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龍騰股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十二章 威儀浩蕩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十二章 威儀浩蕩

第七十二章 威儀浩蕩

先覺先知,為萬古倫常立極;

至誠至聖,與兩間功化同流。

在大家休息的間隙,張山與李斌共同欣賞著大成門兩側明代文學家、書法家李東陽為孔廟所題對聯。

“張哥,謝麗導遊時各景點之間時間分配的還不夠好,比如從奎文閣到大成門遊覽的就有點倉促,而恰恰這部分又很重要。我們再去看看吧。”李斌提議道。

張山的思想剛剛開過差,對謝麗在奎文閣的講解也沒什麼印象,李斌的話正合他意,連忙:“好啊,再去轉轉,正好聽聽你這個大文化人的講解。”

“李館長親自講解啊!我也去。”吳玫突然在二人身後道,倒把張山和李斌嚇了一跳。

“原來是吳大美女啊,你突如其來地嚇了我們,是不是要給一點補償呢?”李斌和吳玫開起了玩笑。

“不知李館長要什麼補償呢?”吳玫知道李斌不會把玩笑開過分,大方而主動地問道。

“很簡單,你把我和張哥兩人的胳膊挽著就行了。”李斌邊邊伸出了手臂。

吳玫毫不猶豫地站到中間,挽住兩人的手臂,催促道:“行了嗎?快走吧。”

好在假期已過,遊人並不太多,三人並排慢慢往前走,倒沒有對他人造成大的影響,但還是有人投來了好奇的目光。

李斌似乎很享受,張山卻不大自在,他覺得在主張“克已復禮”的孔聖人的地盤,這樣好像有點違背聖人的教誨。

正在這時,從後面傳來王英的聲音:“吳玫,你沒有伴嗎?我給你做伴。山,你讓一讓。”王英著,插進張山和吳玫之間,挽住了吳玫纖細的腰身。

感覺到了異樣的李斌主動鬆開了吳玫,並向王英看去。王英面帶微笑地:“李館長,我也想聽你講解。張山是我妹夫,他告訴我你是大文化人。”

李斌有點疑惑地問張山:“張哥,你和牛哥是連襟嗎?怎麼沒聽你們過。”

此時,張山已非常自然地和李斌站到了一起,聽到李斌發問,不愛謊的他不太自然地:“這個,算是吧。”

“什麼叫算是,本來就是嘛。”王英聽張山如是,不容懷疑地更正道。

“是,是,本來就是,我們不這個了。你們不是都想聽李館長這個大文化人的講解嗎?前面就是奎文閣了,我們邊參觀邊聽講吧。”

張山衝王英和吳玫兩人笑了笑,他希望她們二人顧全大局,不要在李斌面前掉了份兒。

吳玫被王英一攪和,本來心裡很不舒服,一度恨不得拿出姐脾氣,扭身而去。但喜愛學習的她畢竟知書達理,且張山安慰的微笑又讓她心裡好受了很多,於是也恢復了常態,附合著請李斌開講。

李斌本是局外人,不明就裡,而且也沒有時間往深處想,見幾人都想聽自己講解,便笑著:“吳經理,我肯定沒有你們專業導遊講解的好,只能我知道的情況。我們面前的這座拔地而起的高閣,即是以藏書豐富、建築獨特而馳名中外的孔廟藏書樓‘奎文閣’。‘奎文閣’是孔廟主體建築之一,原來是收藏御賜書籍的地方,是中國古代著名的藏書樓。其始建於宋禧二年即公元1018年,原名藏書樓,金代明昌二年即1191年重修時改名‘奎文閣’,明弘治十三年即1500年又重修。為什麼改名‘奎文閣’呢?因古代奎星為二十八星宿之一,主文章,古人把孔子比作上奎星,為讚頌孔子,遂將孔廟藏書樓改名為奎文閣。它高2335米,闊301米,深1762米,黃瓦歇山頂,三重飛簷,四層鬥栱。內部兩層,中夾暗層,層疊式構架,底層木柱上施鬥栱,鬥栱上再立上層木柱。奎文閣結構合理,堅固異常,自明弘治十七年即1504年重修竣工以來,經受了幾百年風風雨雨的侵襲和多次地震的搖撼,而且康熙年間的大地震使曲阜‘人間房屋傾者九,存者一’,但奎文閣卻安然無恙,巋然屹立,不愧為我國著名的古代木結構建築之一。”

“那這座奎文閣應該有讚美詩啊,老弟你道來給兩位大美女欣賞欣賞。”張山用輕鬆的口吻笑著要求李斌。

吳玫和王英見李斌的講解果然不凡,又聽張山要求他給她們二人吟詩,都高興地鼓起掌來。

“幸虧我背過幾首詩詞,不然就要在美女們面前出醜了。我想想,有關奎文閣的讚美詩應該數明朝學者陳鳳梧的《登奎文閣》最為有名:

嵯峨傑閣出宮牆,上有雲梯百尺長。

丹碧九霄明日月,牙讖萬軸映奎光。

滄溟俯視東洋外,岱嶽平臨北斗傍。

何幸登高豁心目,願從聖道竊餘芳。”

李斌的普通話水平不錯,雖是古典詩詞,有古文功底的張山自不用,吳玫也基本上能聽懂,王英雖不太懂,但覺韻律優美,朗朗上口,聽來也是一種享受。

“這首七言律詩確實景、情、理皆美,那我們就聽從陳學者的建議,登閣一覽,以豁心目,賞聖人之餘芳吧。”張山著,邁步走進了奎文閣。

閣中一層有《孔子聖蹟圖》壁畫,壁畫前的櫃檯上整齊陳列著明代彩繪聖蹟圖連環畫版本以供售賣。李斌上前買了三本作為送給三人的禮物,並解釋道:“這是明代仇英繪製的《孔子聖蹟圖傳》,它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反映人物事蹟較全、具有完整故事情節的連環圖畫,從孔子母親顏氏禱於尼山生孔子,孔子去世後弟子結廬守墓,到漢高祖劉邦以豬、羊、牛三牲祭祀孔子為止,對孔子的生平事跡進行了具體描繪,是一部形象化的孔子編年史。這部圖冊圖文並茂、繪製精細、形象傳神,對後世連環畫的形成與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不僅是我國文化藝術寶庫中的珍貴遺產,而且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審美價值和收藏價值。”

翻閱著孔子聖蹟圖冊,張山的思緒不由飛越千年,浮想聯翩:孔子所在的春秋時期,屹立數百年的周室王朝已經朝不保夕,各諸侯國割據一方,為了稱霸而相互征戰。這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氣勢磅礴的時代,一個輝煌燦爛的時代。在這個時代中,有戰爭、有英雄,有思想、有著作……孔子為了理想奔走在列國之間,孤獨地和整個時代抗爭,希望以他超越時代的思想和智慧來影響春秋諸國的歷史進程。然而就像歷史上的其它聖賢,孔子的時代還未到來,他曾數度被亂軍圍困而絕糧,也曾被捲入陰謀的旋渦,甚至曾被世人誤解……直到麒麟現世,悲痛輟筆,一腔為國為民的熱血空付東流。但是,誨人不倦終促成萬世師表,道貫古今而創造與支撐了泱泱大國兩千年的輝煌文明!很難想象,假如沒有孔子,我們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會是如何?

見張山手捧連環畫,凝神細看,愛不釋手,王英想:這本有收藏價值的人書我得帶回去,不定以後還能值大價錢呢。

本來一般遊客不能上到閣中二層,但李斌是本地人,又才和管理員做了一筆生意,他提出要到樓上參觀的請求後,管理員便欣然應允了。也有可能,是吳玫迷人的巧笑倩兮起了作用吧,你看,男管理員的眼神一直在她身上打轉呢。

從奎文閣二層往外望去,只見古柏森森,牌坊重重,黃瓦紅牆,交相輝映。身處這底蘊深厚的歷史文化殿堂之中,自然讓人感覺到至聖孔子對儒學思想和中華文化的貢獻,經過悠悠歲月的洗禮,不僅沒有褪去當初的光彩,反而隨著時間的沉澱而更加熠熠生輝。

從奎文閣下來,往大成門返回時,李斌又引領三人重新參觀了沿途的十三座“御碑亭”。這些碑亭南八北五,分兩行排列在奎文閣與大成門之間的孔廟第六進庭院內,它們鬥栱飛翹,簷牙高啄,黃瓦耀金,櫛次鱗比。碑亭專為儲存封建皇帝御製石碑而建,故稱“御碑亭”。十三座亭內共存碑55 幢,分別是唐、宋、金、元、明、清、民國七代所刻。碑文多是皇帝對孔子追諡加封拜廟親祭、派官致祭和整修廟宇的記錄,由漢文、八思巴文(元代蒙古文)、滿文等文字刻寫。

“好啊,李哥,原來是你把兩個美女帶去開灶了,害我們四處找她們!”快回到大成門時,遠遠就看見張春茹站在門前喊。

“你沒看見還有張哥嗎?好像美女只陪了我一個人似的。”李斌笑著大聲回應。

眾人又匯合到一起時,大牛注意看了看王英和吳玫的神態,好像沒什麼不對勁的地方,遂放了心。

下午繼續遊覽時,仍由謝麗進行講解。

從大成門進入孔廟的第七進庭院,謝麗指著庭院正中矗立著的一座建築:“這就是杏壇,相傳是孔子講學的地方。孔子杏壇設教最早記載於《莊子漁父篇》:‘孔子遊於緇帷之林,休坐乎杏壇之上。弟子讀書,孔子絃歌鼓琴。’但卻沒有記載杏壇的原址在哪裡。宋禧二年 即1018年,孔子第四十五代孫孔道輔監修孔廟,將正殿後移擴建,在正殿舊址上‘除地為壇,環植以杏,名曰杏壇’,金代始於壇上建亭,由當時著名文人党懷英篆書‘杏壇’二字。

杏壇十字結脊,四面懸山,黃瓦朱欄,雕樑畫棟,壇前置有精雕石刻香爐,亭內藻井以細斗拱裝飾,彩繪金龍,絢麗多姿,亭四周遍植杏樹,每到春和景明,杏花盛開,燦然如火。”

“正是有了杏花的燦然如火,才有了乾隆皇帝的詩興大發。乾隆帝在巡遊杏壇時曾賦詩一首:

重來又值燦開時,

幾樹東風簇絳枝,

豈是人間凡卉比,

文明終古共春熙。”

張春茹接過謝麗的話頭,來了個錦上添花,頓時博得一片掌聲。

從杏壇北望,在雙層石欄的臺基上,一座金黃色的大殿突兀凌空,雙重飛簷中海藍色的豎匾上木刻貼金的群龍緊緊團護著清雍正皇帝手書的三個金色大字:“大成殿”。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來到大成殿前,張春茹仍然要謝麗講解,謝麗雖很想聽張春茹的親自講解,好向這位高階導遊多學點東西,但領導的話又不能不聽,只好硬著頭皮開講:“各位來賓請看,這就是孔廟的主殿大成殿,是祭祀孔子的中心場所。宋崇寧三年即公元1104年,徽宗趙佶取《孟子》‘孔子之謂集大成’語意,下詔將祭祀文宣王孔子的大殿更名為‘大成殿’,讚頌孔子思想空前絕後,完美無缺,集古聖賢之大成。

大成殿始建於宋禧二年即公元1018年,現在看到的大成殿是清雍正時期火災後重建的。大成殿闊九間,深五間,主殿高248米、闊4569米、深2485米,結構簡潔整齊,重簷飛翹,鬥栱交錯,雕樑畫棟,金碧輝煌,藻井枋檁飾以雲龍圖案,金箔貼裹,祥雲繚繞,群龍競飛。四周廊下環立28根雕龍石柱,均以整石刻成。柱高598米,直徑081米,承以重層寶裝覆蓮柱礎,原為明弘治十三年即公元1500年敕調徽州工匠刻制,清雍正二年火災後重刻。兩山及後簷的18根八稜磨淺雕石柱,以雲龍為飾,每面淺刻9條團龍,每柱72條,細心的工匠在石柱上記下了雕刻的龍的總數,共1296條。前簷的10根為深浮雕,每柱兩龍對翔,盤繞升騰,中刻寶珠,四繞雲焰,柱腳綴以山石,襯以波濤。10根龍柱兩兩相對,各具變化,無一雷同,造型優美生動,雕刻玲瓏剔透,刀法剛勁有力,龍姿栩栩如生。這是曲阜獨有的石刻藝術瑰寶,據清乾隆皇帝來曲阜祭祀孔子時,石柱均用紅綾包裹,不敢被皇帝看到,恐怕皇帝會因超過皇宮而怪罪。大成殿的建築藝術,充分顯示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才華和智慧。

整個大成殿氣勢雄偉,結構整齊,規模宏大,突兀凌空,金箔貼裹,群龍競飛,具有明顯的東方建築特色。與北京故宮的太和殿、泰安岱廟的貺殿並稱為東方三大殿。”

謝麗講完,張春茹指著殿門正上方橫匾上“生民未有”四個大字問道:“謝,你給大家講講這上面的‘生民未有’是什麼意思?”

“這個、這個,我還不太清楚,請經理指教。”謝麗老實地。

“‘生民未有’這四個字是對孔子的最高評價,意思是在人類中沒有像孔子一樣偉大的人。其來源於孟子贊孔子‘生民未有盛於孔子也’,這塊匾是清雍正皇帝題書的。謝,以後做功課可不能忽視細節啊!”張春茹認真地。

“是、是,謝謝經理!”謝麗乖巧地回答道,同時調皮地吐了吐舌頭。

眾人看到她們二人一個嚴格要求、循循善誘,一個不以為忤、虛心好學,都輕鬆而會心地笑了。

其時,大成殿內並沒有向公眾開放,但大門敞開,殿內景象幾乎一覽無餘,遊客可以在門前拍照、留影。

見吳玫、張山等人似有遺憾,張春茹特意專門對大殿內的情況進行了講解:“大殿內有9座大型神龕,17座塑像。中間一座是孔子,孔子像坐高335米,頭戴十二旒冠冕,身穿十二章王服,手捧鎮圭。孔子在歷史上被尊為文宣王後曾經有過爭論,唐玄宗開元十七年即公元739年追諡孔子為‘文宣王’,著王者之服,但此‘王’並不確切,因為‘王’有君王和侯王的區分,有人認為應屬君王之‘王’,也有人認為應屬侯王之‘王’。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即公元1009年‘加冕九族,服九章,從上公制’。因此看來,宋以前‘文宣王’之‘王’應屬侯王之‘王’,以後隨著孔子地位進一步升高而被確認為君王之‘王’。所以孔子身著的服裝是十二章西周子之制的王服。

孔子兩側神龕內為四配,東位面西的是復聖顏回和述聖孔伋,西位面東的是宗聖曾參和亞聖孟軻。四配塑像坐高26米,身穿九章公服,手執躬圭,如古代上公禮制。其後還有‘十二哲’塑像。

大成殿內除17座塑像外,還有10方巨匾,正中是康熙皇帝手書的‘萬世師表’,光緒皇帝的‘斯文在茲’,南面是乾隆皇帝的‘時中立極’,兩側還有咸豐和道光的等,站在門外就看不見了。”

講解完畢,張春茹深情而充滿自豪地:“我們為濟寧是孔子的故里而驕傲,今對孔廟的遊覽即將結束,下面請允許我引用宋代詩人王奕的一首五言詩表達對至聖孔子的崇敬之情:

高垣門十一,雲是魯城基。

浮浮化荊榛,孔廟存威儀。

奎門出浩蕩,杏壇歷逶迤。

古今帝王所,形僕影即隨。

人間此闕,可望不可躋。

詩書壽老壁,孫子綿遺規。

杲杲不可尚,百世當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