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大明國師最新章節列表 > 第073章 東海艦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073章 東海艦隊

從電報處出來,兩人又帶著朱慈烜去參觀海軍,袁崇煥早將部隊集結等待檢閱。

大明水師曾經是世界上第一的海軍,最初是當年朱元璋所率領的巢湖水師,在明成祖朱棣時,擁有三千八百艘艦艇,其中一千多艘巡船,一千多艘戰船,還有南京新江口基地的八百多艘大船,是南糧北調的主力,鄭和七次下西洋所率領的不過是其中的一部分罷了。

當年鄭和出海,“及臨外邦,番王之不恭者,生擒之;蠻寇之侵掠者,剿滅之。”可見其戰力空前強大,在第六次出海時,一支分艦隊繞過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進入大西洋,另一支分艦隊經過索羅門群島直達澳大利亞東海岸,在馬六甲海峽、斯里蘭卡、蘇門答臘,整個東海、南海,甚至印度洋上,所有向中國挑戰的權威全部被碾壓粉碎,甚至還把攻破了斯里蘭卡的王城,生擒斯里蘭卡國王押送到北京問罪,三十六個國家派使節嚮明帝國表示臣服!

明朝中後期軍備廢弛,陸軍海軍同時沒落,但仍然在正德年間,於珠江口將要把中國澳門變成殖民地的葡萄牙人打得元氣大傷。萬曆時期抗日援朝,大明水師在露梁海戰中大破日本艦隊。甚至在號稱明朝史上最黑暗的天啟年間,福建巡撫南居益親自乘船到金門,用了將近一年的時間打跑了荷蘭人,收復了澎湖。

在前年,也是崇禎六年,荷蘭臺灣總督普特曼斯率領十三艘荷蘭戰艦突然對明朝沿海發動攻擊,要求中國停止同西班牙、葡萄牙等國貿易,只能單獨與荷蘭人單獨交易,朱由檢跟李雲崖立即下令曹變蛟率領新建成不久的南海艦隊北上,配合鄭芝龍的福建水師在臺灣海峽裡面痛毆荷蘭海軍,一戰之下,荷蘭人全軍覆沒,新興起來的歐洲海上馬車伕在東方遭遇空前慘敗。

在沒有李雲崖的歷史上,這場戰爭也是大明朝戰勝告終,如今歷史發生改變,多了一支曹變蛟率領的南海艦隊,荷蘭人輸得更加徹底,被明朝勒令立即退出中國臺灣,並支付一千萬兩銀子作為戰爭賠款,不然的話,大明水師將封鎖住從馬六甲海峽到對馬海峽之間的海路,不準任何一艘荷蘭船隻出現,不允許任何一個荷蘭人踏上大明朝的土地!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荷蘭派人到北京談判,數次交涉,談了一年,李雲崖跟朱由檢因為北方要大舉用兵,海上也沒有能力封鎖住所有的海防線,多是在虛張聲勢嚇唬荷蘭人,一直跟荷蘭人討價還價,最終要來五百萬兩銀子的賠款,至於臺灣成為遺留問題,暫時擱置,因為現在的臺灣島上還有一個西班牙,李雲崖給朱由檢制定的是先北後南,先陸後海的策略,明朝要等解決了北方以後再解決臺灣問題,荷蘭人也樂得能夠繼續跟大明朝貿易。

荷蘭人手裡沒有足夠多的白銀,只能把這些年從中國掙得崇禎通寶拿出來交付,還有部分黃金,以及用金銀共同鑄成的法郎來付款。

中國海軍在這時候還是很強大的,李雲崖從崇禎三年開始著手組建東海艦隊,調集各地優秀的造船工匠,以及所需的各種木材、鋼鐵等材料,源源不斷地運到天津港。

東海艦隊的旗艦是在明朝原有的福船進行改進建造的,船長八十八米,寬十六米,吃水五米多深,排水量超過兩千噸,採用木材跟鋼鐵混合骨架,外殼全是鋼鐵裝甲,能夠抗住紅衣大炮的轟擊,主要動力是中研院研製出來的蒸汽機,共十二組鍋爐,在無風無洋流的情況下每小時接近二十公裡,船上有三根主桅杆,升帆全速航行的時候,能夠達到二十五公里每小時,在這時候的戰船裡面算是比較快的。

船首甲板上有一門巨炮,是目前大明朝所能研製出來的最大威力的火器,炮彈能夠打出接近裡地之外,炮彈得用五個人操作安裝發射,三四十米長的敵艦,一炮能炸裂炸沉,稍小些的直接炸碎。這炮安裝到船上費了不少勁,主要是後坐力太大,開上幾炮不用對方船來打,自己先散架子了,孫元化帶著畢懋康等一群中科院的院士日夜研究,在船頭和船尾分別使用大量的鋼筋骨架支撐,並且不斷改進化解後坐力的裝置,才終於讓這炮成功部署在船上。

在船的兩側,各開兩層炮口,每層部署三十六門火炮,用的是膛線炮,加尾翼炮彈,射程極遠,而且彈道平穩,打得準,以保護好薄弱的側弦。

在船尾,安裝了一個橫五米、高三米的大鐵箱子裡,李雲崖從建立軍校開始命人研究火箭炮,剛開始由於火藥跟機械種種原因的限制,造出來的只能放火,後來的幾場戰役都沒有使用,不過研發一直在繼續。

最原始的多管火箭炮跟後世的禮花炮差不多,將火藥撞進管子裡,將管子裝進盒子裡,然後用引線連在一起,點燃了一枚接一枚發射出去,明朝神機營原有“一窩蜂”能夠同時射出一百多枚火箭,裡面還帶有摻了□□和馬糞的毒煙等,堪稱最早的生化武器。

現在大明朝的火藥技術和機械技術遠非當日可比,這火箭炮能進行二十四連發,每根火箭管有兩米多長,前端裝有大威力的**,射程比船首炮近,但火力集中,專門居高臨下對付靠近的敵艦,或者用於攻擊岸上密集的敵軍。

這種船被稱為巡海夜叉,目前只造出來一艘,是這個型號船隻的第一艘,所以叫做巡海夜叉甲子型,因它是東海艦隊的旗艦,東方五行尚青,因此又叫青夜叉,第二艘赤夜叉、第三艘黑夜叉、第四艘白夜叉目前都已在船塢裡開始建造。

在袁崇煥的陪同下,李雲崖跟朱由檢登上青夜叉號,這船甲板下面有五層,甲板周圍是鋼鐵鑄成的牆垛,甲板上面也鋪有鐵板,這船是越往後越高,船尾是全船最高的地方,上面架設著碩大的“火龍巢”火箭炮,發展到現在,已經是火龍巢丙寅型,翻譯成數字相當於火龍巢303,在這裡居高臨下打下去,對方什麼船都得歇菜,估計也原來朝鮮水師中的龜甲船能扛一扛。

朱慈烜沒有被帶上青夜叉號,朱由檢是三軍統帥,李雲崖掛銜國防部參謀長,登船屬於當然,朱慈烜只能算是統帥家屬,被留在港口裡。

一聲汽笛響起,渦扇轉動噴水,巨大的戰艦緩緩駛動,離開港口,速度逐漸加快,與此同時,在軍港裡的其他船隻全都楊帆起航,隨著指揮塔上旗幟揮舞,大小船隻有條不絮地開出軍港,駛向渤海深處。

朱由檢站在指揮塔上,手扶欄杆向遠處觀望,只見藍天白雲之下,波濤萬頃,浩浩湯湯,無邊無涯,極遠處海天一色,連成一體,他深深吸了一口帶著鹹味的海風,滿臉激動得說不出話來,忽然轉身問袁崇煥:“當年成祖派三寶太監下西洋,所乘的寶船也是這樣了吧?”

李雲崖接話:“三寶公公所乘巨舶,長四十四丈,闊一十八丈,比我們這青夜叉更大了許多,只是他那船太大太笨,帆櫓借不能用,只能靠海風或是洋流移動,不過大也有大的好處,與敵軍戰時,乘風碾壓過去,如車碾螳螂。不過咱們這夜叉有蒸汽鍋爐可以用,無風或者逆流都能行走,這是前者所不能比了。”他看著波濤滾滾大海,心胸大開,“以後我們還要造更大的船,造一萬噸,甚至是十萬噸的巨舶!”

中國古人多用容積來稱量物事,如一石、一斗、一升,原來對於船的描述為料,一百料、五百料,這樣描述會造成很大的差異,如同樣一石小麥和玉米,或者相同料數的福船和沙船,實際天差地別,李雲崖建立中研院之後,從全國範圍統一度量衡,現在稱量大重量物體的時候也用噸。

艦隊開入深海,後方海岸線已經消失在視野當中,前後左右全是滾滾洪濤,今天天氣還不錯,波浪也小——當然只是相對的,海浪上無風三尺浪,河浪根本無法與之相比,好在青夜叉體積比較大,起伏比較安穩,朱由檢只有些輕度的反胃。

到了預定地點,袁崇煥下令整支艦隊開始演練,先是閱兵,一艘艘船艦從青夜叉前方緩緩駛過,由於有海風,朱由檢站在指揮塔上說話根本穿不過去,只能向海軍將士們揮手示意,然後傳回來一陣一陣山呼萬歲,朱由檢激動得熱淚盈眶,他的強軍夢,他的強國夢,正在一步一步地實現,只要按照李雲崖跟他指定的戰略規劃按部班地進行下去,他一定可以達到跟太|祖、成祖比肩的程度,大明朝將在他的手裡重新成為中央之國,按照雲崖說的,讓中國人重新屹立於世界之巔!

東海艦隊由於有了巨型火炮等新式武器,艦隊編制也發生了變化,守衛在旗艦身邊的是四艘千噸級別的護衛艦,名為虎鯨,長五十四米,寬九米,每艘船配備一百零八門滑膛炮,它們是專門護衛青夜叉的,火炮射程比較近,火力又足又猛。

另有八艘驅逐艦,名為海鯊,噸位超過六百,在這時也是極大的船了,他們負責警戒驅逐,用的炮是線膛炮,射程都極遠,每艘船上除了配備一架乙申型稍小的火龍巢外,還各配備兩架萬里起雲煙,打得是以明朝原有的火龍出水二級火箭改進的新式穿雲火箭,最遠可打出十里地之外。

這兩種船都是鋼木混合骨架,外罩裝甲,動力也是蒸汽機和帆兼用,驅逐艦的速度最快。

除了這十三艘主力戰艦以外,還有一些中小型艦艇,有使用軟帆,仿荷蘭戰艦造的三桅炮艦,有是用船槳行進,仿葡萄牙戰船造的蜈蚣船,有兩側帶有漿輪的車輪軻,共一百二十六艘,有的只載一門大炮,有的載燃燒火箭,有的負責安放水雷,圍繞著十三艘主力戰艦進行操演,聽旗號、炮號,按行伍進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