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唐公主的小駙馬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八章 厚積薄發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十八章 厚積薄發

這一年,公主仍舊每日勤勉,也關注著可為己用的青年才俊,只等一個放權的時機。

大唐也發生了許多事情,有小事,比如直臣諫言、忠良故去,也有大事,比如平叛突厥吐蕃、關中饑荒。

作為一個看客,目睹了武后的決策,公主的謀略,這些事情,沈三問覺得政治離自己越發遙遠了,讓人充滿了有心無力的感覺。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從來沒有親眼見過親身體驗過饑荒,也沒有見過饑荒如何治理。

這一次算是長見識了。

關中地區爆發了一場空前天災。長安附近郡縣未能幸免,農田禾苗枯死,今年即將顆粒無收,商人囤積居奇,開始拒不供貨,後面一斗米直接賣到了三百文高價。

高宗開國庫放糧救濟附近郡縣災民,然而杯水車薪,恐發生兵禍,高宗攜家眷前往東都洛陽,留下太子監國。

沈三問與公主坐上馬車,前往洛陽。一路見到無精打采的災民,柔弱的身體,空洞的眼神,毫無生氣,沈三問不自覺嘆幾口氣。

可是,這一切他都無能為力。

天災便是天災,沒有後世南水北調、人工降雨的手段,單憑人力和簡單的器具沒辦法汲取足夠的河流與地下水。水位下降,多處的地下水也漸漸乾涸。黃河水流湍急,地勢險峻,也不是唐朝的器具能隨意取到水的。

到達洛陽不久,洛陽又發生了百年一遇的水災,洛陽城地勢低窪,普通民眾建房沒有考慮大水隱患,數千民居毀於一旦,百姓流離失所。

再不久,蝗災施虐,洛陽與長安周邊無異,一斗米四百文,路邊時不時有人倒下,再也沒有起來。

貴族家中尚有餘糧,可是誰也不敢輕易拿出來,不知道這場災禍持續多久,再大的家族也省吃儉用小心仔細的保護自家安危。

不過兩月,災禍已然摧毀了這些民眾生存的信心,尚由餘力的,便會趁夜結伴前往富戶偷糧,偶有得手,洛陽人人自危。

兩月時間,糧食仍未運至。朝廷賑災款石沉大海,所得米甚少難以解燃眉之急。

高宗不願意向大族強行徵調,以免引發恐慌。沈三問不得不向高宗進言,改購米為購糠。

“陛下,糠關中之外價格一斗十文,可以緩解燃眉之急,能讓更多的人吃飽。如今國庫空虛,百姓流離失所,只要能活下來,便是希望。如果繼續購米,賑災之時,只有少數人能夠得食,難免哄搶,餓死者眾多,百姓銳減,來年無人耕種,更易生變。”

高宗有些猶豫,縱使購糠,一時間也會價格飛漲,難以為繼,而且,還會失德於民。

沈三問直接舉薦了狄仁傑去做此事。“狄仁傑憂國憂民之人,讓他前去收糠決不會引起懷疑,事後,還可以以此除去災禍中發饑荒財的社稷蛀蟲。”

高宗納諫。

此前,從未有購糠賑災之事,所以進行的還算順利。狄仁傑只道為了應對兵禍,為牲畜儲存食糧,商戶也不疑有他。災禍頻發,外族入侵,這些都會是軍需,皇帝早備無患。

前後約十二日,狄仁傑奉旨星夜兼程趕路,賑災物質運達。大災緩解,人人都能有一口吃的,能夠活著,已經很不容易。

狄仁傑知此事後,多次辭官,高宗均未許可。

又兩月後,長久沿岸地區糧食運至,旱災得以緩解,高宗釋出罪己詔,奸臣篡改詔令,以糠換米,使百姓受苦,朕不能明辨,有負社稷所託,大罪。

在災荒中暴富的幾個小家族,五品以上朝臣全部斬首,五品以下全部流放,終身不用。

沈三問上奏狄仁傑之事,狄仁傑被判定聽信矯詔,貶為夏州縣令。

此時,夏州都督王方翼積極改革耕種之法,希望改善民眾生活。王方翼素來敬重狄仁傑這類忠心直臣,狄仁傑於夏州行事便捷,再未提辭官之事。

公主知道以糠換米是駙馬的主意,這本是好事,可是駙馬一直心事重重。

旱災解決,又收穫許多財帛補充國庫,高宗心情大好,設宴款待群臣,公主駙馬也在席。

眾人對此事心知肚明,長安洛陽兩都重地,又是狄仁傑親往收資,絕不可能有人能隨意矯詔,高宗滅了這幾大世族,盡收其財富,也是給所有人提個醒。若是想製造大唐的動亂,後果就是身死族滅。

酒意正酣之時,高宗朗聲宣佈,“太平公主於災禍之中,多獻財帛,賑濟災民,憂國憂民,朕心甚慰,特封為衛國太平公主,賜封戶一千。”

高宗對沈三問的提議很滿意,不過這份賞賜沒有落在他頭上,沈三問聽得一臉懵。

那以後還會有鎮國太平公主嗎?衛國沒有鎮國身份高啊。

朝臣無不恭賀,反對是沒有前途的。

不過是尋個由頭,給自己最寵愛的女兒多些好處,不過衛國這封號也太重了吧!

沈三問不知道這是高宗為了保護自己,如果封賞落在他身上,那麼難免有心之人,能猜到賑災計策是這位駙馬獻上的。駙馬的富貴本就與公主息息相關,封賞公主比封賞他來的意義更大。

太平公主欣然接受。

沈三問也很開心。

衛國公主,必然能夠更廣泛的參與政事了,這是公主維護她皇室尊嚴、施展所學、一展抱負的起點。

公主開心,他便開心。

沈三問舉杯敬公主,“恭喜公主,希望公主以後順風順水,事事如意。”

公主開心的與之對飲,“駙馬以後定要好好與我一起守護李唐江山,我與駙馬一同守護好天下百姓。”

沈三問的心思,她一直都懂。他與薛紹的耿直迂腐不同,不會強求天下都按照自己的正義,但是本質上,也是一個不忍心看到人間悲劇的充滿正義感的善良人。

沈三問微笑著喝一小口酒,“能夠娶公主為妻,三問此生都無憾了。”

公主的確是那個能懂他理解他的人,也是他認定的那個女人。

武后於高臺之上,看這這對璧人,心中十分欣慰,當初選駙馬沒有選錯。

欣慰之餘,又有些失落,這個女兒也長大了。太平多年來受自己的政治薰陶,才能比他兩個皇兄有過之而無不及,此番加封,不知會成怎麼樣的光景。想起太平推薦的幾個人,的確都是萬中無一的人才,這份眼光,於國也是一大助力。

回京之後,公主卻越發內斂。

此時,雖有影響朝局的勢力,卻不是出手的好時機。父皇母後尚有對立,太子又全然不管事,此時捲入這些風波,沒有半分益處。

沈三問於災荒之中,收下十個有緣孩童,仔細照料,並讓他們讀書識字。沈家那些人總是有所求的,這些孩童,讓沈三問更放心。

公主害羞的問他,“駙馬喜歡小孩嗎?”

沈三問哈哈大笑,“公主想給我生寶寶了?”

公主更加好奇,“駙馬不是不想這兩年有孩子負累嗎?公主府的孩子怎麼會是負累呢?”

沈三問深情的看著她,“你還太小了,而且你還有好多想做的事情沒有做完,我不希望你多個孩子,影響你的初心。這十個孩童我不過是看他們與我有緣便留下來,以後說不定可以輔助好公主。”

這十個孩童中,有一個康順的,特別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