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大明海商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章 奔往歐羅巴(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十章 奔往歐羅巴(上)

看著底下各色的荷蘭人俘虜,在“執法隊”人員手中,各個乖的像綿羊一樣,估計這幾天沒少挨鞭子。制止住“執法隊”幹事們的暴行,晏世輪開始發問。由於語言不通等問題,這幫荷蘭俘虜可給臨時充當獄卒的“執法隊”帶來了大麻煩,不過寧大人有過吩咐,哪個不老實,抽他丫的。所以到了後期,這些看似桀驁不馴的紅夷,竟溫順如斯,讓晏世****感詫異。晏世輪考慮到近代荷蘭語自己不是很熟練,而荷蘭人曾經長期被西班牙人奴役過,乾脆用西班牙語,

他道:“各位荷蘭聯省共和國的先生們,歡迎你們來到明帝國,”看著底下明顯是被這一句流利的西班牙語震驚住的荷蘭人們,晏世輪心底一陣痛快,這荷蘭直到現在依然是西班牙的一個省級“共和國”,到了1648年西班牙才正式承認荷蘭獨立。而那時,荷蘭已達到了商業繁榮的頂點,成為17世紀海上殖民強國,繼西班牙之後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國家。更加有趣的是1656年,荷蘭使團到達北京。荷蘭人遇到了那個時候所有到中國的外交使團都會遇到的一個麻煩,就是在覲見皇帝時必須行三拜九叩的大禮。事實上,一直到18世紀末,幾乎沒有一位歐洲國家的外交官願意接受這種苛刻的****規矩。但是,荷蘭人卻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一個叫霍夫的使團成員寫下了他們答應跪拜條件的原因:“我們只是不想為了所謂的尊嚴,而喪失重大的利益。”而荷蘭人的重大利益就是通商和賺錢,從這裡可以看出荷蘭人的可怕,絕對的利益至上。

而到了十七世紀中葉,荷蘭聯省共和國的全球商業霸權已經牢固地建立起來。此時,荷蘭東印度公司已經擁有一萬五千個分支機構,貿易額佔到全世界總貿易額的一半。懸掛著荷蘭三色旗的一萬多艘商船遊弋在世界的五大洋之上:當時,全世界共有兩萬艘船,荷蘭有一點五萬艘。比英,法,德諸國船隻的總數還多。一想到這裡,晏世輪悚然而驚!到了十七世紀中葉,能夠進行全球貿易的海船才兩萬艘!這是多麼大的提示啊!

晏世輪趕緊把底下因東方人能夠說西班牙語如此流利而震驚成為痴呆兒童的荷蘭俘虜先扔到一邊,叫過寧鳳晨一陣咬耳朵——

“鳳晨,咱們的中長期發展目標明確了,給你十年的時間,給我們金鄉軍造出兩萬條船來,‘滅虜’可,‘平倭’亦可,直到十七世紀中期,全世界才兩萬艘遠洋船,這個荷蘭特麼的就集合了超過一萬五千艘,怪不得稱為‘海上馬車伕’”。

寧鳳晨一聽全世界三十年後才這麼多船隻從事海貿,立即兩眼放光,不過他和晏世輪的最大區別就是,寧爺從來不走尋常路。

“那個,六哥,自己辛苦造多麻煩,您可知道基隆現在獨立造一艘‘滅虜’有多麼費力嗎?三個月!三個月咱們船長目前的五百多工匠啥也不幹,才能造出一艘,還得是鐵釘、木材足量供應。六哥,我的想法是,既然咱們是去歐洲做正義的事業,不如……”說著說著,寧鳳晨把手比劃出了一個“拿”的動作,晏世輪當即明白了,

“鳳晨,你當歐洲人是白痴嗎?能讓咱可勁兒拿?”

“六哥,包在我身上了,最慢一年,最快半年,我準保從歐洲給你弄來船。特麼的,荷蘭人不是號稱‘風車之國’嗎?老子去了,先搶了他們的風車,再搬光他們的船廠,還特麼‘海上馬車伕’,老子讓他們變成‘海上馬伕’,老子要搶奪他們的人、財,替咱金鄉軍開船。”

寧鳳晨立即唾沫橫飛的闡述著自己的理想,好像此時已經抓足了荷蘭壯丁似得,而且還意猶未盡,趕緊補充——

“六哥,光拿荷蘭一家還不夠,我還打算碰見哪家咱搶哪家,全世界不是兩萬艘嗎?咱先搶他個一半兒來,什麼英國法國的,看上了咱就搶”

“鳳晨,別特麼一天天搶啊搶的,咱們從事的是‘正義’的事業,是為了給歐洲人民帶來和平和幸福的。你別光搶船,造船工匠、水力鍛床、紡織廠要一併的多霸佔些,咱們要做就做全套,沒有熟練工匠,咱沒有可能擴大發展”

寧鳳晨立即豎起大拇指,道:“還是六哥想的穩妥,就這麼著了”。二人打趣間,晏世輪轉首望向這些俘虜。荷蘭人的實力不容小覷,如任憑他們從西班牙獨立而坐視不管,這些荷蘭人能牛到天上去!

英國人是不是很牛B?但是英國人也有被荷蘭欺負的時候。在一六五八年,一支龐大的艦隊從阿姆斯特丹港拔錨起航,這些船上載著荷蘭的最高執政官威廉三世和兩萬名荷蘭士兵。威廉三世此行是受英國議會的邀請,前去保護英國國民的“宗教自由。這簡直是牛B到天上了,晏世輪想到,有自己在,這個強國光環一定不能讓紅夷戴上。

當時在荷蘭鬧獨立的時候,西班牙國王幾乎是用鄙夷的態度對待這個不自量力的挑戰者。但是,在東印度公司成立後的短短五年時間裡,它每年都向海外派出五十支商船隊,這個數量超過了西班牙、葡萄牙船隊數量的總和。所以,晏世輪的想法也是這樣,你不是派五十支商隊嗎?老子每年派出六十支,現在每個月,已經外派不下十支船隊出海,但是僅限於東亞和東南亞。沒關係,一旦寧鳳晨打通了歐亞航線,基隆商館定會跟上,然後是蜂擁而來的大明海商們。晏世輪相信,只要他金鄉軍挑頭,大明商人就會瘋狂湧入。

而當初荷蘭的做法也值得效法,前十年,他們(東印度公司)沒有付任何的利息就向民間貸了鉅額款項。因為投資者喜歡把錢投到造船、造房子,以及在亞洲建立一個貿易王國上面。做完這些,十年後,公司第一次給股東派發了紅利。連續十年不給股東們分紅利。這樣的經營方式為什麼能夠得到投資者的認可?這是因為:荷蘭人同時還創造了一種新的資本流轉體制。一六零九年,世界歷史上第一個股票交易所誕生在阿姆斯特丹。只要願意,東印度公司的股東們可以隨時透過股票交易所,將自己手中的股票變成現金。四百多年前,在阿姆斯特丹的股票交易所中,就已經活躍著超過一千名的股票經紀人。他們雖然還沒有穿上紅馬甲,但是固定的交易席位已經出現了。這也是晏世輪著重看重的,隨後他為了不想到一點找寧鳳晨說一下,直接把宣紙鋪開,沒想到一處,就用毛筆寫上一點。這宣紙和毛筆,晏世輪是十分喜愛的,不像寧鳳晨,他更喜歡莎草紙和蘸水筆。至於晏大人總是這麼忽然間有了經營的“靈感”,眾人早就習以為常,只是一眾荷蘭俘虜,還在大眼瞪小眼的等著下文,好不容易在東方碰見了能聽懂“文明語言”的,都要迫不及待的交流下,俘虜的命運,還是急於要去改變的。

當時荷蘭海貿不僅僅催生了股票,更誕生了保險業。這是因為要去這麼遠的路程,一去就幾個月,然後這麼遠運回來,所以就產生了銀行抵押業,然後在銀行抵押業的時候又出現了保險業,保險業就是說船壞了怎麼辦,而在保險業發展的過程中間,慢慢又產生的期貨,商品期貨,商品期貨也是在荷蘭出來的。隨後,阿姆斯特丹這裡成為當時整個歐洲最活躍的資本市場,前來從事股票交易的不僅有荷蘭人,還有許許多多的包括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在內的外國人。大量的股息收入從這個面積不超過一千平米的院子,流入荷蘭國庫和普通荷蘭人的腰包,僅英國國債一項,荷蘭每年就可獲得超過兩千五百萬荷蘭盾的收入,價值相當於兩百噸白銀。當大量的金銀貨幣以空前的速度迴圈流通時,荷蘭的經濟血脈開始變得擁堵起來。這一次,荷蘭人解決問題的探索直接進入了現代經濟的核心領域——這就是建立銀行。

而阿姆斯特丹銀行成立於一六零九年,大約比英國銀行早一百年,它是一個城市銀行、財政銀行和兌換銀行。它吸收存款,發放貸款。所有一定數量的支付款都要經過銀行,因此,阿姆斯特丹銀行對於荷蘭的經濟穩定起到了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它發明了我們現在所說的信用。那時叫做“想象中的貨幣”。歷史學家們比較一致的意見是,荷蘭的市民是現代商品經濟制度的創造者,他們將銀行、證券交易所、信用,以及有限責任公司有機地統一成一個相互貫通的金融和商業體系,這種先進的運作模式幫助荷蘭把貿易觸角伸得比葡萄牙和西班牙都要更長,由此帶來了爆炸式的財富增長。到17世紀中葉,荷蘭的全球商業霸權已經牢固地建立起來。此時,荷蘭東印度公司已經擁有一萬五千個分支機構,貿易額佔到全世界總貿易額的一半。寫到這裡,晏世輪的手不禁顫抖起來!荷蘭,已經搶先成立了證券、保險、金融和銀行業了,自己下手一定要快!隨後,在紙上記錄了要求寧鳳晨,立即在歐洲開設荷蘭人所擁有的一切!這是快速積累財富的方法,而且就算是荷蘭人先走了一步,他們再厲害,再領先,能比得過多了前世00年經驗見識的穿越者嗎?隨後,晏世輪立即用密密麻麻的小字,記錄了以上幾種行業的設立、經營模式,並且有幾種手段可以如何如何擠佔市場等。

待晏世輪將經濟方面寫的差不多了,考慮到,此時的荷蘭,已經擁有一支非常強大的商船隊了,這個商船隊很龐大,當時17世紀荷蘭的人口就100多萬不到00萬,而商船隊卻有一點五萬艘船,那麼一萬多艘船,這樣一個龐大的數目,即便是在今天的話它也是一個,也是很大的。17世紀中期,懸掛著荷蘭三色旗的16000多艘商船遊弋在世界的五大洋之上,大量的財富(來自於民間、歐洲各國)使得國家武裝力量大為增強,荷蘭已經成了一個讓葡萄牙和西班牙都畏懼的海上強國。在東亞,他們佔據了中國的臺灣(由於晏世輪的出現,這段歷史不會再重演了),壟斷了日本的對外貿易;在東南亞,他們把印度尼西亞變成了自己的殖民地,建立的第一個殖民據點——巴達維亞城,構成了今天雅加達的雛形;在非洲,他們從葡萄牙手中奪取了新航線的要塞好望角;在大洋洲,他們用荷蘭一個省的名字命名了一個國家——紐西蘭;在南美洲,他們佔領了巴西;在北美大陸的哈得遜河河口,荷蘭東印度公司建造了新阿姆斯特丹城,今天,這座城市的名字叫作紐約。看上去一件件光榮的創舉,晏世輪不禁緊咬銀牙,他把這些一一記錄,然後文字暗示寧鳳晨,諸如“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或者“只有實力強大的國家才有能力完成”等等字樣,保管寧鳳晨看到後,就要躍躍欲試。

晏世輪想到,國家之間,它的競爭除了這種財富的競爭還有實力的競爭,實力競爭就發現最後它要演化成透過貿易,透過經濟,透過戰爭的手段,要把以前的東西給遏制下去,然後它取而代之以後,它要壟斷來攫取壟斷貿易中間得到的一些財富,所有的歐洲列強整個發展故事都是這麼一個過程。當時歐洲大陸上葡萄牙、西班牙和荷蘭靠海外貿易暴富的故事,一次又一次地刺激著大西洋上一個島國,這個島國就是英國。當時的英國女皇伊麗莎白一世,一位足智多謀同時又對黃金白銀有著濃厚興趣的女性,她發現,英格蘭的任何一個地方距離海洋都不超過一百二十公里,英國為什麼不能利用這個天然的優勢,也發展海洋貿易呢?

而英國當時在歐洲的確是一個弱國,而西班牙是一個強國。早期的時候它不敢西班牙正面的對抗,所以它就採取了一種很不光彩的做法,就是所說的海盜活動,因此女王鼓勵私掠船、海盜,像雷利和德雷克以及其他的人去擴大英國貿易,開拓殖民地,如弗吉尼亞,甚至襲擊西班牙的貿易。他們像私掠船者一樣行動,差不多就是海盜了,因此,如果他們和西班牙發生衝突,女王可以否認他們和她有關,並且說他們是違反政府的官方政策的。這樣一來,女王可以不牽扯到一些海軍行動,但是卻積極鼓勵他們,因為她把它看作發展國家的一種方式。就這樣在女王的支援下,一五八零年,英國海盜弗蘭西斯.德雷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親自完成環球航行的人。在這次歷時三年的航行中,德雷克的船隊不僅掠奪了南美的西班牙殖民地,而且還襲擊了西班牙在歐洲的港口。這一次搶劫活動在英國的歷史上非常非常地著名,因為在英國的歷史上著名是因為他的這一次行動帶來了豐厚的利潤,實際上他的這次活動是得到了當時的女王就是伊麗莎白一世支援的,而且伊麗莎白本人還在這次活動當中,那還投了資有股份。

滿載而歸的德雷克給投資者帶來了四千七百倍的利潤。作為資助者之一,伊麗莎白一世分到了十六點三萬英鎊的紅利,這個數字幾乎相當於當時政府一年的支出。高貴的女王親自來到了德雷克的坐艦上,隆重地授予這位海盜騎士稱號。此後,越來越多的英國人前赴後繼地加入到海外掠奪的行列中。在當時的英國,德雷克就被當做一個民族英雄。可是西班牙對於這種搶劫活動是非常非常地惱火。一次次的爭奪和衝突之後,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被徹底激怒了。一五八八年的夏天,他派出了自己所向披靡的無敵艦隊,這個擁有一百三十艘戰船、八千名水手和兩萬名士兵的艦隊在大西洋上劈波斬浪,他們已經稱霸了半個多世紀,這次的目的是要教訓英國。當時全歐洲都認為西班牙可以不費吹灰之力踏平英國國土,但是幸運女神站在了英國一邊。從七月份的二十一日到二十九日,雙方艦隊相遇於英倫海峽。西班牙兵艦體龐大,運轉不靈,在英國輕快戰艦的機動攻擊下遭遇重創,狼狽逃竄的西班牙艦隊又在海上接連遇到兩次大風暴,幾乎全軍覆沒,從此“無敵艦隊”在海上消失。此次勝利也極大地振奮了英國人的士氣,回顧歷史,它確實標誌著十七世紀英國海上力量的崛起,自此西班牙的霸權開始向英國轉移。無敵艦隊慘敗後五十年間,西班牙仍舊保持著大國地位,但顯然其根基已經動搖。

雖然打敗了西班牙,但當時英國的實力還不足以稱霸海洋。取代西班牙成為海上霸主的是荷蘭,英國還需要時間積蓄力量。又過去了半個多世紀,英國終於向荷蘭的貿易霸權發起了挑戰。一六五一年,英國頒佈了航海條列,規定凡從歐洲運往英國的貨物,必須由英國船隻或商品生產國的船隻運送;凡從亞洲、非洲、美洲運往英國或愛爾蘭以及英國各殖民地的貨物,必須由英國船隻或英屬殖民地的船隻運送。實際上這個政策就直接的打擊了當時的歐洲的荷蘭,打擊了他們荷蘭的航海。荷蘭人被激怒了,一六五二年英荷之間爆發了第一次戰爭。荷蘭人和後來的法國人都擋了英國的路。因此英國必須利用它的海軍,挑戰所有這些國家的權威和力量,爭奪他們的殖民地和貿易。在第一次英荷戰爭中,荷蘭戰敗,被迫承認了英國頒佈的航海條列。之後,英國和荷蘭又接連爆發了兩次戰爭。這個三次戰爭雙方各有輸贏,可是最終英國還是佔了上風。從此,荷蘭船隻逐漸退出了馳騁近一個世紀的茫茫海域,英國逐漸成為了新的海上霸主。

晏世輪此時想到,就是要利用英國人這種霸權主義的思路,去控制歐洲,去掌握貿易主動權!英國採取了各種各樣的辦法,就是要鼓勵出口限制進口。最初,英國政府沿襲了歐洲大陸各國重商主義的貿易保護政策,一方面實行鼓勵本國商品出口、限制他國商品進口的貿易政策,比如廢除了毛紡織品的所有出口關稅,對穀物等商品出口給予獎勵或補貼;另一方面在海外拼命搶奪競爭對手的殖民地,打壓競爭對手的海外貿易。如果英國沿著這條路走下去,它的命運也會和葡萄牙、西班牙、荷蘭一樣,會被新的貿易競爭對手取代,但幸運女神又一次垂青了英國。1688年,英國爆發了沒有流血的光榮革命,資產階級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君主立憲政體,議會及政府逐漸掌握了治理國家的權力,封建****的君主統治在英國結束了。一個全新的國家,一個完完全全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國家出現在了人類歷史的舞臺上。這個國家註定要爆發出前所未有的生產力和創造力。從17年,蘭開夏的鍾表匠凱伊發明了飛梭,到1769年瓦特發明了蒸汽機,這個時期幾乎所有的英國人都在琢磨怎麼能夠生產出更多更好的商品,賺取更大的利潤。英國在光榮革命之後完成了工業革命。

工業革命!只要經歷了這場革命,生產力將會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到了那時,歷史再也禁錮不住現在臺灣上發生的一切!工業革命後,晏世輪將以堅船利炮,撬開每一個敵對勢力的嘴,打斷他們的牙,稱霸世界!當蒸汽時代和工業革命到來的時候,它推動著業已領先的英國繼續前行,讓這個小小的島嶼在後來的幾百年中進一步地超越了其他各國。工業革命讓英國的棉紡生產力很快過剩。這帶來了一個巨大的難題:當時的英國人口不到兩千萬,生產這麼多的衣服、布料後賣給誰呢?一個睿智的英國人在這時開始全面反思統治歐洲長達三百多年的重商主義貿易保護政策。英國人認為,可以繼續透過(貿易)保護主義、征服(其他領地)以及保持獨有的壟斷地位來賺取金錢,但是如果選擇了自由貿易,我們可以掙到更多的錢。而且,如果我們讓別人有錢了,他們就能夠向我們購買更多的產品。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晏世輪以想到了這種“貿易保護”政策,就不知不覺想到了《國富論》上面,如果說,瓦特靠蒸汽機開啟了工業革命的大門,那麼,亞當斯密則是靠《國富論》為工業革命後的全球貿易締造了一個新的秩序。在過去,所有的貿易大國都是靠貿易保護、用武力保持貿易壟斷來獲取財富,而亞當斯密認為:平等競爭的自由貿易才能使利益最大化。

亞當斯密的理論是在(工業)資本主義發展以前發表的,它起了一個促進資本主義發展的作用,使英國成為第一個世界強國。世界霸權國家,也使全世界的資本主義得到發展。在這種背景下,英國開始在全球推動自由貿易主張,先廢棄《穀物法》,結束對穀物進口的限制和關稅,又廢棄《航海條例》,不再要求英國以及其殖民地的外貿運輸必須由英國船隊運送,結束英國海運公司的壟斷,使英國進入全面零關稅時期。英國這種開啟大門的自由貿易政策取得了巨大成功,1760年英國佔世界製造業的份額只有1.9%,到180年上升至9.5%,1860時則高達19.9%,其貿易額佔全歐洲的0%,其製造品出口量佔世界製造品貿易的/,讓只佔世界人口.5%的英國成為主宰世界的帝國。而應該引起注意的是,這種經濟的自由化是在英國早已取得了在工業領域絕對的領先地位後才得以實現的。英國成為世界工廠之後,我們才進入了自由貿易的時代。

看來,這個《國富論》的確是重中之重!剛好,當時穿越時,隨身帶了一本,雖然從來沒翻過。晏世輪決定,在漫漫海路上,不能光讓寧鳳晨溫習外語,讓他多看幾遍這個《國富論》,人家英國人憑藉亞當斯密的思路,成為“日不落”,大明也絕對可以!這個亞當斯密的思路在當時還沒有重視到一定程度,但是到了一八一五年,英國人打贏了一場震動世界的戰爭——拿破崙戰爭,這使他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亞當斯密對英國的貢獻。對於這一輪英法較量,有人這樣評價:“戰爭的勝利不僅是不列顛軍隊的勝利,也是市場經濟的勝利。”一個小小的細節是這次戰爭最好的註腳:拿破崙曾嘲笑英國是一個“小店主”的國家,但是這位法國英雄卻沒有想到,無論自己用多麼強大的力量,採取什麼嚴格的封鎖措施,也難以阻擋“小店主”國家的產品湧入它要去的地方。拿破崙更不願承認,即便是自己的軍隊與英國人面對面作戰時,法國人身上穿的軍服,也都是來自英帝國的棉紡織品。事實上,在戰爭中,英國為參戰國提供了軍服、槍炮和其他產品,而整個歐洲正是這些產品的消費者。因此當戰爭結束後,英國成為了當時世界上無與倫比的產業大國。大發戰爭財的,在歷史上都成為了大哥,晏世輪趕在歐洲“三十年戰爭”時奔赴歐洲,就是為大明爭一個大哥位子的!

隨後,趕緊叫過汪才楓,命令道,今後要在每處未開設的,還有已經設立完畢的“基隆商館”內,擴建四處場所,即“金鄉保險公司”、“金鄉證券交易所”、“金鄉銀行”(籌)還有“金鄉期貨”。具體的運營流程、開展手段,找寧鳳晨詳談。(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