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秦:開局成為墨家鉅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十四章:吳起之死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九十四章:吳起之死

吳起剛入楚國時,楚國的軍制與秦國的軍制相差無幾,都停留在春秋時期的老兵車傳統上,戰力極弱。

弱到對經常騷擾楚國嶺南的百越部族都無能為力。

吳起在魏國時,本就是戰無不勝的卓越統帥,對整頓軍武是行家裡的行家。

他將收回封地的賦稅與裁減冗員的節餘,全部用於新軍經費,大量招募戰鬥之士(職業軍人),一年時間,就為楚國訓練出了一支八萬人的精銳新軍。

吳起入楚的第三年,新軍練成,國力大增,他開始了對外作戰。

就像他在魏國一樣,採取了“先內後外”的謀略。

第一步,吳起親率精悍的輕裝步兵三萬,開進嶺南與百越部族展開了山地戰,一年內大小十戰,全部大勝,平定了百越部族,消除了長期危害楚國的心腹大患。

第二步,吳起親率步騎混編的精銳四萬,對蒼梧大山(今湖南廣西一帶)尚未臣服的苗蠻部族發動進攻,半年之內,收服了全部苗蠻部族。

第三步,吳起統帥全部精銳八萬新軍,北渡淮水,一戰吞併了蔡國,再戰吞併了陳國,使楚國勢力驟然擴張到淮水以北,直到與魏國和韓國遙遙相望。

在這之前,楚國的領土勢力一直在淮水以南漲漲縮縮,富庶文明的淮水以北一直是傳統的中原勢力範圍。

而吳起一舉消滅陳蔡兩國,使楚國觸角驟然伸進中原腹心,最感威脅的就是三晉魏趙韓三國。

於是,三晉聯兵,與吳起大軍在淮北展開激戰,兩場大戰,吳起全面擊潰三晉聯軍,楚國大勝,從此,楚國才在淮北站穩了腳跟。

可是,就在吳起準備大展拳腳的節骨眼上,做了二十一年國君的楚悼王死了。

景舍記得很清楚,當時吳起正在淮北安撫地方民治,尚未回到郢都。

吳起對郢都貴族勢力的密謀殺害他的事情一無所知。

直到吳起接到了楚悼王離世的噩耗,匆匆隻身趕回郢都奔喪,卻落在了楚國貴族們早已準備好的天羅地網中。

那時候景舍還只是個職位低微的貴族士子,只能在王宮外祭奠。

當他看到急匆匆趕來的一支又一支貴族家兵時,他驚恐地睜大了眼睛,竟忽發奇想,悄悄擠進了貴族的祭奠行列……

進入大殿,他發現沉沉帷幕後面竟站滿了一排一排的弓箭手,身穿麻衣重孝的貴族大臣們也都暗藏著彎彎的吳鉤短劍。

楚悼王的屍體擺在大殿中央的長大木臺上,祭奠完畢就要入殮歸棺了。

按照楚國喪葬禮儀,太子臧已經在父王逝世當日解國守靈,不再預聞國事。

此刻,太子是麻衣重孝,跪在遺體臺前哀哀哭號,兩位年青的王室子弟站在太子身後護持,眼睛卻不斷地瞟來瞟去。

喪葬哀樂嗚嗚咽咽地奏了起來,王室嫡系宗親的元老大臣們先行一一祭奠完畢,又都整齊地跪在太子身後丈餘處守靈了。

按照爵位次序,下面就是令尹大將軍吳起祭奠,再下來就是屈、景、昭、項四大世族的元老大臣祭奠。

就在吳起腳步沉重緩慢地走向楚悼王遺體時,景舍聽到了貴族群中一聲蒼老尖銳的哭號突然響起:“大王何去兮!”

隨著尖銳哭號,太子身後的兩位貴族衛士猛然扶起太子,回身鑽進了帷幕之後。

就在這剎那之間,帷幕刷啦啦拉開,弓箭手的長箭急雨般向吳起射來。

吳起正在悲痛之中,眼睛只向前看著楚悼王遺體,怎能料到如此鉅變?

突聞異動回過身來,已經是連中三箭。

景舍清楚地聽到吳起高聲呼喊著:“楚王――變法休矣!”

他踉踉蹌蹌地衝到楚悼王遺體前,緊緊抱著楚悼王的遺體放聲大哭……

不知道是在哭楚王的離世,還是在哭自己一生的心血付之東流。

對吳起恐懼已久的貴族們此刻已經完全瘋狂,一片聲高喊:“射殺吳起!射殺吳起!”

貴族的家兵們本來就不是戰場廝殺的軍隊,箭術平平,又在慌亂之中,一陣狂亂猛射,竟將吳起與楚悼王的遺體射成了刺蝟一般,長箭糾葛,根本無法分開。

大亂之後,楚悼王的葬禮遲遲無法進行。

太醫們愁眉苦臉地折騰了三天,竟還是無法分開楚悼王與吳起的屍體,若要分開,便得零刀碎割。

太子臧痛徹心脾,覺得這是楚國的奇恥大辱。

憤怒之下,太子臧下令追封吳起為安國君,將父王與吳起合葬了事。

太子臧即位稱王後,將吳起訓練的八萬精銳新軍調回郢都,一舉捕獲參與叛亂的七十三家貴族大臣的家族兩千餘口,以“毀滅王屍,叛逆作亂”的罪名,將兩千餘口貴族一次全部斬首。

那是楚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屠殺,景舍記得自己從刑場回來,嘔吐得三天都沒能吃飯。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他心中充滿了對吳起佩服和景仰。

一個人能在那麼緊急的時候想出那麼高妙的主意,竟在死後使仇敵全數覆沒,這種智慧當真是難以企及。

吳起是身經百戰的大將,是變法圖強的良相,生來就具有應對倉促鉅變的天賦,卻也難以改變這濁濁亂世。

他清楚,自己手無寸鐵,既是逃出箭雨,也逃不出殿外伏兵追殺,必死無疑。

他能做的也只有將陰謀家卷進來,讓他們與自己同歸於盡,與自己變法的大志同歸於盡。

吳起的復仇願望實現了,楚國的變法夭折了。

從那以後,楚國就漸漸地不知不覺地回到老路上去了。

性格陰沉的楚肅王,已經鬱鬱寡歡地做了三年君王,每日沉浸在消沉中。

明君如何?良相又如何?

死後都不得安寧,還要承受萬箭穿心之苦。

楚肅王苦笑了一聲,擺了擺手:“上卿休要再提變法之事了。”

吳起死的那日,王殿中發生的事情,成為了楚肅王心中揮之不去的陰霾。

再加上後來他聽取了東宅公的建議,用孟勝的屍身,想要將他恨極了的陽城君吸引出來,引得墨家鉅子入宮。

他忘不了那雙抱著必死之志的眼睛,忘不了那柄離自己近在咫尺閃爍著寒光的黑劍。

做這楚王,每日安心便好,何必去強求什麼變法呢。

景舍正要說什麼,一個甲士急匆匆的闖入大殿。

“稟報我王,巴國使臣求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