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唐公主的小駙馬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九章 庸醫誤人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十九章 庸醫誤人

武后干政本就為朝臣不容,如今公主封了衛國公主,使得干政更加合情合理。公主都能為朝廷盡力、分憂解難,皇后自然也可以,公主可以被皇帝承認,皇帝承認皇后的權力更加無可厚非。

好在,公主回京之後,並沒有什麼出格的舉動。

一些武后的政敵,放下心來。

如今朝局還十分混亂,有針對武后的,有支援武后的,也有中立的。太子在京中監國理政,卻對這些暗流視而不見。這樣的太子很讓人放心,至少不會出現逼宮謀逆之事,這也是高宗唯一的欣慰了。

這一日,高宗又在考核太子,武后,公主和駙馬也在一旁。

洛陽和長安附近,災後需要安撫,高宗問太子,此事應該如何處理。

太子李顯應答,“朝廷應該供給衣食,引導他們恢復房屋建設,儘快安定下來。”

高宗又問,“國庫空虛,房屋建設、衣食耗費甚巨,災民以何為生,賑災持續多久。”

太子答,“持續一兩個月便可,待房屋恢復,安定下來,民眾即可自立,或為富貴之家務工,或借官府之良田,亦可開放皇家狩獵之所,官府糧倉適時開放,使民眾度過災荒。再輔助減免賦稅之策,今年就可安然度過。”

高宗點點頭,賑災歷來就是如此,太子對災民有仁愛之心,社稷也不容易動盪不安。

高宗又問,“吐蕃年年侵犯邊境,苦邊疆百姓,誤耕種之時,奪我大唐財富,汝以為應當如何處置,從實說來。”

李顯並不喜歡打仗,但是父親卻是個好戰的,東征高麗,西平突厥,南攻吐蕃,如今大唐雖然幅員遼闊,但是民眾渴望和平久矣。

“父皇,如今大唐強盛,吐蕃貧弱,雖然屢屢犯邊,但是屢戰屢敗,吐蕃寒苦,只為生計,所以與我大唐性命相搏。吐蕃若是軍事強大一些,大唐百姓恐受其掠奪,可吐蕃不足以成禍。吐蕃困苦,邊境百姓不得安眠,不如與吐蕃進行友好和談,吐蕃若歸附於大唐,以父皇為可汗,休戰,納貢,大唐就予以糧食等物質,吐蕃國內無饑荒,民眾能夠生存,必然不會與我大唐為敵。”

高宗心裡搖搖頭,“先皇便是如此,我大唐年年給予大量糧食,可是吐蕃人,仍舊時時掠奪邊境,貪心不足,故而朕少時就厭惡這些夷人,大唐以禮待之,他們卻以怨報德,難道你也要如此,犧牲我大唐利益,裝填他們不會滿足的貪心?”

太子大驚,“父皇,若是繼續征戰,也難免百姓家破人亡,流離失所,能使百姓安居樂業,多些財帛糧食支出可以接受。人心思定,兒臣只願與各族和睦,少些戰事,安定下啦,百姓才能更加富足。”

好吧,太子是打算把這個仁君的形象維持到底了。

高宗又問向武后,“皇后以為如何?”

武后深謀遠慮,又深知這位帝王的心思,“大唐國力強盛,人口眾多,吐蕃其實不足為懼,有黑齒常之、婁師德等名將,百戰百勝,舉國尚武,大唐百姓皆以軍功、殺敵為傲。吐蕃願戰,大唐豈有退縮之理。”

高宗高興點頭,又回頭教訓太子,“太子差皇后遠矣,大唐有此三敵,故而舉國一心。如若安定,一則軍權容易受現今大將左右,無變動之機,晉身之道,極易造成各方軍閥割據,擁兵自重,朝廷無調兵之權,二則,世家尚文,大唐需要靠他們治理國家,若無功勳貴族與之博弈,世家把控朝廷,言論合一,一言蔽天下之事,皇帝受矇蔽,皇權危矣。三則,吐蕃虎狼之心,欲求不滿,屢敗屢戰,從未間斷,今日大唐國力強盛,如不制之,吐蕃漸強,有一日大唐無暇南顧,將成心腹之患,實在不智。若無文成公主入吐蕃,吐蕃人還不會淬火打造武器,如今從大唐學來的技藝,用在了我大唐子民身上,莫非太子還希望保障吐蕃休養生息?即使僅僅是物質援助,也絕不可。我大唐尚有百姓缺衣少食,如何能為蠻夷耗損國力。太子,當多讀漢史,引以為戒。你且下去去處理公務吧。”

李顯應聲,“是,兒臣謹記,兒臣告退。”

李顯走後,高宗又問策於公主、駙馬。

公主與母親的思路高度一致。

吐蕃曾經遣人求親,還指名要娶太平公主,與大唐交戰,從未勝過,公主深深厭惡,就差想派兵滅了吐蕃王庭。

沈三問覺得公主時而深沉,時而率真,也是十分有趣。

高宗問策,沈三問只得做答,“吐蕃高原地勢,氣候特殊,大唐士兵無法適應,故而只能應戰,若想解決吐蕃大禍,只能勤練士兵,適應氣候,以李唐宗室為吐蕃王,使吐蕃中原一家。”

這個回答很有問題。

武后直接開口,“若要滅吐蕃,需十萬乃至數十萬兵力,大唐諸王能掌管如此兵力者誰願意至吐蕃為王。”

沈三問不說話了,讓異姓人為王更加不靠譜,可是那地方也不可能照著如今的郡縣治理。

好吧,這就是個餿主意。

九月,天氣漸寒,突厥犯邊,高宗啟用薛仁貴為將,突厥不敢應戰,應聲而逃,薛仁貴追擊殺敵二萬有餘。

高宗大喜,武后建議嵩山封禪,高宗已然下令,卻偶感風寒,多年憂勞舊疾加之洛陽遷徙勞累,突然病倒,頭痛欲裂。

公主憂心萬分,進宮見駕。

“父皇如何了,父皇。”公主看著父皇神情痛苦,臉色蒼白,十分憂心。

高宗頭疼偶爾發作,十分嚴重,強行安慰女兒,“父皇沒事,你切勿憂心。”

公主越發的心疼。

太子守在床邊伺候,朝廷之事都以武后的意見為主,不如在宮中盡孝。

高宗當即下令,“太子當以國家大事為重,今命太子監國,以三高官官為太子輔政。”

於是,太子悲痛離去。

武後處理大事勞心勞力,抽空前來探望。

高宗感覺力不從心,一心交代後事,聲音也充滿了悲苦,“顯兒年幼,無法處理大事,皇后定當努力佐政,使其能保祖宗基業。若顯兒無能,吾已立重福為皇太孫,可以多加培養,勿使江山毀於一旦,朕亦是千古罪人。”

皇后聽到這些話當下淚流不止,“吾與陛下多年夫妻,陛下萬不可舍吾離去。”

高宗聽著逐漸有了笑容,“當年,長孫無忌把持朝政,朕也覺得這般力不從心。可是當時年輕,又有皇后輔佐,長孫無忌倒行逆施,殺害皇兄皇叔,朝臣敢怒不敢言,皇后與我細心謀劃,終於能夠將他驅逐出朝廷,朕許多心願也已達成,只是太子,是朕如今唯一的心憂之事,又得勞煩皇后了。”

武后泣不成聲,“陛下當年若不執意立吾為後,也不會與長孫無忌過早衝突,陛下對吾的恩情,吾自不會忘記的。顯兒,是我們的兒子,吾也不能看他犯錯。”

太醫診治後,討論許久,終於出了結果,進言的御醫顫抖著說,“陛下頭痛之症乃是體虛所致,雙目受陰晦之氣壓迫,不能視物,若是用針刺入頭頂百會穴出血,或許可以緩解氣虛,能夠視物。”

武后大怒,“什麼叫或許,百會穴豈是可以亂動的。”

御醫也沒個把握,只能在哪裡磕頭認錯,“皇后饒命,臣等商議一上午,只有這麼一個對策,可以緩解陛下病情,學藝不精還請皇后贖罪。”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高宗想給御醫這個機會,“不如讓他試一試,如今身虛體乏,若能緩解,亦是大功。”

沈三問雖然不懂中醫,但是知道百會穴是人體大穴,用針刺激或許有意想不到的後果,但是刺腦出血,恐怕命不久矣。高宗體虛尚能調養,如果用針刺入頭頂,雖然可以緩解一時之急,但是埋下禍根,甚至皇后勸阻也會背上不欲皇帝病癒的名聲,於是出聲阻止。

“陛下,絕不可以此法救治。臣遊歷四方時,曾遇神醫以此法救人,百會穴神奇至極,故而臣詳細問詢。神醫救治的不過都是些行將就木之人,針刺入百會穴,會有短暫幾日清醒,但也會造成永久損傷,幾日至三十日後能活下來的鳳毛麟角,重者一日身亡,輕者口不能言,狀若呆傻。此法萬不可用,提議此法的御醫為一時之效欲謀害陛下,當誅九族。陛下身體慢慢調養,自然能痊癒。”

太醫當即就心急如焚,“臣憂心陛下身體,故而查閱典籍,尋到此法,古法未有言如駙馬所述之後果,於緩解頭痛症有奇效。昔日曹操忌諱華佗而殺良醫,陛下切不可信駙馬道聽途說之言。”

高宗心煩意亂,“駙馬並非良醫,朕自覺此次經久難愈,頭痛欲裂,御醫也不敢害朕,可以一試。”

沈三問再次諫言,“陛下不如耐心調理一月再行決定。若陛下執意一試,三問也不多言,若陛下果真能視物,四十日之後無礙,公主願代臣送千金與良醫,以全孝意。”

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啊,恐怕四十日之後,大唐江山就要改朝換代了,庸醫誤人,那時,我定要嚴懲此人。

高宗當下決定一試。

御醫小心扎針,直至出血,高宗張開眼睛,果然能夠看見了!

“不錯,此穴神奇,朕既能視物,頭疼亦不存在,重賞。”

御醫松了一口氣,當即叩謝。

皇帝命人取來百匹貢品布絹,親手遞給他,那御醫受此殊榮,感激之餘,趾高氣昂,得意無比。

沈三問心中惱怒,仍舊請公主兌現自己的承諾。公主命人取千金贈與他。

高宗經歷一病如山倒的日子,比以前愛惜身體許多,小事交給太子處理,大事交於皇后,這一月過得輕鬆自在,早睡晚起,精神抖擻。

這一月,只覺得神清氣爽。

公主聽聞駙馬擔憂,每日拉著皇兄一起來請安,每日為父皇祈福,書琴棋技藝也不練習了,每日就是抄佛經、孝經。

但是沈三問知道,高宗已經時日無多了,歷史上也應該是這次治療,造成高宗腦部重疾,以至於不足一月便一命嗚呼。

沈三問想再次感嘆一句,庸醫誤人。高宗英明一世,偏偏在醫生這裡翻了船,自己提醒再三,他還是執迷不悟。

十月末,高宗想要駕馬出行卻不能上馬,焦急之間,頭痛復發,很快便臥床不起。這次御醫們真的束手無策,因為脈象是死脈,時間就在這兩日。

武后、公主、太子、殷王再次齊聚床榻前。

高宗有些後悔,這次怕是真的不行了,這次是真的交代後事了。

“傳令三高官官覲見。”

不多時,幾位在宮門外等候的實權人物到來。

高宗慢慢開口,“今日太子李顯即位,太子執政日短,若有不能決斷之事,或者國運大事,均以皇后武氏意見為準,不得有誤。太子即位以後,應當愛護兄弟姊妹,尊重皇后,有所長進,切不可以社稷為兒戲,用奸佞之臣,應重用賢才,厚待幾位託孤之臣。”

高宗又命令三位大臣仔細輔助李顯,不要使他德行有失。

交代完這些,又拉著最疼愛的女兒的手,“父皇此去,你切莫憂心。你有皇后、駙馬、顯兒照顧,我也放心了,幾個子女中最孝順的是你,朕最疼愛的也是你。以後你也得幫著皇后分憂,照看好這片江山。駙馬為朕分憂多時,若當時聽從駙馬之言,不至於如此,你日後若有不能決斷之事,可多與駙馬商議,聽從駙馬建議。”

交代完軍國大事、子女前途,這位皇帝便放下了雙手。

“朕好像看到父皇和母後來接朕了。”

一代帝王就此薨逝。

武后在塌前泣不成聲,公主也靠在沈三問的胸膛哭的稀里嘩啦。太子和殷王雖沒有哭泣,可是臉上也滿是哀榮,一聲聲叫著父皇。

接著的幾日,太子殷王公主都與夫婿妻子在靈前守靈,公主雖為女子,卻未鬆懈半分。

為人子女,除了生前盡孝,此時,也應該一絲不苟。

公主淡淡的一句,“父皇生前最疼的就是我了。”

把沈三問憂心的不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