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秦:開局成為墨家鉅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六十四章:醫者心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六十四章:醫者心

“恩,白氏送來的麻黃不錯,看得出是雪兒用心挑選過的。”

等到楚丘疫情蔓延得到緩解,人心初安時,三月也已經過去了一半。

江寒背著手,笑吟吟地看著剛從魏國快馬傳車送來的藥材。

在白雪的幫助下,候嬴的主持下, 白氏將安邑幾乎所有醫館的藥材抽調一空,送到楚丘處,解了江寒的燃眉之急。

宋國、齊國也陸陸續續的送來了一些藥材,在楚國收購藥材的墨家弟子不久後也能趕到。

這讓他更有信心在這個月內讓傷寒在附近的幾個城邑絕跡了!

藥材被裝上輜車,分別運往城中的散藥棚,還有各鄉邑和隔離區那邊去了。

江寒對即將登車去散藥的秦越人拱手感謝道:“疫病能得到控制,多虧了秦兄的醫術高明!”

秦越人坐到了一輛裝了一半藥材的輜車上, 笑吟吟地說道:“江先生的防治之法才是救了千戶萬戶的好法子,我的麻黃湯,只是把已經被大小司命看中的人牽回來罷了。”

江寒聞言搖頭一笑,看著輜車遠去,這麼直白地說自己能活死人白骨真的好嗎?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在秦越人及靈鵲醫者的安排下,疫區軍民聲勢浩大地熬起了藥來,所有村落煙霧蒸騰,整個疫區瀰漫起濃濃的硫黃、艾蒿味道。

眾兵士和那些尚未染病的百姓四處拋撒石灰粉,大街上、房前、屋後、田野、大路上,到處都是白茫茫一片,好像下過一場小雪。

石碾村頭,空場地上並列著兩口大鍋,鍋中熬了滿滿兩鍋中草藥,一鍋是讓患者喝的麻黃湯,另一鍋是讓常人喝的桂枝湯。

幾個墨家弟子將藥舀出,士卒、村民井然有序地排著長隊,等候施藥。

秦越人與幾個醫者手持銀針, 一刻不停地為重症患者或放血,或針刺。

不出十日,疫情得到控制, 病人明顯減少,除去一些因體質過弱而不治的患者之外,大部分患者被搶救過來。

衛聲公原本還因為大巫祝被燒死而惱怒,聽說疫情得到控制,大喜,使內臣送來庫金三百及大批糧食、布帛等物,秦越人也都讓跟著他一起散藥的慄平用於撫卹並救助罹難百姓。

唯一遺憾的是,老將軍孫仲良因為年老體衰,加上操勞過度,也死在了這場大疫中。

寧偃遵照老家宰所言,將孫仲良葬於石碾村村南的高坡上。

在埋葬孫仲良的第十日黃昏,一個白衣青年緩步走向高坡。

站在坡頂,整個石碾村一覽無餘。

坡頂立著一座新墳,墳頭豎著一塊墓碑,碑文上寫著“甄城孫氏孫武子六世嫡孫衛室將軍孫仲良之墓。”

墳頭插著無數野花,不少已經枯萎了。

衛鞅面對墓碑緩緩跪下。

“孫將軍!”衛鞅拜過幾拜,泣道:“衛鞅報您一個喜訊,瘟神走了,瘟神正是被您所期望的靈鵲趕走的!您好久沒有聽到衛鞅的笙音了,衛鞅這就為您奏一曲!”

衛鞅再拜,拿起排管,輕輕吹奏起來。

高坡上響起悠揚不絕的笙音,如泣如訴,如嗚如咽,如歌如吟。

“唉!”背後傳來一聲長長的嘆息。

衛鞅回頭一看,是與他一同前來的屍佼。

屍佼緩緩走上前,望著孫仲良的墓碑又是一嘆:“唉,要是老朽早到一些時日,孫將軍就不會躺在這裡了!”

衛鞅看向屍佼:“先生不必自責,您也是為了收集更多的藥材,孫將軍得知這麼多人獲救,不知該有多高興呢!”

屍佼看向遠方,話中有話:“只怕孫將軍高興不起來啊!”

“哦?”衛鞅抬頭看向屍佼:“請問先生,瘟病走了,孫將軍為何高興不起來?”

“瘟病雖說去了,病根卻在,你讓他怎麼高興?”

“病根?”衛鞅目光徵詢:“瘟病還有病根?”

“有果必有因,萬物皆有根!”

衛鞅抬頭問道:“請問先生,病根何在?”

“戰亂!”

“那……戰亂之根呢?”

“利害!”

“利害之根呢?”

“私慾!”

“先生是說…”衛鞅若有所悟:“若要根除瘟病,就須消除戰爭;若要消除戰爭,就須消除利害;若要消除利害,就須消除私慾!”

屍佼點頭。

衛鞅思考有頃,問道:“請問先生,如何方能消除私慾?”

屍佼道:“孔夫子的方法是恢復禮樂,老墨子的方法是天下兼愛!”

他從天際處收回目光,緩緩轉過身子,凝視衛鞅。

衛鞅眼巴巴地望著他,等候解答。

良久,屍佼發出重重一嘆:“唉,你想問的,也正是老朽一生所求啊!”

衛鞅轉過頭去,凝神望向孫仲良的墓碑,心中有了自己的答案。

他衛鞅的辦法就是——依法治人!

屍佼指著坡下的村落:“一個有意思的後輩就在村中,你不去見見嗎?”

衛鞅搖頭:“衛鞅如今法令未全,還不到時機。”

屍佼笑問:“時機成熟後,你可知到何處尋他?”

衛鞅點頭,輕聲說出了兩個字:“秦國!”

是夜,夏蟲啁啾。

衛鞅一動不動地坐在碑前,閉目冥思,他的耳邊響起了公叔痤的聲音:“……狼總是想吃羊的,羊也總是想吃草的……”

接著是屍佼的聲音:“……有果必有因,萬物皆有根……你想問的,也正是老夫一生所求的……”

再接著,是墨家始鉅子墨子的聲音。

“……諸侯不相愛則必野戰,家主不相愛則必相篡,人民不相愛則必相賊,君臣不相愛則不惠忠,父子不相愛則不慈孝,兄弟不相愛則不和調。天下之人皆不相愛,強必執弱,富必侮貧,貴必傲賤,詐必欺愚……”

整整一宵,衛鞅獨坐孫仲良墳頭,思緒萬千。

東方現出魚肚白時,衛面對墳頭:“孫將軍,您安歇吧,衛鞅尋到道了,衛鞅要制定一部法令,法令一統,令行禁止,有罪重罰,有功激賞,公正嚴明。”

“如此則官吏無貪,庶民無私,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人人奮勇立功,個個避罪求賞,朝野形成浩然正氣,則國家不怒自威。”

“如此,天下之人才能夠強不執弱,富不侮貧,貴不傲賤,詐不欺愚,凡事依法而行,才能眾生安樂,戰禍不生!”

言畢,衛鞅朝墳頭行三拜大禮,起身,看向東方。

霞光初照,輝灑大地,映紅了他的面容。

大槐家的院落中,孿生子阿花姐弟雙雙跪在江寒的面前,忽閃著大眼。

江寒看向姐弟二人,語氣凝重:“哥哥再問一遍,你們願意做個墨者嗎?”

阿花姐弟齊聲應道:“願意!”

“做墨者要吃很多苦,你們願意吃苦嗎?”

“哥哥!”阿花姐弟異口同聲:“我們不怕吃苦,我們只想跟著哥哥,哥哥叫我們做什麼,我們就做什麼!”

“好吧!”江寒一手按住一個孩子的頭,輕拍幾下:“哥哥收下你們了。從今天起,你們就是兩個小墨者了。”

阿花姐弟叩首:“謝謝哥哥!”

“既然是墨者了!”江寒凝視二人:“哥哥就要為你們起個新的名字,你們的先父叫大槐,槐為木,從今天起,你二人就姓木。”

他對姐姐道:“阿花,你叫木華!”

木華叩首:“木華謝哥哥賜名!”

江寒轉對弟弟:“阿果,你叫木實!”

木實叩首:“木實謝哥哥賜名!”

“木華,木實!”江寒的目光依次掃過二人,“從今天起,你們也不能再叫我哥哥了!”

二人急了:“不叫哥哥,我們該怎麼叫呢?”

“叫鉅子!”

二人拗口地叫道:“鉅……子……”

“對對對!”江寒笑著點了點頭:“就這麼叫!起來,起來,不要跪了,坐好,鉅子給你倆講個故事!”

二人坐好,江寒誇張地咳嗽幾聲,正要開講,柴扉外面傳來一陣腳步聲,接著寧偃、秦越人、徐弱三人走進。

寧偃的肩上斜掛著一隻包袱。

徐弱趨近,揖禮:“稟鉅子,寧大人有事尋您!”

江寒的目光轉向寧偃。

寧偃放下包袱,叩拜:“鉅子在上,請受寧偃一拜!”

“寧大人何以行此大禮?”

“在下決心跟從鉅子,尋求天下兼愛之道,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乞請鉅子收容!”

“寧大人!”江寒扶起寧偃:“衛國是天下富庶之地,楚丘為衛國大邑,聽聞衛公已頒佈詔命,賜封你為楚丘君。”

“你年紀輕輕就割城封君,富貴前程不可限量,這是何等幸事,你為何捨棄富貴前程,反來追隨我這一個毫無所成的布衣之士東奔西走呢?”

“回稟鉅子!”寧偃應道:“在下愚笨,唯見天下苦難,未曾看到富貴前程,墨家一心只為天下苦難,在下感同身受,誠願為此奔走餘生!”

江寒滿意的點了點頭:“寧大人能看到天下苦難,說明你有悲憫之心,只是,天下苦難僅靠悲憫是不夠的,這也是墨派弟子各有所長、精通百工的原由,請問寧大人有何專長?”

寧偃面露愧色:“在下天資愚笨,並無所長!”

江寒微微一笑:“寧大人可有偏好?”

“鉅子是指……”

“就是你這一生最願意做的是什麼?”

“在下自幼舞槍弄劍,跟隨孫老將軍學過兵法戰陣……”

說到這裡,寧偃突然意識到了什麼:“鉅子不要誤會,在下習演兵法,想的不是興戰!”

江寒似笑非笑的看著寧偃:“兵法為戰而用,戰為苦難之源,非兼愛之道,你既然有意尋求兼愛之道,心中卻放不下用兵之術,不覺得自相矛盾嗎?”

寧偃道:“武字從止從戈,乃上兵之學。”

能從止戈方面去分析兵法,其根器斷不是尋常武者了。

“解得好!”江寒讚歎道:“你這叫以戈止戈,以戰止戰!你且說說,你想怎樣做到以戰止戰呢?”

寧偃朗聲答道:“虎豹雖兇,卻奈何刺蝟不得!圈羊的籬笆若無破綻,野狼就尋不到攻擊的機會!”

一旁的徐弱連連點頭:“鉅子,寧大人的回答,正合墨家守禦之術!”

江寒卻是搖頭,似是說給寧偃,亦似在提醒徐弱:“守禦之術只可免一城之禍、一時之災,走不長遠吶!”

見江寒話中有話,徐弱咂吧幾下嘴,止住了話頭。

寧偃拱手道:“請鉅子明示,該如何以戰止戰?”

江寒盯住寧偃:“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修身治國齊家平天下,天下不平,戰事不止,若天下共為一國,民眾有刑法秩序約束,有葛麻之暖,有粟麥之飽,才是真正的以戰止戰,一勞永逸。”

寧偃略略一想,鄭重叩首:“寧偃願追隨鉅子以戰止戰,平定天下!”

“好!”江寒把寧偃扶了起來:“墨家正需要寧兄這種有志之士。”

他轉頭看向秦越人:“秦兄可願隨我一同去往秦國?”

秦越人哈哈大笑:“江先生的醫者心是治天下疾,我的醫者心是治萬民疾。”

“我聽長桑君說過,五十年前,齊國大疫,傷寒流行,齊國大夫數人染病夭昏而死,民眾流離死於道者數不勝數,其苦楚、絕望,我沒有親眼看到。”

“如今楚丘大疫,我見到了這樣的情形,天下類似的情形遍佈四海,天生烝民,還在等著我去扶救,我就先行告辭了!”

江寒聞言,不再勸了,他勸不住這份流傳數代”扁鵲“的理想。

在歷史上的春秋末期、戰國初期,無數這樣的先賢智者,老子、孔子、墨子、扁鵲他們流亡,他們行走,走過苦難的土地。

或在大時代裡思索終極問題,或在考慮社會的維繫之道,亦或是用自己的醫術來治癒天下,最終造就了華夏文明的一部分核心。

但他也不能讓秦越人就這麼走了。

江寒誠懇的請求道:“秦兄執意要走,江寒也不敢強留。”

“可既然傳說中,神農氏曾用文字記下藥性以療萬民,而醫道自此始,那秦兄近年鑽研的細蠱致病說,加上這場傷寒中開出了治病良方,可否將傷寒的原理、防疫、治療之法書於竹簡上交予各國醫者?”

“也好讓世間醫者修習,讓以後傷寒疫症不再使千室滅門,這份效果,可不比秦兄走遍九州要差!“

秦越人思索片刻後撫掌同意:“這是個極好的主意,待楚丘疫病絕跡後,我便花些時間,寫一份醫書出來,將副本留給江先生,簡本傳給與我一同治疫的疾醫們,就叫……”

他開始思索起醫書的名字來。

江寒微微一笑:“就叫傷寒雜病論如何?”

秦越人眼前一亮:“可以!如此一來,除了傷寒外,其他溫病也可以敘述一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