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湮滅太陽系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四十四章 風車計劃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四十四章 風車計劃

宋石正要開口,剎那想起了什麼。他看了一下腕錶又想了一會說道:

“‘風車計劃’的發射時間就是今天,我知道星港有一個觀星艙。我們到那裡去,可能還能看到,我們邊走邊說吧。”

雖然是第一次來到星港,但因為參與過星港的設計定型工作,宋石對星港的佈局很熟悉。

“宋總師,我個人的理解,對那些轉移軌道上的有機生物,進行在軌探測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啊,這會讓我們更瞭解他們來到地面之後究竟要幹什麼。為什麼反而是一個次級計劃呢?”周成跟在宋石身後,發問道。

宋石笨拙地在星港的通道離穿行著,一邊看著手上電腦的指示一邊說著:

“在危機時代剛開始的時候,我們並不確定它們會透過什麼樣的方式到達地球。更多的是猜測,所以那時候主流探測計劃集中在遠距離觀測這一塊。您也知道,在空間望遠鏡這方面確實也投入了很大,得到的資料也足以支撐地球防禦計劃的實施。所以就把抵近探測先放一邊了。

直到前不久,它們開始從土衛六透過生物發射管把孢子送上低軌道,然後又用生物火箭發動機把孢子群送入了轉移軌道。之後還當著所有人的面捏碎了木衛二。我們才算徹底明白了它們到達地球的方式。”

周成也在跟追隨的過程中不停地避讓著星港內往往穿梭的工作人員。

“但是透過現有觀測手段,我們也並不是完全清楚那些孢子裡還有冰塊裡到底是什麼東西啊?”

宋石回答道:

“是的,所以才又啟動了探測器在軌抵近觀測的計劃。不過,因為現在的所有資源都傾向於地面防禦和空間防禦計劃。對於在軌偵察這種補充性探測計劃,投入就不那麼大了。

這主要原因是,探測器攜帶的無非也就是光學、雷達和紅外觀測裝置,只是因為觀測距離近,得到的效果會比遠端觀測精度更高,但是突破性的發現可能不會太多。

而且,它們現在離我們依然非常遙遠,探測器在軌道上與它們相遇可能就需要數年時間。就算探測道某些關鍵資料,對於人類來說留下的時間也不多了。對於當下的決策,起不到什麼幫助。”

周成又問道:

“就不能讓探測器飛到那些孢子上,採集點東西帶回來嗎?”

宋石回答道:

“一開始當然是像您設想的這樣來制定計劃的,但實施難度非常大。現在大家都知道了,它們在幾年後就會到達地球了,所以我們的探測器必須足夠快。

要增加速度其實不難,給探測器裝上足夠大的發動機就行了。但是到達孢子群軌道的時候,還得減速,這又要給探測器裝更大的減速發動機。之後還要加速返回,靠近地球的時候也得減速。在現有工程技術條件下,這就是一個無法解開的死結。”

周成思考了一會,說道:

“那能不能讓探測器飛到孢子表面以後,採集樣品,就地分析然後回傳資料呢?”

宋石笑了笑:

“周教授,您的思維果然非常敏捷。後來也是這麼打算的,但還是那個問題。需要迅速到達孢子群,又受限於現在工程技術能力的上限。再加上,距離遙遠導致的通訊延遲然讓我們無法實時遙控,只能依靠AI控制探測器,取得的探測成果可能很難達到預期。所以才讓原本很受重視的抵近探測計劃成為了次級專案。”

周成也明白了宋石的意思。依照目前的工業技術能力,要在短時間內到達孢子群,完成取樣以後傳回資料,已經不是光靠投入就能解決的問題了。他嘆了口氣說道:

“哎...看來確實很困難。”

“也不是完全沒有辦法,既然工程能力限制了我們不能把探測器做的太大。那我們就把它變輕,探測器上只留下AI主控系統、光學探測系統、探針及分子生物分析系統、回傳系統、電池、減速和調姿系統。其他的全砍了,這樣我們的單個探測器的重量只有不到200公斤。”宋石說道。雖然周成看不到他的表情,但從話語間可以聽出宋石對自己的設計是非常驕傲的。

周成一想覺得哪兒不對。

“探測器連加速系統都沒有嗎,那他怎麼飛向目標呢?”

這時,宋石已經帶著周成來到了位於星港後側最外緣的一個縱向艙段的頂端。這裡和其他艙室的頂部不一樣,這裡並沒有對接口而是一個玻璃罩穹頂。整片星空一覽無餘,是忙碌的星港裡難得有點浪漫的地方。

在穹頂下有一部光學天文望遠鏡,宋石擺弄著一人多長的望遠鏡說道:

“這裡設計作為觀測30萬公裡以內空間物體的一個人工觀察哨。作用是將來的末日大戰中,為近距離空間碰撞發出預警。現在正好可以用來觀測‘風車計劃’的發射。”

“探測器不是在地面發射的嗎?”周成問道。

“你來看看就明白了,為什麼探測器可以沒有加速動力系統。”宋石已經調整好了望遠鏡。

周成來到目鏡前。鏡頭中那個懸浮在空間裡,像阿姆斯特丹城邊上巨大四葉風車葉輪一般的軌道器,這讓他立刻明白了宋石的意思。他不由的感嘆道:

“真是絕妙的設計啊!把加速動力系統和探測器分開。這樣既可以獲得極高的速度,又可以大大減輕探測器重量!利用‘風車’旋轉的離心加速度把探測器甩出去。太妙了!”

“哎,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嘛。”宋石的話語中充滿了無奈和謙遜。

鏡頭裡,風車的四片葉輪端部發出了橙紅色的光芒,隨著火舌的逐漸膨脹,光亮也變得耀眼起來,風車開始緩緩的旋轉。

“我們利用自動化系統控制四片葉輪端部的火箭發動機推力,達到旋轉的動態平衡。”宋石看著穹頂外那個遙遠的光點向周成解釋道。

很快,風車的旋轉速度就變得非常快,鏡頭裡已經看不清組成四個葉片的具體結構,只能看到直升機旋翼高速旋轉一般的閃爍重影。而葉輪端部的火焰也拉成了細長的弧形。

“風車已經開始加速了,他的葉輪端部線速度會達到光速的1/10。”宋石很得意地看著那個光點。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隨著旋轉速度的進一步提高。風車端部的四條火龍已經首尾相連,此時的“風車”看上去,就像是神話故事裡哪吒腳下裹著烈焰飛速旋轉的風火輪。

忽然!原本旋轉非常穩定的“風車”微微震顫了一下,從它的四個葉輪端部甩出去了四個黑影,那黑影飛出的速度非常快。以至於周成都不能確定自己看到的是否是幻覺,但加速的火箭已經停止了工作。

“發射已經完成了,甩出去的四個東西裡只有一個是我們裝在葉輪臂端部的6臺探測器任務荷載艙,它們獲得了足夠的速度,之後使用調姿火箭精確入軌。其餘的三個,是配重塊。為了‘風車’在發射完畢以後可以繼續保持動平衡旋轉,以便制動火箭減速並重新回收‘風車’。

探測器會在1年之後到達那些孢子的軌道附近,然後減速。運氣好的話,那些探測器中的一個或者全部會釘到某個孢子上,然後檢測他的分子生物學特性,再把資訊傳回來。”宋石在一旁看著已經只剩茫茫星海的宇宙空間說道。

周成把眼睛從目鏡上挪開了,他不可思議地看著淡定的宋石讚歎道:

“能在現有科技水平上,設計出這樣精巧的發射方式,這智慧真是令我敬佩!”

宋石只是輕輕搖頭,話語間帶著幾分自嘲:

“這無非是絞勁腦汁的把一把青銅劍磨得更加鋒利,和千錘百煉得精鋼劍比起來,依然只能算個藝術品。”

說完兩人都不約而同地把目光轉向了遠處只有一輪彎鉤的月球。