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玄幻 > 洪荒之明玉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四一章 大業成,武王歸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四一章 大業成,武王歸國

武王傳下聖旨:“明天大駕歸國。”武王這道聖旨一下,朝歌的軍民包括老年人都商議著要挽留聖駕。第二天武王囑咐二叔監國,然後大駕起行。只見那些朝歌百姓,扶老攜幼,跪拜在路上,大叫道:“陛下將我們從水火之中救了出來,今日一旦迴歸本國,這是使朝歌的萬民失去了父母呵!望陛下對天下百姓能一視同仁,留居在這裡,我們百姓將非常歡喜!”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武王見百姓們誠意挽留,於是安慰他們說:“現在我已命兩位弟弟監守朝歌,他們和我一樣,一定不會讓你們無所依靠。你們要奉公守法,安居樂業,為什麼非要我留在此處,這裡才是安寧之地呢?”

百姓見挽留不住,於是就放聲大哭,震天動地。武王也感到有些傷心。又叮囑兩個弟弟說:“人民是國家的根本。你們切不可輕視虐待百姓,應當象對待自己的兒子一樣關懷愛護他們。如果你們不體察我的心意,虐待了百姓,我一定不會為親兄弟遮攔的。二弟一同多加注意!”二叔接受兄長之命。

武王當天起駕,往西岐進發,百姓們哭著送了一段,就回朝歌了。武王大駕離開朝歌回往西岐,一路行來,不幾日就到了孟津。回想當時渡孟津之時,曾有白魚跳進船中,成湯大軍及梅山七怪在這裡攔截,今日一看,這裡又是一番情景。武王心中不禁感慨萬端。

武王同子牙渡過黃河,過了澠池,出了五關,子牙在一路之上,忽然想起那些隨同征討殷商而陣亡的將士們,心中十分哀傷悼念。一天車駕來到金雞嶺,過了首陽山。只見大隊人馬正前進著,前面有兩個老人攔住了去路。

他二人對旗門官說:“替我將姜元帥請來說話。”左右軍士急忙報進中軍大帳,子牙忙出轅門觀看,原來是伯夷和叔齊二人。

子牙忙躬身行禮,說:“二位賢侯要見姜尚,有什麼見教?”伯夷說:“姜元帥今天回兵,紂王被如何處置了?”

子牙說:“紂王荒淫無道,天下諸侯、百姓都背棄了他。我軍進入五關,只見天下諸侯已集會於孟津。到了甲子之日,紂王率兵旅甚眾,居然敢於與我軍抗爭,他前面的兵將倒戈相向,轉而向後攻擊紂王,於是紂王大敗,血流成河。紂王走投無路,舉火自焚。現在天下已安定。我們主上武王分散了鹿臺的財貨,開發了庫糧,祭祀了比幹的墳墓,修整表彰了商容的舊居,天下諸侯沒有不心悅臣服的,於是大家推尊武王為天子。現今的天下,已不再是紂王的天下了。”

子牙說完,只見伯夷,叔齊仰著臉哭泣,並大叫道:“令人傷心啊,令人傷心,用暴力來替換暴力,我要怎樣才好呢!”哭完了,一甩袖子,一直奔首陽山而去,並作名日《采薇》的詩,七天不吃周的糧食,餓死在首陽山中。

後人有詩來悼念他們:

昔阻周兵在首陽,忠心一點為成湯。

蘭分已去猶啼血,萬死無辭立大綱。

水土不知新世界,江山還念舊君王。

可憐恥食興朝粟,萬古常存日月光。

子牙率兵過了首陽山,到達燕山,一路上周國百姓用籃子裝了食物,用壺裝著水來迎接武王。這一天,武王車駕來到西岐山,忽然有上大夫散宜生、黃滾前來接駕,率眾文武百官跪伏在道路兩旁。武王在車中見眾位弟兄與黃滾老將軍帶著孫子黃天爵,武王說:“我東征五年,今天又見到你們,不禁感到滿懷悲傷憂愁之情。”

宜生走到近前啟奏說:“陛下今日登臨大位,天下太平,這是何等的喜慶之事。我們做臣子的,又看到了天子尊容,正是龍與虎重逢,君臣和樂,陛下與天下萬民同享太平,又有什麼悽慘不愉快的呢?”

武王說:“我由於會同諸侯討伐封王,東進五關,一路上兵戎相見惡戰相續,損傷了我多少忠臣良將,他們未能一天享受太平,卻先命歸黃泉之下;今日見到你們年老的,年輕的,生存的,死去的,都有了極大變化,這使我不禁生出日月如梭,物是人非的感嘆,所以心中鬱悶不樂。”

散宜生啟奏說:“做臣子的死於忠心為主,做兒子的死於孝敬父母,這都是為了報答君主,父母的大恩,並留下千古忠孝美名。這本身是件好事。陛下給他們的子孫封以爵位、供以律祿,使其世世代代享受國恩,這便是報答他們了,又何必鬱鬱不樂呢?”

武王與眾大臣並排乘車馬而行。西岐山到岐州只有七十裡路,一路之上萬民爭相一睹龍顏,人人歡心鼓舞。武王的車駕在文臣武將、軍民百姓簇擁之下來到西岐城。只聽笙簧之聲響徹雲霄,香氣彌散。

武王到了大殿之前下了車,進入內庭,參見了太姜,拜渴了太妊,會見了太姬,然後設宴於顯慶殿,大會文武百官。君臣歡聚一堂,開懷暢飲,盡醉而散。

第二天早朝,文武百官參拜完之後,武王說:“有奏章的快出班啟奏上來,無事就早些散朝。”

話剛說完,子牙出班奏道:“老臣上奉天命征討殷商,滅掉紂王,興周立業,陛下的大事已經確定。只有那連年征戰之中陣亡的將士、仙道尚未受封。老臣一二日之內辭別陛下,到崑崙山拜見掌教師尊,請下玉碟、金符,封贈陣亡之人,使他們各自安於其位,不致於悵然無所依傍。”

武王說:“相父的話很對。”話還沒說完,午門官啟奏說:“外面有商紂大臣飛廉、惡來二人等候聖上召見。”

武王問子牙說:“今天商紂之臣前來見我,想幹什麼呢?”子牙奏道:“飛廉、惡來都是紂王的大臣,我們打敗紂王的時候,這兩個奸賊藏了起來;今天見天下已經太平,是想來欺矇陛下,希圖陛下賜予爵位而已。這樣的奸按之人,怎能讓他們一天活在天地之間呢?但老臣自有利用他們的地方,陛下可宣他們進殿,等老臣吩咐他們,自有安排。”

武王聽了子牙的話,降旨說:“宣二人進殿。”左右侍衛將二人領到丹揮之下,行大禮拜見之後,二人口中說道:“亡國之臣飛廉、惡來願陛下萬歲!

武王說:“二位前來,有什麼要求?”飛廉奏道:“紂王不聽忠諫之言,荒淫無道,沉儷酒色,致使江山社授不保。我們聽說大王仁德傳於天下,天下萬民無不歸心,真可以與堯舜並駕齊驅了。因此,我們不怕千里之遙,求見陛下,一願為陛下效犬馬之勞。如能承蒙陛下收用,使我們為陛下執鞭侍奉左右,則是我們天大的幸運,我們願獻上天子玉符、金冊,望陛下收納。”

子牙說:“二位大夫在紂王身邊時都有忠心,無奈紂王不肯聽從他們的規勸,以致有國破身亡的大禍。今日他們既已歸順周王,可謂棄暗投明,希望陛下能錄用二位,這正是人們所說的拋棄磚石而使用美玉。”

武王聽了子牙的話,封飛廉、惡來為中大夫。二人謝恩。武王封了飛廉、惡來之後,子牙出朝,迴歸相府。當年馬氏笑話子牙幹不成大事,竟然拋棄了子牙而嫁給他人。

到了今天,武王繼天子位,天下歸屬了周,宇宙之內太平無事。即使那茅屋土房,窮鄉僻壤,凡是有人煙之處,沒有不知道武王伐紂,取得天下,都是相父子牙的功勞。

今日天下一統,姜子牙出則為大將,入則為宰輔,享受著人間無窮的榮華富貴。權力幾齊天子,地位在所有大臣之上,自古以來都少有可比。

天下之人無不讚歎他:“當年子牙窮困潦倒之時,在播溪隱居,眼看就要以漁夫樵子的身份終老林下了。誰知八十歲時才被文王聘請回國,今天做出這樣天大的事業來。”

大家今天也說,明日也講,一天就傳到了馬氏耳朵之中。這時馬氏跟一個鄉村農夫度日。這天,一位鄰居老太太對馬氏說:“當年你初嫁的那個姓姜的,如今可做下了天大的事業了。”如此這般,繪聲繪色地講說一遍。把那馬氏說了個滿臉通紅,心中翻騰不已,半天說不出一句話。

那老太太又促了她兩句,說:“當初還是你辦錯了事,若是當時隨了姓姜的,不要改嫁,今天也享這無窮富貴了,可比在這裡過窮日子強得多了。這都怪你命裡沒有這個福分。”

那馬氏被老太太說得心急火燎,坐臥不寧。心中後悔不迭,眼見大富大貴本應是自己的,卻無福消受,越想越悔,越悔越惱。於是告辭了老太太,回到家中,坐在房子裡,越想越恨自己瞎了眼:“當初為何看不上他呢?這雙眼睛有什麼用呵!”

又想:“就是活了一百歲,也只是這樣了,把這樣一個大貴人給錯過了,還能有什麼好處呢?”又一想:“剛才這老太太說我命中沒福,這真讓人羞愧,有什麼臉活在世上呢?不如尋個自盡算了,免得別人笑話。”於是放聲大哭了起來。等晚上,又問明了丈夫,馬氏更是後悔莫句,當晚上就氣絕身亡。

先不提馮氏,第二天,姜子牙入朝拜見武王,啟奏說:“當年老臣奉了師尊之命下崑崙山,幫助陛下弔民伐罪,掃平商紂,這本是應運而動,應時而興,非惟人力也。至若人、仙道都遇到殺劫,早已立了‘封神榜,在封神臺上。現今大事已定,天下一統,人民安居樂業,但那些隨我征伐途中喪命的將軍、仙道的魂魄卻無依無靠,無處安身,老臣我因此上啟請陛下恩准假日,讓我前往崑崙山拜見掌教師尊,請下玉符金冊,來分封眾神,使他們早安其位。望陛下批准老臣辦理此事。”

武王說:“相父勞苦了這許多年,現今天下統一,四夷賓服,你也該享一享太平之福了,但你所說之事亦是不能不做的。相父可從速辦理,不要久居仙山不歸,讓我盼望。”

子牙說:“老臣哪敢有負聖上恩遇,樂而忘返呢?”子牙趕忙拜辭武王,回到相府,沐浴一遍,然後駕土遁往崑崙山而來。

姜子牙辭別武王,在相府沐浴裝束後,駕土遁來到崑崙山玉虛宮前,不敢擅自進入。在宮外等了一會兒,只見白鶴童子出來,看見姜子牙,忙問道:“師叔因何而來?”

子牙說:“煩你進去為我通報一聲,說姜子牙特來叩見師尊。”白鶴童子忙進宮去,來到碧遊床前,享告說:“告知老爺,姜子牙師叔在宮外求見。”

元始天尊說:“讓他進來吧。”童子出得宮來,傳令子牙。子牙這才進入宮中,來得碧遊床前,倒身下拜,說:“弟子姜尚願老師萬壽無疆!弟子今日上山,拜見老師,特地為了請玉符、救命,將陣亡忠臣孝子,逢劫神仙,早早各封品位,不使他們遊魂無依無靠,終日盼望。乞請恩師大發慈悲趕快恩准施行。這樣就使諸神萬幸,弟子萬幸!”

元始天尊說:“我已知道了。你暫且先回去,不幾天就會有玉符、誥命到封神臺去,你趕快回去吧!”

姜子牙謝了師恩,轉身退出。然後離開玉虛宮,回到西岐。第二天,上朝拜見武王,詳細講了封神一事,說.“玉符、誥命,師尊自令差人送來。”

不知不覺光陰飛逝,過了幾天,一日,只見半空之中仙樂僚亮,香氣陣陣,族旗、羽蓋,遮天蔽日,一群黃巾力士簇擁而來。白鶴童子親自送玉符、誥命到相府中來。

姜子牙迎接玉符、金誥,供之於香案之上,遙望玉虛宮謝恩之後。黃巾力士與白鶴童子辭別姜子牙回了崑崙山。

子牙將那玉符、金誥親自捧著,借土遁來到岐山。一陣風的工夫,已到了封神臺。早有清福神柏鑑前來迎接子牙。子牙高捧玉符、金誥上了封神臺,將符、誥放在臺的正中供放,又傳令武吉、南宮適說,“豎立八卦紙蟠,鎮壓四方與干支旗號。”

又令二人率三千人馬,按五個方位排列。子牙吩咐完畢,這才沐浴更衣,在金鼎中點了香,以酒灑地,獻花於符、救之前,繞臺走了三週。

子牙拜完了符、誥,先命令清福神柏鑑在臺下聽命。然後開始宣讀玉虛宮元始天尊浩救:“太上無極混元教主元始天尊誥:嗚呼!仙凡路迥,非厚培根行豈能通,神鬼殊分,豈謅媚奸邪所凱竊。縱服氣煉形於島嶼,未曾斬卻三尸,終歸五百年後之劫,總抱真守一於玄關,若未超脫陽神,難赴三千瑤池之約。故爾等雖聞至道,未記菩提。有心自修持,貪痴未脫,有身已入聖,真怒未除。須至往想累積,劫運相尋。或託凡軀而盡忠報國;或因嗅怒而自惹災尤。生死輪迴,迴圈夭已;業冤相逐,轉報無休。吾甚憐焉1憐爾等身受鋒刃,日沉淪於苦海,心雖忠茸,每飄泊而無依。特命姜尚依劫運之重輕,循資品之高下,封爾等為八部正神,分掌各司,按布周天糾察人間善惡,檢舉三界功行。禍福爾自等施行,生死從今超脫,有功之日,循序而遷。爾等其悟守弘規,毋行私妄,自惹想尤,以貽伊戚,永膺寶篆,掌握絲綸。故茲爾救,爾其欽哉!‘

子牙宣讀完誥書,將符篆供放案桌之上,然後全身甲盔,左手執了杏黃旗,右手握著打神鞭,站於封神臺中央,大聲叫道:“柏鑑可將‘封神榜張掛在臺下。諸神都要按順序進來,不可偕越,以取罪咎。”

柏鑑領了法旨,將“封神榜”張掛在臺下。榜剛一掛好,只見諸神都擠到臺下來觀看,那榜首上就是柏鑑。

柏鑑看見之後手執引魂蟠,忙進入來,跪在臺下,聽子牙宣元始天尊的封浩。子牙說:“今奉太上元始天尊救命:柏鑑昔年曾是軒轅皇帝的大帥,征伐蚩尤之役,曾建立功勳;不幸死在北海,為國捐軀,忠心可嘉!你一向沉淪於海島荒山,冤屈更值得憐憫。今幸好遇逢姜尚封神,你守護封神臺有大功,特地賜你寶篆,以安慰你的忠魂。誥封你為三界首領八部三百六十五位清福正神的職位。你當盡心其職!”

柏鑑在臺下,陰風之中,手執百靈蟠,望玉誥叩頭謝恩。只見臺下風起雲湧,香霧繚繞。柏鑑至臺邊,手執百靈蟠伺候指揮。

子牙命柏鑑說:“引黃天化上臺聽封。”不一會兒,只見清福神柏鑑用引魂播將黃天化引到臺下,跪下聽子牙宣讀元始救命。

子牙說:“今奉太上元始天尊救命:黃天化盡忠報國,下山後率先立下大功,救父之舉更是孝敬;尚未享受天子榮封,就為國捐軀,令人心痛!論功行賞,應該從厚,特誥封你為管領之山正神丙靈公之職。你當盡心其職!”

黃天化聽罷,在臺下叩頭謝恩出臺而去。

子牙又命柏鑑:“引五嶽正神上臺受封。”一會兒,清福神柏鑑引黃飛虎等人一齊到臺下聽候軟命。(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