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大明海商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十九章 基隆商館的影響力(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十九章 基隆商館的影響力(二)

在基隆商館,當顧客上門時,夥計不僅會敬菸、敬茶,而且當顧客買的東西多了,時間呆的長了,他們還會敬上西瓜,金鄉特產的水果罐頭等。在大明不太發達的偏遠地區,農村百姓為兒女辦喜事購買大量布料時,基隆商館甚至還會招待酒飯。現在糧食金貴了,有時並不能像以往那樣請吃食,但是特色的泡盛罐頭、豬肉罐頭,遇到喜事還是很大方的送的。有時一筆小買賣賺不回一壺茶錢,他們也絕不敷衍。這些做法,在全球各地的顧客中廣為流傳。

諸如像今年(168年)這樣價格不穩定的年份,如當天有顧客以某一價格買回罐頭,第二天又來買同樣的罐頭,如果價格已經提高,基隆商館仍然會以同樣的價格賣給顧客。正是由於有這樣的承諾,才讓基隆商館獲得了極高的顧客回頭率。連當時質量要求最高的“官服”製作、官乘馬車,有時地方官府衙門,也會交由基隆商館承擔。基隆商館的定貨也極有氣勢。他們初到大城杭州時,還名不見經傳。但晏世輪曾經對負責的掌櫃道,要對大家承諾,訂貨付全款,讓杭州原料商人們大為震驚,大大小小的商人紛紛上門洽談。後來每次出了新貨,比如化妝品、肥皂等,各大商會都會首先送往基隆商館駐杭州辦事處,由他們先行挑選,再讓其他絲綢商挑選。基隆商館也利用這種優勢和時差,火速將新貨運到大明全境,甚至是歐洲,以賣出好價錢。

對於店內的普通掌櫃與員工(除了情報司下設的人員外),基隆商館也堅持優待的原則,按“錢七人三”、“東七西三”、月薪與分紅等方式,形成利潤均沾的格局。這種種舉措在當時的大明,甚至是全世界來講,都是無人能及,無人敢想的。所以,基隆商館,永遠站在了時代的最前沿,代表著最最先進的營銷手段和時尚風向,成為全世界風靡追捧的物件。而隨著基隆商館在全球範圍內的成功,晏世輪的情報網也逐漸的編組各地。還是像最初一樣,每設立一個據點,都要派駐從前的老兄弟或者是金鄉軍軍中成長起來的,可靠的,對晏世輪完全服從的人員,到達各處作為負責人。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最開始還好,僅僅是東南亞和馬匹、糧食運輸路線。但是隨著攤子越鋪越大,基隆商館的發展已經遠超了金鄉軍的預期規模,於是,普通人,尤其是各地的有商業頭腦的普通人大量的湧入到基隆商館當中。晏世輪不是大善人,他的每一個舉動都是有著深深的含義的。就像最早設立的脫胎於情報司的獨立部門——特工司。這個部門由於過於神秘,導致就連史可法、汪才楓這些核心骨幹都不知道其具體的運作,只知道他們唯一聽命於晏世輪,是完全特立獨行的部門,從事著“絕對不能說”的各項絕密任務。

晏世輪設立專門的諜報組織,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很多事情不能親力親為,比如他非常熱衷的“打包”活動。打劫個一般工匠和人員還好說,像孫元化這樣國寶級的人物,晏世輪自認為明目張膽的進行,是討不了好的。還有諸如軍事情報之外的情報需求,等等。之前的情報司,其主旨服務物件為軍政司,是為了完成正面戰場而建立。而這個特工司,顧名思義,特種工作,晏世輪遍閱了情報工作人員手冊、克格勃研究等等資料,最終,又是整理出了一份“土洋結合”非專業的《金鄉軍特工工作指南》。這本讓後世人驚為諜報工作理論的祖宗的《指南》,其實完全是晏世輪一時的惡趣味,因為特工司的代號,就是“中情局”,然後所有的特工人員,外號都是“西愛”(CIA)。對於這麼拗口的名稱,金鄉軍內第一批被分過來的可靠的弟兄們並沒有太排斥,畢竟這是大人想出來,晏大人認為好,那就是好。結果,聽起來讓人感覺人畜無害的“西愛”們,成了後世無數人的夢魘。

現在全世界上任何一間基隆商館,無論是各地的總號,還是小小的分號,都在所設“會所”的最裡間,設立一個會客室。這個會客室從來不營業,也不對外開放,外界甚至不知道它的存在。只有該處真正的負責人到來時,才會在最最隱秘的地方,開啟會客室的暗門,進行各地的情報分類彙總、分析,制定對策措施或者是上報的決定。而隨著這幾年的不斷發展,一些基隆商館,已經具備了十數人的特工規模。這些人有的混跡官場,有的在商館內部任職,還有的,遠在異國他鄉。外人絕對看不出他們存在的意義,只有在這間獨特的會客室內,他們的作用才顯露出來。

用晏世輪的話來說,他們的存在,抵得上千軍萬馬,抵得上金山銀山。所以即使所幹的工作沒人認可,也無法炫耀所取得的成就,但是,他們都依然那麼執著的熱愛著這份職責,這份榮耀。

所以,依靠著明裡、暗裡的發展和努力,在各地的基隆商館,已經成為了金鄉軍打入全世界的最最前沿,是不折不扣的前哨!所以後世的“西愛”們除了這個土洋結合的名字外,也被人稱作“哨兵”。基隆商館雖然隱秘、攬財,但是還是根基尚淺,尚不能在一場區域性戰役當中發揮其作用,不過晏世輪相信,隨著時間的深入,和不斷的發展,基隆商館,早晚會成長為參天巨物,成為讓任何實力都無法窺視的千里眼。

這一次的陝西方面來信,正印證了這一點。之前由於基隆商館設立受到資金,人員等的限制,只保留了“馬匹通道”和“糧貨通道”幾個大的幹線據點,現在金鄉軍已經不缺銀子了,所以晏世輪在半年前已經悄悄的灑下了一批種子,把基隆商館開在了陝北、川南等地。由於全面性的******,各地的商貿開戰並不順利,但是情報工作還是要持續的,所以這些新開的地方商館,基本上都是需要總館不斷輸血的。

但是,當地的情況忽然間不樂觀起來,陝北的這間基隆商館,在一日“僥倖”截獲了一封奏摺,商館掌櫃不敢怠慢,按照規定的情報重要等級,直接用快馬發到了金鄉,交由大人親自過目。這是一封從延安知府寫給崇禎皇上的加急奏摺,太監們無權留中,基隆商館知道事態緊急,在“複製”了一份之後,秘密交還給了信使,還讓其上達天聽。

晏世輪得到這封情報時,是兩天之後。傍晚間,護衛的“金剛”來報,有“西愛”情報。晏世輪不敢輕視,趕緊掌燈觀瞧,只見這封信中,充滿滿了對饑荒慘況的描述,晏世輪看著看著,竟然流下淚來——

“臣鄉延安府,自去歲1年無雨,草木枯焦。8、9月間,民爭採山間蓬草而食。其粒類糠皮,其味苦而澀。食之,僅可延以不死。至10月以後而蓬盡矣,則剝樹皮而食。諸樹惟榆皮差善,雜他樹皮以為食,亦可稍緩其死。迨年終而樹皮又盡矣,則又掘其山中石塊而食。石性冷而味腥,少食輒飽,不數日則腹脹下墜而死。民有不甘於食石而死者,始相聚為盜,而一二稍有積貯之民遂為所劫,而搶掠無遺矣。……最可憫者,如安塞城西有冀城之處,每日必棄1、嬰兒於其中。有號泣者,有呼其父母者,有食其糞土者。至次晨,所棄之子已無一生,而又有棄子者矣。更可異者,童稚輩及獨行者,一出城外便無蹤跡。後見門外之人,炊人骨以為薪,煮人肉以為食,始知前之人皆為其所食。而食人之人,亦不免數日後面目赤腫,內發燥熱而死矣。於是死者枕藉,臭氣熏天,縣城外掘數坑,每坑可容數百人,用以掩其遺骸。臣來之時已滿坑有餘,而數里以外不及掩者,又不知其幾許矣。……有司束於功令之嚴,不得不嚴為催科。僅存之遺黎,止有一逃耳。此處逃之於彼,彼處復逃之於此。轉相逃則轉相為盜,此盜之所以遍秦中也。總秦地而言,慶陽、延安以北,饑荒至十分之極,而盜則稍次之;西安、漢中以下,盜賊至十分之極,而饑荒則檔次之。

晏世輪知道,由於自己的到來,全國範圍內的農民起義就要提前來到,而此刻,正趕上明朝發生了連續十餘年的******,其嚴重程度為所歷史上所罕見,尤以北方最為嚴重。以前.人們大都相信了官方的有關記載,認為這場******和蝗災等自然災害所致。但仔細考察一下歷史就套發現。明末政治腐敗,三餉(遼餉、剿餉、練餉)加徵和各種苛捐雜稅迫使農民大規模流亡.良田被大量拋荒,水利不謬,這才是造成這場******的最主要原因。

晏世輪必須儘快的動作起來了。此刻遼南未定,陸上強敵環伺。而在海路上,雖然歐洲開啟了局面,但是這些歐洲強盜們仍然佔據著澳門等地,讓晏世輪心憂大後方。而即將到來的幾場陸地上的大戰和流民起義,讓晏世輪深感兵力捉襟見肘。怎麼辦?

晏世輪在徵求了作戰參謀們的意見後,逐漸理清的思路,那就是,分三步走,第一步,以雷霆之勢,佔下遼南,以此作為將來染指遼東、東江的跳板。第二步,利用現有的水上機動力量,快速拿下澳門,斬斷葡萄牙、荷蘭等勢力伸向東亞的觸手,安定大明整個南部沿海。第三,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與後金周旋,讓其無法西顧大明,而自己趁著大明內部尚有餘力鎮壓流民時,一方面大舉收攏流民,一方面加緊在大明內地或是沿海,進行設鎮的崇高理想。三步中遠距離規劃之後,霸業可成!

這些事,晏世輪都是單獨利用權利,和參謀部密謀的,全程高規格保密,他不想讓外人知曉。但是所有參與此事的人,都為了大人能夠為自己,為了金鄉軍的出路努力而感覺到榮耀!一想到,將來可能會有開天闢地之功業,所有人都是激動異常……只是,晏世輪不知道而已。

此時,在金鄉軍動作之前,東南幾省各地的路上、野地裡、荒田中,已經漸漸的形成了奔向遙不可及的金鄉的滾滾流民潮流。他們舉步維艱,生活困頓。國人都是思鄉情結極深的,不到萬不得已,沒人會背井離鄉。只是,現在的一切已經由不得他們了。

在各地的基隆商館的種種”善行“之下,在宣傳廣告的影響下,在明裡暗裡的不同煽動下,大部分的流民,幾乎都有了前進的方向,因為那裡有著活著這個最最起碼的盼頭。

黃飛是家住江西的一個普通的農民,今年二十四歲,與北方乾旱不同,江西已經連續兩年大澇了,洪水毀滅了一切。黃飛是家裡的獨子,父親為了保護地裡的麥子,被水沖走後再也沒回來,老母親十年前就去世了,家裡只剩他自己。江西現在還是一個富省,家裡曾經小有資財,但是隨著的大澇,一切都不存在了,祖宅沒了,田地毀了,就連存的糧食,也都不見了。他和周邊的鄉親們一樣,混跡到了逃荒的隊伍中,希望能按照那些好心的”基隆商人“們的指點,走到那個傳說中頓頓飽飯的蒼南金鄉所。

但是和其他鄉親們一樣,幾百裡逃荒的路走下來,黃飛幾乎吃遍了所有能吃的東西。再沒有點兒野菜或者是樹皮什麼的,就真要去吃”觀音土“了。這土很黏,吃後不就會有飽食感,但是,這要命的黏土會綴斷自己的腸子,做個快樂的撐死鬼,黃飛猶豫再三,覺得即使是撐死鬼,也比餓死鬼強!於是,黃飛打定主意,正要轉身爬向山坡,那裡有著傳說中的”觀音土“。正在他拖著嚴重飢餓邁不動步的身軀,往山坡上蹭時,一起逃荒的人群中忽然有人道:”啊!!我看到了!快點快點,我見到大海了啊!快看那裡!大船旗子!快看那些大船旗子!!我們有救了啊!!”

黃飛順著那個人指的方向,往那邊望去——

只見這個小土坡後面的大海上,竟然連綿不斷的開過來不下二十艘“巨船”,就像那人說的,每個“巨船”上,都飄揚著一面藍色的巨大碧海浪濤戰船旗!黃飛心情一蕩,伸手指向那些大船,哽咽著要出聲,但變故突然發生,黃飛此刻身體幾乎沒有任何力氣,在土坡上一個翻滾,“噗通”一聲,竟是落了水。(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