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西夏風雲最新章節列表 > 第040章 和約之爭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040章 和約之爭

鄜延鈐轄張崇貴得知李繼遷亡故,心想李德明初立,正是招降的大好時機。於是派人給李德明送來書信,諭以朝廷恩信,勸其歸降。

李德明遣使回覆:守喪難發表章,請待釋服稟命。

張崇貴給朝廷上奏章,建議遣使西夏弔唁慰問,令大臣使夏,召其親信張浦等議和。

朝中多數大臣認為此時正是招撫李德明的時機,邊臣也認為李德明初立,可行招撫。

鎮戎軍知軍曹瑋上書:

李繼遷擅據平夏之地二十年,兵不解甲,使中國有西顧之憂。今國

危子弱,不即捕滅,後更強盛,不可制。願給臣精兵,出其不意,擒德

明送闕下,收復河西為郡縣,此其時也。

宋真宗覽畢曹瑋的奏摺,放在了一邊。心裡道:擒德明送闕下何談容易,想當年李繼遷流竄大漠,五路進剿,三十萬大軍,都沒剿滅,而越戰越強。今羽翼已豐,更無可奈何。

宋真宗還是寄希望於和談,能不打仗,還是不打仗為好。於是,派遣遣使臣,到西平府會見李德明。

宋朝使者來了。李德明不卑不亢地接待了宋朝使者,使者向他宣讀了聖旨。他一聽就明白了,張浦和野利仁榮也聽明白了。

李德明接過聖旨,對使者道:“謝皇帝隆恩,歸降一事,容臣與族人商議。”

使者道:“吾皇仁心宅厚,不念舊惡,寬宥為懷。望西平王審時度勢,順應天意,歸順朝廷。”

送走宋朝使者,李德明又看了一遍聖旨,然後將聖旨遞給張浦和野利仁榮:“請軍師和仁榮先生看看。”

張浦接過聖旨,和野利仁榮一起觀看。二人看完,相互看看。

“若反,天兵臨界,境內糜沸,生靈塗炭,傾巢之危。若歸,坐擁鎮守,歲賜無數,金帛滾滾,物阜民豐,河清海晏。歸也反也,利弊昭然,無須三思而行。”張鋪念出聖旨上的詞語,點頭稱讚,“寫的好,寫的好。”

野利仁榮道:“宋朝偃武修文,華章錦詞,超越歷代,就連聖旨都有如此文采。”

張浦對李德明道:“宋朝之意非常明顯,就是讓少主歸附。”

李德明道:“是啊,大宋就是讓我投降。”

“少主,少主。”李繼瑗急急忙忙地進來,將手裡的東西交給李德明,“少主,你看看。”

李德明接過一看,臉色大變。

張浦和野利仁榮看李德明的神色不對,齊聲問:“少主,怎麼了?”

李德明道:“這是真宗皇帝的詔書,不是給我的,而是給我西夏蕃部萬山、萬遇、龐羅逝安、萬子等都虞候和吳守正、馬尾等軍主的詔書。詔書上言,凡是具有都虞候和軍主之職的人,能率部下歸順者,授團練使,銀萬兩、絹萬匹、錢五萬緡、茶五千斤;其有亡命叛去者,釋罪甄錄。”

野利仁榮氣憤地道:“宋真宗這招真陰毒啊,明著招降我們,暗中卻策反我部的下屬。”

李繼瑗焦急地道:“我聽說夏州蕃部指揮使都尾率領其族投降了宋朝,皇上授予他團練使。”

“啊!”李德明吃驚地看著三叔,焦急地道:“都尾竟然投降了宋朝?”

李繼瑗回道:“是,他已經投降宋朝了,還有部族準備投降。正好軍師和野利先生在,你們快拿主意吧。”

張浦對李德明道:“少主不要著急,你忘記了西平王的臨終遺言嗎?”

李德明道:“我沒忘,永遠也忘不了父王的臨終囑咐。”

張浦道:“先王遺命,應該上表請歸。只是當時請歸,恐為宋朝輕視。現在,我們已殺潘羅支,收復涼州,國威即振。這個時候請歸,大宋朝也不敢輕視,正是大好時機。少主既然沒忘,可行先王遺言。”

“對對。”李德明對張浦道:“謝軍師提醒。”

就在此時,殿外響起宮女的聲音:“稟西平王,大喜,大喜。”

“大喜?”李德明一愣:“進來。”

宮女進殿跪倒:“稟西平王,衛慕王后誕下王子。啼聲英異洪亮,兩目奕奕有青光。”

“好好,太好啦。”李繼瑗滿面喜色,樂不可支:“我大夏後繼有人啦。”

野利仁榮和張浦對李德明賀道:“恭喜西平王,賀喜西平王。”

“謝二位先生,同喜同賀。”李德明大喜,對宮女道:“回宮稟告王后,此子取名元昊,字嵬埋。”

“是。”宮女起身,“奴婢回宮即稟明王后。”

李德明三娶:一娶衛慕氏,次娶咩米氏,三娶訛藏屈懷氏。衛慕氏,乃銀州大族,嘗與李德明遊覽賀蘭山,夜夢白龍繞體,遂身懷有孕,懷胎十二月,至是月五日分娩。党項語“嵬”為漢語“惜”,“埋”為漢語“富貴”。嵬埋即珍惜富貴之意。

李繼瑗看著幾位,歡快地道:“我等研究與宋和談,王子元昊降生,好兆頭,好兆頭啊。”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李德明笑道:“三叔叔說的好,我們就給大宋皇上上一表。”

於是,張浦代為李德明書寫了一章忠貞不渝、言辭懇切的上表:

同軌同文,王者大車書於一統;至神至聖,遠人瞻天日於無疆。

臣父承閫邊陲,蒙恩優渥。方且心乎王室,拱北極而抒誠;靡意難

起同袍,糾西蕃而生事。遂致鞠躬盡瘁,齎恨莫伸。然而戀闕深情,平

時懇切;作忠遺教,垂沒叮嚀。臣賦性顓蒙,素懷恭順。恭維皇帝陛下,

德超邃古,道建大中。海不擇乎細流,朝宗者必納;山豈遺乎土壤,環

曏者鹹依。

伏望俯鑑孤忠,得盡小心翼翼;垂憐微末,克遵先訓諄諄。存沒銜

恩,子孫感德。

宋景德二年(公元1005年)六月,李德明派遣牙將王旻,奉表到鄜延路鈐轄張崇貴那裡,請求歸服。

張崇貴將降表送到朝廷,並上表建議朝廷接受請降,恩信於李德明。

宋真宗御覽上表,心中歡喜,遣侍禁夏居厚出使西夏,持詔答之,賜李德明錦袍、銀帶。

事關重大,宋真宗又遣閣門通事舍人焦守節,到延州會見張崇貴,將朝廷所定和議條件交予,面授方略,責成他與西夏和談。

宋朝的條件是:李德明自為誓約;疆土為平夏舊地;歸還靈州;遣子弟入京師宿衛;遣散蕃漢大軍;送還掠去的宋朝官吏及人口;邊界發生糾紛稟明朝廷服從朝旨。如李德明同意以上七事,則許以定難軍節度使;給予歲賜;給與內地節度使的俸祿;准許夏人進入內地貿易往來;取消青白鹽入宋的禁令。

李德明拿著宋使送來的歸順條款,看了一遍又一遍,將條款遞給張浦和野利仁榮,“請二位先生看看。”

兩人也看了幾遍。

野利仁榮道:“少主,宋朝給與的優惠條件,老臣看還行。只是這要求不能全部答應。其中歸還靈州之地、疆土只限平夏舊地和子弟進京不妥。靈州是先王多次征討,無數將士的生命換來的。還有‘遣子弟入京師宿衛’,說得好聽,是‘宿衛’,其實就是人質。老臣以為這三條,萬萬不可。”

李德明點點頭,看著張浦:“軍師以為如何?”

張浦道:“野利先生說得對,靈州之地十分重要。靈州在我,則疆土連成一片,無後顧之憂。靈州在宋,則於我如與虎同榻,坐臥不寧。靈州不還,疆土一條則廢。子弟入京,其意不言自明。”

李德明道:“二位先生說得是,我也覺得這三條不妥,其餘可許。”

二人回道:“甚好。”

於是,李德明派張浦去見張崇貴,不同意歸還靈州和遣子弟入京。宋夏雙方使者你來我往,爭爭吵吵,各持己見,各不相讓。

宋朝依然堅持歸還靈州和遣子弟入質,西夏則堅持己見,和談陷入僵局。

張浦向李德明建議:“以戰促和,談判得不到的東西,就用戰爭來贏得。”

李德明讚道:“好,就依軍師之計。”

一支夏軍越過屈野河上游,進攻麟州的銀城、大和堡、神堂寨。一支夏軍出白馬川,進攻青崗峽、歸順堡、安邊城。

鄜延鈐轄張崇貴築臺於保安軍北,招降蕃族,共定盟約。歸順宋朝的蕃族越來越多。

萬子軍主不響應宋朝的招降,率本族過無定河,襲擊永寧寨。鎮戎軍知軍曹瑋領軍,會合藥令族首領合蘇進攻萬子軍。萬子軍大敗,被殺百人。蕃官茄羅、兀贓、成王等見宋軍勢大,皆獻馬贖罪,請內附。

西夏孔目官何憲乘西夏忙於戰事,帶領全家向南奔去。其人乃靈州人,昔日李繼遷攻破靈州城時,愛其才幹,命其掌管西夏兵事。李德明即位後,授予孔目官之職。他心念宋朝,閤家奔到延州。宋真宗下旨傳何憲進京。

李德明不甘失敗,再遣夏軍出擊,攻堡拔寨,大肆搶掠。一時間,宋夏交界殺聲震天,狼煙滾滾。

宋朝君臣大驚,急忙派遣大軍東西應付,並遣使西夏,責問李德明。西夏針鋒相對,毫不示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