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秦:開局成為墨家鉅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十五章:巴蔓使楚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九十五章:巴蔓使楚

“巴國使臣?”楚肅王眯眯著眼睛。

巴蜀兩國因為地勢險要,春秋時期向來與世無爭,基本上不參與中原的事務。

但是到了戰國時期,伴隨著大國變法,不斷兼併小國,尤其楚國近些年來的迅速擴張,巴蜀兩國也開始走到了各國的視野中。

此時西部地區只剩下秦、楚、巴、蜀四個大國。

而蜀國所在的巴蜀盆地(四川盆地)無疑是可耕地面積最大的一塊沃野,是一塊可口的肥肉。

蜀國川西平原的面積甚至比秦國的渭水平原和楚國的南陽盆地大上三倍。

巴蜀兩國,蜀人安逸,佔據廣闊的川西平原高枕無憂。

而巴人尚武,開拓進取,相繼佔領了大巴山和長江通道。

巴國曾經多次襲擾楚國,後來與楚國聯姻,一同聯兵滅國,撈到不少好處。

楚莊王時期巴國與楚國共同消滅庸國,並且佔領了庸國的寶泉山鹽池。

巴國不斷的擴張,在長江和嘉陵江建立了5個都城,稱為“巴子五都”,這也引發了巴蜀之間的長期戰爭。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巴國達到最了強盛的時期,引起楚國和蜀國的不安,主要是巴國在與楚國、蜀國和秦國的鹽貿易的獲利良多,國富兵強。

為了防止巴國坐大,蜀國和楚國都對巴國進行了長期的攻伐。

巴國始終處於兩線作戰,但是雖然兩線作戰,巴國還是始終保持對鹽泉的控制權。

對於這個曾經盟友,現在的仇寇,突然派使臣入楚,楚肅王心中充滿了疑惑。

“宣巴國使臣晉見。”

“宣巴國使臣晉見!!”

司禮大臣高聲呼喊著,不斷的向殿外傳去。

魏王宮外。

一個中年男人乘著軺車捧著國書等候在這裡。

直到楚王宣詔,他才低著頭走了進去。

王宮內,綠樹掩映的小殿周圍環布著遊動的甲士,殿門口兩排甲士的矛戈在午後陽光下森森閃光。

巴蔓的心,不禁猛然沉了一下。

楚國與十年之前相比,確實是強上了許多。

殿中端坐著一君兩臣,楚肅王一掃往日的慵懶散漫,肅然端坐,手扶長劍,目光炯炯,彷彿又找回了初登王位時的勃勃雄心。

執圭昭授一身華貴戎裝,甲冑齊全,顯得威風凜凜。

相比之下,倒是景舍這個真正領過兵的戰將布衣鐵甲顯得頗為寒酸。

“巴國使臣巴蔓,參見楚王。”

“咳咳…”楚肅王咳嗽一聲,面色肅然地說道:“楚巴兩國,兵戎相見已有十餘年,不知巴使來我大楚有何貴幹?”

巴蔓在威嚴肅穆的楚國大殿誠惶誠恐地說明了自己的來意。

原來是巴國朐忍(今萬州一帶)發生內亂,多年與楚國和蜀國作戰,巴國國力衰弱,無力平亂,國君受到了叛亂勢力脅迫,百姓也被殘害。

巴蔓使楚的目的就是請楚國出兵幫助巴國平亂。

楚肅王聞言,縱聲大笑:“巴蔓將軍,巴王之前何等霸氣,如今連個內亂都平息不了了嗎?”

巴蔓有些哭笑不得,這等場合,他沒想到楚王還會如此陰陽怪氣,他擦拭著額頭上的汗水說道。

“我王知錯了,巴國與大楚作對,螳臂擋車,不自量力,若楚國出兵,巴國唯楚國馬首是瞻。”

楚肅王又是一陣大笑,站起身,居高臨下的俯視著巴蔓:“請問巴蔓將軍,楚國要出兵幾何?”

“回楚王,出兵五萬即可。”

“好…”

“臣稟我王。”就在楚肅王要答應巴國的請求時,景舍連忙站了出來。

“大楚國勞民傷財,出動精兵五萬,只得巴王口頭承諾怕是不妥,微臣並沒有看到巴王請楚國出兵的誠意。”

執圭昭授難得與景舍意見相同,笑呵呵的站了出來。

“老臣附議,正如上卿所言,我楚國君臣,並未看到巴王的誠意。”

楚肅王這才回過神來,一時得意忘形,竟然忘了要好處,趁火打劫的事情,還是要做的,他轉頭盯著巴蔓。

“巴國一句口頭承諾,本王如何能相信?不如割讓三城,作為抵押。”

巴蔓面露苦色,有求於人,不得不低頭。

“敢問楚王,想要的是哪三城。”

楚肅王哈哈一笑:“巴東的夷陵、寶泉、魚復三城。”

魚復後來還有一個更響亮的名字——白帝城。

三國時期劉備從四川順江而下討伐東吳,兵敗回逃的第一站便是白帝城,可見魚復是巴國的心腹要塞,是兵家必爭之地,進可攻,退可守。

更關鍵的是,巴國的兩大鹽泉,寶泉山鹽泉、以及清江鹽泉,就在這三城的轄境內,楚國這一刀,砍在了巴國的大動脈上。

巴蔓沉吟了片刻,躬身說道:“就依楚王所言,巴東的三座城池,割讓給楚國抵押。”

“好!”楚肅王大笑:“巴使可回復巴王,不日後,我大楚精兵將在上卿景舍的帶領下由夷陵入巴,幫助巴國一舉平亂!”

“我王且慢。”景舍再次站了出來。

楚肅王抬了抬眼皮:“上卿還有何見教?”

“割城之事,一無國書,二無契約,若是巴國食言,又當如何?”景舍低著頭說道。

巴蔓看著景舍,高聲詢問道:“巴國入楚路途遙遠,軍情似火,刻不容緩,在下回去再求國書,內亂恐怕就不可收拾了,借兵還有何意義?”

景舍不為所動,淡淡的說道:“若是把巴王的兒子送來楚國當人質,也是可以的。”

以人質作抵押,在戰國時代也是一種外交慣例,目的是取得誠信。

巴蔓一下急了,對楚肅王大聲說道:“楚王如果懷疑我的誠信,這個兵不借也罷!”

“楚王如果相信我,今天就讓我把軍隊帶回去,到時候你拿不到三座城,我把腦袋砍給你!我巴蔓從來說話算話!”

楚肅王見巴蔓把話說到這個份上,也不好再說什麼。

“好,本王信你,楚國不日就會出兵。”

三日之後,一隊甲士簇擁著一輛青銅軺車駛出郢都,後面跟著一支裝備精良的軍隊,六尺車蓋下的玉冠使者正是景舍。

這次入巴的特使他實在不想做,卻又不能不做。

他也明白,這時候楚王讓他離開郢都,就是不想讓他再提變法之事。

景舍長嘆一聲,身處在楚國這個泥潭,誰都無能為力啊。

他不由的想到了幾年前在城外挽留墨家鉅子江寒的那一幕,搖頭苦笑。

“或許他早就知道楚國會落到今日這個地步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