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季漢彰武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五章 幽州倒戈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十五章 幽州倒戈

章武二年冬十月,曹操軍仍與西朝主力隔漳水對峙。曹操雖然連敗西軍,但畢竟只能牽制一隅,而井陘、壺關、居庸等河北險地此時盡落西軍之手,還留在東軍手中的,無非就是廣大華北平原上的城池與塢堡而已,曹操的戰術勝利,並無法彌補雙方在兵力與地緣上的實力差距。

故而劉備彷照當年高祖擊垮項羽的戰略,在正面不斷騷擾曹操信都主力,側面則令車騎將軍張飛及公孫瓚舊部文則、劉緯臺等人,率晉陽騎軍突入幽州,以劉備名義大肆招降。倘若幽州成功平定,西軍便能自隔絕曹操退路,自西北兩面夾擊信都。

曹操對此早有慮及,在開戰之初,就去信曹丕,囑咐他在幽州堅壁清野,若有豪強不從,或以刀兵相逼,強制遷往遼東,或就地夷滅,以揚聲威。時值冬日,天氣陡寒,而南到高陽、易京,西到堂縣、廣昌,北至軍都、漁陽,東達盧龍、海陽,凡東朝控制的各城各堡,都在收羅百姓、堅壁不出。

但因為夏收時國家已徵過重稅,田野間幾乎顆粒無存,固守的塢堡也沒有多少糧食,只能又將擄來的百姓子女又逐漸放還出城。被放出的百姓無衣無食,號泣滿道,絡繹一路,其情其景,殊為可嘆。

同時曹丕又派人遷移河北百姓入遼,雖然日有逃亡,但仍強令不止。繼而又立連坐之法,遷移中,家中有一人逃亡者,株連全家;全族有一家逃亡者,株連全族,全裡有一族逃亡者株連全裡,以此類推。斬去的首級,高懸在往來阡陌間,後遷的百姓便行走在密密麻麻的人頭之間,魂飛魄散。

這種方法當然是治標不治本,民不畏死,何故以死懼之?張飛率大軍到來時,引居庸關調來糧秣,在廣陽、良鄉一帶分發救濟。而後又派麾下的燕人去聯絡故舊鄉親,號稱但有所歸,降者不罪,免稅三載。訊息傳出後,幽燕百姓頓時雲集響應。方始時,農人不堪暴政,紛紛擒殺塢主向西軍獻城,到後來,諸塢主見勢不妙,乾脆殺死東朝派來的督將,主動歸降,短短一月之內,張飛便得城十五,塢堡四十七,幽州諸郡中,僅剩涿郡與北平尚在苦苦支撐。

鎮守涿郡的乃是幽州宿將鮮于輔,他跟隨劉虞多年,後投曹操,參與了對西朝的數次征戰。其家小沒於諸戰中的不下十數人,與西朝可謂血海深仇,所以曹操對他也信任至極。即使局勢敗壞至此,他仍力主與張飛死戰,一度揚言說:“我死,則弟主軍,弟死,則子主軍,與西賊戰,滅門又有何妨?”

張飛聞言,不禁對將士冷笑道:“鮮于輔求仁得仁,且看我如何滅他滿門。”當即率軍包圍涿縣,城中僅三千餘人,未料漢軍竟強攻數日不下,令張飛惱怒不已。還是孫資獻策說:“朝廷行的本是仁政,車騎操切行事,反而落了下乘。”這才勸住了張飛,隨後調來漁陽鮮于氏族人,在城下向鮮于輔喊話勸降。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鮮于輔起初大怒,向城下族人罹罵道:“小子不能守節,反來敗壞族長名聲耶?”不料竟被城下的孫資一句話將住:“將軍故主劉幽州在時,志在令一州晏平,萬家安居。將軍今日之所為,能無虧乎?”鮮于輔無言以對,回城後見街巷餓殍滿地,又回憶起劉虞生前安民事蹟,不覺羞慚漸起。三日後,鮮于輔白衣策馬開城,涿郡也隨即落入西軍手中。

幽州的告急文書如雪片般飛來信都大營,令曹操震驚不已。多年以來,他依靠自己傑出的軍事能力營造出了無人可比的聲望,繼而維持著在各州的高壓統治,卻不想此刻在幽州終於迎來了崩潰的結局。莫非自己就要在此處身亡了嗎?這個念頭剛剛出現在曹操腦中,就被他強制壓抑下去了。

曹操隨即嚴令諸軍守營不出,試圖封鎖幽州大規模倒戈的訊息。但如此的反常手段,怎能不令將士感到奇怪,不知從何時開始,營中就暗地裡流傳出鮮于輔投敵,幽州傾覆,甚至是西軍已攻入遼東的訊息。曹操為此殫精竭慮,甚至開始晝夜巡視,以此維持軍中穩定。

然後久密一疏,就在冬月下旬,曹操在當夜巡營之際,忽聞親信將領中竟有人先叛亡而去。此人正是護軍將軍司馬懿,曹操得知甚怒,下令急追。

當時正值天黑風寒,司馬懿行十餘里,見後面火把搖曳,似有追騎趕來。慌亂之間,司馬懿乾脆停下來持弓勒馬而立。天色黑暗,不見追騎面目,但見火光點點而來。他對著火光喝道:“部將逃亡,按律是斬主將。我的主將是曹元帥,與爾等何干?況且幽州已失,大家已沒有退路了,我不過想謀一條活路,何必苦苦相逼呢?今日放過,他日必定報答,如若再追,定不客氣!”說罷搭箭在手,對準遠處一火光射去,火光隨之而滅。

見追騎猶豫不再逼迫,司馬懿才領著親信繼續逃脫,一路襲取薄落亭投降劉備。

劉備聽說司馬懿來降,大喜過望,急忙召見,挽手引之入座,笑稱:“都說司馬八達,仲達為最,今日得之,東賊何愁不定?”繼而挽手引之入座,相待頗為親熱。司馬懿見劉備不追究父親投降東朝一事,心中松了一口氣,但臉上還是裝出一副面赧的表情,連稱慚愧,而後傾言信都情形。

劉備盡得曹操軍虛實,知其軍心已在崩潰邊緣,不由大喜,以手拍刀道:“此時不出擊,更待何時啊!”於是定下偷襲之計,擬彷照耿弇當年之襲張步,挑選精騎準備襲擊信都。

劉備親自挑選萬騎,特意招來袁譚說:“當年我允諾顯思為冀州刺史,直到這次襲戰,才有機會實現諾言啊!”袁譚惶恐自表說:“當年我以為功名緊要,但時至今日,才知曉親人可貴,只望陛下能夠多赦免一些袁氏族人,譚必效死盡力。”劉備聽罷,安慰他說:“青徐的袁尚等人,只要他們不頑抗到底,我必不追究。”而後令法正守薄落亭,袁譚領三千鐵騎隨同出發。

臘月己亥,劉備親率騎兵,從下游堂陽渡過漳水,而後沿絳水北岸朝信都進發。

第二日午後,離信都六十裡,停軍不前。出輕騎數百,四處搜殺敵軍偵騎,得數十騎,並得當日信都所用軍號口令。到未時時分,天上開始下小雪,雲雪低垂,天地灰濛濛的一片,不辨方向。天氣極其寒冷潮溼,西軍不能火食,只吃了些幹食取暖。

天氣惡劣,敵情不明,西軍並未繼續進軍。但從西軍軍陣中,卻分出了數騎冒雪東進。這些人都是東軍裝扮,不用西人的皮裘,而是布袍披身,用斗笠遮雪而前。遇到東軍斥候,都報上當日口令,對外則自稱平原太守李典所部。遇到盤查,他們撩起衣服,都還有東軍特有的刺字。

向晚的時候,這些人順利地進入了信都,輕車熟路直奔李典軍營。門口軍士詢問其來歷,領頭的人這才從懷中取出一封書信,交給軍士帶入。李典見信後大驚,原來這是劉備親手所寫的招降書。他急命人將來使帶進來,來人立在庭外滿身白雪,摘下斗笠躬身衝李典施禮。李典認得,領頭之人正是司馬懿的六弟司馬進,前段日子隨司馬懿一起西奔的就有他。

李典見到他,急忙上前去握住他腰上的刀柄,問道:“司馬將軍在西邊?可好?”

司馬進一身風雪,略有倦意,答道:“我二兄甚得禮遇。他從西邊得知,皇帝對我軍諸將早有招降之意,不管以往如何,只要歸順,一概不究。”

李典連連點頭,又問:“臨陣約降,要我橫擊曹操本陣嗎?”

司馬進說:“不用,只要將軍您率眾奔出。西朝天子將直擊曹操本陣。”

寥寥數語說罷,司馬進欲逃得李典回書。李典略微遲疑,就在劉備信的背面寫了一個“諾”字,交給司馬進連夜帶回。

司馬進走後,李典連晚飯也顧不得吃了,召集親信商議。其子李禎年方十六,聞訊甚喜,拔刀說:“既然大人打定主意西奔,何不趁此機會,搶先殺入曹營,取了曹操之頭前去投軍,也能賺得頭功。”

李典聞聽連說不妥,他嘆息說:“元帥待我家不薄,我今日棄他而去,也不過為家人打算罷了,如果騙殺邀功,日後天下人將如何議論呢?”其族弟李封卻說:“我李氏全族為曹操賣命,死了多少人!他卻只用曹家和夏侯家的人,怎麼能說對我家不薄呢?大人不要遲疑!今日趁他巡營之際,我等持刀攻之,如得首級,餘黨如何成事?”

李典思量再三,到底不甘心,如今投奔西朝,如果不能以奇功立身,李整、李進兩代人的拼搏豈非徒勞無功?想來想去,就傳人來,在營中左右佈置,打算在曹操巡營到此時,將他及親衛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