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家父朱重八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二十五章 列強竟是我自己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二十五章 列強竟是我自己

島根縣,石見山腳下營地內。

幕府將軍足利義持望著京都送來的密信,滿面驚愕。

他雖是整個日本最有權勢的男人,卻還不足二十歲。

少年人未經風雨,乍聞明軍艦隊攻佔大坂,準備往京都進軍,整個人嚇的呆住了。

好在擔任管領的細川龍一年過五旬,頗有見地。

“將軍,京都不容有失,一旦失守,幕府的統治會被瓦解的!”

“對,對,絕對不容有失!傳我命令,全軍立刻返回京都!”足利義持大吼道。

隨即,全軍拔營,往京都急行軍而去。

大部隊僅用了四天多,就返回京都郊外了。

之所以這麼快,一方面是因為足利義持的軍令,但更主要是因為將士們的家卷在京都。

當聽到明軍攻城的炮火時,這些將士們更忍不住了,隊形也變得散亂。

細川龍一學過華夏的兵法,忙命人整理隊形,卻哪還來的及。

但聽一聲炮響,路旁殺出一隻明軍,皆手持細長火銃一齊開火。

瞬間火光衝天,響聲大作,頃刻間便有上百日軍中彈倒地。

在場的日軍全都懵了,最近幾年跟大明來往頗多,見識過明軍的火器,沒見過威力這麼大的啊!

正懵逼茫然時,第一隊火銃兵已經退後,第二隊上前,乒乒乓乓又是一頓亂打,日軍前鋒又死了幾十。

當第二隊後撤,第三隊上前時,日軍前鋒扛不住了,撒丫子就往後跑,那是誰喊都不好使了。

位於中軍的足利義持聞訊,暴怒異常,“才死了幾百人就崩潰了,懦夫,都是沒有的懦夫!”

負責前軍的將領道:“將軍,不是我們無能,而是明軍的火器太厲害,百步之外發射,重甲都打穿了!”

“是啊,將軍,上千只火銃一起發射,真的很難抵擋啊!”另一名將領說。

足利義持聞言,臉色瞬間變得煞白。

轉頭望向管領細川龍一,後者道:“明軍的新式火銃雖然厲害,可依舊是火銃,只要是火銃,就有怕風雨、潮溼、大霧的弱點,這會天時不再我們,等幾天便是!”

足利義持驚喜道:“還是老大人,足智多謀!”

其餘將領道:“可明軍這會在攻京都,不能就這麼看著吧?”

足利義持也覺不應該,他麾下有五萬大軍,京都城內亦留了三萬。

總共八萬人,還怕明軍那點火器?

想到此處,轉頭看細川龍一。

後者道:“明軍人數少,不可能把著所有的要道,可命騎兵繞行!”

足利義持點頭,“有理,正該如此!”

當即命麾下的騎兵部隊,伺機繞行,返回京都。

京都城外,明軍大營。

徐輝祖正在地圖前算計著該如此用兵,水師提督俞靖則提議道:“如今幕府主力已回,該撤了!”

“你覺得,該去哪?”

“當然是江戶啊,出發前皇上可說了,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儘可能給敵人造成巨大的心理震撼!”

徐輝祖自然知道,可京都近在遲尺,若能攻下,這功勞可就太大了。

就這麼走,著實有些不甘心啊!

“沒想到,足利義持會這麼果斷,急行軍趕回來!”

“怎麼說也是一國之都啊,要是被咱們打下,他得挖多少年礦,才能找補回來啊!”俞靖笑著道。

徐輝祖嘆氣道:“也是,只要不傻,這筆賬都是會算的!行了,時候不早了,告訴他們,撤吧!”

明軍抽調的都是精銳,令行禁止。一聲令下,起營拔寨往海邊去。

足利義持聽到訊息,再一次驚呆了,不想明軍走的這麼乾脆。

細川龍一問,“要不要派人追上去?”

足利義持忙把頭搖的撥浪鼓一般,“咱們人數雖多,卻是疲憊之師,真攆上去,未必打的過啊,還是先回京都,再做打算吧!”

心裡想的卻是,入了城可不輕易出來了,這幾天都沒睡上一個囫圇覺,生怕京都出一點問題啊!

一眾將領也是差不多的想法,京都不受損失,已然是不幸中的萬幸,就別節外生枝了。

細川龍一見狀,也就不再說什麼了。

不料眾人入城後二十餘日,江戶傳來訊息,明軍水師炮轟江戶,打死打傷軍民上千人,江戶城損壞嚴重。

足利義持聞訊大怒,卻又無可奈何。

這時代的日本水師,完全無法與大明抗衡,開出港口基本等同於送死。

可要這麼坐等明軍來攻,茫茫海岸線,又哪裡防的住?

“將軍,要不,與大明議和吧?”有心腹勸說道。

足利義持早有過這想法,只是覺得面上實在難看,思來想去還是拒絕了。

等來的卻是,明軍水師封鎖日本,除了漢人,連葡萄牙人、荷蘭人的商船也不能過來了。

日本境內的大名,紛紛對幕府表達出強烈的不滿。

足利義持害怕了,派人向徐輝祖求和。

徐輝祖的條件也很簡單,日本再次稱臣,賠款白銀一千萬兩,割讓島根縣給大明。

足利義持想也不想就拒絕了,幕府若有一千萬兩存銀,他至於打石見銀山的主意嗎?

室町幕府是日本歷史上非常弱勢的一個幕府政權,因為弱勢、缺錢,才會向大明稱臣納貢,開展勘合貿易。

也正是它的先天弱勢,才會在後期進入“戰國”時代。

若真賠大明一千萬兩銀子,這幕府怕也撐不下去了。

談判破裂,重新開打。

足利義持命石見銀山附近的大內、毛利兩家大名聯合進攻銀山,誰佔了便歸誰。

這兩家瞬間來了動力,立刻徵發部隊進攻,卻在明軍的火器面前敗下陣來,局勢一時間僵持下來,只看誰能堅持住了。

到了大明建元五年六月,被封鎖大半年的室町幕府終於堅持不住了,表示願意重新臣服大明,但無論如何也不會割島根縣,最初讓大明佔一個海島。銀子方面,一千萬那是絕對拿不出的,最多給一百萬兩。

徐輝祖冷笑,一百萬,那都不夠出兵經費的。

雙方是一邊談判一邊打,明軍不會輕易上岸,主要是憑藉船堅炮利,轟擊日本沿海的港口城市,偶爾打一兩個沿海小城,也是搶掠一番便快速撤退。

沿海的一眾大名扛不住了,要說各家都有些實力,也能拉出不少人馬,就是缺乏強大的水師。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最終,一眾沿海大名合夥湊了六百萬兩,幕府出二百萬兩賠給大明。

於此同時,割讓尹伎島、屋久島等大小島嶼三十一個,日本算是被大明的“島鏈”給攔住了。

當徐輝祖率軍回國時,受到極大的歡迎。

朱樉命太子朱尚炳率文武百官出城迎接,同時冊封徐輝祖的次子為定國公,世襲罔替。

徐家一門兩公爵,聲勢一時無兩,成為貨真價實的大明第一勳貴。

乾清宮,朱樉望著一件件徐輝祖獻上的日本國寶,那是一臉新奇的表情。

要說這室町幕府也是夠窮的,湊兩百萬兩銀子都費勁,非要拿所謂的國寶抵債。

朱樉自然是看不上這些東西,但覺得能打擊對方的士氣,也就同意了。

但限額在五十萬兩以內,同時命徐輝祖儘可能的壓價。

“允恭此行,功勳卓著,我很欣慰!”

徐輝祖謙虛一如從前,“萬歲爺謬讚了,都是皇上洪恩,將士們用命,朝廷的堅船利炮威力大!”

朱樉笑著道:“那也得統帥用兵有方啊,換成個不知兵的,再多十倍人馬,也取得不了這樣的戰果。”

徐輝祖聞言笑了笑,卻不做聲。

此次對日作戰,李景隆是副帥,亦曾獨自領兵。

卻仗著以前闖下的“大明戰神”威名,還以為日本人都怕他。結果輕敵冒進,中了埋伏,折損不小。

朱樉聞訊大怒,將其召回國內,雖免其罪,可立功的機會又沒了。

尤其是徐家一門雙國公後,李景隆更是閉門謝客,躲在家裡不出來了。

朱樉翻看一會,也就沒了興致,坐到椅子說:“你回來,好好歇一陣,再領差事!”

“臣,多謝陛下體恤!”

朱樉笑:“雖是歇著,但也不能完全呆著,給你一個差事,在城中選址,建一處大明博物館,用於收藏這些從各國來的戰利品。偶爾呢,也可以向官員、士紳展出一下,向他們講解這些東西是在哪場戰役中,由哪位將軍帶回來的!”

徐輝祖聞言大喜,如此一來,他算是真正的一雪前恥,聲名遠揚了。

一想到百十年後,朝廷的新科進士們組隊來此參觀,聽人講解說,這些藏品是大明魏國公徐輝祖於建元五年的從日本帶回國內,便有種莫名的興奮。

忙跪地叩頭:“臣,謝萬歲洪恩!”

朱樉呵呵一笑,“不必如此!”

徐輝祖卻道:“陛下,臣對日作戰這一年多,發現這麼民族殘忍好殺,報復心極重,我大明今日將其重重打倒在地,相信他們一定會臥薪嚐膽,試圖報復我大明的。一旦時機成熟,臣請掛帥,徹底將其滅國,為後世子孫,免除一禍患!”

朱樉聞言大喜,“不想允恭,亦有此見!消滅禍患,自然是一定的,只是時機還不成熟。如今西線戰事還在膠著,草原那邊也開始蠢蠢欲動,不是出動大軍的時候。

再者說,全力攻擊,畢然遭致強烈反抗,若一點點蠶食,阻力便沒那麼大了!”

徐輝祖也明白這道理,“徐徐圖之,亦為良策,下次無論如何,也要在九州、四國島中佔一個!”

朱樉哈哈一笑:“允恭能有此念,朕很欣慰!”

徐輝祖道:“臣以為,大明今後,還要找理由推行圍困日本的政策啊!”

朱樉這次不笑了,嘆一口氣道:“這個,還真不好說啊!”

在東亞地區,日本是很重要的一個貿易物件,之前大明水師遊弋海上,圍困日本之時,不僅日本受損嚴重,大明這邊受到的影響同樣不小。

在松江府,第一次出現棉布過剩,湖州的絲綢,價格也降了下來,還有瓷器、扇子、玻璃鏡子等物,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影響。

以致很多東南省份出身的士子官員,反覆上書朝廷,請求停止對日戰爭。

朱爽自然不會被這些人動搖決心,可朝野上下有太多官員站出來同意或反對一件事時,也就能深刻認識到,這些官僚士紳的強大了。

在強勢的君主面前,他們很難掀起多大風浪。

可皇權一旦弱勢,這幫傢伙必然會跳出來搞事情啊!

朱樉對此,暫時沒有太好的法子,能做多少算多少吧!

卻說徐輝祖領旨出宮後,在府內歇了三天,便開始滿長安城尋找好地了。

最終將朱樉賜下的一處宅院獻出,施工改造,用於建造大明皇家博物館。

朝中大臣聞聽,都驚訝萬分。

畢竟這個時代,滅國所獲的各種寶物,都是深藏在宮內的,普通人哪有機會得見。

而隨著改建工程快速完工,建元五年末,大明皇家博物館也終於建成了。

第一次展出藏品三十六件,分別是大元朝的藏品十二件,察合臺汗國藏品八件,朝鮮藏品六件,日本藏品四件,帖木兒帝國藏品六件。

到展出那天,皇家博物館門前好幾條路都賭上了,上至內閣學士、六部尚書,下至編修、給事中和考取秀才、舉人功名的士子,全都跑來湊熱鬧。

畢竟從前不是皇上近臣的話,一生也未必能瞧見一件珍惜藏品啊!

皇家博物館內,自然不能人人平等,而是按照官階對外開放。

第一天是內閣學士、六部尚書、左右都御史才能入內的朝廷大員參觀日。

茹瑺、解縉、方孝孺、傅友文、景清等人全都到了,笑呵呵的相互打招呼,一同入內。

展覽室內,有宮中的太監總管,為這些朝廷重臣,一一解說每樣珍惜藏品的來歷。

聽了之後,一眾大臣都深有感觸。

這皇家博物館內的藏品,就是大明強盛的見證啊!當中任何一個看著或許不起眼的物件,背後都關乎著萬人命運的戰爭。

解縉感慨,“陛下此法大善,我瞧了都心潮澎湃,那些年輕的學子看了,不得立志揚威海外,為天子把好東西都搶回來?”

傅友文笑:“如若那樣,卻是好事一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