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大明國師最新章節列表 > 第072章 始電報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072章 始電報

兩人先去參觀了橡膠廠,規模不大,但已經在運營,工人們穿著整齊畫一的藍色工作服在廠房裡面煉膠,這家橡膠廠也是他封緣旗下的買賣,李雲崖在建廠之初來過一次,這回是第二次來,總體看上去還算滿意。

從橡膠廠出來,兩人又去了郵政局,今年年初在天津郵政局下面新成立了電報處。

李雲崖把電磁學帶到了大明朝,徐光啟名下專門開闢出電磁學院進行深入的研究,從電源、電壓、電流、電阻這幾樣最基礎的,逐漸向電容、變壓器、電位器、電感器、半導體等鑽研。

最開始的電能使用,僅限於透過發電機將機械能轉為電能,然後再透過電動機把電能轉變成機械能,帶動各種紡織機、抽水機、攪拌機、碾磨機等機械進行工作。

後來李雲崖想起了電報,去跟徐光啟說,他並不知道電報的原理,只知道透過響聲的長短來確定一串數字,然後透過數字找到對應的漢字。

徐光啟聽說之後,說了句“此事簡單”交給手下的兩名助手去做了,那兩名助手用了三個月的時間,達到了李雲崖的要求。說起來很簡單,是用電磁鐵加一個鐵鈴,釋出方按下開關,電磁鐵通電,吸動鐵錘敲打鐵鈴,發出聲音,釋出方鬆手,電磁消失,鐵錘抬起,如此反覆透過敲打間隔長短以及次數確定數字,再透過密碼本將數字還原成漢字。

事實上,這種最簡易原始的發報機,只用了那兩名助手一天時間完成了,剩下的是編譯密碼本,他們用崇禎六年教育部刊印的崇禎字典,將漢字按照金木水火土分成五類,每五個數字代表一個漢字,總共可以準確描述接近六萬個漢字,足夠使用了。

李雲崖造鐵路火車輪船,解決了部分交通問題,這回電報的發明用來解決通訊問題,他獎勵了那兩名住手每人一千枚銀元,並將兩人升等,搞得兩人受寵若驚,事實上他們並不是十分甘願來搞這種電報,對於他們來說,這東西太簡單,做成了也沒有成感,他們之所以如此賣力,是想要儘快做完好回到徐光啟那一組去繼續研究“千里傳音”。

徐光啟對於李雲崖拿出來的各種神奇的物品,最開始以為是仙術,只有崇拜和驚歎,後來隨著研究的深入,瞭解其原理功能,轉變為致力於破解仿製。

他立項把兩隻對講機拆開研究,想要弄清楚他們是如何相互呼應,隔空通話的,李雲崖給他講了其中的原理,徐光啟於是將其分解成兩部分,單**項,一部分是無線電,一部分是聲電轉化,無線電研究了很久沒什麼進展,聲電轉化卻逐漸有了眉目。

透過李雲崖口述,再經過實踐證明,先確定了聲音是由於震動產生的,透過人說話,帶動線圈在磁場裡震動產生不斷變化的電流,將聲訊號轉為了電信號,傳輸到另一邊,反過來靠電流的不同變化,使線圈在磁場裡震動,從而發出聲音,這是麥克風跟揚聲器的基本原理。

現在沒有攻克的主要難關有兩處,一處是人說話震動線圈,在磁場裡挪動產生的電流太微弱,如何放大是一個很棘手的難題,第二處是揚聲器這一端,線圈接收了電信號在磁場裡震動的時候如何發出聲音,這也是相當的艱難,一旦將這兩個難題攻克,他們將製作出可以媲美仙術的千里傳音,雖然還需要電線無法隔空講話,但也將名垂青史,百世流芳!

因為這個緣故,不管是徐光啟還是那兩個助手,都對李雲崖說的電報興趣缺缺,只想趕快做完趕快拉倒,好繼續回去研究千里傳音。

李雲崖對於電報卻極為上心,他並不指望中研院能夠這麼快搞出電話來,有電報不錯了,這年頭傳信主要手段,一為飛鴿傳書,二為快馬加急,速度都太有限,而且風險很高,譬如信鴿,動不動讓老鷹、鷂子給捉去了,距離也不能太過遙遠,快馬加急更不用提了……有了電報,這邊一按,那邊能收到,不管是對於中央控制地方,還是各地橫向交流都有質的飛躍。

兩千多年前,秦始皇統一全國,不再給諸侯分封建制,改為中央集權,把整個中國整合成為一個整體,統一度量衡,錢幣和文字,在全國範圍內修馳道,鋪設由馬拉車奔跑的軌道,將中國比西方提早了兩千年結束封建社會。

在此時,崇禎八年的歐洲,正在經歷大亂鬥式的三十年戰爭,要等這場全歐大戰打完了才能結束封建社會體制,比我們的秦皇足足晚了兩千年!

提前結束封建體制,能夠使國家更加整體性,避免未來的分裂,中國幾千年歷史上,大多數處於統一狀態,最後也沒有像歐洲那樣支離破碎,可以說秦始皇功不可沒。

不過秦始皇雖然構建了郡縣體制,但最低執政單位也到縣為止了,鄉村一級的都形同自治,主要是因為交通和通訊方式的制約,中國實在太大了,廣州的官員到北京報備需要車馬行走兩三個月才能到,一來一去是小半年過去了,時間都耗在路上,無法做到最有效最精確的管理。

李雲崖從改革初時要求官員們在全國範圍內修路,更是規劃了幾條溝通全國最主要地區的鐵路作為運輸大動脈,南北來往比原來快的多了,現在有了電報,只要前期把銀子砸下去,千里萬里之外都能立即連通,這對國家的發展和運營都有決定性的作用!

從北京到天津的電線杆早已經立好,電線也已經聯通,李雲崖和朱由檢來到電報處,這邊的處長劉運也是軍校出身,帶人出來迎接。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李雲崖問:“怎麼樣了?能用了嗎?”

劉運有些激動地說:“連著除錯了四天,已經可以正常使用了。”

“好,你現在跟北京聯絡,說我跟皇上都在這兒,讓他們再發一份正式的電文過來。”

劉運立即讓中研院出來的發報員坐到椅子上,那發報員叫竇小寶,滿臉稚嫩,也十五六歲模樣,知道後進來的這兩個青年是當今皇上跟國師,大明帝國最有權力的兩個男人,緊張得手都沒地方放了,李雲崖拍了拍他的肩膀:“不用緊張,按照你們平時聯絡的那麼做好。”

男孩激動得熱淚盈眶,也不知該說什麼,嘴唇動了動,最終對著李雲崖鞠了個躬,又給朱由檢鞠了個躬,然後坐到椅子上,開始按發報機上面的閘刀開關。

先長按半分鐘,北京那邊聽到鈴聲之後,回按十五秒,雙方準備好開始進入正式的發報程式,年輕的男孩滿臉專注,眼睛緊緊盯著面前桌上擺著的一隻半米高的座鐘,計算秒數或是長按或是短按,不多時,他停了手,開始進入接收狀態,拿起紙筆,等電鈴聲音響起,開始記錄數字。

“鈴!鈴鈴……”

電鈴或長或短不停地響,李雲崖跟朱由檢坐在椅子上喝茶,朱慈烜瞪著大眼睛好奇地左看右看:“爸爸,這是什麼……”

“噓……”李雲崖面色嚴肅,示意他不要說話。

小孩趕緊用小手疊起來捂住嘴巴,一雙大眼珠子嘰裡咕嚕不解地看看李雲崖看看發報員。

大約用了半個小時,接收完畢,發報員關了發報機,拿著記錄下來的紙對照字典開始破譯。他是犯官子弟,崇禎四年時候那場政變之後,朱由檢大開殺戒,人頭滾滾,血流成河,造反大罪,株連九族,無數家庭支離破碎,李雲崖收留了兩萬多死刑之外的犯官家屬,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他將其分門歸類進行安置,大多進了封緣劇院,也有一部分進入工廠。

竇小寶當時才十歲大,跟著姐姐進了劇院演戲,後來李雲崖要他們當中適齡的孩子去新學校讀書,竇小寶去了,他從小生活優渥,有很深的底子,再加上性情聰穎,學習認真,提前小學畢業,中研院的院士來找助手的時候看他乖巧把他也招進去了,這回派來天津當發報員。

他已經從原來的犯官奴籍重新擁有了正式的戶口,每個月工資十塊銀元,單位供吃供住,羨煞了一群當年在一起的小夥伴們,因此他十分看重這份工作,他已經打算好了,等以後攢夠了錢,去劇院給姐姐贖身,讓姐姐脫離戲子的行業,好好找個人家嫁人。

電報得出數字之後,跟字典裡面的漢字相對應,按照五行的規律,編出一串口訣,什麼金木相生進三七,甲木克土退十八,水火既濟三百六,水火未濟二十一。

竇小寶把字典翻得譁啦啦直響,僅用了五分鐘把電報內容全部破譯出來,是一首唐代王勃所做的詩:“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朱由檢拿著翻譯過來的紙條,十分高興:“好!好!天涯若比鄰,有了這電報真的是天涯若比鄰!雲崖,以後要把電報修到寧遠去,我要直接向盧象升詢問前線的戰事!”

“嗯,這個比鐵路好弄,只要架設線杆扯上電線成,不只是寧遠,將來還要往長安、南京、鄭州和廣州去!”他並不奢望在十年之內徐光啟他們能把電話研製出來,所以眼前還是要以電報為主,他要在中研院立項,專門研製改進電報,爭取在三年之內給全國各省的主要州府都連通上,等以後條件成熟還要向民用開放,一個字一塊銀元,也是一大進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