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秦:開局成為墨家鉅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十三章:吳起變法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九十三章:吳起變法

“公叔痤,今夜觀星,兩位高士言明,齊國要大興於天下,你信不信?”

魏武侯揉著眉心,一臉疲憊的問道。

“君上,容臣下直言。”公叔痤跪坐在桌案後,眼中精光四射,拱手說道。

“臣以為,天象之說,素來是信則有之,不信則無。”

“若天象對我有利,我可用之以振民心。若天象對我不利,我則可置之度外。”

“儒家孔丘就從來不涉怪力亂神,只是盡人事而已。”

魏武侯眯著眼睛,打量了公叔痤好大一會兒沒說話,他突然發現,公叔痤竟然也有幾分急智。

公叔痤見魏武侯沒有說話,思慮了一番繼續說道:“往前說,武王伐紂,姜尚踏碎太廟裡的占卜龜甲;天做雷電風雨,姜尚卻對武王大喝,弔民伐罪,何須問此等腐朽之物?武王從之,大舉發兵,一舉滅商。”

“往近說,鄭莊公射天,反成春秋第一霸主。君上何須為區區彗星滅了志氣?當謀良策,盡人事,以振興大魏國。”

魏武侯一陣大笑:“哈哈哈,好,本候才不相信什麼天命,去召集眾將宮中議事,本候要趁著齊國政局不穩,打掉他的野心。”

“對了,發出公告,玄枵之下,有帚星閃過,此乃大災之星,魏國願代上天滅之,以伸天地正道。”

公叔痤愣了一下,紋絲不動。

魏國近年來連年征伐,先敗於楚,再敗於齊,需要一段時間休養生息,已經不宜再戰。

眼下對於討伐齊國,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他聽聞晉陽城中的晉公命不久矣,雖然晉國的大多數領土已大多落入魏、趙、韓三家之手,但晉國不亡,魏、趙、韓三家終究是名不正,言不順。

不如趁這個機會,聯合趙、韓兩家,一舉將剩餘的晉地瓜分,以絕後患。

“君上,臣以為,應當先除掉心頭之患,再討伐齊國……”

“公叔丞相以為,大魏國的心頭之患是什麼?”

公叔痤微微一笑:“晉。”

魏武侯的心頭一緊,魏國雄兵霸於天下,可面對晉國時,難免會有些心虛。

“滅晉的時機到了?”

公叔痤點了點頭:“晉公將亡。”

魏武侯沉思了片刻,才開口說道:“馬上派出特使,前往趙、韓兩國,本候要聽聽他們的態度。”

公叔痤的臉上露出了笑意,躬身行禮:“君上明斷。”

不知道是不是被靈丘之戰的當頭一棒打醒,今日的魏候又突現振作,聽取了自己的意見。

但無論如何,只要魏候不胡亂起兵,對魏國而言,都是好事。

公叔痤精神勃發疾步匆匆的離開了魏王宮。

……

楚王宮,政事殿。

兩名侍女在王座旁為楚肅王打扇,昭授和景舍恭敬的立在堂下。

因為領兵攻魏有功,景舍被楚肅王冊封為上卿。

按照傳統,楚國的上卿是令尹(丞相)的輔政助理大臣,職爵顯赫。

楚國目下沒有令尹,由執圭昭授代理主政,景舍若為上卿,自然必是主政大臣之一。

楚國有四大世族,屈、景、昭、項,這昭授是昭氏家族的族領兼楚國主政大臣。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景舍與吳起相交匪淺,熟悉中原戰國的變法勢頭,一直想上書楚王在楚國進行第二次變法,真正地振興楚國。

可惜,景舍一直在為楚越、楚國和巴蜀的戰事忙碌著,竟無暇認真地與楚王商討一次國事。

這次楚國救齊,改善了楚國與齊國的邦交,楚王晉升他為上卿,他心中躊躇滿志。

景舍決意輔助楚王推行第二次變法,使楚國強大,自己也成為變法名臣。

“我王容稟,中原諸國亂戰,無暇南顧,大楚何不趁此良機繼續推行吳起變法強國,兵強馬壯之時,方能北上爭霸。”

景舍振奮的說道,對著王位上的楚肅王深深一躬。

楚肅王還沒有說話,昭授突然發出了一聲冷笑,揶揄道:“上卿啊,楚國山多崎嶇,走穩了,小心閃了腰。”

景舍愣了一下,笑著回答道:“不勞執圭掛心,是山是水,景舍都曉得。”

誰知道昭授竟搖頭大笑道:“那吳起當年也這樣說,後來如何了?”

景舍的心,不禁猛然沉了一下。

十年前,吳起逃出魏國,楚悼王正在苦苦尋覓大才,立即將吳起接到楚國,拜為令尹,總攬軍政大權,謀劃實行變法。

在楚悼王的全力支持下,吳起開始雷厲風行地在楚國推行變法。

吳起對楚悼王說:“楚國最大的問題就是,大臣太重,封君太眾,上逼其主,下虐其民。”

所以吳起針對楚國的國情,初步實行了四道新法令:第一,三世者,一律收回封地,罷黜爵位。

僅這一道法令的推行,便使楚國直屬國府的耕地增加了數百萬畝,納稅農戶增加了十萬。

這道法令沒有涉及屈、景、昭、項四大世族的嫡系家族,更沒有涉及王室部族,所以進展得尚算順利。

第二,裁汰冗官。

楚國的世族盤根錯節,貴族子弟人皆有爵,官府吏員人浮於事者十有六七。

這些貴族子弟們無所事事,每日除了狩獵、豪飲、聚賭、獵豔,便是聚在一起挑剔國中是非。

吳起當政,對這些冗官狠狠裁減,幾乎將貴族子弟的絕大部分趕回了他們的莊園,使他們成為白身貴族。

僅這一項節餘的費用,就使全部留任官員的俸祿綽綽有餘。

更重要的是在很大程度上清除了官場無事生非的惡習,楚國朝野頓時整肅起來。

第三,明法審令,整頓民治。

當時楚國的治理極為混亂,國府直轄的縣很少,大部分國土都是貴族的世襲封地,許多庶民隸農都依附在貴族的封地,成為私家農戶。

還有很大一部分山地盆地,屬於更為蠻荒的山地部族自行管轄。

楚國的法令政令,對這些地方幾乎沒有任何效力。

楚國實際上是一個“諸侯”同盟邦國(參考現在的漂亮國,楚國王室就是聯邦政府),看起來很大,實際上所能積聚的力量卻很小。

面對如此亂象,吳起的重大行動是:對保留的貴族嫡系的封地,實行治權賦稅分離的法令,民治權與少部分賦稅歸於官府,大部分賦稅歸貴族領主。

此謂明法:“官府治民,貴族受稅。”

對於自領自治的山地部族,則與其分權。

全部軍權與賦稅的一半歸王室官府,治權與賦稅一半歸部族,部族治權的法令必須經過王室官府的勘審准許方得通行。

另外一個重要法令是,限定貴族必須將荒無人煙的土地開墾出來,而且必須吸引移民進去耕耘。

此謂:“令貴人實空虛之地。”

上述法令一經強力推行,楚國王室權力大增,賦稅大增,直轄民戶大增,楚國在吳起變法的那六年多的時間裡,確實是生機勃勃。

當然,楚國的強大,最根本的一點,是吳起整頓了軍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