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法蘭西1794最新章節列表 > 第134章 三位王子的初見 (中)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34章 三位王子的初見 (中)

斯海爾德河,又稱斯凱爾特河、施凱爾特河。它發源於法國北部聖康坦以北,經比利時,在荷蘭注入北海。這條河流全長435公里,不僅支流眾多,而且水量充沛,在中下游適合航運。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早在古羅馬帝國時代,斯海爾德河就已經是一條連線歐洲大陸深處,至羅馬治下的不列顛的水道,成為通羅馬的條條大路之一。

也是這個時候開始,斯海爾德河流域逐步成為西歐的一處富庶之地,尤其是羊毛和棉紡織品為主的工商貿易,在此興旺發達。

至於彭特阿奇,原本就是為紡織品的航運中轉,孕育而生的小鎮。從這個鎮子裡那一片規模不小的中轉倉庫,就能充分說明彭特阿奇當年的繁華。

只是持續兩年多的戰亂,導致小鎮彭特阿奇失去了貿易中轉地位,目前鎮上的眾多倉庫基本上都已荒廢,至於居民也從鼎盛時期的3千人,降到現如今不足5百人。

夜裡九點左右,在來復槍聯隊的陪同下,安德魯一行抵達了斯海爾德河。此時,沿河兩岸的槍炮聲已逐漸平息。

在渡口那邊,收到安德魯信函的卡爾大公,同樣下令其指揮的聯軍部隊停止炮擊,並將臨河小樓以及周邊倉庫團團包圍,不再進攻。

據過河信使收集到的情報顯示,軍團司令官皮什格魯和前鋒旺達姆將軍,以及大約千餘名法軍官兵被困於此。

即便是再算上戰鬥中,從浮橋跑回或是河裡游回的2000名遊兵散勇,兩項資料加起來也不過3000人。

這就意味著渡過斯海爾德河的法軍8千前鋒部隊,在卡爾大公的突擊騎兵的猛攻之下,短短3個小時內,就損失了5000人左右。

塔讀小說,無廣>告^線上免。費閱&讀!

其損失程度,已經超過了這幾日以來,在整個圖爾寬戰役之中,北方軍團兵力的損耗總量……

法軍一側,當下在斯海爾德河西岸組織佈防的是伯納德將軍,因為之前拉撒勒騎兵團參戰的緣故,使得兩位將軍的關係還算不錯,再加之安德魯出示了代理軍團司令官索漢簽發的手令,這位贏得了魯貝村勝利的將軍,很是爽快的將沿河防務統統交給了安德魯。

所以在一刻鍾之前,伯納德將軍已經下令,將麾下包括炮兵在內的2萬兵馬,向後退守半法裡,重新組織防禦。

此刻,在彭特阿奇對岸的法軍,也只有席塞爾中校的400來復槍手,外加拉撒勒少校的200騎兵,以及從伯納德所部借來的100多工兵與木匠,他們在緊急製作過方便過河的小船,以及停在河中的大木筏。

撤走對岸的所有火炮,並將斯海爾德河西面的法軍數量減少到8百人以下。這是卡爾大公向對岸法軍指揮官,提出進行和談的一個先決條件,安德魯沒有任何遲疑就接受了,並遵照執行。

不僅如此,安德魯還建議雙方互派五名非武裝的觀察聯絡員,以及在沿河兩岸燃燒數十座篝火提供照明,以增強彼此間的信任感。

對於法軍指揮官的這個建議,卡爾大公似乎還在猶豫,但一旁包括摩爾在內的幾位英國將軍卻等不及了,一直嚷嚷自己必須要過河,那是他們迫切想知道指揮官約克公爵的近況。

雖說光榮革命之後的英國君主立憲制,已成功實施了一百多年,但漢諾威王朝依然在英國的政屆與軍屆,都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力,更何況被俘的約克公爵,還是他們的上司,英國遠征軍的司令官。

很快,安德魯這邊派出了席塞爾中校等五人前往對岸,並向據守倉庫小樓的皮什格魯彙報相關情況;而在聯軍那一邊,則是英國將軍約翰·摩爾親自帶隊,乘坐一艘木船來到法軍陣地。

在得到安德魯的允許後,這位眉毛濃密、神情固執的摩爾將軍直接上到金色大馬車的車廂裡,與約克公爵見面。此外,摩爾等人還要清點用於戰俘交換的英軍被俘人員。

本書~.首發:塔讀*小@說-APP&——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透過雙方信使的頻繁往來,安德魯和卡爾大公雙方最終達成一攬子交換協議:除了拿英國的弗雷德裡克王子,來交換法軍的皮什格魯和旺達姆兩位將軍之外,安德魯還需要用2百名被俘的英國騎兵,換取陪同皮什格魯堅守小樓與倉庫的那一千名法軍勇士。

至於1:5的交換比,英方並不虧。原本騎兵與步兵就是1:3或5的力量對比。此外,被困守的法軍士兵手中還有武器彈藥,如果進行拼死抵抗,也能殺傷不少聯軍官兵。

在雙方進行戰俘交換之前,安德魯騎著自己的“寶馬”,微微駝著腰身,密切注視著河對岸小鎮的動靜。在他身旁是留著倒八字鬍的拉撒勒少校,後者嘴上叼著那支並未點燃的菸斗。他們在馬上凝然不動,戰馬四蹄挺立,只輕輕播動著鬃毛。

深夜十點左右,法軍工兵製作的大木筏已經建造完畢,士兵們首先將這個木筏推下斯海爾德河中。

為了讓它能夠停在河面最中央的位置,並與河兩岸距離相同,法奧兩國的工兵相互協作,在木筏的東西兩端,繫上了數根粗大的纜繩,還在木筏四周放置了一排排燃燒的火把。

很快,安德魯跳下“寶馬”,他在英國將軍摩爾的陪同下,走向一艘要載他至大木筏處的小艇;而在對岸,席塞爾中校同樣正陪同著卡爾大公,擺渡到河中央的大木筏上。

非常慶幸的是,天空中稀稀疏疏的雨水已徹底結束,微風漸起,朝河面吹出一道道白紋,在篝火與火把的映照下,顯得格外柔和。

此時此刻,穿越者感覺很自豪,那是他又一次剽竊了10多年後,拿破崙皇帝與沙皇亞歷山大,在涅曼河會面的場景。

不過很可惜,河面互換戰俘一事,至少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之內,都不能將真相公佈於眾。無論是法國這邊,還是英國那邊,大家都丟不起人。

至於奧地利方面,卡爾大公由於放棄唾手可得的重大勝利,從而贏得了英國王室的友誼,為奧地利在聯軍內部加分不少,相信英格蘭銀行提供的軍事援助,又會增加不少。

安德魯與身後的英國將軍沒有任何交談的意願,他一言不發的踏上木筏,獨自前行。此時,卡爾大公的小船同樣慢慢的靠近木筏。很快,奧地利王子也踏步上來。

在安德魯眼中,卡爾大公相貌談不上英俊二字,身材高大但不強壯,臉色也有些蒼白,估計是連續十多個小時,長途奔襲彭特阿奇之後,顯得過於勞累。

可儘管如此,會客前的卡爾大公,依然忘不了貴族禮儀,他在頭髮撲上撲粉,而黑白翎毛帽下之下的,是一套穿著金邊的白色軍禮服,他右肩上的金色飾帶閃閃發光,就連身上佩帶的寶劍和短靴在白褲下顯得很突出。

相比而言,安德魯身上的這一套共和國的將官制服,在整體效果而言,比起奧地利的年輕上將,自己要簡陋或是寒酸很多。

好在安德魯並不在乎這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