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玄幻 > 洪荒之明玉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四O章 姬周室代商湯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四O章 姬周室代商湯

眾諸侯隨武王、子牙一同來到九間殿,只見丹揮之下大小將領、頭目你擠我碰,擁簇在兩旁。子牙傳下令去:“軍士們先去將宮中大火撲滅。”

武王對子牙說:“紂王無道,殘害虐待人民,而那六宮還在紂王身旁,其中宮女、宦官被害得更慘。今日軍士去救火,難免傷到這些無辜。相父應當先下令禁止,不要讓那些剛脫苦海之人又受慘害。”

子牙聽了,急忙傳令說:“凡是軍士將校,只允許救火,不要任意施暴,敢有違犯軍令,擅自取走宮中一件器物、殺一個人的,斬首示眾,決不寬容。你們要明白這一點。”

他的話音剛落,只見那些宮女、侍衛宦官、軍官一齊高呼:“萬歲!‘武王即在九間殿中與眾位諸侯一同觀看軍士們救火。

武王猛一抬頭,看見大殿東側有黃澄澄的二十根大銅柱排立兩邊,於是問道。“這些銅柱都是什麼東西?”子牙說:“這些銅柱就是紂王所製造的炮烙之刑。”

武王說:“善哉!善哉!不但臨受刑的人死得極慘痛,只讓我今天一看,也覺得心驚膽戰。紂天子真可說是太殘忍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姜子牙帶領武王進入後宮,到摘星樓下,只見至盆之內,蛇蠍上下翻騰,白骨遍地,骸骸亂滾。又見那酒池中陰風慘慘,肉林下冷霧迷漫。武王問道:“這是什麼緣故?”子牙說:“這是封紂做成的蠶盆,殺害宮人用的,左右兩邊就是酒池和肉林了。”

武王說:“太慘了,紂天子沒有仁德寬厚之心,居然到了這樣的地步!”說完,不勝傷感。武王來到摘星樓下,見殘餘之火仍有,煙也還沒停,只燒得十分狼狽,也有一些無辜的宮女宦官被燒死在內,尚有沒有燒盡的遺體在內,極其穢臭難聞。

武王更覺得心中有所不忍,忙吩咐軍士說:“快把這些遺體撿出去埋葬了,不要讓它暴露在外。”

又問子牙說:“只不知紂王的骸骨在何處焚掉的?應當另把它撿出來按禮將它安葬,不能讓它暴露在天地之間;你我身為人臣,心中怎能安寧呢?”

子牙說:“紂王無道,人神共憤,今日自焚而死,實是上天對他的報應。今天大王要按禮節安葬他,實在是大王的仁義呀!”子牙立即吩咐軍士:“把這些骸骨撿出,不要混雜在一處,一定要尋找到紂王的骸骨,準備衣飾襲被和棺掉等物裝撿,按天子的禮儀安葬他。”

子牙命人安葬了封王遺骸。然後眾諸侯一同來到鹿臺之上。上了臺一看,只見閣聳入雲端,樓直衝霄漢,亭臺層層疊疊,殿宇巍峨聳立,雕欄玉砌,金飾樑棟,又見夜明之珠,奇珍異宅,珊湖玉樹,裝點成了瓊樓玉宇,堆成繡閣蘭房。不時升起霞光萬道,頃刻間就有千條瑞彩,真是所謂目為之而炫,心為之而搖,神為之而飛,魄為之而亂。

武王點頭說:“紂天子如此奢侈綺靡,竭盡天下財力來滿足自己私慾,哪有不喪國亡身的呢?”

子牙說:“古今之所以有喪亡之事,未有不是從奢侈開始敗落的。故而賢君聖王再三叮濘垂戒後代君主:‘要以自己的品德為寶,不要以珠玉為寶,’這話是有道理的。”

武王又說:“如今紂王已誅滅了,天下諸侯與市井百姓受紂王剝削的禍害,殘害的苦難橫徵暴斂之煩惱,整日處於水火之中,坐於家中也感不安,站著也放心不下,今天不如將鹿臺的積累之財分散給諸侯、百姓,將倉中積累的稻粟,用來娠濟貧飢之民,使天下萬民有其生機,享一享平安的幸福。”

子牙說:“大王能說出這樣的話,真是江山社櫻、天下百姓的福分!此事應該儘快去做。”於是武王命手下人去分發財寶,運送粟米。

這時,軍士們在後宮擒拿住紂王的兒子武庚,子牙命人將他押到九間殿。眾位諸侯都咬牙切齒。一會兒,眾將軍將武庚推到殿前,跪了下來。眾位諸侯說:“殷壽荒淫無道,惡貫滿盈,人神共憤,現在應將他的兒子斬首以正其罪,以洩夭地人民的憤恨之情。”

子牙說:“眾位諸侯的話說得很對。”武王急忙制止說:“不能這樣!紂王任意行不道之事,都是手下奸按之臣,妖妃迷惑他的心智而致,這與武庚有何關係?況且紂王炮烙大臣,雖然象比幹、微子那樣聖賢之人都無法救正,又何況武庚這樣一個小孩子呢?現在紂王已死,我們與他的兒子有何仇恨?況且‘罰人之罪,不及於妻子小孩,這原本是上天的好生之德,我希望能與眾位諸侯共同體察這一點,萬不可濫殺無辜之人。等新的君主繼位後,分封一塊領地給武庚,好讓商湯的香火延續下去。這是我們用以報答商代先王的恩德的機會。”

東伯侯姜文煥上前說道:“元帥在上,請聽我一言:現在天下大事已定,應當擁立新的國君以使天下的諸侯、軍士、百姓安心。況且天不可無日,國不可無君,天命有其原則,總是眷顧歸屬於至仁至德之人。現今武王的仁德已天下共知,萬民心嚮往之,應當登國君之位,來安定天下萬民之心。何況我們各路諸侯進關,幫助武王來征伐無道之君,正是為了今天這件大事。望元帥將此立君之事承擔起來,不要遲緩延誤,辜負了大家的一片苦心?”

眾位諸侯一聽都說:“姜君侯所言十分有理,正說出了我們大家心中所想。”姜子牙還沒來得及回答,武王惶恐地推辭說:“我地位輕微,仁德淺薄,名聲也不顯著,只是天天小心謹慎,以求減少過失,承繼先王的事業都還顧不上,哪裡敢凱望君主大位呢?況且君主大位十分艱難,只有仁義有德之人才能居之,求眾位賢侯一同選擇一個有德的人來承繼大位,千萬不要讓我勉強湊合,讓天下之人笑話。我和相父早早迴歸故土,謹守臣子之道就行了。”

他的話音剛落,東伯侯姜文煥在一旁大叫道:“大王這話可說錯了。天下大德之人有誰能象大王這樣的呢?現今天下已歸周室,這並不是一朝一夕才開始的。黎民百姓都用籃子提了食物,用壺裝了水來迎接大王的軍隊,這哪裡有其他什麼原因呢?只是認為大王能救人民於水火之中。況且天下諸侯象影子一樣跟從大王,如同雲集一樣迫隨大王,跟大王去討伐無道昏君,他們對大王的愛戴嚮往之心,本來是早就有的。大王為什麼非要推辭呢?望大王聽從眾人的意見,不要讓大家失望。”

武王說:“姬發有何德何能,望賢侯不要堅持這一意見,還要訪問聽從更多人的意見,這樣才能讓天下人心服。”

東伯侯姜文煥又說:“當年堯憑著大仁大德而受天命,登上大位,後來生了丹朱是個不肖之子,於是堯就尋找合適的人而讓位於他。群臣一致推舉了舜,舜憑著大仁大德,繼承了堯的國君之位。後來舜生了個兒子商均,也是個不肖之子,大舜又將天下讓給了大禹。大禹生子啟,很賢慧英明,能繼承大統,於是夏代一直延續了十七代,到了萊而失去德政。成湯又憑著至仁至德,將萊流放到南巢,取代夏朝而佔有了天下。下傳二十六世而到了紂,紂王大行不義,任意而為,以致惡貫滿盈。今天大王又憑著大仁大德率眾諸侯代上天行懲罰,現在大事已定,那承繼君主大位的,不是大王還能有誰呢?大王又為何要謙遜推辭呢?”

武王說:“我哪裡敢與夏禹、商湯相比呢?”姜文煥又說:“大王不重兵戎之事,靠仁義來教化天下之人,以致風俗淳厚美好,天下分為三分,大王佔有其二;因此,鳳凰在岐山鳴唱,萬民安居樂業。上夭與人事,上下相呼應,這道理不可忽視。大王的德政如此,與夏禹、商湯又差多少呢!”

武王又說:“姜君侯素來有才有德,應當做天下的君主。”剛說完,忽見兩邊的諸侯一齊上前,大聲說:“天下民心歸屬周王已不是一兩天的事了。大王為什麼要苦苦推辭呢?這可讓大家大失所望了!我們聯合一致,在這裡會盟,難道是件說做就做的容易事嗎?我們無非是想立大王為天下之主,再次看到天下太平的日子。現今大王不肯承大位,那勢必導致天下諸侯分崩離析,這就要生出禍亂了,這是讓天下永無太平之日啊!”

姜子牙走到跟前急忙制止說:“列位諸侯不要這樣著急,我自有名正言順的說法。”

眾位諸侯在九間殿上,見武王不肯繼承大統,都紛紛爭論不止,子牙發話制止住爭吵,然後對武王說:“紂王給天下之人造成了禍害,大王率領眾諸侯弔民伐罪,懲治了他,天下之人沒有不對大王心悅誠服的。大王按禮應當登大寶,安天下。況且鳳凰曾鳴叫於岐山,祥瑞之兆屢次出現於周地,這些上天指示的徵兆,難道是偶然的嗎?現今天下人誠心誠意地歸附周王,正是無人互交相應之結果,這機會萬不可失去。今天大王堅決推辭登大位,恐怕會讓天下諸侯們心灰意冷,各自散回本國,那就渙散一片,失去統屬,各自佔據領地,自然會生出動亂來。這可不是大王弔民伐罪的本意呀!太使人民失望,這不是愛護人民的方法,實是害天下之民的做法。願大王仔細考慮!”

武王說:“眾人對我自然是有所偏愛,但我才薄德鮮,不足承擔這樣的重任,恐怕會給先王帶來羞恥。”

東伯侯姜文煥說:“大王不要謙遜推辭,姜元帥自有主意。‘然後又對子牙說:“請元帥從速籌辦登基之事,不要推延,恐怕日久人心就全散了。”

子牙急忙傳下令去:“命工匠畫出圖樣,建造祭臺,作祝禱之文來明告天地社稷,等今後有大賢出現,大王再讓位也還不遲。”眾諸侯已明白了子牙的心意。於是隨聲響應。旁邊有周公旦去監督造祭臺。

周公旦畫好了圖樣,在天地壇前面建造了一座祭臺。這臺高三層,按天、地、人三才的樣子,分為八卦的形狀。正中設了“皇天后土之位”,旁邊立有“山川社稷之神”,左右有“十二元神”的旗號,按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豎立在臺上;前後又有“十杆”的旗號,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立於各自的位置,臺上又有“四季正神方位”:春日太昊、夏日炎帝、秋日少昊、冬日擷項,中間有皇帝軒轅;壇上陳列排設了篷、豆、盞、篡、金爵、玉聳等祭器,還有生葛炙脯、鮮、醬、魚、肉等祭祀之物陳設在貢桌几案之上,無所不有。

只見寶鼎中燒了香,金瓶中插了花,一切齊全。這時子牙才請武王登上祭壇。武王又再三謙讓,然後上了壇。八百諸侯排列整齊,立於兩邊,周公旦高高捧起祝文,上臺開讀,

祝文說:

“惟大周元年壬辰,越甲子昧爽主日,西岐姬發敢昭告於皇天后土神抵日:嗚呼!惟天惠民,惟闢奉天。有殷受弗克上天,自絕於命。臣發承祖宗累治之仁,列聖相沿之德,予小子易敢越厥志,恭天承命,底商之罪,大正於商。惟爾神抵,克成厥勳,誕膺天命。予小子方日夜抵懼,恐墮前烈,敬修未逞。無奈諸侯、軍、民、省老人等,疏請再三,眾志誠難固違。俯從群議,愛考舊典,式訊吉日,抵告於天、地、宗廟、社授暨我文考,於是日受冊、寶,嗣即大位。仰承中外靖恭之頌、天人協應之符,慶日月之照臨,膺皇天之永命。尚望福我維新,永終不替,慰兆人看戴之情,乘累業無疆之緒。神其鑑茲!伏惟尚饗。”

周公旦讀完了祝文,用火焚掉了,然後向天地祝禱完畢。只見天空中為香菸所籠罩,瑞氣祥霧冉冉而升,天上天氣晴朗,紅日高懸,風和日麗,真是在昌明之時,應運而生,太平景象,迥異往日。只見朝歌的百姓你擁我擠,到處是歡呼之聲。

武王受了天子符冊、玉璽,登基做了天子,面南端莊而坐。兩旁奏樂三遍,眾諸侯捧笛而出,高呼“萬歲”。拜賀之禮完畢,武王傳下旨意,命擺下九龍飾席,大宴八百諸侯,君臣共享興國大典的歡樂。

眾人喝過幾巡,都心情歡暢,興高彩烈。漸漸文武百官都感到酒已較深,各自相繼謝了天子之恩,辭別而去。

後人在讀史書時,見武王只靠著一副甲就取得天下,君臣共樂,於是寫了一首詩來歌詠:壇上香風繞聖王,軍民篙祝舞霓裳。

江山依舊承柴望,社極重新樂裸將。

金網曉臨仙掌動,玉階時聽佩環忙。

熙熙啤嚎清明世,萬姓謳歌慶未央。

第二夭,武王設朝,待眾位諸侯朝賀完畢,武王對子牙說:“殷紂王由於大興土木之功,竭盡了天下財力,又荒淫奢侈,失了德政,因此落個慘敗。我承蒙眾位諸侯推立為國君,我打算將鹿臺的財貨分散於天下諸侯,賜於各分封之王做承襲爵位的費用,並將國家的爵位分為五等,分封天下三分之一的土地,朝中所任官員以賢德為標準,委任政事以才能為準繩,重視對百姓的仁、義、禮、智、信五方面的教育,堅持祭祀祖先,重信守義,祟尚仁德重賞有功之人,命諸侯各自帶領人馬回到自己封國,去平安地享受太平。”

又命人將摘星樓的殿閣全部拆毀,分散了鹿臺的財貨,開糧倉,分散所儲粟米,將被囚禁的箕子釋放,祭奠了比幹的墳墓,修整了商容的舊居,放出了內宮的宮女,賞賜百姓,使萬民心悅誠服,並停息武事,重興文教,將戰馬放歸華山南麓,將隨軍菜牛放於田野桃林,以此來表明天下賓服。

武王即天子位,在朝歌秉政方才一月左右,天下萬民已安居樂業,人與物各安其所,祥瑞之草生出,鳳凰出現,甜美的泉水充溢,甘霖降於田野,星星與雲彩均呈祥兆瑞。和和美美、熱熱鬧鬧,真是一派太平景象。。

武王做天子君臨天下,使上天與下人交相感應,人民安泰,萬物興榮,天上降下祥瑞之象,萬民沒有不心悅誠服、感恩戴德的。天下各路諸侯都辭別朝廷,各自回到本國。子牙進入內庭去看望武王。

武王說:“相父有什麼奏章呈來?‘

子牙說:“現今夭下已經安定,老臣啟奏陛下,命官員鎮守朝歌。”武王說:“一切聽相父安排,任命什麼官員呢?‘

子牙說:“那武庚既然蒙陛下不殺,讓他守衛本國疆土,以存商湯香火,一定選用個官員監守才行”。

武王說:“等明天早朝時商議。”子牙退朝回到相府。到了第二天,武王設早朝,諸侯朝見完畢,武王說道:“我現在封武庚世世代代守衛本土,以便承續商湯香火,但一定要派人來監國,應當用誰才合適呢?”

武王問完後,大臣們一同商議道:“非用親王不可。”於是建議讓管叔鮮、蔡叔度二王監國。武王依準了。於是命二叔留朝歌監國。(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