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大明海商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二章 進京(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十二章 進京(一)

晏世輪將手稿全部收好,按照職能,分給了若干幕府官員。他打發走了眾人,連寧鳳晨也著其回去休息,為了幾日後的出發養精蓄銳。

晏世輪的目的,是能更好的在這幫荷蘭俘虜當中敲出寶貝。如果能夠趕在寧鳳晨出發前再增幾大利器,則錦上添花也!之所以這樣想,是因為直到十九世紀,不變的真理是,戰爭需要有彈藥、機械、原料如鋼材、藥物及食物等的補給;因此,動員後方,提供上述物資的能力,是戰爭成敗的決定因素。為了在戰爭中獲勝,不單需要徵召大量士兵,還要動員大規模的市民為戰爭從事生產。同時,電報的發明,使前方戰場上的訊息,能迅速傳回後方,使政府能較以往更有效地指揮前方作戰。透過報紙,後方的市民能更快捷地瞭解前方的戰況。“總體戰”的時代亦隨之到來,即全國民眾與軍隊,總動員投入戰爭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金鄉軍目前就是要採用“總體戰”的戰略思路,利用全體金鄉軍軍民的力量,去面對一切。現在透過建立幕府,已經逐漸將軍事、民事分開,唯一差的就是人才。多與外界打交道的結果就是,會獲得更多的資源。

比如,在荷蘭俘虜的隊伍中,又發現了一個寶貝——軍事建築專家,多勒託夫,一個俄國人,專擅於城堡、要塞修築,還有引以為傲的“新型城防工事”,雖然在晏世輪和寧鳳晨眼中,落後成渣。這個人也是特羅普在酒館被招募的,現在便宜了晏世輪。由於黑火么藥兵器的啟用,戰爭變得日益複雜了,加之發動戰爭時更多地考慮了經濟和政治方面的意義,因此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知識分子的關注。在人們對戰爭理論重新發生興趣的情況下,就需要對軍事的各個方面加以認真的分析。在設計新型城防工事時,至關重要的一點是要計算好炮火射擊的角度和火力覆蓋的面積,不留任何射擊的死角。在中世紀的城堡中這種死角往往使攻城部隊能夠在城防工事的下面找到避開城防炮火襲擊的隱蔽處。當時有兩位比較高明的軍事理論專家都是數學家,這一點是絕非偶然的。一位專家名叫尼科洛?塔爾塔利亞,他曾發表過許多有關槍炮學、彈道學和城防工事建築學等方面的著作,另一位名叫西蒙?史蒂文,他曾於十六世紀末擔任摩利士的顧問,他特別重視使用城防炮火來摧毀攻城部隊的防禦工事。

由於十六世紀城防工事的建築技術落後於理論,因此,當時大多數的軍事著作,包括馬基雅維裡的《戰爭藝術》一書,著重討論的課題都是在敵人突破主要的城堡壁壘後,如何構築臨時性的內部防禦工事的問題。很少有哪個城市願意毀掉舊城,又從平地修築一條新的城牆。人們一般只好採取這樣的變通辦法:將炮架在舊的城堡壁壘上(這常常需要對城牆進行加固),將原有的城樓臨時改建成稜堡,另外,在一些特別關鍵的地段加修一些稜堡的外圍簡易工事和防禦工事。不過,在十六世紀末之前,只有安特衛普、赫士汀、維羅納、阿弗爾和馬賽等少數城市完全按新的辦法重新設計改進了防禦工事。

新型城防工事的設計還有另一個附帶的但卻是重要的優點,那就是敵人很難把地道挖到城牆下面,因為地道必須掘得很長,挖地道的人很難吸到新鮮空氣。挖掘地道的另一個不利因素是,黑火么藥的代價昂貴。在可以挖掘地道的時候,通常採用崩坍的辦法而不是爆破,這正好又回到了古代採用燒燬地道坑木使城牆倒塌的辦法。

新型城防工事的出現,必然會刺激人們去努力改進攻城技術和方法。在進攻與防守這兩個方面,圍攻城堡的方法變得更加高明,組織更加周密,以便跟上新的科學的城堡防禦工事的發展步伐。至少在一段時期內,這些進攻和防守的方法超過了槍炮技術的發展速度。當然,這兩者的差距本來並不很大。當時必須尋找一種比較安全的辦法,把進攻城堡需要的炮和輕武器儘可能送到離城防工事較近的位置上,以便充分發揮武器的火力。攻城用的老式彈盾和塔架已經不適於對付城防用的黑火么藥兵器的襲擊。為此,攻城部隊不得不求助挖掘壕溝的辦法。在遠端長炮的掩護下,攻城部隊的工兵和步兵對準城堡防禦工事中可能比較薄弱的地段挖掘壕溝,當挖到炮火可以打到城防工事的外崖時,便在寬而淺的壕溝前面迅速築起一道厚厚的土牆,作為放置攻城炮的工事。然後在夜幕籠罩下,將重炮推進炮陣,向敵人發起猛烈的炮轟。在炮火的掩護下,壕溝不斷向前延伸,直到炮兵和步兵聯合發動進攻,制服城防工事壁壘上的防守部隊。這時,攻城炮繼續向前推進,集中火力轟擊敵人的主城防工事。

直到歐洲十六世紀末以前,掘壕攻城的思想得到了很大的發展。當然它比十七世紀沃邦的技術改進還是要原始一些。用來對付高度戒備的城防部隊時,挖壕是一項費時、費力、費錢、還要流血犧牲甚至幾乎是不忍心採用的攻城手段。十六世紀時的城堡如果有足夠的食物和彈么藥儲備,那末就象十三世紀時的城堡一樣堅不可摧。不過到了十六世紀下半葉,圍攻城堡又變成了象兩個世紀前那樣慢吞吞而又煞費苦心的一件事情。戰爭重新成了一連串的城池攻守。鑑於部隊的機動技術、過分的自信或者後勤供應的壓力等方面的綜合因素,有時也會促使雙方軍隊跑到野外來面對面地打上一仗。

新的城堡防禦工事以及對付它的攻城手段的進步,極大地刺激了古羅馬時代以來在歐洲早就基本退化了的野戰防禦工事的構築技術。不過首先還是由貢薩羅?德?科爾多瓦領導的頗有遠見的西班牙士兵促進了野戰防禦工事的發展。顯然是他最早認識到野戰防禦工事與新式輕型黑火么藥兵器相結合的潛在威力。後來,佩德羅?納瓦柔和帕爾馬?亞歷山大也效法貢薩羅?德?科爾多瓦,使西班牙高超的工程技術和野戰防禦工事的構築技術成了西班牙在整個十六世紀期間取得軍事優勢的主要因素。

晏世輪打算採用摩利士的方法,就是對炮的口徑實施了標準化,從而使雜亂的炮種分門別類井然有序。他採用集中式彈幕射擊的方法來對付小段圍廊式防禦工事,然後在城防工事上開啟突破口。他還採用很長的攻城壕溝來掩護移到攻城陣地上的火炮。雖然荷蘭地區土壤潮溼,但在條件許可時他也用過挖掘地道的辦法來進攻城堡。對於攻佔了的城池,他並不提出苛刻的條件。他的軍隊紀律嚴明,因此大大減少了掠奪和搶劫的現象,這就促使被圍軍民更快地放下武器,因而他的做法常常縮短了攻城所需的時間。

法國技師塞巴斯蒂安?戴?沃邦曾在攻城技術和城防工事的構築技術的發展上作出過最為突出的貢獻。由於他的努力,只配備有前裝式兵器和黑火么藥的軍隊在城堡的攻防能力上達到了最高的水平。在路易十四的國防大臣弗朗索瓦?路瓦易的指揮下,沿法國北部邊界構築了一系列城堡,充分配備並儲存了軍隊所需的各種軍用物資。這種沃邦-路易瓦的設防體系只是部分地用於防禦,主要是為聯合兵種提供進攻的基地——一種設防的兵站體制。沃邦總共構築了個新城堡,又對另外的00箇舊城堡進行了改建。任何一個這樣的城堡都可以作為行進中的軍隊基地,那裡保證可以得到包括重炮武器在內的一切軍需物資。而對敵人來說,要想一個接一個地攻克這些城堡則是極其棘手的事情。

還是這個沃邦,創造了一種雙管齊下的攻城體制,他把攻城作戰變成了一種技巧和科學。進攻的最終目的一方面是要用攻城炮火在城牆上開啟突破口,並掃金鄉軍攻城道路上的障礙物,以便步兵縱隊順利出擊,另一方面還要使步兵能夠不等炮火開啟敵人城牆上的突破口,在壕溝裡的炮火掩護下向城牆發起攻擊。在後一種情況下,進攻前通常先用大量柴捆(細樹枝或灌木柴捆)填沒護城壕溝和護城河,然後攻城士兵在炮火和輕武器的掩護下越過護城河爬上城牆。

在沃邦的攻城體制中,他創造了一種逼近敵人城堡的格式化的方法。先在離敵人城防工事600至700碼的地方挖一條戰壕,這條戰壕跟選定的突襲點的防禦工事走向平行。這樣就可以防止城防部隊的縱射炮火對整個戰壕的襲擊。戰壕與城堡之間的距離是固定的,它接近於當時進攻或防禦火炮的最大有效射程。在挖好第一條戰壕後,在它的前面再構築一個土木工事,用來保護部署在那裡的攻城炮。然後在這些炮火的掩護下,攻城工兵開始向城堡挖掘“坑道”或進攻戰壕(這就是軍事上“坑道兵”一字的由來)。這些坑道跟敵人的城防工事總是構成一定的角度,以“之”字形盤旋向前,其目的也是為了減少敵人縱射炮火襲擊的機會。坑道兵將裝滿泥土的篾筐和柳條籃放在帶輪子的車上,在坑道裡推著走,這樣可以避免敵人炮火的直接射擊。

當進軍通道離敵人防線約00碼時,開始挖第二條平行戰壕,放置新的攻城炮。攻城炮從這裡以猛烈的炮火將守城部隊從壁壘上趕走,壓制住敵人的炮火火力,並開始在城牆上轟擊出突破口。這時如果可能,守城部隊會以有限的反擊力量出擊,以阻止構築第二條平行戰壕,並設法毀壞或“塞住”攻城炮。(塞炮是用尖鐵、釘子或刺刀塞進炮的火門,使炮不能使用,如要使用必須將塞物取走。)攻城部隊必須隨時準備對付守城部隊的這種出擊,因此在平行戰壕裡始終要保留一支很強的步兵來保護自己的炮和炮手。

如果守城部隊死守陣地,而攻城部隊感到從第二條平行戰壕發起攻擊不能取勝,那末就要將坑道繼續向前掘進。這時攻城部隊要對付守城部隊輕武器火力的威脅,但可得到自己第二條平行戰壕的炮火掩護。新的坑道一直要挖到離城牆底下的護城壕溝或護城河幾碼遠的地方。在那裡修築第三條平行戰壕。當攻城步兵的火力使守城部隊無法進入壁壘上的陣地時,攻城炮隊便進入第三條平行戰壕,向城牆進行近距離炮擊。有時他們也採用改進了的坑道挖掘技術,它既利於攻倒城牆,也可使小股攻城部隊進入敵人城防工事的裡邊,然後再跑出來投入戰鬥。當然守城部隊往往也會利用對抗地道來對付這種地道攻城手段。

通常從第三條平行戰壕進行一、二天炮火轟擊後,就可以從城牆上開啟突破口,如果敵軍尚未繳械投降,那末就發起攻城突擊。

後來到了十八世紀,主要作戰形式是陣地戰,因此,城堡象雨後春筍般地遍布整個歐洲。作戰的主要物件是設防的城堡要塞、倉庫和一些重要據點。攻佔要塞有一套刻板的程式可依。同樣,何時以及如何不失體面地投降也有固定的章程可循。從十五世紀後期發明青銅加農炮到十九世紀淘汰滑膛前裝炮這段時期裡,炮的設計並沒有很大改進,但沃邦的防禦工事構築技術和攻城技術卻一直延用到了十九世紀的中期。

當初的“遼東事件”,曾讓晏世輪非常惱怒,但是,城堡?!快看看圖紙,然後結合這個圖紙,晏世輪想起來,就用這種沃邦的防禦工事,此刻可以在遼東,一個個釘子打下去,等八旗兵反應過來時,大羅金仙也就不了他們。然後再修建城堡。以襲擾戰術,拼命騷擾後金海防,隨後聲東擊西,找到一個合適的海岸處,興建城堡。要建三處,成品字形排列。牢牢釘在後金身後。再在毛文龍即將出事的地點,提前佈置好城堡,還有在後金征討的必經之路上,修建城堡。由點到線,連成一片,硬生生從遼東咬下一塊肉來。至於這個地點,暫時還不方便對眾人說明為何要選在雙島(遼東)附近,權當是軍事機密吧。

幾日後,按照當地習俗,所有金鄉軍民一同祭拜了媽祖。

基隆港內,軍艦、武裝商船停泊的看不到邊,浩浩蕩蕩的奔往歐洲出發了。這一次,晏世輪沒有親往,因為,朝廷的詔書來到,宣晏世輪進京面聖。晏世輪知道,前次對陣荷蘭的軍功,終於下來了,而且貌似楚黨陣營運作的不錯。(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