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玄幻 > 洪荒之明玉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九八章 聞太師往討西岐(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九八章 聞太師往討西岐(一)

再說聞仲外出征戰數載,才一回朝歌便發當年先帝許於紂王的諸多輔政大臣十之八九都已故去。便是首相商容比干也都逝去,使他不由感到世事蒼桑,歲月不饒人。

哪裡這聞仲多年在外不聞政事,多日之後這才得知朝中諸友亡故之由,不由大怒,只恨那紂王敗壞成湯江山,使無數能臣賢士不得好死,更是逼反天下眾諸候,讓聞仲不由有些無所適從。

突一日,聞仲鳴鼓上殿,與紂王諫十策此救國危,哪知紂王已經是爛泥扶不上牆,不由灰心。只得藉口西岐不尊王朝,而領軍外出討戰,不願再立於朝中與奸妄同臣。

這紂王正因天下反叛諸候怒惱,卻無良方,先前數路大軍討西岐皆大敗而歸。如今聞仲請命出討,再合他心意不過,馬上同意,更是把朝中兵符賜於聞仲,便他快快離去朝歌,好讓自己快活。

這聞仲三朝臣,性剛直,便是紂王也讓他三分。自聞仲回朝之後,便不得痛快,行事行樂都顧忌七分。聞仲見紂王如此,只得無奈領軍再出朝歌。

話說,聞太師對紂王失望,不願常居朝歌。正好西岐姬發自立為武王,不朝成湯,便意討伐。如今天下能滅商者只有周室,故而聞太師提大兵三十萬,出了朝歌,渡黃河,兵至澠池縣。

其時總兵官張奎迎接至帳前行禮畢,太師問道:“吾往西岐,那一條路最近?”張奎不敢怠慢連忙告訴聞太師曰:“往青龍關最近,不過二百裡。”

遂後聞太師令大軍休整一日夜,第二天,太師傳令大軍:“往青龍關去。”於是人馬離了澠池縣,往青龍關行來;這一路上旗招展,繡帶飄搖,當真好是精銳人馬。

怎見得?此有詩為證:“飛龍紅纓閃閃,飛鳳紫霧盤旋;飛虎騰殺氣,飛豹蓋地遮天。擋牌滾滾,短劍輝輝;擋牌滾滾,掃萬軍之馬足;短劍輝輝,破千重之狼銃。大刀,雁翎刀,排開隊伍;金,蕩蕩朱纓;太阿劍,昆吾劍,龍鱗砌就;金裝鐧,銀鍍鐧,冷氣森嚴:畫戟,銀尖戟,飄蕩豹尾;開山斧,宣花斧,一似車輪。三軍吶喊撼天關,五色旗搖遮映日。一聲鼓響,諸營奮勇逞雄威;數捧鑼鳴,眾將委蛇隨隊伍。寶纛下,瑞氣籠煙;金字令旗,來往穿梭。能報事柺子馬緊挨鹿角,能衝鋒連珠炮堤防劫營。”

這正是:騰騰殺氣滾徵埃,隱隱紅雲映綠苔;十里只聞戈甲響,一座兵山出土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話說聞太師帶琿兵過了青龍關後,道路變的崎嶇窄小,只容一二騎並行;人馬甚是難走,跋涉更覺險峻。

聞太師見如此艱難,悔之不及,心中暗自叫苦:“早知如此,不若還走五關,方便許多。如今反耽誤了路途,便如此行走。”

這倒不能怪張奎,此路小股行軍確是可能,也快的多。但聞太師帶三十萬軍,便有些艱難了。也是聞太師失了計較,此非吉兆,恐征討西岐不會太順利。

這一日聞太師領軍來到黃花山,只見一座大山,遠觀山山青疊翠,近觀山翠亞青山。山青疊翠,參天松婆娑弄影;翠疊青山,靠峻嶺逼陡懸崖逼陡澗。綠檜影搖玄豹尾,峻懸崖青松折齒;老龍腰望上看似梯似鐙,望下看如穴如坑。青山萬丈接雲霄,鬥澗鶯愁長地戶。

此山到春來,如火如煙;到夏來,如藍如翠;到秋來,如金如錦;到冬來,如玉如銀。到春來,怎見得如火如煙?紅灼灼夭桃噴火,綠依依弱柳含煙。

到夏來,怎見得如藍如翠?而來蒼煙欲滴,月過嵐氣氤氳。

到秋來,怎見得如金如錦?一攢攢一簇簇俱是黃花吐瑞,一層層一片片盡是紅葉搖風。

到冬來,怎見得如玉如銀?水幌幌凍成千塊玉,雪濛濛堆疊一山銀。山徑崎嶇,難進難出;水途曲折,流去流來。樹梢上生生不已:鳥啼時韻致幽揚;正是觀之不舍,樂坐忘歸。

當真是“一山未過一山迎,千里全無半點平;莫道牧童遙指處,只看圖畫不堪行。”

話說聞太師看此山險惡,傳令大軍安下人馬,催開黑麒鱗,自上山來觀看。 見有一程平坦之地,好似一個戰場。

太師不由拍手而嘆曰:“好一座山,若是朝廷寧靜,老夫來黃花山,避靜消閒,多少快樂?”

立於山上,又見依依翠竹,古木喬松,賞玩不盡。正看此山景緻,忽聽腦後一聲鑼響;太師急勒轉坐騎,原來是山下走陣,走的乃是長蛇陣,陣頭一將,面如藍靛,發似硃砂,上下獠牙,金甲紅袍,坐下陣馬;手使一柄開山斧。

聞太師探看走陣,不覺被山下士卒,看見聞太師身穿紅袍,坐騎一獸,用兩根金鞭,偷看陣勢;士卒竟不走陣,來報主將:“啟大王!山上有一人,探看吾等巢穴。”

那人聽士座如此見說,抬頭一看,不由大怒,那人當真是不知自己威風,竟然立於山上探看,遂速命退了軍陣,把馬一磕,向那人走上山來;聞太師看見一將飛來,甚是英雄,十分勇猛,心中暗想:收得此人,去伐西岐乃是用人之際,心上正是躊躇,不覺那馬已到面前,只見來將大呼曰:“你是何人,好大膽敢來探吾山穴?”

聞太師也不惱他,只是與他拱手揖曰:“貧道看此山幽靜,欲在此結一茅庵,早晚誦一二卷黃庭,不識將軍肯否?”

來人見聞太師身穿甲盔,以為他戲弄自己,不由大怒罵道:“好妖道,安敢戲吾!”語罷催開駿馬,揮著手中大斧飛來直取聞仲,聞太師見向自己打來,用金鞭急架忙迎;鞭斧交加,大戰在高山之上。

聞大師征伐多年,不知見過多少豪傑,又曾與金靈聖母修行多年,一身道行更是已達金仙,那裡把他放在眼裡;見這將使的斧,也有些本領,起了愛材之心:“待吾收了此人,往西岐去,雖無大成,亦有小就。”太師把騎一撥,往東就走;那人見此,也追趕過來。

聞太師聽腦後鈴聲響亮,把金鞭一指,平地現出一座金牆;把這一員大將,圍在裡面,用金遁住了。太師依舊還往這山上下了騎,倚松靠石坐下。

聞太師看另有幾道殺氣,隱在山中,默然不提。且說小校上的山來又與其中一將報道:“啟二位大王!有一穿紅的道人,把大王引入一陣黃氣之內,就不見了。”二將急問報事嘍羅:“如今在那裡?”小校答曰:“如今現在山上坐著。”

二人大怒,忙上馬持兵,眾嘍羅齊聲吶喊,殺上山來。聞太師看見,慢慢的上了黑麒麟,把金鞭一指,大呼曰:“二將慢來!”二將見聞太即是三隻眼的道人,也自驚訝;乃前喝曰:“你是何人?敢在此行兇?將吾兄長攝在那裡去了?好好送還,饒你一命!”

聞太師笑道曰:“方才那藍臉的,無知觸我,被我一鞭打死了,你二人又來做甚麼?我非有別意,欲在此黃花山修煉,你二人肯麼?”

二人一聽聞仲此話大怒,把馬催開,再不與聞仲說慶,一個使便取,一個使雙鐧打來。聞太師使開金鞭,也自衝殺上下,三騎交加。聞太師勒轉黑麒麟往南就走;二將趕來,太師把鞭一指,將水遁了張天君,木遁遁了陶天君。

此一回乃是聞太師專來收這鄧、辛、張、陶四天君;閒太師依舊還坐在山坡之上。

且說嘍羅來報辛天君;辛天君正在山坡後收糧,忽見小嘍羅來報:“大王禍事不小!” 辛環不解問曰:“有何事?”小校曰:“三位大王,被一道人打死了。”

辛環聽說,大叫一聲;“氣死我也!”忙提鑽,將脅下雙肉翅一夾,飛起空中。一陣風響,只聽得半空中聲似雷鳴,至山上大呼曰:“好妖道! 將吾兄弟打死,豈可讓你獨生乎?”

聞太師當中眼睜開看時,只見這人好一副兇惡之像;二翅飛來,空中響,頭戴虎頭冠;面如紅棗色,頂上寶光寒。鑽定天下,獠牙嘴上安;一怒無遮擋,飛來勢若鸞

話說聞太師見而大喜,真奇異豪傑!那人照聞太師頂上一打來,太師用鞭急架忙迎,鞭驍勇,殺法精奇。太師掩一鞭,望東便走;辛環大呼:“妖道那裡去?吾來了!”說罷把雙翅二夾,即到頂上。

他不知聞太師有多大本領,任意行兇。聞太師自忖:“五遁之中,卻遁不得此人。”

且將金鞭照路旁一塊山右,連指兩三指,命黃巾力士:“將此山石把這人壓了。”力士得法旨,忙將此山石平空飛起,把辛環挾腰壓下來。

此人怎知聞太師, 玄中道術多奇異,倒海移山談笑中。 剛把這辛環壓住了。聞太師勒轉黑麒麟,興鞭照頂門上打來;辛環大呼曰:“老師慈悲!弟子不識高明,冒犯天威,望老師赦宥若得再生,感恩非淺。”

太師把鞭放在辛環頂上曰:“你認不得我。吾非道者,我是朝歌聞太師是也。因征伐西岐,徒此經過,你那藍臉的人,無故來傷我;你還是欲生乎?欲死乎?”辛環大叫:“太師老爺!小的不知是太師駕過此山,早知應當遠迎。冒犯天顏,萬望恕小人死罪!”

聞太師聽後點頭曰:“你既欲生,吾便赦你。只是要在吾門下,往徵西歧;若是有功,不失腰玉之福。”

辛環大喜曰:“若是貴人肯提拔下士,末將願從麾下指揮。”

聞太師見狀,把鞭一指,黃巾力士將山右揭去,辛環站不起來,半響方能站立,拜倒在地。聞太師扶起,太師收了辛環,方倚松靠石坐下。辛環站在一旁,聞太師問曰:“黃花山有多少人馬?”

辛環答曰:“此山方圓有六十裡,聚嘍羅,一萬有餘,糧草頗多。”聞太師不覺大喜,辛環跪下哀告曰:“前來三將,望太師老爺一例慈悲赦宥。若得回生,願盡駑駘,以報知遇之恩。”

聞太師向他問道:“你還要他來?”辛環曰:“名姓雖殊,情同手足。”聞太師極為讚許,說曰:“既然如此,你等也是有義氣的。”

辛環站開了,聞太師發手一雷,振動山嶽。且說遁的三將,一時揉眉擦眼,鄧天君不見了金牆,張天君不見了大海,陶天君不見了大林。三將走馬回山,只見辛環站在那穿紅的道人傍邊,鄧忠大怒,聲若巨雷,大叫:“賢弟與吾拿住那妖道!”

話還未了,張、陶二將齊叫:“齊拿妖道!”

話說三將齊來發怒,辛環急上前忙止曰:“兄弟們不得妄為,快下馬來參謁。此是朝歌聞太師老爺。”三將聽說聞太師,滾鞍下馬,拜伏在地,口稱:“太師!久慕大名,未得親覿尊顏。今幸天緣,大駕過此,末將等有失迎迓,致多冒瀆。適誤犯,望太師老爺恕罪。末將等不勝慶幸。”

一番相識之後,眾將請太師上山,聞太師聽說亦喜,隨同眾將上山。

這聞太師收半路收得四將,相互一番客氣之後,便再次行往西岐。聞太師因行路差錯,還沒到西岐便被發現。

這聞太師素有威名,又為截教門下,姜子牙也是有些為難,便發令符向玉虛宮諸位師兄求救。此當封神大戰生,玉虛門下諸多三代弟子一一息了學習,皆往西岐趕來,其中首先來的便是臨潼關李靖三子哪吒,乃是雲霄洞太乙真之徒;隨後又來了武成王之子黃天化,師從青峰山紫陽洞清虛道德真君,之後又來了玉泉山金霞洞玉鼎真人之徒楊戩,各個武藝不凡,各有神通。

聞太師剛一到西岐城下,正是人困馬乏之時,被這四人出去偷了營寨,損了一萬大軍,無奈之下只得退兵三十裡。聞太師雖然神通不小,可也敵不過那四人,只是暗自愁苦,想著應敵之方。

一日,有帳下大將與聞太師說道:“西岐擁有神仙之士,太師莫非無有師門,不如去請幾位來援助,當可破那西岐!”

聞太師聽後不由大叫一聲,恍然大悟。他早聽老師與他說過,玄門神仙犯殺劫,曾有七教聖人封神一事,要門下弟子入世渡劫。才想到西歧那四位小將當是闡教門下弟子。只是不知,闡截二教聖人同為三清一脈,為何助周而阻商。

想到自己若是把師門中的諸道友請來,便要與闡教一脈相互廝殺,不由又有些為難。如何反覆,聞太師即不想去求師門,可又破不得西岐。最終只得出了軍帳,四處尋訪道友。

話說聞太師的黑麒麟,周遊天下,霎時可至千里;其日行到東海金鰲島,太師觀看海青山幽靜,因嗟嘆何:“吾因為國事煩瑣,先王託孤之重;何日能脫卻煩惱,靜坐蒲團,參妙悟玄,閒看黃庭一卷,任烏兔如梭,曰有於我?”

這裡真是個好海島,有無窮奇景;勢鎮汪洋,威靈搖海;潮湧銀山魚入穴,波翻雪浪蜃離淵。木火方隅高積土,東西崖畔聳危巔;丹怪石,峭壁奇峰。丹上綵鳳雙鳴,峭壁前麒麟獨臥;峰頭時聽錦鸞啼,石窟每觀龍出入。林中有壽鹿仙狐,樹上有靈禽玄鳥;瑤草怪花不謝,青松翠柏長春。仙桃常結果,修竹每留雲;一條澗壑藤蘿密,四面源堤草包新。正是:百川會處擎天柱,萬劫無移大地根。

話說聞太師到了金鰲島,下了黑麒麟,看了一回,各處洞緊閉,並無一人,不知往那裡去了,靜悄悄的。聞太師沈吟半響,自思不如往別處去罷,便上了黑麒麟,方出島來,突後有人叫曰:“聞道兄!往那裡去?”

聞太師回顧,不想見來者乃菡芝仙也。忙上前稽首曰:“道兄往那裡去?”

菡芝仙答曰:“今特來會你。金鰲島眾道友,為你往白鹿島去取陣圖;前日申公豹來請俺們,說你自西岐被阻,便要往西岐助你。我如今在八卦爐中煉一物,功尚未成;若是完了,隨即就至。眾道友現在白鹿島,道兄你可速去!”

聞太師聽說後不由大喜,遂辭了菡芝仙,逕往白鹿島來;霎時而至,只見眾道人或帶一字巾,九揚巾,或魚尾金冠,碧玉冠,或挽雙抓髻,或頭陀樣打扮,俱在山坡前閒話,坐在一處。

聞太師看見大呼曰:“列位道友,好自在也!”

眾道友回頭見聞太師,俱起身相迎,內有秦天君曰:“聞道兄征伐西岐,前日申公豹在此相邀助你;吾等在此煉製十陣圖,方得完備。適道兄降臨,真是萬千之幸。”

截教聖人老爺通天道人得誅仙四劍,祭煉多年,悟通陣道之藝,傳於門下眾仙,故而截教弟子多精通陣道之法。聞太師聽到秦天君話後,不由好奇的問道:“不知道兄煉的是那十陣?”

秦天君喜曰:“吾等這十陣各有妙用,到時至西岐擺下,其中變化無窮。”說罷取出陣圖讓聞太師觀看。

聞太師看罷不由問曰:“為何只有九位,卻少一位?”素天君笑應曰:“金光聖母往白雲島去,他的『金光陣』,其玄妙大不相同,因此少他一位。”(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