:“聽聞太尉出兵宣威城,特來迎接。”

高永年見是以前相熟的蕃兵,就道:“隨同大軍出戰。”

“遵命。”蕃兵首領帶領其兵與宋軍同行。

行不到數里,只見前方道路被障礙擋住。

高永年下令:“將障礙搬開,繼續前進。”

話音剛落,只見十幾個吐蕃兵突然擁住高永年,將他拽下馬來,將其綁起來。其餘吐蕃兵殺向宋軍。宋軍被突如其來的衝殺驚呆了,還沒反應過來是怎麼回事,就被刀槍殺死。夏軍從四面殺來,宋軍大驚,倉皇逃竄。

吐蕃兵將高永年押到多羅巴馬前。

多羅巴對吐蕃兵道:“此人奪走了我們的國家,使我們宗族飄落無處所居。”

吐蕃軍兵憤怒地高吼:“殺了他!殺了他!”

多羅巴咬牙切齒地命道:“給我綁樹上,我要親自殺了他,”

眾吐蕃軍兵連推帶拽,將高永年捆綁在一棵大樹上。

“多羅巴,你來吧。”高永年毫無懼色,大吼:“多羅巴,我到陰間再來索你的狗命!”

多羅巴怒瞪圓眼,親手操刀,將高永年殺死,刨開胸膛,抓出心肝,與眾軍就酒而食。

王厚得知高永年慘死,宋軍潰退,見夏軍勢大,火速向朝廷告急。宋徽宗急令熙州河州蘭州等軍,快速增援,急分夏軍之勢,無令不得撤軍。

王厚領大軍不分晝夜馳援,熙河鈐轄趙隆率前部奔到宣威城外圍鐵山,正遇圍城夏軍。趙隆身先士卒,一馬當先衝向夏軍,士卒殊死拼殺。戰不多時,王厚領大軍趕到,夏軍抵擋不住,撤退二十裡。

多羅巴見援軍來到,遂命撤軍。李乾順恐宋軍乘勢來攻,再次派遣李造福和田若水出使遼國,請遼國出面與宋講和,歸還所侵疆土。

天祚帝見上次高階禮沒能為西夏求得和解,感到過意不去,也覺得自己有失顏面。心中思忖:朕與趙佶同年即位,朕還年長他八歲,竟然不給面子。宋朝的歷代皇上都不敢這麼幹,對遼國提出的要求都給予滿足。朕再遣使宋朝,趙佶這小子若還不給面子,就不要怪朕了。

天祚帝在心裡下了狠,命樞密副使蕭良出使宋朝,同時命西北路招討使耶律斡特刺領軍萬人,屯駐邊界,以張蕭良聲勢。

蕭良在路上就想,高階禮沒完成使命,自己如何完成使命?大宋朝數戰得勝豈可罷兵,還要退還所佔土地。想來想去,拿定了主意。

蕭良覲見了宋徽宗,遞上國書,拿話提醒這位年輕的皇上,不卑不亢地道:“前次我國使者出使貴國,所請被拒絕,我聖主不悅,對臣下道:‘遼宋自澶淵之盟結為兄弟之國,兩國往來親密無間,所請無有不從。宋君新立,何以忘卻?’此次命臣覲見議事,聖主面諭微臣:南朝如不準所請事宜,你就老死汴梁。臣以實相稟,不敢隱瞞。”

宋徽宗一聽,感覺事態嚴重,他拿眼睛斜了一下蔡京,蔡京微微點頭。宋徽宗對蕭良道:“貴國所議之事,關係遼、宋、夏三國關係,此事重大。請貴使館驛安歇,朕與宰臣商議,再復貴使。”

蕭良右施禮:“臣謝皇上。”

宋徽宗見蕭良出了大殿,對群臣道:“遼使再為西夏所請退兵還地,眾位愛卿意下如何?”

蔡京出班奏道:“皇上莫憂,此事易耳。戰與不戰,退與不退,在我朝不在西夏。以臣之見,先答應遼國罷兵退地,給遼國臉面,不失兩國之好。日後再尋機討夏,遣使復遼告知,非我挑起事端。”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景福殿使、襄州觀察使童貫奏道:“宰相之計甚妙,先答應遼國何妨,日後尋夏之過再戰,責不在我在夏。”

“好。”宋徽宗聽蔡京和童貫所奏,十分讚賞,於是傳旨:“回覆遼使:同意遼國所議,罷兵退地。”

暫短的夏季來到寧夏平原,這個季節是興慶府最為美好的季節。

宋夏和好了,不再打仗了,給興慶府帶來了喜慶。溫暖的陽光照耀著都城,城頭上的旌旗在宣風中徐徐飄動,站崗的軍兵盔明甲亮,刀槍林立。城門洞開,人們出出進進,一派繁忙和諧。城中,人們喜氣洋洋,商賈興隆,熱鬧非凡。城外一片碧綠,莊稼長勢喜人,豐收在望。條條河渠閃著金色的波光,在興慶府周圍流動。西面的賀蘭山,更加青翠蔥蘢。

寧夏平原無愧塞上江南,魚米之鄉的美譽。

大殿裡,李乾順端坐,兩邊文武大臣肅立。

嵬名濟出班啟奏:“臣啟皇上,臣出使遼國,為皇上請尚公主,遼主曾對臣許諾,挑選公主,擇期婚配。臣建議再去遼國請議婚事。”

李乾順大喜:“好,如今重逢太平,山青河晏,國泰民安,正可談及婚事。這是我國的大事,還是由叔父使遼為好。”

嵬名濟施禮:“臣遵旨,準備停當,即可啟程。”

遼乾統五年、夏貞觀五年(公元1105年)四月初,嵬名濟一行來到遼國西京道鴛鴦泊。天祚帝微服視民疾苦,查訪後遊幸鴛鴦泊。

嵬名濟獻上禮品,提出婚事。

“朕已為夏國主挑選了佳女。”天祚帝欣然應允,封宗族女南仙為成安公主,歸嫁李乾順。

成安公主出嫁之日,天祚帝命大將蕭合達領軍護送。眾大臣和軍民歡送,大車載著成安公主和豐厚的嫁妝,浩浩蕩蕩地奔西夏而去。

注 1 姻婭:親家和連襟,泛指姻親。

注2 鴛鴦泊:古湖泊名,因水禽中鴛鴦最多得名。即今河北省張北縣西北安固裡淖。遼時皇帝常到此行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