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仙武位面行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七十八章 和氏璧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七十八章 和氏璧

洛陽雄踞於黃河南岸,北屏邙山,南系洛水、東呼虎牢、西應函谷、四周群山環抱,中為洛陽平原,伊、洛、瀍、澗四水流貫其間,既是形勢險要,又風光綺麗,土壤肥沃,氣候適中,漕運便利。

故自古以來,先後有夏、商、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等八朝建都於此。

而在見識過婠婠的天魔功,並與婠婠分離之後的郭意,一路而行,來到了洛陽這個千年古都。

之前,楊廣以洛陽為中心,開鑿出一條南達杭州,北抵涿郡,縱貫南北的大運河,把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連接起來,使得洛陽成為了天下交通商業的中心樞紐。

歷史中,後來平定亂世的大唐雖然沒有將首都建在洛陽,但長安卻也裡洛陽不遠,不過三百多公裡罷了。

從南門進入洛陽之後,便能看到寬達百步貫通南北兩門的大街“天街“,街旁遍植櫻桃、石榴、榆、柳等各式樹木,中為供帝皇出巡的御道。

大道兩旁店鋪林立,裡坊之間,各闢道路,與貫通各大城門的縱橫各十街交錯,井然有序。

洛陽有兩大特色。

第一是以南北為中軸,讓洛水橫貫全城,把洛陽分為南北兩區,以四座大橋接連,而城內洛水又與其它伊、瀍、澗三水聯接城內,使城內河道縈繞,把山水之秀移至城內,予人天造地設的渾成感覺。

第二便是在外郭城的西牆外,因其天然環境設定西苑,西至新安,北抵邙山,南達伊闕諸山,周圍二百餘裡,比得上古時漢武帝的上林苑,外郭城與西苑連在一起,令洛陽更具規模。

不過,郭意此次前來洛陽除了想來遊玩並見識一番這個繁華的城市之外,還與坐落於此地的一座寺廟有關。

在這個世界中,被武林中人稱之為聖地的並不只有慈航靜齋,還有一個淨念禪宗。

慈航靜齋與淨念禪宗並稱為兩大聖地,都隱為白道武林之首,也都是罕有傳人行走江湖,對於武林中人來說也都同樣的神秘莫測。

不過,與慈航靜齋會選出傳人行走武林的作法不同,淨念禪宗多半只扮演輔佐的角色,不具有主導地位。

如果按照原劇情發展的話,等到數十年後的武周時期,淨念禪宗的淨念禪院被婠婠之徒法明所滲透,並被改名為僧王寺。

之後,僧王寺更是應慈航靜齋的端木菱要求解散,而淨念禪院也交由慈航靜齋接管。

慈航靜齋與淨念禪宗之間從他們的創始人開始就有很深的關係,淨念禪宗由天僧於東漢年間所建立,慈航靜齋由地尼所創。

兩派的初祖天僧和地尼乃是同門師兄妹,他們雖然有緣但是卻無份。

不過因為他們的想法都非常接近,都是以廣研天下宗教門派為己任,希望能尋出悟破生死的大道,亦都是修行佛法之地,所以兩方交往一直都比較密切。

不過,郭意現在並不急著前往淨念禪院,他剛來洛陽,當然是要先遊玩一番。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進了一間鬧哄哄的茶樓,找到一張靠角的空桌子之後,郭意要了糕餅。

“若偃師失陷,則會直接動搖洛陽的安穩。偃師之於洛陽,等若虎牢之於滎陽。

現今王世充率兵至偃師,立即直接威脅到虎牢的存亡,故李密必須作出反應,或守或攻,絕不能不小心籌度。”茶樓的一角,有人說道。

“不過,揚州雙龍與杜伏威這兩方勢力現在也不容小覷了,王世充和李密未必真敢打起來。那杜伏威自從與揚州雙龍分道揚鑣之後便蟄伏了起來,但任何人也忽視他不得。”之前說話那人的同伴也說道。

“倒是那揚州雙龍最近威望可不小,他們雖然與杜伏威分道揚鑣,但是卻得到了世居嶺南的宋閥的幫助,他們打下的地盤可不比杜伏威現在的地盤小。”有一人道。

……

那些人的對話還在繼續,不過郭意卻是沒有再聽下去的打算,糕餅上來之後郭意便一口吃了,很快就離開了這座茶樓。

偃師城位於洛水北岸,大河之南,嵩高、少室等諸山之北,上游是洛陽,下游百里處為虎牢,乃翼護洛陽的戰略要塞,亦是王世充東拒李密的前線基地。

不過,偃師城這個地方看似只有王世充和李密兩人在爭奪,但杜伏威的地盤距離這裡其實也並不遠,而杜伏威最近又蟄伏起來了,在休養生息。

可是,郭意卻是知道,杜伏威其實也看上了偃師城這塊地盤。

不管杜伏威如何,只要他沒有與胡人合作,郭意便暫時不會去管他,輸贏也是他自己的事情。

離開茶樓之後,郭意又在洛陽城內轉悠了幾天。

最終,郭意終於來到洛陽南郊一處山坡處,站在山坡上遙望南方遠處,一座小山上有一座宏偉的寺院,這正是淨念禪院。

這淨齋禪院規模及其宏大,佔地也是極廣,若之前山坡上看,因為這裡樹木繁多,只能看到幾座殿宇。

可是,如果走近看的話,便能發現寺內建築加起來達數百餘間,儼如一座小城,

而這些建築的正中處,有七座大殿及一座闊深各達三丈,高達丈半的小銅殿,

“當!“

當郭意來到寺廟門口時,從寺院內傳來悠揚的鐘聲。

而當郭意從正門走進寺內的時候,也並有人阻攔他,因為這裡是寺廟,自然也會常有香客來此拜佛。

而這寺內的僧人又都沒有見過郭意,他們還以為郭意是來拜佛上香的,哪裡會上前阻攔。

不過,當郭意走進雕有數尊大佛的大殿之中時,便有一位中年僧人在見到郭意後,匆忙地跑離了大殿。

很快,那名中年僧人便去而復返,和他一同前來的還有一位手持鋼鍾,四十來歲的僧人。

“阿彌陀佛,不知道郭公子前來淨齋禪院所為何事?”那名四十來歲的僧人口宣佛號,走到郭意身前,對郭意說道。

“原來是了空大師,那日在慈航靜齋還沒有與了空大師說上一句話,今日特來淨齋禪院與了空大師商談一番。”郭意也一眼就認出了眼前這個僧人。

這名四十來歲的僧人,正是靜齋禪院的主持了空,郭意之前在慈航靜齋與寧道奇打鬥的時候,他便也在場。

郭意自身所學雖然是道家屬性的武功偏重一點,但是對於佛法他也算是有些研究的,畢竟他也曾與其他世界的多位不同時代的高僧們一同探討過佛法。

了空見郭意似乎並不是來尋淨齋禪院麻煩的,心中也送了送了松了一口氣,畢竟就那日郭意與寧道奇的打鬥來看,郭意若是來找他們淨齋禪院的麻煩,恐怕要不了幾下他們這諾大的寺院就要化作一片廢墟了。

“既然郭公子是來與老衲商談一番的,那就還還請隨我來。”說著,了空便領著郭意來到了無人打攪的後殿。

“郭公子此次前來,可是為了和氏璧?”當只有郭意與了空兩人時,了空直截了當地對郭意問道。

郭意沒有回答了空關於和氏璧的問話,而是對了空問道:“聽說了空大師修煉閉口禪已經有許多時日,不知為何今日會開口呢?”

“自然是因為郭公子今日前來,老衲擔心今日若是不開口,郭公子恐怕會因為我那日援助慈航靜齋一事而遷怒與我們淨齋禪院啊!”了空解釋道。

此時,一陣風吹過,有幡被風吹動,郭意便看向那幡,又對了空問道:“不知道在了空大師看來,那動的究竟是幡呢,還是風?”

“風吹幡動,不離風、不離幡,這動的自然是既有幡,又有風。”了空道。

“是啊,風吹幡動,不離幡,不離風,可最重要的確不是幡,也不是風。

若離風則幡不曾動,若離幡則不見風動,可是若離心則不知何為動。

不是幡動,也不是風動,仁者心動。”郭意淡淡地說道,但了空卻從他的話中聽出了禪機。

“不是幡動,不是風動,仁者心動。若離風與幡則心憑什麼動,若離風與心則誰說幡動,若離幡與心則風吹向誰家?”了空自言自語地說著類似郭意剛剛所說話。

“悟者謂一切從心起,心不起則一切不起,心不動則一切不動,故說心動,亦為悟語。

我是為了和氏璧而來的嗎?是,也不是。”郭意看向淨齋禪院正中處那七座大殿及一座闊深各達三丈,高達丈半的小銅殿,並開口道。

郭意所看向的那個地方,正是和氏璧所存放之地。

看到了郭意所看向的那個方向,了空也知曉郭意這是知道和氏璧的所在了。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郭意念著偈語,再次踏空而行,朝著存放和氏璧的那及幾座大殿而去了。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段偈語是後世被稱為禪宗六祖的惠能大事的名偈。

慧能大事對與中國佛教以及禪宗的弘化具有深刻和堅實的意義,其在佛學上的成就可不是眼前這個了空能夠比的。

而郭意利用惠能這種“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頓教法門來與了空談論佛法,這等於是用後人佛門的精華來教育了空,了空自然便沉迷其中了。

再加上郭意已經領悟《長生訣》和《慈航劍典》這兩本奇書,其精神境界相比初到這個世界時更是得到了成倍的提升,他那簡簡單單的幾句話比之魔門陰葵派的天魔音還有過之而無不及。

當世武林,除非向雨田當初沒有破碎虛空而去,要不然已經沒有人的精神境界能超過郭意了。

當郭意來到突出於眾殿宇以五彩琉璃造成覆蓋的眾廟瓦頂之上,居於兩座佛塔間的大鐘樓上時,他也早已感受到了和氏璧的所在。

俯瞰這淨齋禪院的遠近形勢,這裡的主建築物都依次排列在正對寺門的中軸線上,以銅殿為禪院的中心,規模完整劃一。

除銅殿外,所有建築均以三彩琉璃瓦覆蓋,色澤如新。

當郭意順著感覺,來到存放這和氏璧的殿內時,便感覺像是進入了一個銅造的大罩子中,又或到了一個覆蓋的銅鐘內。

一張供打坐用的圓墊被放在殿心的小銅幾和銅幾後。

而那銅幾之上,正放著一方純白無瑕,寶光閃爍的玉璽。

這玉璽上鐫雕上五龍交紐的紋樣,手藝巧奪天工,但卻旁缺一角,補上黃金。

郭意眼前的這玉璽,正是春秋戰國時群雄爭相奪取,天下獨有的無價之寶,並留下了傳誦千古“完璧歸趙“的故事,秦始皇得之以取天下,建立一統中國的稀世奇珍和氏璧了。

郭意踏前一步,探手抓起寶璧,一股難以形容的冰寒之氣,透手心而入。

郭意暗運真氣,小心翼翼的把璧內寒氣吸進左手手心,過中指,經肘外的陽瑜脈至肩井穴,再由此而下往帶脈,轉往背脊督脈。

這和氏璧就好似一塊存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的電池一般,其內的寒氣真源源不斷地往郭意身體中輸送。

若是一般人以這種速度吸取和氏璧中的寒氣,輕則全身經脈斷裂,心神更是會異常煩躁,重則凍結全身經脈,就算是宗師級別的任務也會被凍死。

不過,和氏璧中的能源終究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隨著和氏璧的亮度不斷劇增,其中能源也很快便被郭意吸了個一乾二淨了。

當和氏璧中的能源被郭意吸得一乾二淨之後,原本的寶玉也變成了一堆粉末,只餘下補角的小塊黃金。

至此,這個名傳千古的異寶便成了粉末。

“這和氏璧究竟是什麼東西?這絕對不像是自然形成的,一定是經過加工製作而成的,可是這其中蘊含的能量又如此不像是武者能做到的,恐怕就算是破碎虛空級別的武者也不行。”想到這裡,郭意又想到了遠古時代曾進入過戰神殿,並著了《長生訣》一書的廣成子。

在一些傳說之中,廣成子可是十二金仙之一。

那麼,這個世界的廣成子會不會已經脫離了武者的範疇了呢。郭意心中如此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